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桂通

杨桂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03 更新时间:2024/1/5 4:04:06

(1931—2016)桂通,力学家,塑性动力学专家。我国最早倡导并从事生物力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在计算塑性动力学和生物固体力学领域开展了系统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勤奋耕耘,培育了大批人才。现居山西省太原市。我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原太原工业大学校长杨桂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元月24日20时在山大一院去世,享年86岁。

基本资料

名:杨桂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新河县

出生日期:1931年8月24日

逝世日期:2016年1月24日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山西大学

主要成就:我国最早倡导并从事生物力学研究的学者

人物介绍

父亲是一个乡村小学教员,母亲贤淑可亲。幼年的杨桂通天资聪慧,勤学好问,加上父母的严格管教,特别是母亲对他的良好影响,学习成绩极佳。1937年,他正在读小学,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已践踏到华北平原。1942年,杨桂通随亲友只身离家,投奔其在上海恒生织造厂当学徒的哥哥。之后又辗转通过了日本封锁线来到了陕西,最后到了蔡家坡就读在扶轮中学。

人生经历

在经河南转陕西途中,他一路步行。由于连年营养不良,长途跋涉,身体虚弱,突然高烧晕倒在行走路上,多亏一位伤兵医院的张护士长背他到了商都县附近的兵站医院。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医护,方才保住了性命。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磨炼了他的顽强意志,增强了他的拼搏精神。初中毕业后,来到南京与家人团聚,考入高中读书。他下决心发奋读书,要为振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1950年,他毕业于南京第一中学。当时虽然国家还是千疮百孔、贫穷落后,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国家急需大量建设人才,这一切使年轻的杨桂通激动不已。血气方刚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土木系。在大学读书时期,从美国普渡大学回国不久的范维垣教授对他影响很大,使他对力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范维垣发现这个年轻人思维敏捷,有令人惊奇的见解,便常找一些英美文献给他读,为他以后力学研究的生涯打下一定基础。1953年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秀被留校任教。从1953年到1957年,由于学校师资短缺,他先后参加辅导、讲课一学期多达10门。他对每门课都认真准备教案、演算全部习题,这一时期的教学活动,大大丰富了他的知识面。1957年2月到1958年6月,他被送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北京大学严谨的教风学风巩固和加深了他的数学力学基础。这时,杨桂通结识了仁教授,在王仁的热心指导下,他开始学习塑性力学,从此与近代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11月,他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一年后派赴前苏联留学。在前苏联科学院力学所、莫斯科大学攻读塑性动力学研究生,他的导师是Г.С.沙彼罗(Шаипро)教授。在前苏联的三年半的时间里,他珍惜分秒,一心潜读,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他精读了一些应用数学和固体力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为力学研究炼就了较深厚的功底。由于他的勤奋、刻苦,1963年5月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前苏联科学院副博士学位。

胸怀祖国

当他学成之时,国家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他怀着赤子之情,回到祖国,一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蒙老师王仁教授,汇报在国外的学业。由于专业对口,王仁诚心留他在北京大学任教,开展合作研究。由于种种原因,他还是回到了母校。当时我国关于塑性动力学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怀着报效祖国之志,他带领教研室的同事们,很快开始了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他知道,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级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担负着出人才、出成果的艰巨任务。他深感肩负重任。数十年来,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默默地倾注着自己的心血。

勤奋耕耘甘为人梯

杨桂通几十年如一日,视育人为己任。他认为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1964年,他自编了塑性力学讲义,为结构工程专业讲授塑性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他主动为部分优秀学生课外开设英语讲座。他竭力倡导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他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分解给学生,使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受到较完整的设计和研究能力的训练。“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学一度中止,他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查阅国外文献,收集资料,开始编著《塑性动力学》书稿。这本书吸收了国外教材的精华,也反映了他本人的学术思想。1978年,他编著了《弹塑性力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独具风格,巧妙地将传统的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溶为一体,既大大缩减了篇幅,又易于学生融会贯通。过去分别介绍弹性体振动和波动的专著已有不少,但他意识到振动与波动两种现象的形成机制同出一源,于是他和他的同事又共同编写了《弹性动力学》一书,从弹性动力学的统一观点深刻地阐明了振动与波动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些教材和专著已被许多院校选作研究生教学用书,为我国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受到力学界前辈的高度赞赏。其中《塑性动力学》一书至今仍是国内唯一的一本专著。

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教育

杨桂通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教育。60年代初,他就协助指导了两名研究生撰写论文。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以来,他亲自指导培养硕士生23人,其中13人现在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还有2人晋升为教授,6人晋升为副教授,2人为高级工程师。1986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固体力学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博士生17名。他还指导了美国学者考尔斯基(Kolsky)的学生M·柯勒(Koller)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杨桂通教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亲自为他们讲授过十多门数学和力学课程。他的课讲得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深受同学们欢迎。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强调基本功训练。为了训练学生的外文能力,他将有些课程选用外文原版作教材,要求学生全部用英语完成作业。每周举行一次学术研讨会,会上要求每个学生报告一周来的工作,即使在他生病住院期间,也要把学生叫到床前布置任务、讨论问题。每逢国外专家来华讲学,他总是千方百计筹措经费,选派学生前往了解国际学术动态。他给每个学生的论文选题都属于前沿性课题,每届学生论文的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都称赞杨桂通指导的研究生论文选题起点高、份量重、难度大、完成得出色。他对学生们学业上严格要求,但从生活上又是关心倍至,常到学生宿舍聊天谈心,也请学生到他家作客。杨桂通活跃的学术思想、渊博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及平易坦诚的情操深深受到同学们的爱戴和尊敬。当他看到自己的学生一批批成才,桃争艳,遍布世界各地时,感到无比的欣慰。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1984年以来,杨桂通一直担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他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他十分注重学科建设,指出“一所好大学要有领先学科、杰出学者和优良学风。所以办大学要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全力做好三件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风建设。”对于太原工业大学来说,他认为不能单一学科,要在众多学科交融中培育出高水平的、有自己特色的龙头学科;他大胆地破例为青年学者创造工作生活条件;他从总体上倡导“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治学精神和优良学风。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原来的6系1部的单一工科院校变成了一所拥有14个系、4个中心、8个研究所的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业大学。学校的校舍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合理的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全校9000名师生员工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正在为振兴山西经济和教育而奋斗。

主要成就

杨桂通刚回国时,全家挤在一间不足15m2的房间里,在这小小的斗室,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当时,塑性动力学在我国刚刚起步,他是最早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他没有辜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在事业上不懈地追求,时刻关注国际学术动向,图书馆、期刊室成了他每天必去之地。馆员们看到他聚精会神,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心中十分敬慕,常常递过一杯热水。他经常前往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活动,出差途中总是手不释卷,回到家中拂去桌面上的灰尘便又开始紧张的推演。有耕耘,就有收获,早在1965年,他首先证明了塑性动力学中一个新的广义变分原理,使塑性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有了更广泛的理论依据。其后,又进一步证明了一组考虑初始条件在内的塑性动力学广义变分原理,给出了一组考虑应变率效应在内的小变形及大变形塑性动力学的极值原理及相应的计算方法。这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奠定了计算塑性动力学的基础。

他的研究工作十分注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为生产工程建设服务。邢台地震以后,他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展结构抗震理论的研究,承担了国家抗震研究工作的任务,对多层框架的平扭耦联的地震力分析及结构抗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在弹塑性动力学领域,他主持研制了扭转式霍布金森杆,在该装置上完成了多种工程材料和生物材料动态本构关系的实验研究,对在冲击荷载下梁、板、拱、壳等柔性结构元件的大挠度塑性动力响应及弹性和非弹性圆柱壳的冲击扭转屈曲分析等高难度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世纪60年代以来,非线性科学随计算机的普及得到了迅速发展,被誉为本世纪自然科学的第三次革命。近代非线性科学的两大进展,一是孤粒子的发现,二是混沌现象被揭示。杨桂通在固体力学领域开展了这两大类非线性现象的研究。他借助逆散射反演理论研究了非线性弹性杆中应变孤波的问题,揭示了固体结构中孤波的传播规律和特征。他对弹塑性结构系统中的混沌运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非线性结构进入混沌运动的条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杨桂通思想活跃,竭力倡导、推动新兴边缘学科。1978年,他在继续进行塑性动力学研究的同时,又开始了生物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是国内最早倡导并从事研究生物力学的学者之一。他的《生物力学的若干问题》的论文,对我国生物力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他对组织和器官力学,特别是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骨的动态特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积多年的研究成果,他和他的同事合作编著了《骨力学》专著。他曾任全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力学客座教授,并且受国家基金委的委托,组织制定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生物力学发展战略规划。

由于他在塑性动力学和生物力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现任《力学学报》编委、《固体力学学报》主编,《应用数学和力学》常务编委等。曾应邀在美、加、日、英等国多所大学讲学,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

40年来,杨桂通教授为太原工业大学的建设和山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推动我国力学学科的进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曾多次获得山西省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已年过花甲,两鬓斑白,却锐气不减,仍在呕心沥血,为祖国“四化”建设事业培育人才。

个人简历

1931年8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

1950年南京第一中学高中毕业。

1959—1963年前苏联科学院力学所,莫斯科大学攻读塑性动力学研究生。

1963年获前苏联科学院副博士学位。

1963—1978年任太原工学院讲师,副教授,应用力学研究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

1981年任太原工学院教授。

1983—1995年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

1995年太原工业大学教授。

主要论著

1杨桂通.弹塑性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业,1980.

2杨桂通,熊祝华.塑性动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

3杨桂通,张善元.弹性动力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4杨桂通,吴文周.骨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5杨桂通.刚塑性动力学的广义变分原理及其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力学学报特刊,1981(1):135~142.

6杨桂通.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实验研究.力学学报,1990,22(3):374~379.

标签: 杨桂通

更多文章

  • 顾功叙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顾功叙

    顾功叙(1908.06.25-1992.01.14),地球物理学家,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38年回国后,曾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理事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对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及开发做出了重要贡

  • 宋恕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恕

    宋恕(1862—1910),即宋衡,近代启蒙思想家,与陈黻宸、陈虬并称“浙东三杰”。原名存礼,字燕生,号谨斋;改名恕,字平子,号六斋;后又改名衡。生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乡鲍阳村(今万全镇下薛村)。父名宾家,禀生。家有良田二千来亩,宅旁有花园、假山,号称万全首富。自幼资质颖异,有神童之誉。浙江瑞安

  • 陈修斋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修斋

    陈修斋,浙江磐安人,著名哲学史专家、莱布尼茨专家、翻译家。1945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外交系。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第二届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专于西欧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尤长于莱布尼茨哲学。合著《哲学史方法论

  • 郝诒纯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郝诒纯

    郝诒纯(192009.01-200106.13),湖北咸宁人,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家。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6年清华大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诒纯长期致力于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科研和教学。主持完成《松辽平原白垩-第三纪介形虫

  • 沈宗瀚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沈宗瀚

    沈宗瀚(1895—1980),字海槎,号克难居士,浙江省余姚沈湾(今属肖东乡)人。农学家、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回国后,执教金陵大学,育成金大2905小麦良种。执掌中央农业实验所。抗战期间,对发展大后方粮食生产,实行田赋征实,支援军糈民食,殊多贡献。后去台湾,仍坚持

  • 阿垅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阿垅

    阿垅(1907年—1967年3月15日),中国文艺理论家、诗人。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七月诗派"骨干成员之一。早年就读于上海工业大学专科大学,为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十期毕业生。参加过淞沪抗战,写有《闸北打了起来》等报告文学。1939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在重庆国民党陆军大学学习

  • 姚树人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姚树人

    姚树人,河北省文安县人,1929年10月15日出生,1947年7月毕业于河北省立天津中学(现天津三中),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海军少将、教授、原海军工程学院院长,高分子化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015年5月26日8时35分,姚树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军

  • 张广学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广学

    张广学(1921年1月31日——2010年2月24日),昆虫学家,回族,山东定陶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广学将中国蚜虫记录从148种推进到1000余种,发表9新属224新种,利用系统演化理论和支序分类学方法突破蚜虫11科分类系统,建立了13科系统研究世界斑蚜

  • 周煦良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煦良

    周煦良,生于1905年,逝世于1984年,民进成员,著名英国文学翻译家、教授、诗人、作家。《周煦良文集》收集了作者的主要译著和论著。中文名:周煦良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至德(今东至)出生日期:1905年逝世日期:1984年1924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28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 陈永龄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永龄

    陈永龄(1910年11月8日~2004年8月15日),中国著名大地测量专家,原国家测绘总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永龄院士长期从事测绘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大地测量见长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近200万字,是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04年8月15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