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爱新觉罗·岳讬

爱新觉罗·岳讬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79 更新时间:2023/12/8 9:18:40

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2月26日—1639年2月11日),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朝第一代克勤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烈亲王代善之长子,清朝宗室名将,开国元勋。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初二日生,母为嫡福晋李佳氏,达诸祜巴晏之女。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先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一月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于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管兵部。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后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不满,动辄获咎,屡贬至贝勒。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初九日,因天花病死于济南。太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为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特为岳托立碑纪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成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基本资料

本名:爱新觉罗·岳托

所处时代:明朝末年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日期:1599年

逝世日期:1639年

主要成就:拥立皇太极登基

旗籍:满洲镶红旗

爵位:克勤郡王

人物生平

少年经历

岳托是和硕礼亲王代善的长子,母为代善之嫡福晋李佳氏。因其自幼丧母,继母和父亲代善对待他都很刻薄,故太祖大妃孟古哲哲(皇太极生母)受命将其与皇太极一同抚养。

天命五年(1620年)三四月间,后金国准备从界藩城迁居萨尔浒城,努尔哈赤视察并指定各贝勒兴建府邸的宅地。代善看到其长子岳托修建的宅地比自己的好,就先后让莽古尔泰和阿敏为自己请命说自己所居之地狭小,意欲霸占岳托的宅地。天命五年(1620年)九月初三日,代善次子硕托(岳托的同母弟弟)因为无法忍受代善的虐待而突然失踪,有人说其“叛逃”投奔明朝而去。在还未确定硕托是否叛逃时,代善即一口咬定硕托有叛逃之心;在找到硕托并且其本人明确表示并没有叛逃后,代善还是向努尔哈赤三番五次请求斩杀硕托。代善的要求遭到了拒绝,努尔哈赤释放了硕托。努尔哈赤由此开始调查代善给予两个前妻之子的待遇问题。代善之子岳托、硕托所领有的资产均比其他的异母弟弟差。这一点令努尔哈赤深恶痛绝,因为努尔哈赤小时候曾深受继母虐待,所以他本人在对待诸子时十分注意,对于幼年丧母的褚英、代善给予的待遇称得上是格外优厚。因此,太祖怒斥代善说,你也是前妻的儿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对你更亲近吗?你怎么就被后妻蒙蔽得虐待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呢?何况我待你一直是特选良好的部民让你专管,你为什么就不能像我一样将优良的部民赐给岳托、硕托呢?

清太祖宣布废除代善的太子之位,让岳托、硕托与代善分家。

驰骋沙场

初授台吉。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奉集堡(今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将要班师返还的时候,突然接到谍报,附近发现了明军数百人。岳托于是偕同德格类向明军发动突袭,明军惊溃,追至武靖营乃还。三月,努尔哈赤攻进沈阳,后金军将逃跑的明军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等追至白塔铺。岳托闻讯后赶至白塔铺,驱逐明军四十里,歼灭明军三千余人。喀尔喀扎鲁特部贝勒昂安把后金使者捉住并送往叶赫,结果使者被杀。

天命八年(1623年)四月,努尔哈赤派岳托同阿巴泰出兵征讨内喀尔喀扎鲁特部。岳托疾驰八日,直捣内喀尔喀扎鲁特部的驻扎地,出奇制胜的斩杀了昂安及其儿子。凯旋时,努尔哈赤亲自率众迎接,对岳托的善战、智谋予以肯定。

拥立太宗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努尔哈赤病逝。由于实行汗位继承由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制,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手握重兵,怀有夺取汗位的打算。关键时刻,岳托协同三弟萨哈廉劝说代善拥立皇太极说:“国不可一日无君,邦家大事,宜早定策。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得人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回答:“此我夙心也,汝等言正合我意”。

代善放弃自己登位,转而接受岳托等人的安排。代善在翌日向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及贝勒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硕托、豪格等提议立四贝勒皇太极为汗,以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的形式拥立了新汗。皇太极登基之初,威望不隆,另外三大贝勒仍然与他平起平坐。岳托又积极协助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消弱三大贝勒的势力。

十月,蒙古五部落背盟,岳托又跟随父亲代善攻打扎鲁特部,斩杀其部长鄂尔斋图,生擒贝勒十四人,俘虏了他的部众,岳托因军功被封为贝勒。

出征朝鲜

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皇太极命二贝勒阿敏为主帅领兵出征朝鲜,岳托、济尔哈朗,杜度等随征。后金军跨过鸭绿江后,连续攻克义州、定州、汉山三城。之后渡过嘉山江,攻克安州,驻扎在平壤,平壤守将弃城逃走。后金渡大同江,进至中和,下谕命令朝鲜国王李倧投降。在后金军进驻黄州后,朝鲜遣使求和,岳托与众贝勒准备议和。阿敏提出异议,他想直接攻进王京。岳托据理力争,说“我国中御前禁军甚少,蒙古与明朝都是我们的敌对国,一旦边疆有战事,回师都来不及,当未雨绸缪立刻班师。”于是,岳托联合济尔哈朗与阿敏分兵驻营,又以朝鲜国王李倧的弟弟李觉为人质,再派使者去见李倧,李倧愿向后金岁贡财物。于是同朝鲜结盟,事后告知阿敏。阿敏以自己没有参加结盟为理由,放纵士兵劫掠。岳托劝服阿敏说:“既已结盟再纵兵大掠,不是仁义的举动。”又让李倧的弟弟李觉与阿敏结盟。之后还师,结束了朝鲜战事。

随帝伐明

从朝鲜回师后,岳托又跟从太宗皇太极伐明,同三贝勒莽古尔泰等率偏师护塔山粮运,击败明军。又随皇太极移驻锦州,围宁远,并有功。八月,败明兵于牛庄,斩守备一、千总二、百总二、兵三百。

天聪二年(1628年),岳托同阿巴泰侵犯明边境,毁锦州、杏山、高桥三城。又烧毁自十三站以东堠二十一座,杀守兵三十余人。班师,皇太极亲自出迎,赏赐良马一匹。

天聪三年(1629年),岳托又进犯明锦州、宁远,焚毁明军积聚的粮草。十月,皇太极亲征明朝,岳托与济尔哈朗率右翼军夜攻大安口,毁水门而入,击败马兰营援兵于城下。代善和莽古尔泰夜入御帐,不许诸贝勒大臣入内,与太宗密议说,我军深入敌境,劳师动众人困麻烦,即使攻入明朝边境,也是敌众我寡,建议皇太极立即班师回朝。皇太极虽不满,但面对两大贝勒的共议,又不得不做出让步。两大贝勒走后,岳托、济尔哈朗、豪格等众贝勒入御帐,见皇太极闷闷不乐,岳托即请皇太极明示。当岳托得知两大贝勒提议退兵时,立即与众贝勒令八固山额真至两大贝勒营地集会会议此事,最终使代善与莽古尔泰收回成议,次日,岳托见明兵扎营于山上,分兵让济尔哈朗偷袭,自己驻扎山下等待时机。明军自遵化来支援,岳托回顾济尔哈朗说:“我一定会打败他们的。”之后五战皆胜。十一月,岳托率右翼军与阿巴泰所率的左翼军汇合于河北遵化,他们首先攻打顺义县,不久击破明总兵满桂等人。进逼明都北京,复跟随父亲代善击败明朝援兵。十二月,偕同贝勒萨哈璘围困永平,攻克香河。天聪四年(1630年),岳托同贝勒豪格回守沈阳。

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初设六部,命掌兵部事。八月,皇太极征明大凌河城,自白土场趋广宁卫,岳托同贝勒阿济格等率兵二万别由义州进会大军,都统叶臣率镶红旗兵围城西南,岳托军为策应。十月,明总兵祖大寿请降,以其子祖可法为质,祖可法见诸贝勒欲下拜,岳托曰:“我等战则为仇敌,和则为兄弟,何以拜为?命以国礼见因,问尔等死守空城,何意?”祖可法回答:“畏诛戮耳”。岳托曰:“辽东以久抗不降,故诛之。杀永平人,乃贝勒阿敏所为,已论罪幽禁矣。我皇上即位以来,敦行礼义,政治一新,抚养黎民,爱惜士卒,仁心仁政,尔等岂不闻之?”祖可法回答说:“皇上于贫者衣食之,富者秋毫无扰,宽仁爱民之德,实皆闻之”。遂辞归,越三日,祖大寿以城降,复同诸贝勒等夜袭,败锦州兵。

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疏言:“前克辽东广宁卫,汉人拒命者诛之,后复克永平、滦州,汉人纵极力抚谕,人多疑惧。今天与我以大凌河汉人,正使天下知我国善养人也。臣愚以为,若能善抚此众,嗣後归顺者必多,当先予以家室,出公帑给其需,倘邀天眷,奄有其地,仍各给还家产,彼必忻然悦服,其归诚各官,宜令诸贝勒给庄一区,每佐领各取汉男妇二名、牛一头,编为屯人,给二屯其出二口,耕牛之家,该佐领以官值偿之。至明兵弃乡土离妻子,穷年累月戍守各城,一苦也。畏我诛戮,又一苦也。今慕义归降之汉兵,须令满汉贤能官,善为抚恤,毋致一人失所,则人心归附大业可成。”这个建议得到皇太极的认可。五月,明兵弃锦州遁,命同贝勒阿巴泰、硕托略明地,并毁坏锦州城。不久又同济尔哈朗等攻打察哈尔部,行至归化城,俘获以千计。九月,又偕同贝勒德格类开拓疆域,自耀州至盖州南。

天聪七年(1633年)六月,诏问征明及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岳托奏言“时不可失,宜于山海关、通州、北京三路,乘时先图其一,则丕基定矣”。八月,岳托又同德格类率左翼楞额礼、叶臣、右翼伊尔登、昂阿喇,每旗副将一、参领一、佐领骁骑校一、及汉军都统石廷柱、元帅孔有德、总兵耿仲明攻打旅顺口,攻克后留兵驻守。班师凯旋回朝,皇太极亲上郊外十里外迎接犒劳,并以金杯斟酒赐给他。

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阅兵于沈阳,岳托率领十一旗兵(满洲八旗、蒙古二旗、旧汉军一旗),列阵二十里许,军容整肃,旌旗鲜明。皇太极十分高兴并嘉许岳托,对岳托在兵部的工作也很满意。五月,岳托随从皇太极出征察哈尔,中途患病,只能先行返还。

天聪九年(1635年),岳托随军攻打明朝山西,又因有病留在归化城。在此期间,蒙古土默特部告发博硕克图汗之子俄木布遣人同阿噜喀尔喀及明朝使者到来,准备进攻后金。岳托于是派遣伏兵邀击明使,擒住明军使者,令土默特部捕杀阿噜喀尔喀的部下。岳托选出部分土默特青年壮丁,编成队伍,立下条约,安定了河套地区的蒙古各部。之后与诸贝勒会师,一同返还。

宦海沉浮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四月,封岳托为和硕成亲王。八月,岳托因被指控包庇莽古尔泰、硕托,以及离间济尔哈朗、豪格,众贝勒、亲王议定岳托为死罪。但是皇太极宽恕了岳托,只是降为多罗贝勒,罢免兵部的职务。另外,诸王又议罚岳托雕鞍马20匹,甲胄20副,空马20匹,银15000两,但太宗命仅罚其白银1000两,余者宽免。同时将硕托获罪后被夺满洲奴仆全部归还硕托本人。然后,太宗又遣大臣告诉岳托、豪格说,众议拟尔等处以死罪,如果我真想杀你们,又有何难?只是苍天眷佑,使朕登基为帝,我有心与兄弟子侄共享太平,希望尔等今后竭力图报。对此,岳托与豪格都表示,死而复生是蒙皇上仁德圣恩,臣结草衔环也无以为报。十一月,复命摄兵部事。十二月,从征朝鲜,朝鲜国王李倧奔南汉山城,岳托同豫亲王进围之,败其援兵于城下。

崇德二年(1637年)八月,因太宗宸妃诞育皇子,蒙古喀尔喀部马哈撒嘛谛塞臣汗和土谢图汗特遣使臣献驼马并上表庆贺,太宗在演武场设宴款待蒙古使臣时,命竖起箭靶较射。在这次较射中,岳托因不善射,向太宗推辞说“臣不能执弓”,太宗答,你可以慢慢射,你不射,恐怕其他的诸王贝勒不服,并催促再三。岳托只好勉为其难,可拉弓射了5箭均坠落于地,没有一次射中。引起了蒙古使臣的哄笑,岳托竟将手中的弓向蒙古人群掷去。于是,诸王、贝勒、贝子、固山额真、议政大臣以及刑部承政共同会审,认为岳托一向心高气傲,妄自尊大,今于大庭广众犯下如此罪恶,难以姑容。议定岳托死罪,太宗不许;又议将岳托幽禁于别室,籍没财产,太宗仍不许;三议夺岳托所属人员,罚银5000两,解兵部之任,削贝勒爵,太宗同意,但命只将岳托从多罗贝勒降为固山贝子,罢部任,罚锾,暂令在家思过不准出门。

英年早逝

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又恢复岳托的贝勒爵位,命其管旗务。这年秋天,岳托随皇太极出征喀尔喀,可是才至博硕堆,就知扎萨克图汗已逃走,于是无功而返。八月,讨伐明朝,授予岳托扬威大将军,贝勒杜度为副帅,统帅右翼军;统领左翼军的是睿亲王多尔衮。军队进至墙子岭,明兵已经退入堡,在城外布置了三座营寨作为外线的防线。岳托率军攻克了外围三寨。但是城堡坚固不易攻打,岳托采用俘兵的建议,分兵正面佯攻,牵制明师,同时从墙子岭东西两边小道进行猛攻,连克烽火台十一座。于是左右两翼军深入关内,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血腥掠夺。清军共攻下六十余座城,掠夺了无数人口、财物和牲畜。进抵山东,攻下济南。岳托于济南驻扎时染上天花,死于军中,年仅四十一岁。

崇德四年(1639),多尔衮率领满载而归的远征军回到盛京,在汇报战绩时,没有岳托的名字。太宗惊问为何,才知早在济南病死,悲痛万分,辍朝三天,以示哀悼。同时命令不要告知礼亲王。等到岳托灵柩运回,亲至盛京城外的沙岭遥奠;还宫后,再次辍朝三日。诏封岳托为多罗克勤郡王,赐骆驼五匹、马二匹、白银万两,葬盛京城南五里万柳塘。

康熙二十七年(1688)十一月,命立碑纪功。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驾幸盛京,亲诣岳托园寝,赐酹,御制诗一首:“开国承家日,于藩夹辅资。一时扶王业,四海定丕基。懿德书金匮,佳城奠玉巵。银潢天共远,百世笃宗支。”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乾隆帝追念岳托忠勋,命配享太庙,其现袭之平郡王,复封号曰克勤。八月,命入祀盛京贤王祠。是年,驾幸盛京,复赐酹岳托园寝,并御制诗曰:“每陈开国策,均合圣人心。不少赳桓众,独嘉干略沉。佳城留故里,致奠重躬临。彰善俾观感,伊予此意深。”乾隆四十八年(1783),乾隆帝第三次诣盛京,赐酹如初,御制叠戊戌诗韵曰:“让帝之冢子,首陈推戴心。忘家惟为国,力勇更谋沉。我祖所嘉许,予躬应奠临。閟宫教配享,彰善意犹深。”

身后风波

岳托刚刚下葬还不足两个月,其原来的部下蒙古人阿兰柴等即告发岳托有谋逆之举,说岳托生前曾经给过岳母莽古济的第二任丈夫(即蒙古敖汉部之琐诺木)“刀一口,弓二张”,琐诺木则送岳托一匹马。而且,岳托还曾将琐诺木召入内室密语良久。此事上奏后,以代善(岳托生父)为首的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三人奏称,“当按律惩治,抛弃尸骨,戮杀其子”。对此,太宗的结论是:朕决定不降罪岳托了,岳托自幼为母后所恩养,朕亦“爱而抚之”,即使岳托萌生了“不轨之心”,朕亦不忍心对岳托施以身后之刑,关于这件事,你们就不要再说抛尸灭门的话了。

个人贡献

在治国方略上,岳托建议多为太宗采纳,如制定祭祀条例以禁止奢靡浪费,颁布《离主条例》,限制满族统治集团的胡作非为,从而缓和社会矛盾。

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国取得了大凌河之战的胜利,归降的汉官汉将多达百数十员,汉民亦多。为使之安下心来为后金国效力,岳托又向太宗建议,优待礼遇大凌河汉人,使天下人心归附,大业可成。至于如何优礼,岳托认为以满汉通婚为上:凡一品官降者以诸贝勒女妻之;二品官以国中大臣女妻之;其兵士则先察汉人女子给配,余者配以八和硕贝勒下的庄头女子。而且若诸贝勒大臣女出嫁后,有欺凌汉人丈夫者,治其父母之罪。太宗接受了岳托的建议。

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岳托以身作则,率先与汉人佟养性额驸联姻。

人物评价

岳托能攻善战、头脑清醒、卓有才干。他在祖父去世后,以后金国的强弱和爱新觉罗王朝盛衰的大局为重,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为后金选择了一个最好的继承人。从而能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革除弊政,使后金迅速摆脱被动局面,转危为安,不断发展。

在处理与汉民族的关系方面,岳托能从大局出发,积极争取汉人对满人效忠,并与汉军八旗的创始人额驸佟养性结姻。

史书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列传三》诸王二。

家庭成员

妻妾

嫡福晋:纳喇氏,阿拜宜之女。

继福晋:纳喇氏,吴尔祜达之女。

子嗣

长子:岳洛欢(1616年9月23日—1628年9月20日),天命元年(1616年)丙辰八月十三日酉时生,母嫡福晋纳喇氏,阿拜宜之女;天聪二年戊辰八月二十三日亥时卒,年13岁。

次子:洛洛欢(1623年4月1日—1646年9月11日),多罗衍禧介郡王,天命八年(1623年)癸亥三月初二日辰时生,母继福晋纳喇氏,吴尔祜达之女;崇德四年(1639年)九月袭多罗贝勒;崇德七年(1642年)三月缘事革爵;崇德八年(1643年)五月复封多罗贝勒;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以军功晋封多罗衍禧郡王;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八月初三日辰時薨于军,年24岁,谥曰介。

三子:喀尔楚浑(1628年7月2日—1651年22月19日),多罗显荣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戊辰六月初二日亥时生,母继福晋纳喇氏,吴尔祜达之女;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十月晋封多罗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十一月初七日丑时溘逝,年24岁,谥曰显荣。

四子:巴尔楚浑(1630年12月14日—1655年2月10日),多罗和惠贝勒,天聪四年(1630年)庚午十一月十一日丑时生,母继福晋纳喇氏,吴尔祜达之女;顺治六年(1649年)十月封多罗贝勒;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正月初五日亥时溘逝,年26岁,谥曰和惠。

五子:巴思哈(1633年1月6日—1661年3月28日),镇国将军品级,天聪六年(1633年)壬申十一月二十六日未时生,母继福晋纳喇氏,吴尔祜达之女;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封镇国将军;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晋封多罗贝勒;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月缘事革爵;顺治十二年(1655年)八月授镇国将军品级;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二月二十八日寅时卒,年30岁。

六子:祜里布(1635年4月16日—1652年6月6日),多罗刚毅贝勒,天聪九年(1635年)乙亥二月二十九日巳时生,母继福晋纳喇氏,吴尔祜达之女;顺治六年(1649年)十月封多罗贝勒;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五月初一日亥时溘逝,年18岁,谥曰刚毅。

七子:富英武(1638年3月23日—1649年4月7日),崇德三年(1638年)戊寅二月初八日戌时生,母继福晋纳喇氏,吴尔祜达之女;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二月二十六日寅时卒,年12岁。

诸女

长女:母嫡福晋纳喇氏,嫁科尔沁部博尔吉齐特·满珠习礼,封和硕公主。

次女:母嫡福晋纳喇氏,嫁博尔济吉特·弼喇锡。

三女:母嫡福晋纳喇氏,嫁巴林部固山贝子博尔吉齐特·塞棱。

六女:母继福晋哈达那拉氏,嫁科尔沁达尔翰卓礼克图巴敦台吉。

爵位世系

第一代:岳托

第二代:爱新觉罗·罗洛浑(1623~1646),岳托长子,衍僖介郡王。崇德三年(1638)袭爵。崇德七年(1642)失爵。崇德八年(1643)复封。顺治元年(1644),以军功晋衍禧郡王。顺治三年(1646年),卒。康熙三年(1664),追谥“介”。

第三代:爱新觉罗·罗科铎(1640~1682),罗洛浑长子,平比郡王。顺治五年(1648)袭爵。顺治八年(1651)改封号为平郡王。康熙十五年(1676),从信郡王多尼攻打云南,屡破明将李定国、白文选。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谥号“比”。

第四代:爱新觉罗·讷尔图(1665~1696),罗科铎第四子,已革平郡王。康熙二十二年(1683)袭爵。康熙二十六年(1687),以殴毙无罪人及折人手足,削爵。

第五代:爱新觉罗·讷尔福(1678~1701),纳尔图弟,平悼郡王。康熙二十六年(1687)袭爵。康熙四十年(1701)卒,谥号“悼”。

第六代:爱新觉罗·讷尔苏(1690~1740),纳尔福长子,已革平郡王。康熙四十年(1701)袭爵。康熙五十七年(1718),从抚远大将军允禵收复西藏。康熙六十年(1721),摄大将军事。雍正四年(1726),坐贪婪,削爵。乾隆五年(1740)九月卒,命仍以郡王礼葬。

第七代:爱新觉罗·福彭(1708~1748),纳尔苏长子,平敏郡王。雍正四年(1726)袭爵。雍正十一年(1733),授定边大将军,率师讨噶尔丹策零。乾隆十三年(1748)卒,谥号“敏”。

第八代:爱新觉罗·庆明(1733~1750),福彭长子,平僖郡王。乾隆十四年(1749)袭爵。乾隆十五年(1750)卒,无子,谥号“僖”。

第九代:爱新觉罗·庆恒(1733~1779),纳尔苏之孙,贝子福秀(1710~1741)长子,克勤良郡王。乾隆十五年(1750)袭爵,授右宗正。坐旗员冒借官银,降贝子。乾隆四十年(1775),复王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号克勤郡王。乾隆四十四年(1779)卒,谥号“良”。

追封:爱新觉罗·纳清额(1692~1765),纳尔图之子,闲散宗室,追封克勤郡王。

第十代:爱新觉罗·雅朗阿(1733~1794),纳尔图之孙,纳清额第十子,克勤庄郡王。乾隆十六年(1751),授三等侍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七月,任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九月,授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调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寻授科布多参赞大臣。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成都副都统。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荆州将军。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月,以袒护所属骁骑校楚德,降三级调用。十一月,以副都统品级,往库尔喀喇乌苏办事。乾隆三十七年(1772)五月,复以徇隐台站属员不法,削副都统品级,在伊犁印务笔帖式行走。八月,奉旨在库尔乌苏章京处办事。十月,以副都统品级,赴塔尔巴哈台。十一月,谕奖其办事得制,仍留库尔喀喇乌苏办事。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三姓副都统。乾隆三十九年(1774),调盛京副都统。乾隆四十年(1775),调黑龙江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1776),迁绥远城将军。乾隆四十四年(1779)袭爵。乾隆四十五年(1780),总理镶蓝旗觉罗学。寻授宗人府右宗正。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正白旗汉军都统.乾隆四十八年(1783)四月,调镶红旗满洲都统。七月,调正黄旗满洲都统。乾隆五十九年(1794)卒,谥号“庄”。

第十一代:爱新觉罗·恒谨(1761~1803),雅朗阿之子,已革克勤郡王。乾隆六十年(1795)袭爵。嘉庆四年(1799)以不避皇后乘舆,削爵。

追封:爱新觉罗·恒元(1750~1789),雅朗阿之子,追封克勤郡王。

第十二代:爱新觉罗·尚格(1770~1833),雅朗阿之孙,恒元之子,克勤简郡王。嘉庆四年(1799)袭爵。道光四年(1824)以病乞休。道光十三年(1833)卒,谥号“简”。

第十三代:爱新觉罗·承硕(1802~1839),尚格之子,克勤恪郡王。道光十三年(1833)袭爵。道光十九年(1839)卒,谥号“恪”。

第十四代:爱新觉罗·庆惠(1819~1861),承硕之子,克勤敬郡王。道光二十年(1840)袭爵。咸丰十一年(1861)卒,谥号“敬”。同治帝大婚,加亲王衔。

第十五代:爱新觉罗·晋祺(1840~1900),庆惠之子,克勤诚郡王。咸丰十一年(1861)袭爵。历左宗人、右宗正、都统、领侍慈禧太后万寿,赐四团龙补服,并岁加银二千。光绪二十六年(1900)卒,谥号“诚”。

第十六代:爱新觉罗·崧杰(1879~1910),晋祺之子,克勤顺郡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袭爵。宣统二年(1910)卒,谥号“顺”。

第十七代:爱新觉罗·晏森(1896~?),崧杰之子,克勤郡王。宣统二年(1910)袭爵。

后世纪念

克勤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西口路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现存规模较好的一座王府,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原占地面积不大,平面布局与王府规制尚符。克勤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熊希龄,21世纪初,克勤郡王府修葺一新,恢复昔日风貌。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

标签: 爱新觉罗·岳讬

更多文章

  • 赵执信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年~1744年)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

  • 黄叔琳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叔琳

    黄叔琳(1672—1756),幼名伟元,字昆圃,又字宏献,号金墩、北砚斋,晚号守魁。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祖籍安徽。本姓程,少孤,被大兴黄尔悟收养,遂姓黄。清朝大臣,藏书家、文学家。康熙三十年(1691年)探花,授编修,累迁侍讲,加侍郎衔。迁鸿胪寺少卿。雍正元年调吏部。后经营盐政,授浙江巡抚。后坐

  • 何子祥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何子祥

    何子祥(1707~1771),字象宣,号蓉林,平和(今福建云霄县)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上任伊始,便与县丞萧垛兴建龙湖等书院、昆阳等义学,观澜等社学,又建社仓十余所以备荒。疏浚了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内河八百余丈,外河三百余丈),县城面貌为之改观。本名:

  • 梅庚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梅庚

    清初著名画家、诗人梅庚(1640—1716),原名以庚,一字藕长、子长,号雪坪、雪坪子,又号听山翁。梅庚的曾祖父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家梅鼎祚。他的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善于书画诗文,在当时被称为“三绝”,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本名:梅庚字:子长号:雪坪所处时代:清朝出生日期:1640年逝世日期:1

  • 李非珠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非珠

    李非珠又名梦苡(一说李梦苡,字非珠。),武平城北屯里人(一说在城西花园村(今平川镇西厢村)住过),约生于清康熙45-50年间。清乾隆辛酉科举人,著名诗人。本名:李非珠别名:梦苡出生地:武平城北屯里人国籍:中国职业:清乾隆辛酉科举人,著名诗人李非珠又名梦苡,武平城北屯里人(一说在城西花园村住过),约生

  • 贾国维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贾国维

    贾国维(1671—1743),江苏高邮市人,字奠坤,一字千仞,号毅安。殿试中探花。康熙第四次巡经高邮,随帝入都。“内廷供奉,上书房行走”。康熙第五次南巡,他又随帝而行,帝赐宫衣等。后任《康熙字典》纂修官、《佩文韵府》纂修官兼校勘官。著有《太史算》、《望尘集》、《毅庵诗钞》等。本名:贾国维字:奠坤号:

  • 朱载震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载震

    朱载震(1642年~1707年),清潜江人,原名朱(扌爕),榜名朱载震,字含晖,又字悔人,号东浦。康熙十九年(1681,辛酉)拔贡,补国子监正黄旗教习,康熙四十一年(1701,辛巳)知石泉县(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康熙四十六年(1707,丁亥)署牧泸州卒于任。有循声(指为官有循良之声)。著《东浦

  • 爱新觉罗·多尔衮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

  • 爱新觉罗·礼敦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爱新觉罗·礼敦

    爱新觉罗·礼敦,清朝宗室,清景祖觉昌安长子,努尔哈赤伯父。天命九年,迁葬于东京祖陵。崇德元年,创建太庙,皇太极追念礼敦创业之功,追封其为武功郡王,配享太庙。顺治十一年,与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通达郡王雅尔哈齐并列中殿东庑。乾隆十九年,入祀盛京贤王祠。本名:爱新觉罗·礼敦别名:巴图鲁所处时代:

  • 爱新觉罗·额尔衮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爱新觉罗·额尔衮

    额尔衮,生卒年不详,爱新觉罗氏,明代建州女真首领。清朝建立后,追封慧哲郡王。本名:爱新觉罗额尔衮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女真人出生地:赫图阿拉主要成就:追封慧哲郡王穆麟德转写:Argun清兴祖福满之孙,景祖觉昌安次子,生母不详。太祖努尔哈赤二伯父,生卒年不详。太祖起兵,族人皆反对,唯独额尔衮和斋堪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