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史绍熙

史绍熙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074 更新时间:2024/1/15 9:57:05

史绍熙(1916.8.19-2000.9.16),内燃机专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燃烧科学技术的首席科学家、中国高校内燃机专业的创建者和教学、科研的开拓者,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开发了柴油机复合式燃烧系统;在流体力学、燃烧学、代用燃料、测试技术等方面有所建树。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内燃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自80年代以来,史绍熙被英国IBC和美国ABI等传记中心和其它国内外多家传记出版单位列入世界名人录和名人传记专著。

基本资料

名:史绍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

出生日期:1916年8月19日

逝世日期:2000年9月16日

职业:内燃机专家

毕业院校:国立西北工学院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16年,史绍熙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的普通农家,5岁进入私塾受蒙教育,7岁进入浒读庵初小,11岁进入宜兴官林小学,13岁先考取宜兴中学。1929年,考入江苏省立无锡中学初中部。

1932年,初中毕业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他毅然参加爱国运动,带头罢课并被选为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险遭学校开除,终因平日品学兼优,毕业成绩第一,受到教师保护,仅取消保送高等师范资格,他随即考入江苏省州高级中学,直至毕业其成绩始终保持全班之冠。

1935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七·七事变”发生后,参加了家乡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经安庆,至武汉,后知母校内迁,才奔赴西安完成未竟的学业。

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之后在国立西北工学院、四川铭贤学院,因为教学严谨,仅任两年助教即被破格晋升讲师。1944年,任教于武汉大学工学院。

1945年,考取公费留英,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生院深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和概念,受到导师Gibson教授的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949年7月,以《测量内燃机空气消耗量及其它脉动气流用层流流量计的研究》为题,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

1949年,受聘为英国威尔士大学斯西学院研究员,继续从事内燃机的研究。斯王西学院的教授劝他加入英国籍,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又推荐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1951年,史绍熙决然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几经周折,冲破重重困难,于1951年返回祖国,并接受母校的邀请,到天津大学任教授。

1952年,主持创建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任教研室主任。1954-1957年,担任天津大学机械系副主任。

1956年,史绍熙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先后当选为党的第十一届与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担任天津大学第三机械系主任,同年在史绍熙的推动下建立了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1960年扩建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1960-1972年,担任天津大学动力工程系主任。

1972-1979年,担任天津大学机械系主任。

1979年,担任天津大学副校长兼热物理工程系主任,并创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接着又筹建了热能研究所,兼任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担任天津大学校长。

1983年,创办学术期刊《内燃机学报》,这是中国内燃机行业唯一的高级学术刊物。

1987年,主持建成了第一个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亲任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2年,被国家科委聘请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开展国家攀登计划。

1995年,史绍熙创办学术期刊《燃烧科学与技术》,并担任主编。

2000年9月16日,史绍熙在天津逝世,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1949年,史绍熙在博士论文中首次导出了在平行平面间周期性、脉动式层流运动的通用速度分布方程,从而解决了自30年代出现层流流量计之后一直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和设计问题。这一成果受到校外考试人伯明翰大学著名教授Mucklow和吕卡图研究所内燃机专家Alcock等的高度评价。并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稳定流及脉动流的临界雷诺数》论文。

1960年,成立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同领导的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并由他亲任所长,承担了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任务。他全面组织领导了105系列与85系列柴油机和多种小型汽油机的设计、研究与发展工作,并在小型高速柴油机研制上取得了新突破,研究开发成功中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主持设计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自由活塞发动机-压气机联合装置,并编写了《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一书,填补了中国的一项空白。

发明复合式燃烧系统

1959年,史绍熙根据中国国情,结合“油膜式”或“壁面式”燃烧过程(M过程),提出复合式燃烧过程这一具有独创性的理论,经过近四年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成功并于1963年通过了鉴定。复合式燃烧系统及其理论已编入高等学校教材《内燃机原理》,并于1973年作为国际技术交流资料提供匈牙利。该燃烧系统已广泛用于中国X105系列柴油机上,曾有30多家工厂生产,年产量高达70多万千瓦,此项成果获得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研究内燃机缸内流动

史绍熙在燃烧室内空气运动与粒子运动的研究中,提出了粒子在旋转气流中的运动转迹新方程,他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发展了热混合理论,并提出了柴油机周边混合气形成原理。他在直喷式柴油机压缩过程湍流场变化规律的研究中,对压缩过程的能量转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发现了在上止点附近燃烧室不同部位湍流强度的变化规律。他在发动机充气过程的研究中又提出了在进气终结时缸内涡流比的计算公式,实验证明,较之国际上通用的昌卡图(Ricardo)公式更为精确。

史绍熙建立了周期性脉动式流动的能用速度分布方程,并求得了其频率影响的无因次式,从而解决了层流流量计多年来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设计问题。

研究燃油喷雾

史绍熙致力于揭示缸内气体流动规律的同时,还开展了燃料喷雾特性的研究。他用高速纹影法、激光全息摄影法、激光阴影法、激光衍射法和气体喷射模拟法,研究了柴油机的喷雾特性,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例如,油束的碰壁反溅对混合与燃烧有重要影响,适当的碰壁反溅作用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加快燃烧速度,但过多的燃料碰壁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在高喷射压力下,燃油的射流将引起“卷吸”作用,使油束周围产生旋涡运动。这一现象称为环涡运动(Toroidalmovement),而喷油压力愈高,环涡强度愈大。这是一个新发现。经实验证明,当喷油压力达130兆帕时,喷雾的SMD值比在常规喷油压力下的粒度小得多,一般在5~10微米之间。此外,还发现沿喷雾轴线方向前和沿喷雾半径向外的SMD均有增大的趋势,在油束端部和外围仍有大量燃料尚未蒸发。

研究发动机测试新技术

1949年研究成功了测量内燃机空气消耗量用的片式粘性流量计,1957年他又发表了“关于内燃机空气消耗量的测定法”论文,文中全面分析了脉动流的速度变化和压力变化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或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这也是该领域内在中国最早发表的论文,他还首次把粒子示踪法应用于缸内流动测量。

1987年在英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内燃机气缸内压力测量的数值仿真及数字信号处理的研究”论文,首次成功地把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滤波技术应用于内燃机缸内压力测量,并由此提出了一种测量缸内压力的新方法,在此方法中,保留了一个短的测压通道,以避免热冲击效应,而通道效应则用数字滤波法滤除。与此同时,还发展了三种数字滤波法,用于对示功图的处理,以代替目前常用的“光顺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提出了内燃机示功图测量误差的热力学修正法。

激光测雾和测速技术

1987年成功地研究出应用激光衍射原理的柴油机喷雾场自动分析测量系统,该系统具有阵列光电探测器并行变换和多路同步触发并行取样及数字延时控制等特点,适用于柴油机等的瞬时断续变化的喷雾场实时自动分析测量,可以对次喷射过程中的不同时刻的喷雾进行测试。

1988年研究成功了光电调制反馈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突破了传统LDA的构成模式,用变频光学频移技术和光电混合反馈技术,将光路和电路连接闭环负反馈跟踪环路,提高了信噪比,降低了成本。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研究柴油机燃用甲醇

1980年,在中国首先进行了柴油机燃用甲醇的研究,并在第15、16两届国际内燃机燃烧学术会议上先后发表了“甲醇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的研究”和“双燃法燃用甲醇的研究”论文。在第8届国际醇类燃料会议上发表了“在柴油机上用双燃料法燃用甲醇的燃料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1988年在492Q型汽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纯甲醇(M100)的研究并取得成功,热效率较原机提高33%~48%,燃油消耗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9年又完成了“柴油机用热表面点火法燃用纯甲醇(M100)的研究”,热效率比原柴油机提高4%,功率也增加了9.6%。这些成果为中国今后大量节约石油,拓宽内燃机燃料资源开辟了新途径。

学术交流

史绍熙在担任校长以后,先后同美、英、加拿大、法、德、日、波兰、挪威、新西兰等国2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他不仅常应邀到国外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而且于1984、1985年在国内组织了两次国际会议。

1989年,组织召开了世界性的第18届国际内燃机会议(CIMAC)并担任大会主席。他作为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与德国内燃机协会签定了两国合作协议,他还以中国大学内燃机学科组主席的名义与英国大学内燃机学科组签定了学术交流协议。

编纂专著和工具书

史绍熙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他在中国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了70多篇论文。

1984年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了他所主编的380多万字的《柴油机设计手册》,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总结柴油机设计经验,兼收国外技术成果的大型工具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1988年开始,他主编了300多万字的《内燃机设计手册》,1992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卷动力机械部分主编。他还参加了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规划工作,其中包括国家科委制定的《1960年国家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计划》、《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86~2000年基础研究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等。

主要论著

1ShihShaoHsi(ShiShaoxi).Aninvestigationoftheviscousflowairmeterforpulsatingairflowwithspecia1referencetothemeasurementoftheairconsumptionofi.C.engines.Ph.D.Thesis,ManchesterU-niversity,1949.

2史绍熙.周期性粘性流动的理论分析.天津大学学报,1956(3):25—29.

3KastnerL.J,ShihSH(ShiShaoxi).CriticalReynoldsnumberforsteadyandpulsatingflow.Engineering,1951,(9):389—391.

4史绍熙.流体在二平行平板间作层流运动时转化长度的近似计算.天津大学学报,1956,(6):14—19.

5史绍熙.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

6史绍熙,黄宜谅.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的研究.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动力机械版,1964,(5):44—63.

7史绍熙,赵奎翰,黄伟汉.柴油机复合式燃烧系统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1965,(5):459466.

8ShiShaoxi,etal.Developmentofanewdieselcombustionsystem.Proc.14thCIMAC,1981.

9ShiShaoxi,etal.Astudyofairswirlandparticlemovementindieselcombustionchambers.Proc.18hSymposiumonCombustion,TheCombustionInstitute,1980.1847—1852.

10ShiShaoxi,etal.AstudyofthevariationoftheturbulentflowfieldincylinderduringcompresionstrokeofaD.I.dieselengine.Proc.18thCIMAC,1989.367—386.

11史绍熙,刘书亮,延安.发动机气缸内涡流比的预测及紊流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9,(3):191—198.

12ShiShaoxi,etal.Experimentarstudyontheatomizationandevaporationprocessesofdieselfuelsprays.SAEpaper,881253.

13ShiShaoxi,etal.Aninvestigationofatomizationprocessofdieselfuelspraysbypulsedlaser.holographicteChnique.ProC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iquidAtomizationandSpraySystems,1988,sendal,Japan.455463

14ShiShaoxi,etal.AStudyofdieselspraycharacteriSticsinamodelCombustionChamberofconstantvolume.ChineSeJournalofEngi-neeringThermophysics,AllertonPress,Inc.1989(1):119—124.

15ShiShaoxi.etal.AninveStigationofusingmethanolasanalternativefuelfordieselengines.proc.15thCIMAC,1983.61-76.

16ShiShaoxi,etal.Aninvestigationofburningmethanolasanalternativefuelbydualfullingmethodincompressionignitiongines.proc.16thCIMAC.l985.D—17.

17ShiShaoxi,etal.AninvestigationoffuelControlsystemforburningmethanolasanalternativefuelbydualfuellingmethodincompres-sionignitionengineS.Proc8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lcoholFuels(ISAF).Tokyo1988.

18史绍熙,傅茂林,刘建新等.汽油机燃用纯甲醇的研究.汽车工程,1990,(3):1319.

19史绍熙,傅茂林,孙志远.柴油机用热表面点火法燃用纯甲醇(M100)的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1990,(2):205210.

20史绍熙.关于内燃机空气消耗量的测定法.天津大学学报,1957,(8):115.

21ShiShaoxi,etal.Numericalsimulationanddigitalprocessinginmea-surementsofcyhnderpressureofI.C.engines.Proc,InstitutionofMechanicalEngineers,InternationConferenceonComputerinEngineTechnologyCambridgeUniversity,MarCh,1987.211—218.

22史绍熙,盛宏至.内燃机示功图处理用的三种数字滤波方法.内燃机学报,1986,(4):289304.

23史绍熙,王仕康,孙其超.基于激光衍射原理的柴油机喷雾场自动分析测试系统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9,(3):231—236.

24史绍熙,王世康,郭晓明.光电调制反馈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研究.光学学报,1987,(8):743—747.

25史绍熙,赵奎翰,傅茂林,段家修.直接喷射式燃烧室壁面油膜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5,(1):1—8.

26史绍熙.复合式燃烧室喷油规律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4,(1):51—63.

27史绍熙,王仕康.LDA的相干性展宽.工程热物理学报,1985,(6):194197.

28史绍熙,赵奎翰,姚春德.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直接喷射式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内燃机学报,1986,(3):202210.

29史绍熙,王仕康,郭晓明.激光测速信号处理器的智能化研究.仪器仪表学报,1987,(4):404—408.

30史绍熙,赵奎翰,叶枫.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特性与燃烧过程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7,(1):1—12.

31ShiShaoxi,SuWanhua.Athermodynamicmethodforcorrectinger-rorsintheindicatordiagramofI.C.engines.ChineseJournalofEn-gineeringThermophysics,1989,(3):347—353.AllertonPress,Inc.1989.

32ShiShaoxi,etal.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effectsoffuelinjec-tionparametersandchamberwallconfinementonspraycharacteris-ticSinconstantvolumebomb.proc.19thCIMAC,1991.

1956年,史绍熙被选任为中国首批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评选为中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被聘任为美国世界开放大学研究生指导教授。1987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唯一的内燃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他已培养出博士30人、硕士50人,并承担博士后科研指导工作。

创建高校内燃机专业

1952年,在史绍熙的积极推动与筹划下,天津大学建立了内燃机专业,成为中国这一专业学科的首创者之一。他亲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热工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与设计、自由活塞发动机等课程。同时,他又组织翻译了中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了内燃机实验室,并注意培养青年教师,为中国内燃机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1958年,任主管内燃机与热能的第二机械系主任后,又在取得天津市的支持下创建了天津内燃机研究室。

史绍熙一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学术水平和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培育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高等学校成为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

个人生活

情感婚姻

1953年5月,在天津大学任教期间史绍熙与曲贤敬结婚,两人育有一子史君浩、一女史君慧。

兄弟情谊

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和常州中学老校长史绍熙是孪生兄弟,常州中学的史绍熙是哥哥,天津大学的史绍熙是弟弟,原名史绍华。

社会任职

1981年3月,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史绍熙担任主席。

1981年3月,担任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燃烧节能净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任期:1981.3~1984.5),第一届理事长(任期:1984.5.~1990.7),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任期:1990.7~1995.9),第四届名誉理事长(任期:1995.9~2001.6)

1987年6月,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史绍熙担任名誉主席。

1990年,担任中国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长。

此外,史绍熙还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代用燃料分会理事长,国际内燃机学会领导小组成员、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燃烧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内燃机学科组主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他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程热物理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组组长,中国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工程热物理学科组常务副组长与机械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机械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组组长。他受聘兼任江苏工学院、安徽工学院和山东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华中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北方交通大学和洛阳工学院顾问教授,以及美国世界开放大学研究生指导教授。兼任《工程热物理学报》副主编和《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的编委。

人物评价

史绍熙致力于大学教育和工程热物理及动力机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培养了几代科技人才,并在流体力学、燃烧学、缸内流动、燃油雾化、代用燃料、测试技术及产品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天津大学工作的半个世纪中,他培育了上千名内燃机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并作为中国首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天津大学评)

后世纪念

1997年,天津大学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国内外企业及个人捐资51万元,设立了“天津大学史绍熙科技教育基金”,该基金是中国国内燃机领域唯一的民间专业人才奖励基金,用于资助业内优秀的中青年科技教育和工程技术人员及学生,2015年已累计捐资500万元。

2016年12月,史绍熙诞辰百年时,天大北洋园校区热动力楼前广场树起了一座史绍熙的全身雕像。

标签: 史绍熙

更多文章

  • 唐庚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庚

    唐庚(1070年—1120年)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唐河乡(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北宋诗人。宋哲宗绍圣(1094)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宋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张商英罢相,唐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

  • 穆木天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穆木天

    穆木天(1900-1971),原名穆敬熙,吉林伊通县靠山镇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象征派诗人的代表人物。1918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26年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加创造社,回国曾任中山大学、吉林省立大学教授,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负责左联诗歌组工作,并参与成立中国诗歌

  • 王兆乾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兆乾

    王兆乾,1928-2006,男,山东省临沂市人,戏曲音乐家、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国家一级编剧职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黄梅戏研究会总干事。严凤英大儿子王小亚的生父。中文名:王兆乾外文名:WangZhaoqian国籍:中

  • 张煦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煦

    张煦(1913.11.6-2015.9.12),江苏无锡人,通信工程学家、中国光纤通信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4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49-1956年任交通大学电信系教授,兼任同济大学、沪江大学和大同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煦致力于通信理论及技术的教学

  • 顾而已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而已

    顾而已(1915年-1970年6月18日),中国时期影星、导演。江苏南通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后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新华影业公司、上海救演剧三队、中央电影摄影厂、中华剧艺社演员,中国艺术剧社经理部部长。1948年在香港筹组大光明影业公司。1952年后

  • 沈鸿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沈鸿

    沈鸿,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我国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的总设计师。主持制造了用于冶金工业的30000吨模锻水压机。80~300毫米钢管轧机和特薄板轧机等“九大设备”。组织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大型工具书,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

  • 姚从吾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姚从吾

    姚从吾(1894~1970)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士鳌,字占卿,号从吾,中年以后以号行。河南襄城县人。生于1894年10月7日(光绪二十年九月初九)。1917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科史学门。1920年夏毕业后,又考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曾任河南大学校长、台湾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 徐自华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徐自华

    徐自华(1873—1935)字寄尘,号忏慧,浙江桐乡人。出身名门望族,是南社女诗人、秋瑾女侠的挚友,其一生由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转变为革命志士的挚友,从哀怨命运多舛的旧式妇女成长为投身革命的文艺战士。中文名:徐自华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桐乡出生日期:1873年逝世日期:1935年职业:女诗人字:寄尘号

  • 张大复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大复

    张大复(约1554—1630)苏州昆山兴贤里片玉坊人。字元长,自号病居士。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声律家。中文名:张大复别名:元长、病居士国籍:中国出生地:苏州昆山兴贤里片玉坊人出生日期:约1554年逝世日期:约1630年职业:戏曲作家、声律家主要成就: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声律家。代表作品:《嘘云轩文字》、

  • 游效曾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游效曾

    游效曾(1934年1月-2016年11月19日),男,汉族,出生于江西南昌,原籍江西吉安,1955年毕业于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85年11月任教授,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配位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