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于是之

于是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26 更新时间:2023/12/12 2:24:01

于是之(1927年7月9日—2013年1月20日),原名于皛,原籍天津,生于河北唐山,中国话剧代表人物,代表作茶馆,青春之歌,龙须沟等,1945年曾考入北京大学(后失学);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华北人民工团演员;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副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在《青春之歌》《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其文学作品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演员于是之》等。2013年1月20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6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于是之

外文名:YuShizhi

别名:原名于皛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唐山(原籍天津)

出生日期:1927年7月9日

逝世日期:2013年1月20日

职业:话剧演员、原中国剧协副主席

毕业院校:曾就读北京大学西语系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在话剧及影视作品中创造经典角色

成功塑造“掌柜”的经典形象

北京人艺创作和建设的组织领导者

中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话剧《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虎符》等

文学作品:《于是之论表演艺术》

配偶:曼宜

人物经历

于是之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读书。之后,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初中。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戏剧活动。

1944年,参加辅仁大学同学组织的沙龙剧团,并参演了个人首部话剧《牛大王》。194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学习不久后就辍学了,从此便正式参加了职业话剧团体,并参与了《蜕变》、《以身作则》等话剧的演出。

1947年,进入北平艺术馆工作,并参加了《上海屋檐下》、《大团圆》等话剧的演出。1949年2月,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1951年,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鼓书艺人程疯子;同年,在歌剧《长征》中饰演泽东,而他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饰演领袖毛泽东的演员。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于蓝、牛犇联袂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1958年,在话剧《茶馆》中饰演年轻精明的茶馆掌柜王利发。1959年,与谢芳等联合出演剧情电影《青春之歌》,在片中饰演地主阶级的大少爷余永泽。1960年,与周正合作主演战争电影《以革命的名义》。

1983年,创作话剧剧本《小井胡同》;同年,与李秀明、李志舆联合出演革命电影《秋瑾》,在片中饰演组织领导暴动的竺绍康,他凭借该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1984年,担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并主持工作。

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创作话剧剧本《狗儿爷涅槃》。1987年,创作表演理论书籍《于是之论表演》。1988年,创作话剧剧本《天下第一楼》;同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1989年,于是之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出演由丁荫楠执导的人物传记电影《周恩来》。

1995年,出版文学作品《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该书揭示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996年,参演个人最后一部话剧《冰糖葫芦》。1999年,由其创作的文学作品《情泉》出版。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于是之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2006年,于是之获得表演艺术成就奖。2007年,于是之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于是之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个人生活

于是之的舅舅是石挥,妻子是李曼宜。2013年1月20日17时19分,于是之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6岁;1月24日,他的葬礼以灵车在首都剧场绕场一周的形式低调结束;1月25日,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举行追思会。

人物评价

于是之的表演风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含诗意(杭州日报评)。他喜爱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生活气息浓厚的文艺作品。他追求真实、朴素、含蓄的艺术风格,厌恶虚假和娇柔造作。这种艺术趣味是形成于是之表演风格的重要因素。演员要忠实于生活,演戏要从生活出发,这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于是之创造的舞台形象,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感情,内在充实,性格丰满,色彩鲜明,重点在于他在艺术创造中始终尊重生活,严格遵循从生活出发的创作原则。于是之才创作人物时,总是调动起自己全部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形象的积累,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深处引发创造的热力。这就使他扮演的人物不是文学形象的舞台演绎而能通过出色的演员的二度创造,加深和风格文学形象的思想和性格。他对生活、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常常使他的表演具有一种思想丰富,意境悠远,回味不尽的艺术魅力(《人民戏剧》评)。

后世纪念

2017年,为纪念于是之逝世四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于是之家书》和《于是之漫笔》。《于是之家书》精选了于是之1950-1980年代写给妻子李曼宜的书信。“家书”由李曼宜亲自编选,是于是之家书第一次较完整的结集出版,书信展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做人做事的风貌。《于是之漫笔》为于是之的散文漫笔精选。“漫笔”由童道明编选。

标签: 于是之

更多文章

  • 林汉达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林汉达

    林汉达(1900年2月17日-1972年7月26日),宁波慈溪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曾化名林涛。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名:林汉达别名:林涛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宁波慈溪出生日期:1900年2月17日逝世日期:1972年7月26日职业: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毕业院校:杭州之江

  • 潘家铮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潘家铮

    潘家铮(1927.11~2012.07.13),男,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50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土木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科幻作家。2012年6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2012年7月13日中午12时01分,潘家铮院士因

  • 高帆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帆

    高帆(1922年―2004年6月25日),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是我国著名的画报专家、摄影艺术理论和军事摄影报道工作的实践者和组织者。原名冯声亮,浙江萧山人。另有资深培训师也叫此名。中文名:高帆别名:冯声亮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萧山出生日期:1922年逝世日期:2004年6月25日职业:摄影师代表作

  • 马骋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骋

    马骋,常用于人名。著名的曾任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被业内认为是中国高铁信号技术的带头人。还有就是船舶力学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及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的海军装备研究院研究员。中文名:马骋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56年逝世日期:2011年8月22日职业:中国铁路通信

  • 徐芝纶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芝纶

    徐芝纶(1911.6.20-1999.8.26),江苏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字君素,中国著名工程力学家与教育家,河海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获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43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4

  • 沈祖炎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沈祖炎

    沈祖炎(1935.6.5—2017.10.1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钢结构专家。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1966年同济大学结构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沈祖炎从事钢结构领域科研、实践和教学工作60年,为中国钢结构学科发展和工程建设作出

  • 叶紫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叶紫

    叶紫(1910-1939),中国现代剧作家、小说家。原名余鹤林,又名余昭明、汤宠。湖南益阳人。代表作有《丰收》《火》。中文名:叶紫别名:余鹤林、余昭明、汤宠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益阳出生日期:1910年10月14日逝世日期:1939职业:小说家信仰:共产主义代表作品:《丰收》1910年10月14日,

  • 罗哲文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罗哲文

    罗哲文(1924~2012.05.14),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

  • 曾朴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曾朴

    曾朴(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改字孟朴(曾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近代文学家、出版家。中文名:曾朴别名:朴华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常熟出生日期:1872年逝世日期:1935年职业:小说家,

  • 霍松林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霍松林

    霍松林(1921年9月-2017年2月1日,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幼承家学,有“神童”之誉。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1951年赴陕执教至今,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2月1日中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