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康怀英

康怀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752 更新时间:2023/12/30 6:09:05

康怀英(?-916),原名康怀贞,山东兖州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后梁名将。原为朱瑾帐下列校,后降朱温,被署为宣武军军校,累立战功。902年,权知宿州刺史。906年,授保义军节度使。后梁建立后,加检校太保,历任右卫上将军、侍卫诸军都指挥使、保义军节度使兼西路行营副招讨使。开平四年,改任华州节度使,912年,任河中行营都招讨使,与晋军战于白径岭,败归。913年,任永平军节度使,后死于任上。

基本资料

本名:康怀英

别名:康怀贞

所处时代:唐末五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山东兖州

逝世日期:916年

人物生平

投降朱温

康怀英最早效力力于淄青节度使朱瑾帐下,任列校。乾宁四年(897年),朱全忠占领郓州,命令大将葛从周乘胜急攻兖州,当时朱瑾正在丰、沛二地搜索粮饷,留康怀英守其城。葛从周大军突至,康怀英出降,朱全忠知其勇武,得之甚喜,署为军校。

独攻邓州

光化元年(898年),康怀英随大将氏叔琮进攻襄、汉,康怀英独自以一支军队攻下邓州。

累破凤翔

光化三年(900年),康怀英随朱全忠征伐河朔,与大将张存敬击败燕军于易水之上。天复元年(901年),朱全忠率军迎接唐昭宗于凤翔。李茂贞遣大将符道昭领兵万余屯武功以拒之,康怀英大破之,俘甲士六千余人、马二千匹。

天复二年(902年)四月,符道昭复领大军屯于虢县之汉谷,前临巨涧,后倚峻阜,地形险要,康怀英率骑兵数千人击之,而符道昭见康怀英兵少,有轻视之意,于是率甲士万人挑战。康怀英先以千余骑兵迎击,接着发伏兵以击之,又大败符道昭。八月,鄜坊节度使李周彝屯军于三原,声援李茂贞,其势甚盛,朱全忠命康怀英讨之,李周彝拔军而遁,康怀英追击至梨园,攻下翟州。稍后,李茂贞又出军屯奉天,康怀英攻之,再败之,朱全忠以康怀英为权知宿州刺史。天祐三年(906年),康怀英与大将刘知俊大破李茂贞五万大军于美原,以功授陕州保义军节度使。

屡战无功

开平元年(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命康怀英率大军攻潞州,期以必取,于是康怀英机巧百变,筑垒环城,浚凿池堑,然而屡为晋将周德威所破,康怀英不敢再战,朱全忠命大将李思安代之,贬其为为都候。不久,康怀英又被任命为右卫上将军,后又改任侍卫诸军都指挥使,出任陕州节度使兼西路行营副招讨使。

刘知俊叛变投奔李茂贞后,引岐军以图灵武,朱全忠命康怀英率兵救之,师次长城岭,败归,还至升平,刘知俊又伏兵掩击,康怀英大败。开平四年,康怀英改任华州节度使,乾化二年(912年),任河中行营都招讨使,奉命与晋军战于白径岭,败归。后梁末帝嗣位后,命康怀英为永平军节度使,贞明年间,康怀英死于任上。

史籍记载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卷二十二·梁臣传第十》

康怀英,兖州人也。事朱瑾为牙将,梁兵攻瑾,瑾出略食丰、沛间,留怀英守城,怀英即以城降梁,瑾遂奔于吴。太祖得怀英,大喜。后从氏叔琮攻赵匡凝,下邓州。梁兵攻李茂贞于岐,以怀英为先锋,至武功,击杀岐兵万余人,太祖喜曰:“邑名武功,真武功也。”以名马赐之。是时,李周彝以鄜坊兵救岐,屯于三原界,怀英击走之,因取其翟州而还。岐兵屯奉天,怀英栅其东北。夜半,岐兵攻之,怀英以为夜中不欲惊它军,独以三千人出战,迟明,岐兵解去,身被十余疮。李茂贞与梁和,昭宗还京师,赐怀英“迎銮毅勇功臣”。

杨行密攻宿州,太祖遣怀英击走之,表宿州刺史。迁保义军节度使。丁会以潞州叛梁降晋,太祖命怀英为招讨使,将行,太祖戒之,语甚切,怀英惶恐,以谓潞州期必得,乃筑夹城围之。晋遣周德威屯于乱柳,数攻夹城,怀英不敢出战,太祖乃以李思安代怀英将,降怀英为都虞候。久之,思安亦无功,太祖大怒,罢思安,以同州刘知俊为招讨使。知俊未至军,太祖自至泽州,为怀英等军援,且督之。已而晋王李克用卒,庄宗召周德威还。太祖闻晋有丧,德威去,亦归洛阳,而诸将亦少弛。庄宗谓德威曰:“晋之所以能敌梁,而彼所惮者,先王也。今闻吾王之丧,谓我新立,未能出兵,其意必怠,宜出其不意以击之,非徒解围,亦足以定霸也。”乃与德威等疾驰六日至北黄碾,会天大昏雾,伏兵三垂冈,直趋夹城,攻破之。怀英大败,亡大将三百人,怀英以百骑遁归,诣阙请死。太祖曰:“去岁兴兵,太阴亏食,占者以为不利,吾独违之而致败,非尔过也。”释之,以为右卫上将军。

刘知俊叛,奔于岐,以怀英为保义军节度使、西路副招讨使。知俊以岐兵围灵武,太祖遣怀英攻邠宁以牵之。怀英取宁、庆、衍三州,还至升平,知俊掩击之,怀英大败。徙镇感化。其后朱友谦叛附于晋,以怀英讨之,与晋人战白径岭,怀英又大败。徙镇永平,卒于镇。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卷二十三·梁书·列传十三》

康怀英,兖州人也。本名怀贞,避末帝御名,故改之。始以骁勇事朱瑾为列校。唐乾宁四年春,太祖既平郓,命葛从周乘胜急攻兖州。时朱瑾在丰沛间搜索粮饷,留怀英守其城。及从周军至,怀英闻郓失守,乃出降。太祖素闻其名,得之甚喜,寻署为军校。光化元年秋,从氏叔琮伐襄、汉,怀英以一军攻下邓州。三年,从征河朔,佐张存敬败燕军于易水之上。天复元年冬,太祖率师迎昭宗于凤翔。时李茂贞遣大将符道昭领兵万余屯武功以拒,太祖命诸军击之,以怀英为前锋,领众先登,一鼓而大破之,掳甲士六千余人,夺马二千匹。翼日,太祖方至,顾左右曰:“邑名武功,今首荡逆党,真武功也。”乃召怀英,大加奖激,仍以骏马、珍器赐之。

二年四月,符道昭复领大军屯于虢县之汉谷。其建寨之所,前临巨涧,后倚峻阜,险不可升,太祖遣怀英提骑数千急击之。道昭以怀英兵寡,有俯视之意,乃率甲士万人,绝涧以挑战。怀英始以千骑夜斗,战酣,发伏以击之,岐军大败。秋八月,鄜帅李周彝屯军于三原,以援凤翔;太祖命怀英讨之,周彝拔军而遁,追至梨园,因攻下翟州,擒其守来献。俄而岐军屯奉天,太祖令怀英寨于岐军之东北,以备敌人。一夕,岐军大至,急攻其营。怀英以夜中不可惊动诸军,独以二千余人抗数万之众,自乙夜至四鼓,身被十余创,岐军不胜而退。昭宗还京,赐迎銮毅勇功臣。是岁,淮人闻青、兖之叛,遣兵数万以寇宿州。太祖命怀英驰骑以救之,淮人遁去,即以怀英为权知宿州刺史。天祐三年冬,佐刘知俊破邠、凤之众五万于美原,收五十余寨,乘胜引军攻下鄜州,以功授陕州节度使。太祖受禅,加检校太保。

开平元年夏,命将大军以伐潞州。将行,太祖谓怀英曰:“卿位居上将,勇冠三军,向来破敌摧锋,动无遗悔,至于高爵重禄,我亦无负于卿。夫忠臣事君,有死无二,韩信所谓‘汉王载我以车,衣我以衣,食我以食,食人之禄,死人之忧’。我每思韩信此言,真忠烈丈夫耳!如丁会受我待遇之恩,不谓不至,怀黄拖紫,裂土分茅,设令木石偶人,须感恩义,一朝反噬,倒戈授人,苟有天道明神,安能容此!大凡孤恩负理,忠良不为。我今扫境内委卿,卿当勉思竭尽。况晋人新得上党,众心未叶和,以十万之师,一举可克。予当置酒高会,望卿歌舞凯旋。”怀英惶恐而退。六月,怀英领大军至潞,率众昼夜攻城,半月之间,机巧百变。怀英惧太祖之言,期于必取,乃筑垒环城,浚凿池堑,然而屡为晋将周德威骑军所挠,怀英不敢即战。太祖乃以李思安代之,降为行营都虞候。夏五月,晋王率蕃汉大军攻下夹城,怀英逃归,诣银台门待罪,太祖宥之,改授右卫上将军。三年夏,命为侍卫诸军都指挥使,寻出为陕州节度使兼西路行营副招讨使。

及刘知俊奔凤翔,引岐军以图灵武。太祖遣怀英率兵救之,师次长城岭,为知俊邀击,怀英败归。(《欧阳史》云:还至升平,知俊掩击之,怀英大败。《通鉴》:怀贞等还,至三水,知俊遣兵据险邀之,左龙骧军使寿张王彦章力战,怀贞等乃得过。怀贞与裨将李德遇、许从实、王审权分道而行,皆与援兵不相值。至升平,刘知俊伏兵山口,怀贞大败,仅以身免,德遇等军皆没。盖怀英过长城岭之险已为邀击,后又败于升平也。)四年春,移华州节度使。乾化二年秋,命为河中行营都招讨使,与晋军战于白径岭,败归于陕。末帝嗣位,以岐军屡犯秦、雍,命怀英为永平军节度使、大安尹,累加官至中书令。贞明中,卒于镇。

标签: 康怀英

更多文章

  • 释智永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释智永

    释智永,中国南朝陈、隋书法家(公元6世纪)。本姓王,僧人,名法极,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居永欣寺,人称“永禅师”。本名:王法极别名:释智永、永禅师所处时代:隋朝(公元6世纪)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主要作品:《千字文》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

  • 虞世南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慈溪鸣鹤人(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

  • 欧阳询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隋炀帝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受封渤海县

  • 褚遂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 薛稷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薛稷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举进士出身,礼部郎中、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景云元年(710年),拜中书侍郎,联合苏颋等知制诰,迁户部尚书、参知政事,迁左散骑常侍、工礼二部尚书,册封晋国公,加太子少保

  • 孙过庭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过庭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著《书谱》2卷,已佚。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

  • 陆柬之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陆柬之

    陆柬之(585年—638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唐朝大臣、著名书法家。唐朝宰相陆元方伯父,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张旭外祖父。陆柬之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少时跟随舅舅虞世南修习文论,早年出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入唐后,官至太子司议郎、崇文馆侍书学士。以书专家闻名于世,曾为唐太宗李世民称

  • 李邕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邕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江夏李氏,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

  • 裴休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裴休

    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裴休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唐穆宗时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晚年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

  • 怀素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怀素

    怀素(737~799),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钱起的侄子。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锐意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