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必坚

郑必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12 更新时间:2024/1/18 12:33:55

郑必坚,四川富顺人。研究生文化程度,教授、研究员。中国“和平崛起”的提出者。1932年生,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知识精英的旗手级人物,“猫论”、“特色论”、“国情论”的全面论证者,中国和平崛起的倡导者。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必坚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

出生日期:1932年05月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成就:“猫论”、“特色论”、“国情论”的全面论证者

人生经历

1950年08月至1952年08月在北京辅仁大学经济系学习(其间:1951年至1952年在广西参加土改)。

1952年08月至1954年0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

1954年08月至1955年0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员。

1955年01月至1969年01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工作。

1969年01月至1972年04月下放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七”干校劳动。

1972年04月至1975年02月在国务院科教组大学组工作。

1975年02月至1976年09月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

1980年12月至1982年04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理论组副组长。

1982年04月至1987年10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研究员,胡耀邦同志处秘书。

1987年10月至1988年07月任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

1988年07月至1992年0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

1992年09月至1997年08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92年11月明确为正部长级)。

1997年08月至2002年03月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正部长级)(其间:1998年3月至2001年1月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主任)。

2003年3月当选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社会职务

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干部,中共中央毛泽东著作编委会理论组副组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研究员,中共中央总书记特别助理,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

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研究员

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等职

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是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曾担任胡耀邦的特别助理兼政治秘书。

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等官方和社会职务。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

研究方向

郑必坚的重要学术研究方向包括: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国如何重新加入了世界,适应全球标准,为全球秩序做出积极贡献。他也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整理执笔人,参与了1982年后历次中央大会文件的起草,是中特理论的主要专家之一。

相关事件

1932年5月,郑必坚出生在四川富顺。富顺地处川南沱江之滨,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因盐设县。富顺除了盐业外,值得称道的就是文庙。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著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于是,人们集资在城南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王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用以刻录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碑上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明成祖永乐年间,富顺文风日盛,教育事业发达,入学中举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会试中进士者达139人,因而获得“富顺才子内江官”的美誉。

名校之旅

出生于才子之乡的郑必坚,12岁时前往重庆南开中学读书,后转学天津耀华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原名南渝中学,由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创办,周恩来曾在该校读书。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此会见张伯苓、柳亚子等各界名人;抗战期间,周恩来以校友身份常来母校探亲访友。“七七事变”后,天津南开各校被日机炸为废墟,部分师生内迁来渝;1938年,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私立南开中学,成为当时华西的著名学府。建校以来,南开中学培养出了周光召、朱光亚、张存浩、邹家华等一批杰出人才。

天津耀华中学的前身是天津公学,成立于1927年6月,是天津英租界华人纳税会董事庄乐峰为争取华人子弟上学的权利而创办的。有相当多的学生已成为国家栋梁。如郝诒纯、张金哲、梁思礼、周南、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陈李琬若女士等。1950年,郑必坚高中毕业后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

当时,全国高校都在兴起一种教改,即在大学兴办“实验班”,将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合并压缩,一气呵成地读完。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就开办了这种“本硕连读班”,而郑必坚由于成绩突出,被选拔到这个班。

1954年,郑必坚毕业后留校任教。

秘书期间

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中国人民大学许多老师到一定的时候都进入了政府机关担任领导干部或者智囊。郑必坚离开中国人民大学后,调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工作。1977年3月,中央决定成立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郑必坚任该编辑委员会理论组副组长。1981年1月,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成立,他作为高级理论研究人才被中央办公厅副秘书长邓力群赏识,成为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的室务委员、研究员。

1980年初,中央政治局决定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决议》起草小组,邓小平、胡耀邦亲自主持。直接负责^胡乔木点将郑必坚参与编写。

在《决议》起草的过程中,郑必坚的理论功底和文笔被胡耀邦赏识,《决议》起草工作尚未完成,郑必坚就被胡耀邦调去起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的讲话稿去了。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胡耀邦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从此,郑必坚作为胡耀邦的秘书和助理,主要在文件和报告起草方面协助胡耀邦工作。

郑必坚曾说:“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集中起来就是一句话: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新话。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就是邓小平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就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法宝。”

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胡耀邦代表中央委员会做的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就是由郑必坚等人执笔。这是郑必坚担任胡耀邦秘书后参与起草的第一份党代会工作报告。

1984年10月20日,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要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首次为“商品经济”正名,意义重大。这个《决定》的起草颇费波折,原定的起草班子开始总跳不出“计划经济”的框子,虽几易其稿,邓小平和胡耀邦均不满意。后来,胡耀邦加强了起草小组,决定把参加起草过《决议》的郑必坚加入编写队,另外还增加了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林涧青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龚育之等人,并将起草小组负责人由袁木改为林涧青。经过这样的调整,《决定》才突破了原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模式,改变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6年底,胡耀邦准备起草十三大报告,郑必坚被任命为起草小组组长。1987年1月,胡耀邦辞职后,中央仍然吸收郑必坚参加起草小组,并指定他为起草小组的三名负责人之一,郑必坚负责报告的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和第七部分《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的起草工作。这份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工作报告的最大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88年,郑必坚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他的理论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之后,郑必坚相继参加了十四大报告(负责《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部分)、十五大报告(负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部分)、十六大报告(负责《总论》部分)的起草,又参加了这期间各次中央全会的理论性、纲领性决议的起草。有人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干部中参加党代会和中央全会文件起草次数最多的一位。

相关演讲

郑必坚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实现文明复兴和强国梦

郑必坚演讲: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与中欧关系

郑必坚谈中国崛起:“中国龙”不是“北极熊”

郑必坚在美国解说“中国崛起”:中国不是威胁

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

郑必坚:中国的崛起对亚洲发展有益

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与中美关系

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实质是中华文明复兴

理论

《郑必坚论集》

这部论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郑必坚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我们党的理论建设作出了许多重大理论贡献的著名理论家,是理论战线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现任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等。

《郑必坚论集》汇集了郑必坚1981年至2005年的著述148篇,共分五大部分:

1、“大变动、再认识和世界范围的改革调整潮流”(1981年-1991年);

2、“当代中国发展大局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992年-1997年);

3、“我们的旗帜和‘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1997年-2000年);

4、“经济全球化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2000年-2001年);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2001年-2005年)。其中不少是第一次发表。

标签: 郑必坚

更多文章

  • 金宥利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宥利

    金釉利(正确汉字名),1984年8月29日出生于韩国釜山广域市,韩国庆熙大学视觉设计学学士毕业,现为韩国PanStarsCompany旗下艺人。2006年参演KBS1TV小说《江河的荣誉》正式出道。2009年参演电视剧《回家的路》。2010年参演电视剧《咖啡屋子》、电影《秘密爱》。2011年参演电视

  • 高树玛利亚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树玛利亚

    高树玛莉亚(1978.10.25-)女,日本影视演员,原为AV女优。2002年宣布加入AV界,2003年开始在参演电视剧,年末始告AV引退,2004年2月推出引退作《fin》。2006年高树和石原里美合作新戏《护士小葵》。中文名:高树玛利亚外文名:高树マリア、TakagiMaria国籍:日本身高:1

  • 蔡徐坤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蔡徐坤

    蔡徐坤(August),1998年8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2012年4月,蔡徐坤因参加综艺节目《向上吧!少年》进入全国200强而进入娱乐圈;8月,参演个人首部偶像剧《童话二分之一》。2014年3月,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完美假妻168》。2015年7月,蔡徐坤参加真人秀节目《星动亚洲

  • 张光斗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光斗

    张光斗(1912.5.1-2013.6.21),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934年毕业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6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土木系硕士学位,1937年获哈佛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

  • 戴文·博斯蒂克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戴文·博斯蒂克

    戴文·博斯蒂克(英文名:DevonBostick),1991年11月13日出生于加州洛杉矶,美国演员、制片人。5年级时开始表演,是多伦多Etobicoke艺术学校的一名学生;2004年参演影片《强夺》;2013年在影片《偷窃的艺术》中饰演Ponch。中文名:戴文·博斯蒂克外文名:DevonBosti

  • 陈蓉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蓉

    陈蓉,女,汉族,中级茶艺师,生于1965年5月,四川省筠连县武德乡人。1965年3月,一个小生命来到筠连县武德乡,她的诞生给父母带来了短暂的欢乐之后,家庭随即就又陷入窘迫的生活困境中。孩提时期的陈蓉生活得无忧无虑,甚至看到下雨也会欢喜异常,可她哪里能体会到父母对生活的无奈。中文名:陈蓉国籍:中国民族

  • 许前飞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许前飞

    许前飞,男,汉族,1955年10月生,河南孟津人,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2017年7月24日,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由最高人民法院给予其撤职处分,降为正局级非领导职务。中文名:许前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

  • 陈发树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发树

    陈发树,1961年10月25日生,福建泉州市安溪县人,中国著名企业家,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武夷山旅游股份副董事长、紫金矿业董事、北京大学名誉校董。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陈发树以218.5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财富位列11位,为福建省首富。2015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第107名。2016年胡润百

  • 柳演锡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柳演锡

    柳演锡(유연석、YooYeon-seok),1984年4月11日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韩国世宗大学,韩国男演员。2003年,通过惊悚片《老男孩》出道,之后在空军服役。2008年,在MBC水木剧《综合医院2》中开始正式的演艺生活。2012年,凭借恐怖片《恐怖故事》获得第33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新人男演

  • 张佳玮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佳玮

    张佳玮,男,1983年7月生于无锡,2002年在无锡一中就读期间参加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2002年秋入上海东华大学读电子商务专业。2002年底开始以信陵公子为网名写作。2003年暑假中完成第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倾城》,于2004年3月由长江文艺社出版。2004年4月被南方都市报列为“八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