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茂元(1918--1989),字懋园,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之孙。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威望。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编审、秘书。建国后,历任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于唐诗、楚辞研究。著有《古诗十九首初探》、《晚照楼论文集》,编有《楚辞选》、《唐诗选》。是我国著名的楚辞、唐诗研究专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茂元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1918年
逝世日期:1989年
职业: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
毕业院校: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主要成就:著有《古诗十九首初探》、《晚照楼论文集》。
编有《楚辞选》、《唐诗选》。
人物简介
马茂元(1918--1989),字懋园,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安徽桐城人。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编审、秘书。建国后,历任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专于唐诗、楚辞研究。著有《古诗十九首初探》、《晚照楼论文集》,编有《楚辞选》、《唐诗选》。
人物生平
马茂元
生于1918年,卒于1989年,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之长孙,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回乡任教于桐城中学、省立第一中学等校,后担任安徽省中小学教材编审会编审。这一时期,主要从事旧体诗的创作。解放后,先后任教于南京市立师范、华东速成学校、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学院等校。先后出版了《古诗十九首探索》、《楚辞选》,主编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
主要研究目标在唐诗。代表作有《唐诗选》、《唐才子传笺证》等。
曾任上海市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副主编。几十年来致力于唐诗、楚辞的研究。早年在《国专月刊》、《学术世界》、《新学风》、《皖报》、《安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一些旧体诗文。编撰《古诗十九首探索》(1957年)、《楚辞选》(1958年)、《唐诗选》(1960年)、《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963年)等书,是国内著名的唐诗和楚词研究专家。
生平简历年表
1918年农历9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西门内马宅。1925年8月-1931年7月私塾读书。1931年9月-1935年8月安徽省桐城县立中学读书。1935年7月-1938年7月无锡国学专科学校读书。1938年8月-1939年7月桐城沦陷,在湘西一带流浪。1939年8月-1940年1月安徽省桐城县立中学教书,担任初中语文教员。1940年2月-1941年12月安徽省立第三临时中学教书,担任高中语文、史教员。1942年2月-1943年7月安徽省中小学补充教材编审会担任编审,编辑高中语文课本。1943年8月-1945年7月安徽省桐城县桐城中学教书,兼任安徽省立安徽学院中文系副教授。1945年8月-1946年1月安徽省政府教育厅任编审,核阅该省教育法规。1946年2月-1948年4月安徽省政府教育厅担任秘书。1948年4月-1949年1月安徽省政府秘书处担任秘书。1949年3月-1949年8月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教书,担任文史教员。1950年3月-1951年1月南京市立师范学校教书,担任文史教员。1951年2月-1953年10月上海同济中学教书,并在上海大公职业学校兼课。1953年10月-1954年8月华东速成实验学校师资训练部担任语文教员。1954年8月-1956年7月上海师范专科学校讲师。任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1956年7月-1958年8月上海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任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1958年8月-1984年10月上海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1984年10月-1985年7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顾问。1985年7月-1989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1956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9年12月12日逝世于上海。
个人作品
著作书目:
《古诗十九首探索》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唐诗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晚照楼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古诗十九首初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楚辞评论资料选》马茂元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楚辞注释》马茂元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楚辞资料海外编》马茂元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十大诗人》马茂元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主要论著目录
《论“九歌”》《文学遗产》增刊作家出版社1957.12读李义山诗札记三则《人文杂志》1958年第2期关于王绩《人文杂志》1958年第4期初唐四杰《人文杂志》1958年第6期论骆宾王及其在“四杰”中的地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1961.11玉溪生诗中的用典《光明日报》1958.2.16李贺和他的诗《中国文学史讨论集》1959.1唐代诗人短论《人文杂志》1959.年1、2期关于孟郊·读书札记之一《北京日报》1959,2.22李贺和他的诗《解放日报》1959.4.18关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评价问题《文汇报》1959.5.19从盛唐诗歌看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文汇报》1959.8.4略论白居易的文学思想《文汇报》1961.3.15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读诗偶记之一《光明日报》1961.4.2论《戏为六绝句》《文艺报》1962年第4期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光明日报》1962.5.27李商隐和他的政治诗·玉溪生诗论之一《光明日报》1961.6.11李商隐和他的政治诗(续)《光明日报》1961.6.18关于王之涣的生平《江海学刊》1962年7期略论杜诗的批判继承问题《新建设》1965年第6期王之涣生平考略、李峤生卒年辨证等《中华文史论丛》1979第4辑读两《唐书·文艺(苑)传》札记《文史》第8辑1980年骆宾王评传(《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韦庄讳言《秦妇吟》之由及其他《文史》第22辑1984年第2辑关于孙洙《唐诗三百首》及其编选的指导思想《文学遗产》1985年第1期论《古诗十九首》《晚照楼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月《关于<离骚>时代问题的商榷》(同上)《从汉代关于屈原的论争到刘勰的<辩骚>》(同上)唐诗札丛(同上)从严羽的《沧浪诗话》到高棅的《唐诗品汇》(同上)略谈明七子的文学思想与李、何的论争(同上)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同上)《姜斋诗话》中论自然景物的描写(同上)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同上)
《古诗十九首探索》作家出版社1957年6月《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晚照楼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月《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唐诗三百首新编》岳麓书社1985年5月《韩昌黎文集校注》(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马茂元说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楚辞研究集成》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1986年《十大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史卷》“隋唐五代文学”支编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