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猗顿

猗顿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770 更新时间:2023/12/16 1:45:01

猗顿(生卒年不详),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战国初年由鲁国到猗地(今山西运城临猗县)发家致富,殁后又埋葬在猗地,故称猗顿。著名的大手工业者和商人。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他在生计艰难时,听到陶朱公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往而问术”。范蠡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zì,母畜)”。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朱公齐名的巨富。猗顿对山西南部地区的畜牧业和河东池盐的开发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山西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基本资料

本名:猗顿

所处时代:东周-春秋末战国初时期(鲁国→魏国)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鲁国(今山东南部一带)

主要成就:战国初年著名的大手工业者和商人

寄籍:魏国(山西运城临猗县)

葬处:猗顿墓(山西临猗牛杜乡王寮村)

人物简介

猗顿,山西省临猗县人,战国时大工商业者。他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一介贫寒书生,在生计艰难时,听到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往而问术”。范蠡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母畜)。”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朱公齐名的巨富。

畜牧起家

《史记集解》引《孔丛子》说:猗顿原籍鲁国,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饥寒交迫,艰难地生活着。正当他为生计一筹莫展的时候,听说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在助越灭吴、辅成霸业后,便弃官经商,将富国之策用于治家,遂辗转至当时“天下之中”的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治产积居,与时逐”,19年间获金巨万,遂成大富,因号陶朱公。猗顿羡慕不已,试着前去请教。陶朱公十分同情他,便授与秘方:“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牸即母牛,泛指雌性牲畜。陶朱公根据猗顿当时十分贫寒、没有资本、无法经营其他行业的实际情况,让他先畜养少数牛羊,浙渐繁衍壮大,日久遂可致富。这对于猗顿来说,确是一个切合实际的致富办法。于是,猗顿按照陶朱公的指示,迁徙西河(今山西西南部地区),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境)南部畜牧牛羊。当时,这一带土壤潮湿,草原广阔,尤其是猗氏县南20里处的对泽,为一片面积很大的低洼地区,水草丰美,景色宜人,是畜牧的理想场所。猗顿最初就在这里放牧(史载该地明清时尚存有猗顿宅和猗顿墓)。

由于猗顿辛勤经营,畜牧规模日渐扩大,“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因起家于猗氏,遂号猗顿。致富后的猗顿为了表达对陶朱公的感恩之情,在今临猗县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庙。

猗顿能以畜牧而富拟王公,其畜牧规模之大可以想见,他为当时晋南一带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以牛羊而致富的过程,也为他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经验。

成于盐业

在经营畜牧业的同时,猗顿已注意到位于猗氏之南的河东池盐。他在贩卖牛羊时,顺便用牲畜驮运一些池盐,连同牲畜一起卖掉。在此过程中,他认识到贩运池盐是一条获利更大的致富途径。于是,他在靠畜牧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后,便着意开发河东池盐,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成为—个手工业者兼商人。

战国时代山林川泽之利的开发,虽然为官府控制,但官府不直接经营,而是用抽取十分之三的税的办法让“民”去经营,但这种“民”决不是一般的手工业者,而是一种有钱有势的豪民。因为这种开发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正如《盐铁论·禁耕》所说:“非豪民不能通其利”。猗顿即属于豪民,因此才有力量去开发河东池盐,而直接生产者当是依附于他的贫民、雇工等。

雍正《敕修河东盐法志》卷一说:河东池盐为“池水浇晒之盐,可直(接)食用。不须涑治,自成颗粒。”即将池水浇在地上,风吹日晒后即可成为颗粒状食盐,不需要煮炼。因此,《左传·成公六年》中称其为“国之宝”。正因为河东池盐为天然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猗顿便不断扩大池盐的生产与销售规模,使他成为当时中原著名的大富豪。

据说,猗顿为了更加有效地经营池盐,加快贩运速度,还试行改变驴驮车运的落后的运输方式,欲以舟运,开凿了山西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据乾隆《临晋县志》卷六记载,这条运河从河东盐池起,通于五姓湖,又从五姓湖至蒲坂(今山西永济市)之孟明桥入黄河,遥遥百里左右(这基本是后魏时永丰渠的路线)。只是因黄河泥沙淤塞渠口,未能使用。关于猗顿开凿运河,目前尚未得到原始资料的佐证,我们只好存疑,这里仅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可能性,从客观需要方面讲,开凿这条运河,不仅是运输池盐的需要,也是保护池盐的需要,因为河东池盐最忌客水(外来之水)侵入,破坏池盐生产。运渠可以引走客水,保护盐池。此后永丰渠的开凿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从地形上看,这一带地势平坦,无山石阻隔,工程难度不大。从生产力水平考虑,当时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大大增强了人们开发水利的能力,春秋时吴国开凿的邗沟、战国初期魏国邱地开凿的12条引漳水渠、魏惠王时开凿的鸿沟等足以证明猗顿时已有能力开凿那条运河。从财力上讲,猗顿当时己富可敌国,有力量兴修运渠。当然,历史事实需要充分的资料说明,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积于珠宝

《尸子·治天下篇》说:“智之道,莫如因贤。譬之相马而借伯乐也,相玉而借猗顿也,亦必不过矣。”《淮南子·氾论训》也说:“玉工眩玉之似碧卢(一种美玉)者,唯猗顿不失其情。”猗顿对珠宝有着相当高的鉴赏能力,以致可以与伯乐相马相提并沦。由此可以推测,猗顿在经营池盐的同时,可能还兼以贩卖珠宝,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社会影响

猗顿通过多方经营,终成倾国巨富,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韩非子·解老篇》:“夫齐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说明猗顿之富已超过陶朱公,并可与王势并提。

上述事实表明,猗顿对山西南部地区的畜牧业和河东池盐的开发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山西商业发展史上也占着重要的地位。他是山西地区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大手工业者和大商人,是山西经济史上的重要人物。其穷则思变,辛勤开拓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的。

猗顿墓在山西省临猗县牛杜乡王寮村的村西头,陵园规模不大,但古朴肃穆。这就是古代巨商——猗顿的陵园。自古以来,富比王侯者,何止百千人?但猗顿这位布衣商人,却受到后人世世代代的纪念,这值得人们深思。

何时由一尊孤独的古墓逐步形成如今陵园的规模?这既无史书记载,也无专文传世,难以考稽;此处只有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立的一座石碑。碑题名《重修周逸民猗顿氏墓记》,碑文称猗顿生前“其富甲天下”,“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皆其所有”。“或者急公奉饷,上有利于国;或者悯孤怜贫,下有济于民”。

在距此不远(约40公里)的东北方向上也有一碑,是清代咸丰年间的,是村民为一老妇立的德行碑,文有这么几句:“人有与千金而不悦者,亦有被微惠而不忘者,何也?视其与者心诚与不诚。诚则不忘报。”“施恩无念,知恩图报,积而能聚,厥后克昌”,也许能迪人们。

标签: 猗顿

更多文章

  • 介子推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介子推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本名:介子推别名:介之推、介子、介

  • 卫夫人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卫夫人

    卫夫人(272年~349年),本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丈夫李矩善长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戚,成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永和五年,去世,时年七十八岁,葬于浙江嵊州。本名:

  • 王通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通

    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又称文中子,祖籍山西祁县,后迁至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一说山西省河津市),隋朝时期教育家、思想家。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王通的六部著作:《续书

  • 郭璞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永嘉之乱时,避乱南下,被宣城太守殷祐及王导征辟为参军。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劝阻王敦

  • 王之涣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

  • 张巡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巡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载为邓州南阳)。唐朝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卫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

  • 裴行俭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裴行俭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绛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初年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隋朝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次子。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大多慕义归附。

  • 裴度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裴度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伤首。旋即代武元衡为相。后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西

  • 司空图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空图

    司空图(837年—908年),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咸通十年(869年)登进士第。历任光禄寺主薄、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广明元年(880年)冬,黄巢入长安,图退居河中。光启元年(885年)拜知制造,迁中书舍人。不

  • 吕洞宾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吕洞宾

    吕喦(796年5月-?),或作吕嵓、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岩客子,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世称吕洞宾,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道教丹鼎派祖师、妙道天尊。吕洞宾师事锺离权,后曾传道予刘海蟾及王重阳,被道教全真道尊奉为“北五祖”之一、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民间称他为“孚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