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苏武

苏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72 更新时间:2023/12/20 13:05:03

苏武(前140年前-前60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苏武在汉武帝时担任郎官。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归汉,拜典属国,禄中二千石。次年因卷入上官谋反案而被免官。元平元年(前74年)参与拥立汉宣帝,受封关内侯,重新拜右曹典属国。神爵二年(前60年),苏武去世,享年八十余岁。甘露三年(前51年),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末。苏武爱国忠贞的节操不仅使其名著当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赞其“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及其故事的广泛流传,使之在历代诗歌、戏曲、小说、美术、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中不断被歌咏、演绎。“苏武牧羊”亦成为坚贞不屈的象征。(概述内图片来源:明人绘苏武彩像)

基本资料

本名:苏武

别名:苏子卿、苏属国

字:子卿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杜陵(今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140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60年

主要作品:《苏武李陵诗》

主要成就: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封爵:关内侯

典故:苏武牧羊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武大约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前,字子卿,是杜陵人。父亲苏建曾三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立下战功。苏武年轻时凭着父亲的庇荫,与兄长苏嘉、弟弟苏贤皆官拜郎官,后升任栘中厩监(掌管鞍马鹰犬的射猎之官)。

出使匈奴

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天汉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单于即位,害怕受到汉朝攻击,于是说:“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送还了之前扣押的汉使路充国等。武帝深表赞许,于是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赠送单于礼物,以答谢单于。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常惠等,并临时招募士卒、斥候一百余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赠送财物给单于。单于却愈发傲慢,与汉朝此前的设想截然不同。

正在且鞮侯单于准备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回到汉朝时,缑王与虞常等在匈奴谋反,暗中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正好苏武等抵达匈奴。而虞常在汉朝的时候,与张胜有旧,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很恨卫律,我能替汉朝用暗箭射杀他。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希望他们能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送给虞常许多财物。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外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子弟留守。在虞常等七十余人起事前,一人趁夜逃跑,揭发了他们的计划。单于子弟发兵攻击反叛者,缑王等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此案。张胜听到消息,担心和虞常所说的话被揭发,便把事情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我受到了侵害,就更加对不起国家了。”于是想自杀。张胜、常惠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商议,想杀汉使。左伊秩訾说:“如果有人谋害单于,那要怎么加刑?应该全部招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命,即使活着,有什么面目归汉!”说著拔刀自刺,卫律大惊,抱住苏武,派人骑快马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在坑中点火,把苏武放在坑上,敲他的背让淤血流出。苏武本已断气,过了半天才有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用车把苏武载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把张胜监禁了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转后,单于又派使者劝降苏武,同时审判虞常,想借此使苏武投降。卫律亲手斩杀虞常,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是死罪,但是单于招募愿意投降的人,赦免其罪。”举剑要砍张胜,张胜请降。卫律对苏武说:“副官有罪,主官也应当连坐。”苏武说:“我本来就没参与计划,又不是他的亲属,凭什么连坐?”卫律又举剑对着苏武,苏武不动。卫律说:“苏君,我之前背弃汉朝归顺匈奴,有幸受到了单于的恩宠,赐予了爵位和财富,管理数万民众,牛马牲口堆满山,才有像今天这样富贵。苏君今日投降,明日也会跟我一样。否则是白白拿身体去做野草的肥料,谁会知道啊!”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要是顺着我投降了,我就能和你做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建议,以后就算想再见我也没有哪么容易了。”苏武骂卫律说:“你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背叛君主和父母,投降蛮夷去做俘虏,我见你做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他人的死生,你公平执法,反而想挑起两个君主的矛盾,自己坐观成败。南越国曾经杀汉朝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南越国也成了汉朝的九个郡;宛(指大宛)王曾经杀死汉使,最后被汉朝消灭,他的人头也被悬在北门示众;朝鲜(指卫氏朝鲜)杀汉使者,立即就被灭国了。只有匈奴还没遭到这样的下场罢了。你明知我不降,就是要杀我,令两国开战,匈奴的覆灭就从我开始吧。”

卫律知道苏武不可胁迫,于是将此情况报告单于。单于越发想使他投降,就囚禁苏武,置于大地窖内,不供给吃喝。碰到下雪天,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几日不死。匈奴人以为他是神人,就将苏武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让他放公羊,说等公羊生小羊才可归汉。同时把常惠等人安置到别的地方。

牧羊北海

苏武到了北海,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苏武拄着汉朝的节杖牧羊,平日起居都拿着,以致节旄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三年多过后,於靬王病重,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於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冬天,丁零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再度陷入穷困之中。

苏武在汉朝时,与李陵都任侍中。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后单于派李陵去北海,为苏武设酒宴和歌舞。李陵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和子卿你交情深厚,所以让我来劝说你,他真心你能成为匈奴的臣子。你到死也不能归汉,白白在没有人的地方让自己受苦,即使坚守信义又有谁能看见呢?先前长君(苏嘉的字)做奉车都尉,随从圣驾至雍的棫阳宫,皇帝扶辇下除,撞到柱子折断车辕,被指控为大不敬,伏剑自刎,皇帝赐钱二百万作为丧葬费。孺卿(苏贤的字)随从圣驾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了。宦骑逃亡,皇帝下诏让孺卿追捕,没抓到,孺卿惶恐服毒自杀。我来的时候,你的母亲已不幸去世,我送葬至阳陵。你的妻子年少,听说已经改嫁了。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从你离家至今已经十几年了,是不是还活着也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一般短,为什么要让自己受这么久的苦呢!我刚投降的时候,也痛苦的像发疯一样,恨自己背叛了汉朝,加上老母被收留在保宫里。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难道比得过我当初?况且陛下年龄大了,法令无常,大臣们没有犯罪就被灭族的有数十家,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你还顾得上别人么?请听从我的建议,不要再说别的了。”苏武说:“我们苏家父子没有什么功劳,都是因为陛下才能位列将帅,获爵封侯,兄弟为近臣,我一直都想肝脑涂地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能够杀身报恩,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锅,也觉得快乐。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儿子事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就听从我的话吧!”苏武说:“我早就已经死了!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的爵位)如果一定要让我投降,就请停下今日的欢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见苏武如此真诚,喟然长叹道:“真是义士啊!我和卫律的罪过上通于天!”说著流下眼泪浸湿了衣襟,决别苏武而去。

(苏武持节牧羊图册参考资料)

后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区脱地区捕得云中的活口,说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着白衣,说皇帝(汉武帝)驾崩了。”苏武听了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数月之久。

归汉封官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几年后,匈奴和汉朝达成和议。汉朝寻求苏武等,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员同他前往,夜晚见了汉使,原本地述说了这几年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要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著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万分高兴,照常惠所说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身边的人非常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设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室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唱罢,泪下数行,同苏武永别。随后,匈奴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拜他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典属国秩本为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随从归汉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卷入反案

始元七年(前80年),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与鄂邑公主谋反,苏武之子苏元因参与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记下霍光的过失交给燕王,让他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回到汉朝后,只为典属国。然而霍光属下长史并无功劳,却被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直到刘旦等人被处死,追查同谋者。苏武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其子又参与谋反。廷尉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奏章搁置,只将苏武免官而已。

甚受宠待

元平元年(前74年),苏武参与拥立武帝曾孙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宣帝登基后,赐苏武爵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来,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节不降。宣帝于是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宣召,多次进见。拜右曹典属国。宣帝因苏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并尊称他为“祭酒”。

苏武把所得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财物。自恭哀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广汉,宣帝之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到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等重臣,都很敬重苏武。

此时苏武年事已高,宣帝曾问左右:“苏武在匈奴那么久了,可还有子嗣吗?”苏武得知后,透过许广汉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苏通国随汉使回汉朝,宣帝命其为郎。又让苏贤之子做了右曹。

高龄而终

神爵二年(前60年),苏武逝世,享年八十余岁。

甘露三年(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宣帝因“戎狄宾服,思股肱之美”,于是在未央宫麒麟阁图画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即“麒麟阁十一功臣”)像,苏武位列最末。

主要影响

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其爱国忠贞的节操不仅使其名著当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赞其“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牧羊”亦成为后世坚贞不屈的象征,“苏武节”在后来也常被用作忠臣的典故。苏武故事的广泛流传和苏武形象的不断塑造,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君爱国,崇尚气节,秉持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之人格精神的文化传统。

历史评价

李陵: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班固《汉书》: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李白《苏武》: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温庭筠《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

陈杰《读苏武传》:伸脚踏沙迹,开口吃汉天。见天不见雪,况辨雪与毡。环观不敢杀,谓是不死仙。汉庭方求不死该,方士取露和玉屑,何如老臣毡夹雪。

柴望《苏武》:十九年间不辱君,论功何独后诸臣。若教倒数凌烟像,也是当时第一人。

徐钧《苏武》:胡沙不隔汉家天,一节坚持十九年。白首微官甘属国,耻随李卫老戎旃。

陈普《咏史上·苏武》:伏匿穷庐煖意回,子卿一夜梦阳台。归来不与曾孙议,未必麒麟生面开。

文天祥《题苏武忠节图》(两首):①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②漠漠愁云海戌迷,十年何事望京师。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

郭子章《苏武洪皓论》:自汉通匈奴,宋通金虏,建节衔命,无岁无之。至于渝沙轶漠,候月占星,劳饥空乏于酪毳之乡。流离偃蹇于丁零之区。邻死不渝。岁寒不雕。惟苏子卿、洪光弼称焉。

严如熤《苏属国》:几番雪窖只餐毡,抗节穹庐讵偶然。衰髯伤心羁甲帐,秃旌回首奉丁年。一朝麟阁丹青笔,五字河梁赠答篇。都尉几时能报汉,浮云飞鸟亦缠绵。

蔡东藩《前汉演义》:武有节行,乃使之困辱穷荒;陵亦将才,乃使之沈沦朔漠。

人际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苏建

曾三次随卫青出击匈奴,官至右将军,封平陵侯。后被贬为庶人,晚年终老代郡太守任上。

兄长

苏嘉

官至奉车都尉。因故自杀。

弟弟

苏贤

官至郎官。因追捕谋害驸马的官员不利,服毒自尽。

儿子

苏元

因参与上官桀谋反案被杀。

苏通国

苏武与匈奴妻子所生子,归汉后被授为郎官。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汉书》卷54《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后世纪念

苏武墓

苏武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城西49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墓前竖有清乾隆(1736年-1796年)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汉典属国苏公墓”、武功县令阮曙书“汉典属国苏子卿墓”及民国时期的“重修苏武墓门碑”等碑石。20世纪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后仅存墓冢,高约1.5米。1979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武纪念馆

陕西省咸阳城西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以苏武墓为中心,建成苏武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苏武文化广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苏武大殿、南北祭亭、苏武墓祭台、墓冢、珍藏室等。纪念馆立有苏武执节杖挺立的塑像,还有苏武出使匈奴、不辱气节的画像。享堂南北两侧各建碑廊,陈列苏氏历代名人像、生平碑数十座。祭殿内有楹联“十九年长傲雪欺霜,孤对羝羊栖北海;数千里外由夷归汉,喜将异类服中原”,正是苏武一生的写照。

苏武镇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有苏武镇,镇内有苏武庙、苏武山上、苏武酒厂、苏武公墓等建筑。苏武镇还有羊路中学,传说是苏武牧羊走的路,所以叫“羊路”。向东大概走1个小时。就可以看见一个很高大的土墩子,叫野鸽子墩。传说是苏武为了遥看自己的国家而修筑的。附近还有九节芨芨草。

标签: 苏武

更多文章

  • 黄帝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黄帝

    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

  • 颛顼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颛顼

    颛顼(zhuānxū),姬姓,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故号高阳氏。少昊死后,打败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号“高阳氏”。始都穷桑,后迁都商丘。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帝喾继位。在流传下来的神

  • 帝喾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帝喾

    帝喾(kù),姬姓,名俊。五帝之一。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司马迁说他是黄帝的曾孙。姬俊5岁时(前2270年)受封为辛侯,15岁(前2260年)辅佐叔父颛顼,前2245年(颛顼78年)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今河南洛阳偃师区)为都城,以木德

  •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尧

    尧,又称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晚年,尧辟

  • 姒启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姒启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

  • 姒太康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姒太康

    太康(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启的长子,夏朝第三任君主。约公元前1978年太康在夏后争夺统治者的战争中获胜即位称后,迁都斟鄩(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太康自小娇生惯养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的生活更是腐败,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外出狩猎数月不归;有穷后羿乘人民不满,“因

  • 姒中康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姒中康

    中康(生卒年不详),一作仲康或仲卢,姒姓,夏后氏,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夏启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后羿废黜太康之后,临朝八年,因诸侯不服,不得已立中康为王。中康继位后,仍建都于斟鄩。在位7年驾崩。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后羿让位后在有穷国另立朝廷,与中康分庭抗礼)。中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

  •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桀

    桀,又称癸、履癸。夏朝末代君主。发之子。相传桀有才力,性暴虐,嗜酒好声色。即位后都于斟鄩(今河南巩义西南,一说山东潍坊东北)。伐有施氏(今山东滕州),得美女妹喜,宠之。殚百姓之财,建倾宫,修瑶台。民不堪其苦,常指太阳而咒:“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会诸侯于有仍(今山东济宁南),有缗氏(今山东金乡)叛

  •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契

    契(生卒年不详),子姓,名契,又名卨,别称“阏伯”。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被帝尧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契成为商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后世尊称其为“商祖”、“火神”。契与兄弟实沈曾居于深林之中,因二人不和,父亲帝喾把契迁居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弃

    后稷,周朝的始祖,姬姓,名弃,出生于晋南翼城弃里村,后在稷山(今山西稷山县)为农官(官名后稷),被称之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稷王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属晋,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遂于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母为帝喾高辛氏元妃有邰女姜嫄,出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