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颖,女,四川邻水人,1962年2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植物生理教研室主任,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主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应用基础项目,重庆市科委、教委应用基础项目等30余项。在“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ActaGeneticaSinica”、“PLOSONE”、“作物学报”、“遗传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近年来,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重庆市应用基础优秀项目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专利2项,通过科研成果鉴定4项,新品种鉴定3项。并荣获原西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重庆市女职工科技型标兵、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教学工作方面,先后给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蛋白质组学”、“蛋白质分子基础”、“植物生理研究技术”、“植物营养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应用”、“生物多样性”等十余门课程,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及同行好评。
基本资料
中文名:梁颖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邻水
出生日期:1962年2月
职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西南大学(博士)
主要成就: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
代表作品:《植物生理学》等
人物经历
1983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5年西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1983年-1985年在四川省西昌市农业局工作;
1985年-至今,在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任教。
主讲课程
硕士:蛋白质分子基础、蛋白质组学。
本专科等: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蛋白质组学,植物营养。
主要贡献
先后主持或主研了农业部“八五”、“九五”重点应用基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教委应用基础项目等30余项。在“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ACTAGENETICASINICA”、“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多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1)甘蓝型黄籽油菜色素合成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重庆市科委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主持人
(2)油菜高光效生理指标体系研究,重庆市科委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主持人
(3)水稻抗逆蛋白的诱导及基因定位,重庆市教委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主持人
(4)重庆市主要蔬菜高产栽培专家知识的获取,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主持人
(5)重庆市陈粮处理的研究,重庆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
(6)城郊型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对策研究,重庆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
(7)渝北区作物营养与面源污染研究,横向研究项目,主持人
(8)温江区大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横向研究项目,主持人
(9)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研究与新组合选育,国家科技部(863)育种专项1期,主研人
(10)作物品质及杂种优势的分子虚拟设计育种,国家科技部(863)育种专项2期,主研人
(11)油菜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国家科技部(863)育种专项2期,主研人
(12)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遗传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研人
(1)Saccharomycescerevisiaeste20mutantshowingresistancetoglucose-inducedcelldeath.ActaGeneticaSinica.2006,33(7):664-668
(2)甘蓝型油菜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
(3)植物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基因的研究进展.分子植物育种,2006,3(S):55-65.
(4)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生物学通报.2006.41(12)
(5)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arice(Oryzasative)dual-specificitykinasegene.ACTAGENETICASINICA,2005,32(11)
(6)拟南芥种皮色素形成机理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
(7)AnalysisoftheLigninContentsandRelatedEnzymesactivitiesinSeedcoatbetweenBlack-seededandYellow-seededRapes(BrassicanapusL.)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05,Vol4(6)
(8)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形成与相关酶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2004,Vol37(4)
(9)甘蓝型油菜耐荫性的品种差异,作物学报,2004,Vol30(4)
(10)TheRelationshipofColorFormationwithRelatedEnzymesandProteinContentsintheSeedcoatofOilseed.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04,Vol3(5)
(11)植物显色物质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4,Vol20(5):P68-P71
(12)一种利用Taq酶快速标记DNA探针的方法.生物技术,2004,14(6):34-35
(13)红光和蓝光对甘蓝型油菜黄籽和黑籽粒色的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Vol25(1)
(14)Ca2+对低温下水稻幼苗膜的保护作用,作物学报,2001,Vol27(1)
(15)DA-6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
(16)MechanismonFormationofDistinctiveSeedcoatColourinYellow-SeededRape.11InternationalRapeseedCongress2003,7.Copenhagen,Denmark.
(17)KT-30对离体水稻叶片衰老进程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2002,Vol15(3)
(18)6-BA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耕作与栽培,2002,(4)
(19)复合型小麦种衣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种子,2002,(2)
(20)甘蓝型油菜种皮花表素相对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3(4)
植物生理学习指南及习题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副主编。
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副主编
植物生理生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参编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施用方法,金盾出版社,2002,参编
植物生理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参编
(1)“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调控方法”(专利号:200310110898.X)
(2)“甘蓝型黄籽油菜含油量调控方法”(专利号:200310110899.4)
获奖记录
(1)“甘蓝型黄籽油菜新材料的选育与研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选育研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甘蓝型黄粒杂交油菜示范推广”获全国农牧鱼业丰收奖三等奖
(3)“植物生理学电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第四届优秀电教科研成果教材类三等奖。
(4)“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生化及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研究”获重庆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
(5)“高等农业院校不同层次植物生理学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获西南农业大学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6)“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生化教学改革的系统研究”西南农业大学第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7)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选育研究“获重庆市科技成果。
(8)甘蓝型黄籽油菜新材料的选育与研究,获重庆市科技成果。
(9)“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调控研究”通过重庆市科技成果鉴定。
(10)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渝黄1号”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