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关向应

关向应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01 更新时间:2023/12/4 22:00:43

关向应(1902-1946),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满姓瓜尔佳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后从事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及中共中央长江局工作。1932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长征途中,任第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曾坚决抵制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1937年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政治委员,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1946年病逝于延安。2009年,关向应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基本资料

中文名:关向应

别名:李仕真、郑勤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46年7月21日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

信仰:马克思主义

主要成就:开辟晋绥根据地

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代表作品:《征途》

人物生平

关向应,原名关致(治)祥,又名应禀,笔名始炎、仲冰,曾用名李仕真、郑勤,满姓瓜尔佳氏。1920年,入大连伏见台公学堂商科读书,开始接触新思潮,积极参加反日爱国活动。1922年,毕业于大连伏见台公学商科学校。1922年秋,关向应进入大连《人民日报》社工作,开始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23年3月,毕业后当印刷工人。

1924年春,关向应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关向应入上海大学。同年底,关向应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卅运动后,关向应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共青团工作。1927年5月出席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关向应被派往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不久到上海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1928年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关向应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1929年起,关向应先后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央军事部副部长,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1932年1月,关向应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员、湘鄂西军事委员会主席、红3军政委,与贺龙一起领导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1934年,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关向应和贺龙领导红三军离开湘鄂西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10月,红3军和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6军团在黔东的木黄胜利会师。经中央军委批准,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此后,红2、6军团携手在黔东根据地的基础上,恢复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形势非常严峻。11月,为争取主动,关向应同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率领红2、6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战略转移,踏上长征路。1936年7月,红2、6军团渡过金沙江,越过大雪山,历尽艰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红2、6军团按中共中央指令,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会师后,关向应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坚决抵制了张国焘的错误活动和主张,为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同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作出了贡献。同年12月,关向应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后任红二方面军政委。

中国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贺龙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师长,关向应任政委。关向应与贺龙一起领导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后,关向应先后任晋西北军区政委、晋绥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

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在延安因病逝世,享年42岁。

人物成就

关向应与贺龙、任弼时共同指挥红二、红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作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同时,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先后参与指挥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等战斗,取得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关向应参与指挥了齐会、陈庄等战斗,取得首次在平原作战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胜利,并先后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围攻”,发展壮大了冀中抗日武装,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家庭成员

关世铭

代表作品

征途

月色在征尘中暗淡,马蹄下迸裂着火星。越河溪水,被踏碎的月影闪着银光,电火送着马蹄,消失在希微的灯光中。

轶事典故

从湘鄂西苏区的历次反“围剿”到晋绥边区、冀中根据地的多次反“扫荡”,关向应始终同贺龙共同指挥战斗。贺龙说,“我和关向应无论在战场上、工作中,始终在一起出死入生”,“记不起何时不在一起,何时有所分离”。1939年河间会战、灵寿陈庄大战和来源黄土岭战斗等载入史册的重大战役和著名战斗,关向应和贺龙都共同指挥,并肩战斗。1940年6月,诗人萧三随军采访共同指挥晋西北反“扫荡”战斗的贺龙、关向应。采访稿中这样描述:夜深了,值日参谋向贺龙报告某部电话请示。贺龙步出房门大声喊:“向应,来谈谈!”他们走进电话室,商量了几句,贺龙拿起话筒与对方说话。也许听电话人不太懂贺龙的湖南话,关向应接过话筒说下去。关向应向部队吩咐得仔细、具体,如何行动,什么时候行动,在什么地方应注意什么。在旁边的贺龙没有异议。萧三的所闻所见,足见关向应与贺龙相互信任、理解,合作十分默契。

关向应有一匹战马,却经常让给受伤或生病的战士骑,自己走在队伍中间,边走边给战士讲革命故事,鼓励战士前进。有一天,两个战士搀扶着一个受伤的战士,行动十分吃力。关向应看到,立即跳下马,关切地询问那个战士的病情,亲自扶病号骑到他的马上。身边的同志看着他那瘦削的身体,纷纷要求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他坚决不同意。同志们说:“首长身体不好,步行把身体累坏了怎么办?”关向应风趣地说:“部队都累垮了,我还给谁当首长呢?”反转过身来问身边的一个战士:“你是怎么参军的?”战士回答说:“我是自愿参军的。”他又问:“那么,国民党的兵呢?”战士们回答说:“都是抓去的。”他笑了笑,对大家说:“我们的军队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官兵互相帮助,彼此团结,这是我军的性质所决定的。”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以后当了干部,可千万要注意爱护战士阿!”就这样,关向应一直坚持步行了3天。

关向应家境贫困,自幼忍受饥寒折磨。参加革命后关向应长期繁重的秘密工作和异常险峻的战争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在上海时患下的肺病,战争年代多次复发,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工作。1940年秋,关向应被重病击倒,党中央和毛泽东要他速赴延安治疗,但他到11月才回延安,1941年初又不顾病痛和医生劝阻返回前线。战斗生活,日夜操劳,累得他吐了血被强送军区医院疗养期间,他躺在病床上仍不停地阅读电报、批复文件,向贺龙提建议。

人物评价

1941年秋,任弼时称赞关向应:“关向应有为革命奋不顾身的精神。”

1946年7月,在悼念关向应的会上,任弼时代表党中央发言时说:“关向应对建党建军都有很大的功绩。”同时,中共中央也向各级党政军民机关、部门发出的《讣告》称关向应为“中国共产党最好的领导者之一”。

2009年,关向应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后世纪念

关向应纪念馆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大关屯,始建于1964年,至今历经3次改扩建,2007年8月完成了一次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的关向应纪念馆占地60000平方米,其中新馆占地面积47433平方米,主展馆建设面积3448平方米,布展面积28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面积5000平方米。

1946年7月23日,毛泽东主席为关向应题下挽联:“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

朱德的挽词是:“模范的共产党员,终身为革命奋斗,百折不屈,死而后已。以志关向应同志千古!”

人民群众的挽联是:“永记心头,永世不忘。”

1946年8月7日,贺龙写下《哭向应》:“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洪湖,湘鄂西,鄂豫川陕边,酷暑炎天;湘鄂边,湘鄂川黔,云贵川,甘陕,雪山草地,西安平原;踏晋绥,出河北,几万里长途征战,入死出生,无论在战场上,工作中,也不管茅庐草舍,大厦高堂,我记不出何时不在一起,何时有所分离。而今,你我是永别了,翘首苍天,你音容宛在,而我则寝不成眠。”

标签: 关向应

更多文章

  • 程砚秋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程砚秋

    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中文名:程砚秋别名:程菊侬

  • 刘海粟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海粟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

  • 蒋先云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蒋先云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蒋先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

  • 朱祐杬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祐杬

    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1519年7月13日),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母亲是邵宸妃,妻为蒋氏。初谥“献”,世宗追谥: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

  • 孔德成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德成

    孔德成,字玉汝,号达生。是孔子的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最后一代衍圣公)、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兴大学教授,曾任台湾地区“考试院”院长等职。是“台湾”唯一的世袭官员,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负责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中文名:孔德成外文名:

  • 俞大维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俞大维

    俞大维(1897—1993),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湖南长沙,早年就读于复旦大学预科、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深造。1929年回国任军政部参事,1933年出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陆军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期间,领导兵工企业坚持生产,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建成了一定规模的

  • 胡海泉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胡海泉

    胡海泉(1935年2月21日-2006年11月3日),生于辽宁北镇,中国当代著名唢呐演奏家、民族管乐大师、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员。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把唢呐搬上舞台,演奏了第一支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先后在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音舞团,中国电影乐团等处任职,曾发起成立中国民族管乐研究会并任会长

  • 章亚若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章亚若

    章亚若(1913—1942),原名章懋李,1913年出生于永修县吴城镇,早年就读于南昌女中,1926年与唐英刚结婚,并育有两子,后因唐英刚不幸离世,章亚若避至江西赣州,进入公署工作。1939年担任蒋经国秘书。期间与蒋经国产生爱慕,并于1941年怀孕,1942年正月十五日在桂林医院产下两子蒋孝严、蒋孝

  • 成思危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思危

    成思危(1935年6月11日——2015年7月12日),男,汉族,湖南湘乡人,出生于北京,民建成员,1951年参加工作。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全国

  • 罗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罗阳

    罗阳(1961.6-2012.11.25),辽宁沈阳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终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