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半农

刘半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10 更新时间:2023/12/29 22:14:06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半农

别名:刘复、刘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江阴

出生日期:1891年5月29日(辛卯年)

逝世日期:1934年7月14日(甲戌年)

职业: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巴黎大学

主要成就:新文化运动先驱

代表作品:《扬鞭集》、《瓦釜集》等

人物生平

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城内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过人,6岁能作对联、咏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成绩优异。

清宣统三年1911年应聘回母校翰墨林小学任教,并与吴研因等编辑《江阴杂志》。辛亥革命中,赴清江参加革命军,任文牍。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而返乡。同年3月,刘半农与其弟刘天华至上海谋生,在开明剧社任编辑。

民国二年(1913年)春,在中华书局任编译员。他勤奋写作,先后在《时事新报》、《小说界》等刊物发表40多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介绍安徒生、小仲马、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民国六年(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等文章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3月,在《新青年》发表《复王敬轩书》,对于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旧文学辩护的观点痛加批驳。

民国九年(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院,在语音实验室工作。

民国十年(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并在法兰西学院听讲,攻实验语音学。

民国十四年(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8月,刘半农在回国的海轮上,写下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同年秋,刘半农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与钱玄同等12人联名在报纸上发出为李大钊烈士举行公葬的募款书,并书写墓碑墓志。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病,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4岁。

个人成就

文学改革

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学应表现

小说改革

在小说改革方面,他提出要用历史的、系统的、比较的方法研究小说,以促进小说的繁荣和进步,并作了“通俗小说之积极教训与消极教训”、“中国之下等小说”等演讲,强调小说的社会作用和研究拥有群众的通俗小说的重要性。

民间文学

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以1918年北大歌谣运动为开端,刘半农作为歌谣运动的发起者和主持者,他倡导新诗创作向歌谣学习的做法提高了歌谣在文学上地位,为歌谣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了准备;他首倡歌谣征集与研究,使民间文学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并为之在学术界争取了合法地位;他的民歌采集和研究方法,他对民间文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中的多学科视角和民间立场,对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典文学

在古典文学方面,校点出版了唐韩惺的《香奁集》,清董若雨的《西游补》,张南庄的《何典》。写有《读<海上花列传>》、《<西游补>作者董若雨传》。

文学翻译

刘半农是首批翻译外国散文诗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把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最早将狄更斯、托尔斯泰、安徒生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译者。他在翻译时对声韵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声调是不能迁移的东西,对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表现非常重要,因此主张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在忠实翻译原文本意的同时,要尽力保存原文的语言方式,并要译出原文的真实感情。刘半农在译诗时,往往将原文当成乐歌看待,并认为这相当于中国的词曲,即能够在谱上曲后进行演唱。因此他的译诗较多地选择了五言古体的形式,为译诗的音乐品质提供了保障。其译著主要有《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在语言科学的领域里,他的研究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各方面。

语音方面

在国外,刘半农研习实验语音学,致力于汉字声调的研究。他测试了中国十二种方言的四声,撰著了《四声实验录》。他指出:四声和声音的强弱没有关系,和音质、长短有些关系,而决定四声的主要是音的高低。这种高低是复合音,是由此音移入彼音,移入时是滑的,而不是跳的。这个论断,科学地解决了四声是什么的问题。回国后,他在北大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记录了七十余种方言。根据七十余种方言的音素,编成《调查中国方音用标音符号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撰写了《北平方音析数表》,分字音为“头”“面”‘颈”“腹”“尾”“神”六项,以六位数字表示一字的切音。此外,还写有关于语音的论文多篇,创制并改进了测音仪器,翻译了法国保尔帕西的《比较语音学概要》。他先后创制了刘氏音鼓甲乙两种、声调推断尺、最简音高推断尺、四声模拟器等语音实验仪器。他先后记录了全国70多处方言,还借助研究语音的仪器测试古代乐律。

汉字改革

刘半农主张汉字改革,认为汉字最终应走拼音化的道路。民国十四年(1925年),

辞书建设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向北大研究所提出《编撰<中国大字典>计划概要》。由于需要大量经费,无法实现。民国二十年(1931年),拟编《大学辞典》,也因经费无着而作罢。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北新书局编撰《标准国音中小字典》,共收九千余字,还附录有他创制的《点直曲检字法》。他还为《中国大辞典》撰写了三百多页的“一”字稿本。此外还写有《打雅》等文章。他还倡议使用“她”“它”二字,作为代词。

语法研究

在语法研究方面,民国八年(1919年)北大出版组印行了他的《中国文法通论》。他对于机械地模仿外国语法的《马氏文通》体系不满,主张结合我国语言实际,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还反对以引用古奥的例句为尚的陈规,主张采用习见的和口语的例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高中生写了《中国文法讲话》。

戏曲改革

对于戏剧改革,他认为雅化了的昆曲,应处于历史艺术的地位,受人鄙视而仍有观众的京戏,应当进行改良。主张摒弃“恶腔死调”,改正剧本没有理想和文词不通的弊病,而以白描笔墨和方言去写脚本。以后,他为《梅兰芳歌曲谱》和《腔调考原》作序,对于京剧改革的阐释有所变化。他为使话剧发展取得借鉴,还翻译有剧本《戍獭》、《小伯爵》、《琴魂》、《天明》、《茶花女》。

乐律研究

写有《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等论文多篇。说明中国乐律是建筑往“倍半相生”和“三分损益”两大原则之上,不宜于“变调”;而明代朱载堉发明的十二等律,解决了“变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是划时代的贡献。他对中国古代将乐、度、历混为一谈,更羼入荒诞的五行学说的乐律观,进行了批判。他还对中国古代乐器的音律,进行了实际测试。

文物考古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京中国学术团体和瑞典考古学者斯文赫定,共同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他多次参与谈判,被推举为该团理事会常务理事。民国十七年(1928年),去日本出席东方考古学协会的学术会议,在京都东亚考古学会作了“新嘉量之校量及推算”的演讲。6月,在奉系军阀退出北京时,发起组织北京临时文物维护会。他还对美国中亚考古团在蒙古非法盗掘文物、中法考察团的法方成员一再违反协定并殴打中国团员等事,多方进行过斗争,并在《北旧》、《质问法使馆参赞韩德威》、《介绍黄种巡察团》等文中予以揭露和抨击。他还进行考古调查,在河南巩县、洛阳发现北魏和唐代的乐舞造象,又作“古度量衡举”,仿造汉代日晷仪。

摄影艺术

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写的《半农谈影》,是中国第一部探讨摄影艺术的著作。

人物评价

鲁迅《忆刘半农君》: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蔡元培:先生(刘半农)在《新青年》土提倡白话诗文,叙述地摊上所搜集的唱本,我们完全认为是文学家。后来……专做语音学的工作,完全是科学家了。

胡适:守常惨死,独秀幽囚,新青年旧伙如今又弱一个;拼命精神,打油风趣,老朋友之中无人不念半农。

钱玄同《新文学与今韵问题》:本志三卷所登先生对于文学革新的大作两篇(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我看了非常佩服,以为同适之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而行,废一不可。文学革新的事业,有你们两位先生这样的积极提倡,必可预I、其成绩之佳良,我真欢喜无量。

周作人:在“五四”期间,当时应援这运动的新力军,没有比他更出力的了,他是替新思想说话的健将之一。

谢冕、孙绍振《新诗发展概况》:刘半农的创作思想一直停留在民主主义的基础上,当他在揭露黑暗的现实而充满反抗情绪时,他并没有找到这个斗争的力量,也不可能表现出革命斗争的一面,他的诗深沉、悲愤,但五四时代那种高昂、自信,观地精神,却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特别是当他在国外留学归来以后,革命斗争向前发展,他依然停止不前,甚至逐渐失去对封建势力的战斗精神,躲进了研究室,从此诗人的声音便逐渐暗吸和消失了。

标签: 刘半农

更多文章

  • 香川照之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香川照之

    香川照之(かがわてるゆき,KagawaTeruyuki),1965年12月7日生于日本东京都,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社会心理学系,日本演员。1989年,香川照之在大河剧《春日局》饰演小早川秀秋,自此以演员身份出道。1994年,参演侦探片《乱步谜案》和动作片《犬奔》。2000年,出演由姜文执导的战争片《

  • 麦克·詹姆斯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麦克·詹姆斯

    麦克·詹姆斯(MikeJames),1975年6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Copaigue(Copaigue,NY),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控球后卫,效力于美国BIG3联赛TRI-STATE队。麦克·詹姆斯1998年开始篮球生涯,NBA生涯曾效力于11支NBA球队,CBA时期曾效力于浙江队,职业生涯共

  • 冯友薇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冯友薇

    冯友薇,台湾资深女性配音演员,1988年考入华视配音训练班,1989年结训之后开始跟班;声线属于高音类型,配过许多知名角色。代表作为《秀逗魔导士》第一部(莉娜·因巴斯)、《鬼神童子》(役小明)、《樱桃小丸子》(樱桃子(第一代))、《蜡笔小新》(野原新之助(第一代))等。中文名:冯友薇国籍:中国出生地

  • 陈辉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辉

    陈辉:1959年生于安徽合肥,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委员,基础部主任,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美术分部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中国

  • 李小璐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小璐

    李小璐,1981年9月30日出生于安徽安庆(一说北京),毕业于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中国影视演员。1998年,17岁的李小璐凭借和陈冲合作的《天浴》一片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法国水城首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2000年因主演《都是天使惹得祸》而成名。2007年,凭借《奋斗》中杨晓芸一角

  • 葛珊珊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葛珊珊

    葛珊珊(ShanShanGe),女,1983年8月17日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市,中国二人转演员,电视剧演员。饰演《乡村爱情2》、《乡村爱情故事》、《乡村爱情交响曲》、《乡村爱情圆舞曲》等。在乡村爱情系列中扮演刘大脑袋妻子王云。中文名:葛珊珊外文名:ShanShanGe别名:小云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 珍妮·斯蕾特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珍妮·斯蕾特

    珍妮·斯蕾特,女,1982年3月25日出生于纽约,美国演员、编剧。代表作品有《最长的一周》、《鼠来宝3》、《疯狂动物城》、《老雷斯的故事》等。中文名:珍妮·斯蕾特外文名:JennySlate国籍:美国星座:白羊座出生地:纽约出生日期:1982-03-25职业:演员、编剧代表作品:《最长的一周》、《鼠

  • 黄娜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娜

    黄娜,画家。自幼秉承家学,在父亲的指导下研习书画。1989年至1991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9年至2001年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文名:黄娜国籍:中国出生地:中国北京职业:画家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代表作品:《黄娜画集》《山水境象—黄娜卷》等姓名:黄娜性别:女籍贯:北京职

  • 陈寅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寅

    陈寅,男,汉族,1962年9月生,江苏南京人,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中文名:陈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962年9月毕业院校:同济大学1980.09——1984.08,同济大学建筑工

  • 瑾妃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瑾妃

    端康皇贵妃(1873年—1924年),即瑾妃,他他拉氏,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是光绪帝仅有三位后妃之一。瑾妃有一妹,同为光绪帝妃,即珍妃。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上,瑾妃和妹妹珍妃同时入选,成为光绪帝的妃子,并在隔年元月行大婚礼,之后分别以瑾嫔和珍嫔的身分入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