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清(1911年—1978年),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青年义勇队,1929年加入共产党。1930年5月参加红军。1932年杨奇清任三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1937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对康生大搞肃反扩大化的错误进行抵制。1942年任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保卫局局长。1943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社会部部长。1945年任二野四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任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部长。1949年初,任中央军委公安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公安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兼政治保卫局局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50年在杨奇清的组织领导下,采用科学侦破方法,成功破获保密局北平潜伏台。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杨奇清负责保卫工作,粉碎保密局特工对周恩来的暗杀。1959年查明江青哥哥李干卿的历史问题,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报告中央,因此得罪了江青。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1968年3月被捕入狱,受尽折磨摧残。因长期迫害,1978年11月杨奇清不幸去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奇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平江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78年
职业:公安部副部长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杨奇清(1911—1978),出生于湖南平江。
1928年参加青年义勇队,在滕代远、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时,充当敢死队员,率先攻入平江县城。
1929年加入共产党,后参加红军。
1932年5月,杨奇清被推荐到政治保卫局保卫人员培训班学习,从此走上保卫战线,成为共产党最早从事公安保卫工作的干部之一。参加长征后,杨奇清担任了红十五军团保卫局局长,并在陕西三原主办了较大规模的保卫人员培训班,史称三原训练队,这在党史上还是首次。
在原苏区愈演愈烈的肃反、反AB团浪潮中,杨奇清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为不少蒙冤的同志平了反。抗战时期,杨奇清担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他进一步结合历史教训总结指出,对敌人的特务活动要有正确的估量和认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过分夸大。以为“特务如麻”,把什么问题都归于敌人的破坏,必然犯扩大化的错误,伤害好人。在锄奸工作中一定要分清问题的性质,正确执行政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做到不放过一个特务也不冤枉一个好人。为此,必须加强侦察工作,决不能以审讯代替侦察,更不能轻信口供。他还具体指出:“混入我们内部的特务、奸细是很秘密的,不会有庞大的组织,更不可能与很多人发生联系,如果认为案犯供出的关系越多越好,就容易犯扩大化的错误。”
在调查一个所谓的几百人参与“反共总队”案件中,杨奇清认为,这一“总队”的首领历史上看不出什么问题,现实身份认定又缺乏证据,在根据地突然冒出一支这么庞大的反共力量,十分可疑。经过他亲自调查,证实了整个案件都是一个预审员拿着棍子大搞逼供信而人为制造出来的,所谓“柳条棍子就是真理”,整个案件纯属莫须有。
根据这一原则,杨奇清侦破了诸多“奇案”、“疑案”、“冤案”。如在处理陕西省襄垣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下乡视察被杀案时,该县公安局局长一气之下逮捕了以秘书为首的四十多名“特务和内奸”,都是县政府内的大小干部。杨奇清首先对这么多内奸产生了怀疑,又组织邻近各县公安局长会审,发现了逼供信的证据;再根据仔细的现场勘查,证实了县长警卫员的说法漏洞百出,通过对警卫员的审讯得出,原来是他开枪打野鸡误伤了县长,为逃避责任捏造了特务刺杀县长的谎话。但杨奇清没有就此罢休,他对襄垣县公安局局长搞大肆株连的动机也产生了怀疑。秘密调查证明,这名局长才是在汪伪特务指使下的内奸,搞株连的动机是要制造混乱,配合日伪部队的行动。杨奇清在处理彭德怀卫士死亡案(实为自杀)、“日伪派遣特务”炊事员毒害朱德总司令案、“高树勋部叛变暴动”案中,都慧眼求实,一一查清,找到了真正的幕后敌人或凶手,纠正了随意指认、动辄扩大化的错误。
1946年,杨奇清担任了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部长。
1949年初,任中央军委公安部副部长,也是唯一一名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公安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兼一局(政治保卫局)局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建国前后反间谍斗争中的几个主要战役,都是他直接指挥的。包括侦破保密局北平技术纵队特务案;意大利间谍李安东、日本间谍山口隆一等人策划炮轰天安门案;国民政府保密局特工崔铎行刺毛泽东案;中国国民党东北技术纵队袭击毛泽东出访苏联专列案等。在侦破保密局北平潜伏电台案件中,杨奇清与李广祥、曹纯之等研究出了从特务经济来源查汇入手的思路,并将排查范围从北平扩展到天津,查出了潜伏特务计兆祥。在保卫毛泽东出访苏联工作中,杨奇清等总结出一整套专列保卫工作经验,成为其后中央警卫工作的圭臬。
1952年,因为原中南公安部主要领导出了问题,在清查中也犯了扩大化错误,中南公安部连续七名干部自杀,一时人心惶惶。杨奇清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南局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党组书记、部长。他同样秉持原则,对已经公安部长罗瑞卿“定案”了的中南公安部副部长兼政委钱益民案件开展复查,及时洗清其“贪污”嫌疑,还平反了所谓“高仑案件”,使中南公安部恢复了正常秩序,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肃清鸦片烟毒斗争。针对广东不少地、市、县公安部门好大喜功、乱捕人犯的问题,杨奇清采取紧急措施,从河南、湖北等省抽调了一百多名公安干部派往广东,改变了广东的局面。他还与广西公安厅厅长覃应机紧密协作,基本肃清了广西的匪患。
1954年,杨奇清被调回公安部,担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1955年为破坏共产党首次参加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台湾情治机关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虽然周恩来安然无事,但也使亚非会议安保工作压力巨增。情报显示,台湾情治机关又派出一组保密局杀手和二十六人暗杀团潜入印尼,拟在亚非会议期间对周恩来下手。杨奇清担负中国代表团的安保任务,七天时间里更是夜夜不眠。他准备了三辆同一颜色、同一型号、都插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轿车,再在路上不断指挥三辆车交换行驶队形,时前时后,任意调换,使得台湾保密局特工摸不清底细,无法下手。他又通过印尼政府主动出击,搜捕二十六人暗杀团成员,使其无暇出击,由此挫败了台湾情治机关的暗杀计划,杨奇清也被称为“一面超级盾牌”、“共和国之盾”。任务完成回国后,杨奇清落下了不吃安眠药则无法入睡的毛病。
1956年当选为八大代表。在坚持原则的过程中,杨奇清因与推崇阶级斗争思想的公安部部长谢富治意见屡屡相左,得罪了谢富治;因为调查江青的哥哥李干卿的历史问题,阻止了李干卿入住中南海,得罪了江青;又因为调查康生妻妹苏枚自杀案件,得罪了康生,竟成为几位“中央首长”“最痛恨的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杨奇清竭尽全力保护蒙冤的公安干部,自己却遭到谢富治和四人帮的诬陷迫害,以所谓“盗窃中央档案馆档案”、“搞反革命黑调查”、“包庇刘少奇被捕叛变”等罪名,被定为“罗瑞卿的黑干将”、“公安部的黑班底”、“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在1968年3月被逮捕关入他自己主持修建的秦城监狱,被关押审查五年之久,并遭到法西斯式的折磨摧残,肺部被打成严重内伤,经常咳血。秦城监狱的管理人员不仅不给医治,还反诬陷他“装病”。
1978年11月,杨奇清因长期的迫害,不幸去世,终年67岁。
1979年杨奇清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公安部党组的《关于杨奇清同志的复查结论》,确认了杨奇清的几大罪名都纯属栽赃陷害、政治迫害。
人物家庭
妻子:肖彬
人物评价
1978年12月2日在杨奇清的追悼会上,公安部部长赵苍璧致悼词,对杨奇清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决执行、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党的历次路线斗争中,他都坚决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边。在公安保卫工作中,认真贯彻毛主席为肃反工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无论在红军时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建国以后,他都坚持依靠党,依靠群众,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反对主观臆断、刑讯逼供和搞扩大化,同违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作不调和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杨奇清同志和罗瑞卿同志一起,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为创建我国的公安工作,为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公安队伍,做出了重大贡献。杨奇清同志在伟大的镇反、肃反运动中,在同帝修反和国民党特务间谍的斗争中,以及在公安业务的建设方面,成绩卓著。他为保卫毛主席、保卫周总理和朱德委员长,忠心耿耿,竭尽全力,出色的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