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凝式

杨凝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32 更新时间:2023/12/4 20:42:13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癸巳人、杨虚、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华州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唐末五代时期官员、书法家,唐末门下侍郎杨涉之子。杨凝式为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进士,官秘书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多次因心疾而难以履职,授闲散官职。又因其性情狂傲纵诞,有“杨风子”之号。累官至太子少师、太子太保等职,世称“杨少师”。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杨凝式去世,终年八十二岁。获赠为太子太傅。杨凝式善文辞,尤工行草。其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前人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北宋书家多受其影响。宋人将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杨”,清人李瑞清则视其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今存世书迹有《韭花帖》《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刻本有《步虚词》等。

基本资料

本名:杨凝式

别名:杨景度、杨虚白、杨少师、杨风子

字:景度

号:癸巳人、杨虚、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

所处时代:唐末五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

出生日期:873年

逝世日期:954年

主要作品: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新步虚词

主要成就:中国书法史上承唐宋的重要人物

官职:太子太保

追赠:太子太傅

人物生平

显赫出身

杨凝式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因出生那年是癸巳年,所以他自号癸巳人。其家族属于弘农杨氏“越公房”,是隋朝越国公杨素的后代,祖辈均为唐朝的宰相或重臣。

历仕数朝

杨凝式身形矮小,但聪慧过人。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杨凝式登归系榜进士第,同年有刘赞、窦梦徵等。中进士之后,入仕为度支巡官,后又调任秘书郎、直史馆。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命杨涉为相。杨凝式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三川守等职。后来,河南尹、魏王张全义见到杨凝式,看上了他的才华,请求让他以本职兼任留守巡官。宰相赵光允素来看重杨凝式的才能,于是上奏举荐他任集贤殿直学士,改授考功员外郎。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杨凝式转仕后唐,被任命为比部郎中、知制诰,主管诏书起草。不久后因“心疾”免官。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七月,改授给事中、史馆修撰,判史馆事。后拜中书舍人,但他又因为“心疾”时常发作,无法上朝,从而被免去职务。长兴二年(931年)闰五月,杨凝式被重新任为左散骑常侍,次年(932年)正月前已改拜右散骑常侍。此年十一月转任工部侍郎。

后唐末帝应顺元年(934年)八月,杨凝式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十一月,迁户部侍郎。期间因病再遭罢官,至清泰二年(935年)五月拜官秘书监。同年十二月调兵部侍郎。

末帝屯兵怀覃时,杨凝式随行,“心疾”发作,在军寨中大声喧哗。末帝鉴于他的才名,加以宽待,只是让他回洛阳静养。

闲居伊洛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九月,杨凝式又担任检校兵部尚书、太子宾客。天福四年(939年)十一月,以礼部尚书职位致仕,闲居于伊洛一带。在洛阳时,他愈加狂放不羁,对人多有冒犯,有“杨风(疯)子”之名。但自西京留守以下的官绅,都因他“俊才耆德”的名望而未加责怪。

后晋出帝开运(944年-946年)年间,宰相桑维翰主政,知道杨凝式没有俸禄供给,生活拮据,特意奏请出帝任命他为太子少保,分司洛阳,让他有份固定的俸禄养家度日。

后汉乾祐(948年-950年)年间,杨凝式历任太子少傅、太子少师等官。乾祐三年(950年),枢密使郭威起兵南下,年底进入开封,夺取后汉政权。杨凝式在军门迎候郭威,诉说自己已经年迈,无法承担战事。郭威特意免去了他的这项职责。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杨凝式请求辞官退休,郭威同意,于同年六月赐他以尚书右仆射的身份致仕回乡。

善始善终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病死,后周世宗柴荣继位,杨凝式被改授为尚书左仆射致仕,到九月又加太子太保,悬车致仕。同年十月八日(11月6日),杨凝式在洛阳逝世,享年八十二岁。世宗下诏赠其为太子太傅。

主要影响

书法

书法风格

杨凝式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

杨凝式于颜真卿之行书,并非简单的学习、继承。他首先学习颜真卿行书的笔墨潇洒、纵横错落、淋漓痛快之优点,继而反省颜行书在补充二王之际的过分之处,使颜行书在自己手中似乎出现了不衫不履之貌,最后力追二王行书,复刻晋人那种萧散有致、侧仄皆得于颜行书之中的技法。具体来说,他“破方为圆”:即先改变二王晋人那种唯一清健劲挺的表现之法,而以圆通融会之法出之。然后“削繁为简”,改变颜真卿行书墨迹淋漓太甚之处,辅之以清轻空灵之法。不过,杨凝式虽然破方,但他的根基其实正在方中。他初学欧阳询之方正,所得皆见于行书作品之中。如《韭花帖》每字独立,笔虽圆而劲挺,布白向背相得都是欧书的神髓。故《唐诗外传》说:“凝式笔迹道放,师欧阳询、颜真卿,加以纵横。”

杨凝式行草书的真髓虽在二王,但其貌又不露一点痕迹,可称善学之典范,因此黄庭坚说他“下笔便到乌丝阑”。以杨凝式的代表作《韭花帖》而言,其书淳古淡雅,凝远可爱。细玩其用笔,与《兰亭集序》丝丝入扣,深得“第一行书”之神理。

书法史地位与影响力

杨凝式的书法艺术,历来被称为上品。其行书传世虽然不多,但在书法史上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书法集大成时期的行书集大成,实际上应从杨凝式开始。杨凝式生于书法不被重视的晚唐五代,既无书法大家,自然能颃颉者少,然而晚唐离盛唐不远前修精神不泯,可借鉴、可学习的东西又甚多,所以杨凝式在特立独行之中能以雄杰之笔势、多姿之体格,在行书艺术上“破方为圆,削繁为简”,取得了承前启后,开宋人先声之成就。

杨凝式书法艺术真传在“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中有所体现。“宋四家”对杨凝式之行草都有卓见,而且身体力行,结合自己的特长以杨氏之遗法,成就自家之面目。从现存“宋四家”的行书墨迹中分析可得:苏轼得杨凝式之雄健沉着,米芾得杨凝式之淋漓跌宕,黄庭坚得杨凝式之清癯高洁,蔡襄得杨之风雅华腴。此外,王安石、蔡京、蔡卞等人的书法,也是以杨书为根底的。由此可见杨凝式对宋代书坛的巨大影响。清人李瑞清更称之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明代的董其昌更是成为继承发展杨书特长的集大成者。杨凝式《韭花帖》的间隙疏阔的章法特色,给董其昌很大启发,并为其所继承。此外,明末清初的王铎、傅山等书家也吸收了杨书字势的纵斜、跌宕等长处。

诗文

杨凝式富有文藻,除书法创作外,还长于歌诗,其诗中多杂以诙谐(参见“轶事典故-怪诞性格”部分)。此外还有较为清丽的诗句,如《题壁》中的“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在当时被传为佳句。

历史评价

两宋

薛居正:有文词,善笔札。(《旧五代史》)

冯吉:少卿真迹满僧居,只恐钟王也不如。为报远公须爱惜,此书书后更无书。(《山堂外纪》引)

李建中: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

王钦若:凝式墨迹一纸,宇画奇古,笔势飞动,天地间尤物也。公字与颜公(颜真卿)一等,俱称绝异,然公素不喜作尺牍,后人罕能见之,益可宝也。(《六艺之一录》引)

尹洙:论书者以公之笔,其驰骋自肆,盖得于已意。(《题杨少师书后》)

苏颂:唐人多善书者,隶楷行草,往往各尽其妙。涉五代而字体衰矣,独杨公凝式号得笔法。(《题滩院记》)

苏轼:

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评杨氏所藏欧蔡书》)

凝式书颇类颜行。(《杂评》)

黄庭坚:

余曩至洛师,遍观僧壁间杨少师书,无一不造微人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六艺之一录》引)

见颜鲁公书,则知欧虞禇薛米入右军之室,见杨少师书,然後知徐沈有尘埃气。(《六艺之一录》引)

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跋法帖》)

凝式如散僧入圣。(《跋法帖》)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艺舟双楫》引)

蔡启:杨风子书法高妙,杰出五代,可与颜柳继轨,洛中僧寺多有其迹,题华严院一诗,用笔尤奔放奇逸。(《宽夫诗话》)

米芾:

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海岳书评》)

凝式书天真烂熳,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书史》)

邵伯温:凝式自颜柳入二王之妙,楷法精绝。(《邵氏闻见录》)

黄伯思:洛人好杨少师书,信可傅宝,但自唐中世来,汉晋书法不传。如凝式辈所祖述者不远,会稽父子笔法,似不如是,洛人得杨真迹,夸诩以希世珍,所谓子诚齐人耳。(《东观余论》)

佚名(北宋):凝式喜作字,尤工颠草,笔迹雄强,与颜真卿行书相上下,自是当时翰墨中豪杰。(《宣和书谱》)

赵构:杨凝式在五代最号能书,每不自检束,号杨风子。人莫测也。其笔札豪放,杰出风尘之际。历后唐、汉、周,卒能全身名,其智与字法亦俱高矣。(《翰墨志》)

张世南:凝式本名家,既不遇时,而唐、梁之际,以节义自立。襟量宏廓,竟免五季之祸,以寿考终。(《游宦纪闻》)

赵秉文:杨少师劝其父不以社稷与人,此与鲁公拒安禄山斥李希烈何异?故其书虽承唐末五季余习,犹有承平纯正气象。(《题杨少师侍御帖》)

明清

董其昌:

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予得杨公游仙诗,日益习之。(《画禅室随笔》)

杨景度书,自颜尚书、怀素得笔,而溢为奇怪,无五代衰苶之气,宋苏、黄、米皆宗之。《书谱》日:“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景度之谓也。(《画禅室随笔》)

佚名(清代):凝式笔迹遒放,师欧阳询、颜真卿,加以纵逸。(《唐诗外传》)

刘墉:绝爱杨风草法奇,西台晚出尚追随。相门华组甘抛却,五代完人更首谁。(《论书绝句》)

王文治:韭花一帖重璆琳,千古华亭最赏音。想见昼眠人乍起,麦光铺案写秋阴。(《论书绝句》)

吴德旋:

十年前见杨少师书,了不知其佳处何在。近习《步虚词》数十过,乃知后来苏、黄、米、董诸公,无不仿佛其意度者。黄涪翁比之“散僧入圣”,可称妙喻。然涪翁又云:“今人见杨少师书,口是而腹非也。”在宋已然,何况今日。然余既已深知而笃好之,即以此当出世法矣。(《初月楼论书随笔》)

山谷论书,于晋人后推颜鲁公、杨少师,可谓仿佛大令,此言非也。鲁公书结字用河南法,再加以纵逸,圃是大令笔。少师笔意直接右军,而不留一迹,董华亭谓其古淡非唐人所及,可称笃论。(《初月楼论书随笔》)

学杨少师书,如读周、秦诸子,乍看若散漫无纪,细玩却自有条理可寻。于诗则陶靖节也。(《初月楼论书随笔》)

包世臣:

景度如俵驘强缰,布武紧密。(《历下笔谭》)

洛阳草势通分势,以侧为雄曲作浑。董力苏资纵奇绝,问津须是到河源。(《艺舟双楫》)

少师之草铺豪入纸,至能齐力,而矜奇尚褊,踽踽凉凉,未免已甚。(《艺舟双楫》)

少师《韭花》、《起居注》,皆出仿写,至《大仙帖》,逆入平出,步步崛强,有猿腾蠖屈之势。(《历下笔谭》)

刘熙载:

五代书,苏、黄独推景度,今但观其书之尤杰然者,如《大仙帖》,非独势奇力强,其骨裏谨严,真令人无可寻间,此不必沾沾於摹颜拟柳,而颜柳之实已备矣。(《艺概·书概》)

杨景度书,机括本出于颜,而加以不衫不履,遂自成家。然学杨者,尤贵笔力足与抗行,不衫不履,其外焉者也。(《艺概·书概》)

近现代

杨守敬: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脱胎怀素,虽极纵横,而不伤雅道。(《学书迩言》)

杨凝式《韮花帖》,醇古淡雅,实足为三唐之殿,李西台(李建中)未足以相拟也。(《学书迩言》)

康有为:杨少师变右军之面目,而神理自得,盖以分作草,故能奇宕也。杨少师未必悟本汉之理,神思偶合,便已绝世。学者欲学书,当知所从事矣。(《广艺舟双楫》)

李瑞清: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思翁以景度津逮平原,化其顿挫之迹,然终身不出范围。(《清道人遗集》)

轶事典故

装疯避祸

杨凝式的父亲杨涉在唐朝末年官至宰相。朱温夺取李唐帝位时,杨涉负责向朱温送交天子印信。早在杨涉刚当宰相的时候便对儿子哭诉道:“在这乱世当中,我的孩子们恐怕要遭难了。唉!不知是否会连累你?”杨凝式当时也很年轻,他见父亲揽过这个差事,便对父亲说:“大人身为宰相,而国家却到了这种地步,不能说没有一点过错。但您又要把传国玉玺交给别人,保自己的富贵,那千年之后人们该怎么评论您?父亲还是推辞为好。”当时朱温时常派人刺探唐室大臣的言论,士大夫因此遭祸的不在少数。杨涉也处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中,乍听此言,大为惊恐,说:“你这是要灭了我的家族啊!”好几天都神情沮丧。为防止消息泄露,杨凝式只得装疯。

杨凝式以“疯”而出名,他的一些趣事死后还经常被人们提起。比如,有一次杨凝式乘车回府,他性子急,说车马走得太慢,干脆下车,自己拄着手杖步行,路边的行人都指着他笑,但杨凝式毫不在意。

有一年冬天,杨凝式的妻子儿女没有棉衣。他知道后,不但不管,反而将不久前一位朋友送的一批帛绢转送给了两个寺庙,做了袜子给僧人们穿,家里的孩子们冻得直叫,他也毫不在意。地方的留守官见状,赶忙给他送去了棉衣和粮米。杨凝式笑道:“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救济我们的。”

怪诞性格

杨凝式为人非常随和,有一天的早晨,他和仆人出去游玩,仆人问去哪里,他说往东去广爱寺,仆人说不如往西去石壁寺,他举鞭说:“还是去广爱寺。”仆人说:“还是去石壁寺好。”杨凝式于是说:“那就先去石壁寺吧。”大家一听,都高兴得拍手欢呼起来。

杨凝式擅长诗书,他的诗中有很多诙谐讽刺的内容。长年镇守洛阳的张全义曾经提拔过杨凝式,他便适当地歌颂了张全义的功德:“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修,至今犹是一堆灰。”还有一次,他从开封回洛阳,当时暴发了蝗灾,他到洛阳的时候,遮天蔽日的蝗虫正好也同时到达了洛阳。他就先将一首诗寄给了留守张从恩:“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张从恩见诗笑了,也没责怪他。

遍留书迹

杨凝式在游览寺庙的时候,遇到山水佳境时便留连忘返,观赏咏诗,见墙壁提笔便写,边吟边写,似有神助一般流畅。宋人尹洙说:“周太子少师杨公凝式墨迹多在洛城佛寺中。”人们说他的书法和颜真卿的很相似,因而将他和颜真卿合称“颜杨”。他在最后落款时很少用一个名字,有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题后有时是楷书,有时是草书,像他的人一样随意,但水平都很高,所以很多人说他是“颜中书(颜真卿)后一人”。

人际关系

杨凝式的家族属于弘农杨氏“越公房”,是隋朝重臣杨素的后代。今简列其主要亲属:

关系

姓名

简介

先祖

杨素

字处道。官至尚书令、太师、司徒,封楚公。死后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

曾祖父

杨遗直

唐朝时官至濠州录事参军。

祖父

杨严

字凜之。唐朝时官至兵部侍郎、判度支。

父亲

杨涉

在唐末与五代后梁初均位至宰相,后在守左仆射任上逝世。

主要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仅录至上三代(含先祖)

人物争议

关于杨凝式为何做出种种怪诞事迹,自宋代以来普遍认为是为躲避五代乱世的装疯佯狂之举,由此塑造了杨凝式佯狂、疯癫又长于书法的形象。但近现代以来,学界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如日本学者石田肇在《杨凝式小考》中指出“杨凝式佯狂是患心疾后自由奔放的举动”,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王苗《杨凝式事迹再探》中也持与石田肇相同的观点,认为“杨凝式表现出来的疯癫行为当为所患‘心疾’(精神方面疾病)的表现,非佯狂之举”。

史料索引

主要参见《旧五代史》卷128《杨凝式传》。

标签: 杨凝式

更多文章

  • 徐铉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五代到北宋时期大臣、学者、书法家,江都少尹徐延休之子。徐铉十岁能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合称“韩徐”。初仕杨吴,担任校书郎。再仕南唐,历任知制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跟随随后主李煜归顺北宋,历任太子率更令、散骑常侍,世称“

  • 李适之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适之

    李适之(694~747年),原名李昌,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历任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左相,并兼任兵部

  • 李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琎

    李琎(?—750年),字嗣恭,小名华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嫡长孙,让皇帝李宪长子,“饮中八仙”之一。雅好音乐,姿质明莹,肌发光细,称为“花奴”和“酿王”。擅长弓箭及羯鼓,深得唐玄宗喜爱,册封汝阳郡王,累迁太仆卿同正员、特进。天宝九载(750年),去世,追赠太子太师

  • 崔宗之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崔宗之

    崔宗之(?—?),本名崔成辅,字宗之,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宰相崔日用之子,饮中八仙之一。出身博陵崔氏第三房。相貌英俊,玉树临风,袭封齐国公。历任左司郎中、侍御史,坐事谪官金陵,不知所终。本名:崔成辅字:字宗之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主要作品:赠李十二白主要成

  • 苏晋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苏晋

    苏晋(676—734年),字号不详,雍州蓝田县(今陕西省蓝田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兖州都督苏珦之子。出身武功苏氏,爱好属文,作《八卦论》。举进士出身,累迁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负责撰写制命。出任泗州刺史,袭封河内郡公。开元十四年,迁吏部侍郎,负责选官事务,颇有时誉。开元二十二年,迁太子左庶子,卒于任

  • 焦遂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焦遂

    焦遂,唐朝人,平民,以嗜酒闻名,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等人为酒友,并称“饮中八仙”(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本名:焦遂所处时代:唐身份:平民释义:饮中八仙之一杜甫《饮中八仙歌》称:“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

  • 落下闳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落下闳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字长公,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他创制《太初历》,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历法结构;提出浑天说,创新中国古代“宇宙起源”学说;发明“通其率”,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

  • 扬雄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扬雄

    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少年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游历长安,担任大司马王音门下史。汉成帝时,得到同乡杨庄推荐,入奏《甘泉》、《河东》等赋。授给事黄门侍郎,修书于天禄阁,结交王莽。天凤五年(1

  • 乔治·戈登·拜伦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乔治·戈登·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

  •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RimeoftheAncientMariner)一诗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