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楼之岑

楼之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42 更新时间:2024/1/19 6:06:23

楼之岑(1920.1.28-1995.3.23)浙江省安吉县人,生药学专家。1942年毕业贵州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1950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楼之岑主要从事生药的品质评价与资源开发的研究教学工作。曾对山、大黄、龙胆、败酱、五加皮等数十种中药进行了原植物和生药学研究,发表论七十篇。对安息香等多种进口药材寻找国产代用品进行了研究,为开发中国生药资源作出了贡献。,提出湿粪计数的定量式生物测定法,并创造性设计了试验装置,提高了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国际上称为楼氏法。应用现代高效技术分离与测定药材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药材鉴定的可靠性。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18本。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共七项。

基本资料

中文名:楼之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安吉

出生日期:1920年1月28日

逝世日期:1995年3月23日

职业:生药学家和药学教育家

毕业院校:伦敦大学药学院

主要成就:植物药泻下作用生物测定法的开拓者

中国现代生药学的开拓者之一

创造楼氏法

代表作品:《生药学教学大纲》、《生药学》

人物生平

1920年1月28日,楼之岑出生在浙江省孝丰县(今安吉县孝丰镇)北村一个贫困的中医世家,曾在私塾就读,后转入本村初级小学和县立中山小学。小学毕业后,由于家贫靠借款进入浙江省立湖州初级中学,因学业优秀获得奖学金资助,初中得以毕业。其后在孝丰县立南中小学任教一年。

1936年,考入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

1937年冬,楼之岑在县立中山小学任教。

1939年2月,到浙南山区浙江省立联合师范学校学习。

1939年夏,他考入贵州的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

1942年毕业,留校任助教。

1943年,中国药学会安顺分会成立并创办《药学季刊》,他担任编委,同时担任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

1944年冬,楼之岑考取了英美奖学金留英研究生,同年他编译了《医药拉丁语》。

1945年9月,入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

1947年7月,获药学士学位,在校从事生药学研究。

1948年夏-1950年,他除帮助教授完成一系列研究工作和药物分析任务外,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发表了6篇研究论文。同时担任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科研究助理。

1949年,楼之岑研究和建立了新的植物性泻药的生物测定法在英国药学会年会上宣读并在英国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被广泛采用,被称之为“楼氏法”。他利用这一方法,发现了大黄的泻下成分是结合性大黄醇,并建立了测定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1950年,楼之岑被伦敦大学医学院授哲学博士学位。

1951年1月,经香港返回祖国。楼之岑到达上海后,由于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主任孙宗彭教授邀请,去该系任副教授,临时为毕业班讲授药剂学。是年秋季,受聘到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执教,组建了该校生药学教研室,先后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药学系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社长。

1951年8月,起历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药学系副主任。

1953年起,他还兼任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卫生研究院(后分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的生药研究指导。楼之岑十分重视中药材实际问题的研究。在他指导下,开展了生药形态组织学、化学分析及生物测定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完成了数十种药材的鉴定研究,为中药整理、品种鉴别和编写《中国药典》、《中药志》提供了科学资料。此外,他对波希鼠皮、西黄芪胶、拉伯胶、胡黄连、安息香、毒旋花子等外国产生药的国产代用品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也进行了研究。这些工作的成果,有些已发表在中国外的期刊杂志中,有些收载于《中国药典》和他主编的《中药志》与《生药学》等著作中,有的已经在生产中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如国产安息香已可满足中国需要,不再依赖进口。

1954年,他发表了《国产甘草的化学分析》的论文,为中国甘草首次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科学依据。

1955年,中国建立研究生制度后,他先后招收了6名研究生。

1978年起,担任《中国中药杂志》顾问、《药学学报》副主编、《中国中药杂志》主编

1979年8到12月,接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聘请,任药用植物顾问。他积极参加中国外的学术活动。他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赴日内瓦担任WHO总部药用植物顾问,为制定国际植物药标准起草了植物性生药的一般检验法,并对13种药典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1979-1988年担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曾接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聘请,任药用植物顾问、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主任委员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天津召开关于植物药标准化与应用的国际会议,他当选为会议主席。1982年,关于中药细辛挥发油的研究获得了北京市学术成果奖。

1981年,他和日本著名生药学家柴田承二教授共同发起组织“中日天然药物学术讨论会”,每两年轮流在中、日两国举行,对两国学术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982年,联合国世界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北京举办传统医药讲习班,他参加筹备并亲自讲课,深受各国学者的欢迎。他还数次率代表团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国外大学中作学术报告,积极宣传中国医药事业的成就。

1985年,在中药大黄的系统研究中发现了根茎中呈蛇管状的特异导管,在秦艽中发现了特异的内、外周皮及其在根的分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987年,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在该项目中,由楼之岑担任北方组组长。

1987年,67岁的楼之岑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8起,担任中国药学会名誉理事长、担任《中国中药杂志》顾问。

1992年2月10日到3月3日,接受联合国卫生组织(WHO)东地中海办事处邀请担任WHO传统医药顾问。赴巴基斯考察传统医药情况,并对该国有关当局提供传统药物标准化及改进传统医药教育的意见。

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成立,他当选为该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

1995年3月23日逝世,享年75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楼之岑在学术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国产生药形态组织和中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楼之岑提出湿粪计数的定量式生物测定法,并创造性设计了试验装置,提高了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国际上称为楼氏法。应用现代高效技术分离与测定药材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药材鉴定的可靠性。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18本。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共七项。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0多年里,楼之岑和他的合作者先后发表科研论文、学术报告与综述文章共150余篇,著书21部。他深深感到,祖国医药学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科学方法整理和研究中药遗产,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交流,是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953年,中国药学会成立了中药整理委员会,他积极提倡和参加中药材的调查与研究,主编并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汇编》第一集,收载了50种中药。

1958-1961年,他主编了《中药志》,先后共出版了四册,得到了中国以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尤其引起了日本生药学界极大的重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观点编写的中药巨著。美国《经济植物》杂志亦发表文章赞扬此书内容丰富。该书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已完成《中药志》第二版(6册)的修订工作,并出版了4册。此外,他还参加了《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汉英医学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英文本)、《中药彩色图谱》(英文本)等书的编写和审改工作。

●论文著作

40多年里,楼之岑和他的合作者先后发表科研论文、学术报告与综述文章共150余篇,著书21部。1953年,中国药学会成立了中药整理委员会,他积极提倡和参加中药材的调查与研究,主编并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汇编》第一集,收载了50种中药。1958—1961年,他主编了《中药志》,先后共出版了四册。美国《经济植物》杂志亦发表文章赞扬此书内容丰富。该书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已完成《中药志》第二版(6册)的修订工作,并出版了4册。此外,他还参加了《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汉英医学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英文本)、《中药彩色图谱》(英文本)等书的编写和审改工作。

著作

中国药学年鉴

论文

●科研获奖

关于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大黄类)获得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关于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大黄类)获得了198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关于中药细辛挥发油的研究获得了1982年北京市学术成果奖,关于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大黄类)获得了1987年卫生部科技成果奖。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楼之岑就首先提出,生药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能力。他编写了中国药学教育方面的第一个《生药学教学大纲》,编写了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生药学》。楼之岑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教师,教导他们要因材施教,在科研上要有创新精神。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生药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他对生药学课程的内容与方法作了大力改革,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富有特色的生药学教科书,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中国生药学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内容陈旧、实验方法落后的状况,为中国生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从事生药真伪鉴别与品质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培养硕士9名、博士14名、博士后5名,如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研究生导师。

1988被评选为北京市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1989被国家教委和北京市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1991国务院为他颁发了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社会任职

楼之岑先后担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设在德国的药用植物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北京分会理事与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

楼之岑曾担任《药学季刊》编委,《药学学报》常务编委、副主编,《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常务编委、主编、顾问,《中国中药杂志》(原名《中药通报》)主编、顾问,《中成药研究》顾问,《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医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国海洋药物杂志》顾问,《中国药学年鉴》副主编、顾问,《中草药》杂志顾问,《中国药学》(英文版)主编。

楼之岑先后兼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生药室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物室顾问,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保证合作中心顾问,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名誉顾问,卫生部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名誉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工业顾问组顾问,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人物评价

楼之岑的一生,每一步都是坚实的,每一个台阶都是用拼搏精神攀登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用忘我的劳动取得的。他的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科学,孜孜以求、永无止境,把自己的热血和才智,全部奉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楼之岑致力于中国生药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注重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为发展中国生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现代生药学的开拓者之一。(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

楼之岑注重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在发展中国生药学事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现代生药学的开拓者之一。(安吉新闻网评)

标签: 楼之岑

更多文章

  • 张松鹤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松鹤

    张松鹤,生于1912年10月10日,广东东莞人。1930年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院。1936年入国民第二军第四师任中尉艺术科员,绘编抗日宣传画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及东江抗日纵队,历任抗日民主区长、联区主任,东江南岸第三战线副指挥,华北《行军快报》、《行军画报》主编。建国后,曾先后在北京市人民美术

  • 应崇福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应崇福

    应崇福,1918年6月15日生于中国宁波,物理学家、超声学研究奠基人、声学领域著名教育家,中国声学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创建者之一,,中科院院士。应崇福是中国超声学研究和检测超声等诸多超声应用的开创者之一。50年代在美国发表的有关固体中超声散射的论文,是国际上该领域的开拓之作。他在固

  • 杨耀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耀

    杨耀(1938-2017),1938年生,别名耀珍,字子虚,自号林泉室主。陕西延川籍。工山水、花鸟、书法与篆刻,亦能吟诗。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5年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6月1日6时51分,杨耀因病医

  • 闻立时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闻立时

    闻立时,1936年3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湖北省浠水县。1952年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学苏联选送名额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获得冶金工程师资格。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薄膜和纳米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学家、太阳能科技泰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

  • 蔡梦慰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蔡梦慰

    蔡梦慰(1924.9—1949.11.27)四川遂宁人。新闻记者,诗人,革命烈士。1948年4月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蔡梦慰同志在狱中坚持写作,用竹签子笔蘸着棉花烧成灰烬调作的墨汁,写出血泪和仇恨的记录——《黑牢诗篇》。中文名:蔡梦慰别名:蔡懋

  • 华中一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中一

    华中一(1931—2007)男,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2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教授。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物理系。曾任复旦大学校长。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真空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电子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真空学会理事长,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协会(IUVST

  • 雷天觉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雷天觉

    雷天觉(1913~2005),中国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37~1942年在美国实习机床与工具制造。曾任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公司工程师。1949年后,历任上海机床厂前身虬江机器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分局总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

  • 靳树梁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靳树梁

    靳树梁,冶金学家,炼铁专家,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40年代他极积开拓小型高炉技术,并取得突出成绩,使威远铁厂的炼铁技术经济指标居当时中国同类型高炉之冠。靳树梁多年从事高炉强化理论研究,开拓了承德钢铁公司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在办学中,他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厂校结

  • 张禾瑞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禾瑞

    张禾瑞,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事业,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代数专业培养了大批人才。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41年获德国汉堡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建国前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北京市数学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

  • 高济宇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济宇

    高济宇,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1923年赴美国留学,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央大学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教务长,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教务长、副院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