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邓前堆

邓前堆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10 更新时间:2024/1/20 3:51:43

邓前堆,男,怒族,云南省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1964年3月出生,2001年7月入党,中专化。28年来,他不顾生命危险,靠一套滑轮,一根绳子,通过距怒江江面30米高100多米长的溜索来往于拉马底村,为百姓送医送药,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万公里,诊治患者13万人次,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被当地群众称为“索道医生”。邓前堆同志2004被评为云南省实施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贷款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乡村医生。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光荣称号。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邓前堆

别名:“索道医生”

国籍:中国

民族:怒族

出生日期:1964年3月

职业:乡村医生

主要成就:云南省优秀乡村医生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出生地:云南省福贡县

人物简介

邓前堆,1964年出生,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人,是怒江东岸的一个傈僳族村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于2013年1月12日正式揭晓,邓前堆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邓前堆,怒族,中等个子,一身白大褂,脚穿绿色解放鞋。正在拉马底村卫生室给村民看病的邓前堆,看上去很精神。因为生长在傈僳族村寨,又是家中次子,其父母依照傈僳族传统,叫他阿邓,“前堆是父母随便叫的”。

1983年,他从福贡县第二中学毕业后,曾跟随哥哥从怒江背一些油、米等日用品到缅甸贩卖,“走三天三夜就能到缅甸”。没想到这次“营生”自己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患上了严重的痢疾。回到村里,他在村里的诊所躺了4天。

当时给他看病的乡村医生友叶问他:生病痛不痛苦?想不想当医生?“我当时觉得自己从未学过医,没有基础,不敢奢望。”但友医生看他不嫌乡村医生工资低,还上过初中,又有心从医,就向村干部汇报了此事。后来,经过乡卫生院批准,他成为友医生的学徒,正式跟着友医生当起了乡村医生。

邓前堆热爱农村卫生事业,为了村民的健康,他节假日从没休息过。28多年来,邓前堆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到地里劳动,还是赶集、做客、走亲戚,他都会习惯性地挎上药箱,以便随时在田边地头、林间崖下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乡亲们病了,他都随叫随到,通过索道奔波于高山峡谷间。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20年11月,福贡县5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现在的福贡县已经全面完成家庭医生签约,邓前堆有了个新身份——家庭医生,村里有慢性病的患者都成了家庭医生的签约患者邓前堆每个季度都要随访。

人物事迹

邓前堆同志从1983年,一直担任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用坚守换来百姓健康,被当地老百姓誉为“索道医生”。福贡县是国家贫困县,“索道”是散居怒江两岸的村民们往来的通道,“溜江索道”也是当地的乡村医生必须选择的交通方式,十分危险。乡村医生邓前堆为了村民的健康,冒着生命危险,几十年如一日,在这条索道上来来往往了整整28年,不辞辛劳坚持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

多年来,他不辞辛劳,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救治了无数村民。他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走村入户开展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他所在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100%,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外村,随喊随到。28年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他用那些简陋的听筒、针筒和一张张发黄的欠条换来了无数村民的健康。

2009年以前,邓前堆的工资每月只有100多元,由于计生工作也划归乡村医生负责,邓前堆的工资才提高到每月300元左右。

由于购买药品需要由乡村医生自己贷款先行垫付,邓前堆个人贷款已达2.5万多元。收入微薄的邓前堆医生共为乡亲垫付了1千多元医药费,并累积了一堆无法兑现的欠账条。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接受采访时邓前堆说:由于当地山高坡陡,乡亲们极易摔伤和骨折,他很想再多学一些骨科知识,比如关节复位等,以便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他还说出了他的一个心愿: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了什么病,就可以用最快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了。

28年来,邓前堆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满腔热情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注到当地农民身上,以他的医术、高尚的情怀,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位乡村医生的理想与信念,实现着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华美的奏章。

村医邓前堆:月亮照亮行医路

怒江大峡谷西岸高黎贡山山梁上有个石月亮,那是傈僳族人民祈福的圣地。怒江东岸碧罗雪山下有位怒族乡村医生邓前堆,36年来奔波在怒江两岸,在石月亮的注视和陪伴下,走在乡村出诊的路上。

溜索医生

“膝盖这里的窝窝就是我过溜索受伤的地方,这是我当医生第二年时出的事。”邓前堆拉起右腿裤脚给记者看,只见膝盖一侧还有浅浅的疤痕。35年前,当医生才一年的邓前堆刚学会滑溜索过江,有一次,因速度过快,他的右腿撞在对岸固定溜索的岩石上,一个多星期不能走路。

2019年10月10日,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卫生室,邓前堆忙着给患者看病,稍有空闲时,才断断续续地对记者讲述自己36年间的行医故事。

1983年,初中毕业不久的邓前堆得了痢疾,被村医友尚叶治好。此后,他跟着友尚叶学医,到乡卫生院培训,成为一名村医。拉马底村有一半多人生活在怒江西岸,当时江上没有桥,两岸群众只能滑溜索过江。邓前堆每月全村巡诊一次,到江对岸出诊四五次,每月他至少在怒江上空滑10次溜索,风雨无阻。

怒江江水湍急,旋涡丛生,掉进江中一般无生还可能。邓前堆就在怒江上空的溜索上穿行了27年。他由此被媒体报道为“溜索医生”,他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修桥,直到2010年,两座被称为“连心桥”的人行吊桥和公路吊桥终于横跨拉马底怒江两岸,乡亲们终于告别了溜索的日子。

农家医生

邓前堆为村民治病的地点不止在医务室,还在村村寨寨、家家户户。

10月10日下午,记者随挎着药箱的邓前堆来到拉马底村培建村小组一农户家,邓前堆熟悉地走到楼上的卧室,看望瘫痪在床的傈僳族村民娜付博,为她量血压,叮嘱她按时服药和翻身。几个月前,娜付博因为高血压导致右半身瘫痪,去州医院住院治疗回来后,邓前堆多次来为她检查身体。

“以前卫生室只有我一个医生,要去路远的村寨为患者治疗时,经常要带上两天的药,第一天去患者家输液,晚上住在患者家,第二天输完液再走回诊所,第三天再去,第四天回来,经常一个月七八天住在患者家。”邓前堆说。

邓前堆及卫生室同事原本服务石月亮乡拉马底村1100多人,加上他们主动服务的相邻的马吉乡布旺村小组的100多人,这1200多村民的健康便成了邓前堆心中的牵挂。

月亮医生

“当村医36年来,您有没有动摇过?”记者问。

“我没有动摇过,我媳妇劝过我不要干了,我说病人找我,我不去怎么办?”邓前堆回答。

邓前堆妻子的疑虑不仅在于村医的辛苦,还在于待遇低。2010年以前,邓前堆每月只有200元工资,近3年增加到2000元左右。由于过度劳累,55岁的邓前堆身患高血压,在2013年得了白癜风。但他不在意这些困难,他坐在卫生室大片掉皮和破洞的椅子上,打开几本门诊日志给记者看,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满了病人的基本情况。他又从柜子里抱出一堆处方,略带自豪地说:“每个病人都有清楚的记录,看了1206个病人。”

邓前堆还让自己的儿子范志新去读州卫校,范志新毕业后又自愿回到拉马底卫生室当村医。

8年前,邓前堆肩挎药箱滑溜索过怒江的照片视频登上各大媒体的版面和荧屏,邓前堆被评为全国优秀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庆期间,邓前堆到北京接受“最美奋斗者”颁奖,光荣地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会后第二天就匆匆赶回怒江,回到与他相伴36年的村卫生室。

“只要身体可以,乡亲们还需要,我就一直当村医!”邓前堆坚定地说。

险恶环境

怒江大峡谷山高水急,索道距江面的距离有30米,仅靠一套滑轮,一根绳子,在没有任保护的情况下通过100多米长的索道,一旦出现意外将是九死一生,而为了给村民治病,邓前堆在这条索道上来来往往已经走过了二十八年。

邓前堆介绍说:“以前是用木头做的滑板,栓不紧的话会掉进怒江沟里面,特别是溜索旧的时候是磨烂的嘛,铁索上有刺,刹车时手来刹嘛,刺着手心上刺出血,皮肤都刺烂了。”

事迹举例

近一年来,每月10日邓医生都会过江为烧伤的开扒俄老伯做复查,2010年冬天里的一个深夜开扒俄老人家着了一场大火,整个房子都被烧毁,开扒俄老伯也被严重烧伤,开扒俄老伯的孙女回忆说“当时我们都吓坏了,爷爷被火烧着了,然后立即打电话给邓医生”,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是邓前堆还是义无反顾的冒险上了索道,邓前堆回忆说:“天太黑了,下面也看不清,对方也看不清,当时我一手持着电筒,一手握着索道把下决心就过去了。”经过3个小时的包扎处理,最终老伯的双臂保住了。开扒俄老伯的孙女说:“他就冒着险过来,挺危险的,他(爷爷)说如果不是邓医生及时赶来治病的话,有可能他会死亡。”像这样的事28年来邓前堆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也为拉马底村乡亲们治愈了数不清的病痛。

人民评价

村民们都说:“这个人好,晚上我们生病,三四点钟,他会到这里给我们输药,这个人服务态度太好了。”

如果说冒险过江出诊靠的是救命的信念,那么平时的医疗防疫工作则是对职业的恪守,邓医生每3个月就要给全村的儿童做一次体检,整个村子走下来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村里很多家庭都很贫困,邓医生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0元,但对于无法负担医疗费的人,他还会自己拿出钱垫付,

如今在拉马底村许多常见病的治疗已经不再困难,但是邓医生依旧有一个心愿,他盼望着有一天村两端可以架起一座可以走汽车的大桥,无论乡亲们得了什么病,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来。

邓前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表彰:

2002年,他被共青团福贡县委评为优秀团干部;

2004年,他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实施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贷款先进个人”称号,被石月亮乡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被石月亮乡中心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2006年,被福贡县卫生局授予“2006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石月亮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特别是2011年1月中央电视台“索道医生”邓前堆的先进事迹播出以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亿万观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长春做出重要指示:“邓医生的事迹十分感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

2011年2月,邓前堆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优秀乡村医生”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3月,授予中共怒江州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怒江州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2011年4月,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6月,邓前堆同志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评为“全国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标兵”。

“阿邓医生”成为新闻人物的事,让整个拉马底村顿时沸腾起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拉马底村就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的聚焦和关注,这让瞬间成为新闻人物的邓前堆始料不及。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荣誉和赞扬,邓前堆却显得十分平静。他反复说:“我只是做了乡村医生应该做的工作,在怒江别的乡村医生也和我一样做事,做得更好的医生还很多,而我却被宣传了,心里有点不安啊!”

在他的心中仍然有着自己的夙愿:一份牵挂“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学一些接骨方面的知识,多帮助村里的百姓解决病痛”;一份担忧“希望我们这批乡村医生老了,没有力气看病的时候,国家能够出一些政策解决我们将来的生活问题”;一个希望“我希望早日在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一份执着“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这辈子除了当医生,我什么也不想当了。”

2019年9月,邓前堆同志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事迹反响

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报道了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的感人事迹。人们纷纷注意到这位好医生在这个地方的点点滴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

交通部和云南省已决定共同出资,建设拉马底村农用车吊桥。云南省将在“十二五”期间把全省的索道改变为能够通行机动车的桥梁。交通部表示,要加快改善西部贫困山区、边疆地区农村交通条件。

网友评价

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两岸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扬,仅举几例网友评论:

1,这是中国的脊梁,好人一生平安

2,我们的社会太需要像邓医生这样的人。

3,苦难人生!感动人生!

4,30多米高,28年,感人,泪流满面。

5,这样的人就是国宝,好人平安。

6,建议桥修好后以该医生名字命名,更给力感谢好心的医生!好人有好报!

7,感动;向这位医生致以崇高的敬礼。就是这些平常又普通的人,支持了我们的全部事业。

8,感谢医生,感谢媒体感人,真正的白衣天使!我们国家发展很不均衡,真心希望共同富裕。也希望有钱人多为贫困地区做点事情。

9,感动中,其实就是节约一桌饭,一瓶酒,一盒烟……就能解决的问题。

10,邓医生真不错,好好宣传,好好学习。媒体要把眼光投向基层,沉下去就有好新闻好报道上来

媒体报道后,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同志已经批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

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楷模事迹,请大家转告大家。

建成通车

11月23日,云南怒江拉马底索改桥工程(《中国交通报》2月21日1版曾作报道)正式建成通车。“我是真正的‘随叫随到’医生了。”“索道医生”邓前堆一直以来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过去,靠溜索过江,邓医生从诊所到病人家里至少四个小时,而只需半小时。

当天11时,通车仪式正式开始。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代表交通运输部对工程竣工表示祝贺,并宣布怒江州拉马底村“连心桥”正式通车,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俊强、“索道医生”邓前堆等共同揭开了“连心桥”的红绸子。通车仪式由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长生主持。桥通了,对岸的乡亲们骑着“铁驴子”、赶着羊、背着背囊,欢欢喜喜过桥去赶集。

怒江拉马底索改桥项目由一座人马吊桥、一座农用汽车吊桥和4.28公里公路连接线组成。7月1日,拉马底索改桥项目开工建设,施工单位克服重重困难,于11月17日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为这两座吊桥分别起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幸福桥”和“连心桥”。“幸福桥”、“连心桥”的建成,将惠及当地265户、1043人,使周边的害扎村、格扎村、博娃村等少数民族村寨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历史性转变。

吊桥的通车改变的不仅是邓前堆的生活,在当地老百姓看来,它打通了当地各族人民群众通向文明、富裕和幸福的道路。

草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拉马底村具备种植草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村民们以前却很少种。

“交通不方便,大家都不敢种,山上的地就这么荒着。桥通了,你看,那边有1万亩地,我们都打算种上草果!”拉马底村所在的石月亮乡副乡长丁玉军说。早就盘算着发展草果业的拉马底村,因为通了桥,让村民们能够开始谋划更美好的未来。

11月25日,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云南在过去的五年中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全省三分之二财政资金投向民生。积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受益面日益扩大。

对此,代表们感触颇深。

怒江代表邓前堆认为,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听了报告后感受很深。“我自己的体会是在医疗卫生方面,群农民在看病不像以前那样难,那样贵了。”

“五年前怒江还没有搞新农合的时候,农村看病是真贵。特别在怒江,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医疗基础薄弱,一般的感冒村民就不找医生,只能呆在家里,撑着。近年来,自从怒江搞了新农合之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了缓解。

邓前堆还给记者算了笔账:“新农合之前,国家报销比例是35%,加入新农合之后,农民看病国家报销60%。也就是说病人来看病,总额的60%是国家负责的,在住院方面国家报销的比例还要高一些。自己出的少了,国家补贴的多了,农民看病就不贵了。”

而在看病难的问题上,邓前堆也表示,怒江交通不便,一些病人生病之后找个医生路上就得花上好几个小时,而自己顺着溜索去看病,麻烦不说,往往还耽误了病人病情。

“路修通了,桥建好了,交通变方便了,一些药品在运进来的时候也便宜了。”邓前堆说,“群众看病变得方便多了。”

邓前堆希望,在未来五年,云南省在农民看病方面的补贴能再提高一些,能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让农民看病更便宜更方便。

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将乡村医生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可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乡村医生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同时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将乡村医生纳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统一管理。

标签: 邓前堆

更多文章

  • 巨晓林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巨晓林

    巨晓林男,汉族,1962年9月生,陕西岐山人,200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高级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现任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第六项目管理(高铁)分公司技术员,中华全

  • 兰辉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兰辉

    兰辉(1965.04~2013.05.23),男,回族,四川北川人,大学学历,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曾任四川省北川县团委副书记、书记,北川县通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北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北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等职务。2013年5月23日下午,兰辉同志

  • 冉绍之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冉绍之

    冉绍之,男,汉族,1953年5月出生,重庆奉节人,1976年7月入党。曾任重庆市奉节县移民局副局长。重庆市奉节县城关区工委副书记、主任。他心系群众,积极探索开发性移民工作的新路子,为整个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作出了贡献。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冉绍之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

  • 包起帆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包起帆

    包起帆,男,汉族,195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镇海人,工学硕士。曾任上海港务局副局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教授。他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港口装卸机械化,被誉为“抓斗大王”。参与开辟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

  • 史光柱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史光柱

    史光柱,云南马龙县人,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7283部队原副政委,大校军衔退休,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级战斗英雄。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深圳大学文学学士。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音乐家、优秀党员,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82年入伍,1984年1月入党。

  • 叶欣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叶欣

    叶欣(1956年7月9日-2003年3月25日)女,汉族,广东省徐闻县人,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是无数抗击“非典”战斗英雄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卫生战线涌现的一面旗帜。她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获白求恩奖章、国

  • 叶连平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叶连平

    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河北沧州人,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6月25日,92岁的叶连平老师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并进行公示。2019年9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

  • 尼玛顿珠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尼玛顿珠

    尼玛顿珠,男,藏族,中共党员,1965年6月出生,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党支部书记。.中文名:尼玛顿珠国籍:中国民族:藏族出生日期:1965年6月尼玛顿珠践行打赢改革试点攻坚战、为牧区改革发展探索新路的承诺,带领村民大胆创新,成立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推行牧区改革发展新模式,实现整村脱贫

  • 布茹玛汗·毛勒朵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布茹玛汗·毛勒朵

    布茹玛汗·毛勒朵,女,柯尔克孜族,中共党员,1942年6月生,新疆乌恰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布茹玛汗·毛勒朵“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

  • 龚全珍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龚全珍

    龚全珍,女,汉族,1923年12月24日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江西省萍乡市南陂小学原校长。1957年8月,龚全珍随甘祖昌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离休后,又扶贫助学,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著有纪实作品《我和老伴甘祖昌》。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