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肖晓琳

肖晓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3 更新时间:2024/1/13 13:18:50

肖晓琳(1962年8月——2017年7月),曾任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她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回到长沙电台工作,尽管当时的工作条件辛苦,但她没有放弃。长沙电视台成立后,她又成为了长沙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后调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思考与观察》,也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铁面美人”的封号不胫而走。随后又主持了《焦点访谈》、《半边天》、《社会经纬》。她还和其他人一起筹办了新的法制栏目《今日说法》,并成为了观众最满意的法制节目。197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87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8年调入中央电视台。2017年7月,著名节目主持人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不幸离世,终年55岁。

基本资料

名:肖晓琳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962年8月

逝世日期:2017年7月

职业:主持人

毕业院校:北京广播学院

主要成就:《思考与观察》《新闻联播》《半边天》《社会经纬》

人物生平

肖晓琳是个多梦的人,做电视人一直是她的梦想。父母都是湖南大学教师,肖晓琳在校园里长大,至今对那种宁静、优雅的生活氛围情有独钟。小时候,她曾梦想当老师,大约从初中时起,她每天都听广播,渴望长大了去当播音员。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肖晓琳在志愿上填下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由于考试成绩优异,长沙高考办的一位老师为她可惜,冒着违纪的危险劝她改专业,因为当时播音员是“肉喇叭”、“传音筒”。原来社会上对播音员这么看!肖晓琳惊呆了,但她还是毅然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时她大病了一场,特别想家,便回到了长沙,进了市广播站。尽管办公条件和设备非常简陋,录制条件很简单,但肖晓琳却不改初衷。不久,长沙市人民广播电台成立,肖晓琳成为第一批播音员,那年的大年三十是在采访车里度过的。

1985年初,长沙市电视台成立,肖晓琳又成为市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

1987年,肖晓琳又一次来北京,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

1988年,中央电视台以报道社会焦点,针砭时弊为目的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第三次上马,迫切需要一位新闻评论人,肖晓琳成为最佳人选,于是她走进《观察与思考》,也走进了中国社会的漩涡中。《观察与思考》是全国第一个新闻深度报道的节目,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作为主持人的肖晓琳以其严峻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铁面美人”的称号不胫而走。是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实使肖晓琳心情格外沉重,在主持节目时笑不起来。肖晓琳用了两年的时间到西南、西北最苦最穷的地方采访,整日奔波在乡村田野,饿了就啃几口老玉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热饭,她不在乎,可看到一幕幕悲剧,她流泪了:春伟因父母离婚而出走,为了逃避剧烈的心痛,13岁的他用烟头把胳膊烫得伤痕累累,甚至还烫伤了眼睛;光义刚12岁,却已离家“自食其力”了好几个月;一位抗日烈士家属7口人挤在一间家徒四壁、摇摇欲坠的土房里;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只因交不起几十块钱的学杂费而不得不辍学……肖晓琳的心弦被深深地触动了,她发自肺腑地呼吁——让我们伸出双手。在目击了常人难以想象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一面后,肖晓琳怀着切肤之深的爱与痛,投入到工作中。《观察与思考》因此成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振聋发聩的暮鼓晨钟。

随后,肖晓琳又参与创办了《焦点访谈》、《半边天》等栏目。看到年轻人相继进入了角色,肖晓琳离开了正干得红红火火的栏目,前往美国“充电”。她悉心考察了美国电视业的现状、走和管理、经营及制片人制等。美国之行使她思路大开。回国后,她谢绝了许多栏目的加盟邀请,选择了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社会经纬》,并与他人一起积极筹备创办一个新的法制栏目。

1999年元月,通过“新闻介人、专家参与、大众评说”方式对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评论的法制栏目《今日说法》正式推出。多年来,肖晓琳没少与社会问题和案件打交道,接触了不少社会阴暗面,可是她依然激情满怀“因为我是与梦想同在!”

2001年荣获“金话筒”奖特别金奖。

个人影响

肖晓琳在过40岁生日时是那么地不情愿,但是后来发现《今日说法》成了更高的梦想,于是就觉得灵魂有了寄托。在筹办《今日说法》时,连办公室都没有,肖晓琳几个人只好在咖啡厅里办公。沏上一壶茶,一呆就是一天,一忙就是两个月。不过他们的奋斗很快得到了认可。两个月后,《今日说法》便在中央电视台收视排行榜上出线了,不久又进入了前10名。每天,栏目办公室的电话总是铃声不断,信件多达上百封,告状的、咨询的络绎不绝。在1999年年底的一次调查中,《今日说法》收视率位居专题类栏目第一观众满意度第一,知名度第二。不惑之年的肖晓琳迎来了主持人的黄金时期,但她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幕后,致力于栏目自身的建设和记者队伍的培养。肖晓琳担任着《今日说法》的主持人、分制片人,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都得把关,于是,有人笑称她为普法大使,她却粲然一笑:“这正是我的梦想。只有当社会公正有序,人们才会活出味道来。”后来,《今日说法》与《社会经纬》整合,又率先在中央台尝试制播分离,肖晓琳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对此,她只有一句话:“到了40多岁的时候再说困难,就显得女人太没有力量了。”

个人评价

电视上的肖晓琳是个神情严峻、目光敏锐、谈吐犀利的新闻工作者,可在日常生活中确是有着和蔼的面容,她长得柔柔的,秀巧巧的,一双笑眼,时常春光满面。肖晓琳把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奉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向导,她能把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倒背如流,还将他的箴言“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你的梦”作为座右铭。

个人生活

马丁·路德·金一生都在圆梦,而肖晓琳也是在一天天地圆自己的电视梦。为了这个梦想,肖晓琳活得很充实,主要是跟儿子在一块儿。她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给儿子洗脚,并乐此不疲。有的时候散步,儿子挽着她的手,他们边走边卿天,相互激励的感觉特别好。丈夫与她青梅竹马,多年来一直是她做梦时得以依靠的宽阔的肩膀。每周肖晓琳都坐两次公共汽车,她喜欢在群众中的平和感觉,保持一种平民心态。对于许多女人而言,幸福是唯物的,而对肖晓琳来说,则是“唯心”的,是一种感觉。

人物轶事

如果新世纪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大厦,法律,就是它钢筋铁骨般的基础结构。

新世纪,新生活,欣欣向荣的日子靠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努力。人生路上,《今日说法》与你同行。

《今日说法》栏目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一纸箱申诉材料,栏目的公开电话一天中也难得有几分钟空闲。而在所有的来信和电话中,有70%以上的当事人是在诉说权力部门的某些人对自己的不公和侵犯。即使无法准确有效地核实每一起申诉的真实性,我们仍然不敢忽视和怠慢这些呼声。道理其实很简单:在执法部门的强势面前,如果一个人在执法部门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出路时,他就会渴盼一个更有权威、更加高明的“高青天”来主持公道——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舆论监督,也就是我们身上。

作为记者,我们理应竭尽心力去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尽到职责。但是,我们的力量有多大?一方面,在我国目前社会,这种舆论监督还远不够成熟和有效;另一方面,在任国家任何社会,舆论监督都不会有至高的权力和无限的自由。在一个走向成熟的法制社会中,需要有一种制度,去制约强势,规范行使权力的人。记得两年前,我在美国学习期间,朋友向我说到这样一件事;克林顿总统在刚刚就职时,雄心勃勃地为自己搭班子。他精心选择了一位强干的女士作为他的司法部长提名人,却不料国会对这位女士作资格审查时,她被查出“双重违法”行为,顿时舆论哗然。这位被许多美国人认为“历来洁身自好”的女士究竟做了什么?她只是曾经雇了一个没有合法工作身份的墨西哥小保姆,并且在雇用期间,没有替那位小保姆纳税。

有人说这位女士是“小河沟里翻了船”。她只不过是做了一件美国主妇都做了的事情。但这对于一名司法部门的候选人,就绝对是一桩原则性的大事了。此事之大,后来又使克林顿总统推出的第二个司法部门提名人自己举手投降了。原来。她家也有过一个墨西哥小保姆。

我曾问过《今日说法》的记者们,在一个逐渐成熟起来的法制社会里,记者还会是“无冕之”吗?观众还会像今天这样,满心指望着以新闻报道的“杀伤力”去对付司法腐败吗?或许更多的是依赖于一种制度吧。这种制度使执法者们时时处于多监督之中,使他们检点自己的行为,小心翼翼地依法执法。在这种制度下,一个本该懂法的执法者如果违法越权,那么他所惹上的麻烦,一定会比普通公民大得多。他们会因为自己哪怕是在细小处的违法而触雷,去付出成倍的代价。

回首往年,张金柱不是被处决了吗?姚晓红不是被推上被告席了吗?真真切切,我们听到和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审务公开”、“警务公开”、“检务公开”的实例。回首共和国的法制历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一个新世纪充满希望!

人物逝世

2017年7月,央视主持人、制片人肖晓琳因患直肠癌在美国治病期间不幸离世。

标签: 肖晓琳

更多文章

  • 林梦飞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林梦飞

    林梦飞(1909年-199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国民党少将,厦门起义将领,第六、第七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第八届中央监委常委。厦门经济特区顾问,福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1927年,林梦飞做为黄埔军校毕业生,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部七十二团担任连指导员。先后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19

  • 黄公略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公略

    黄公略(1898—1931),湖南省湘乡人,是红军将领、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黄公略曾在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

  • 柏杨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柏杨

    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定生,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祖籍为河南省辉县。1949年后前往台湾,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被两岸三地的人熟知,著名作家。曾在很多所学校念过书,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

  • 赵丹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丹

    赵丹(1915年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赵凤翱,1915年6月27日诞生于扬州,是中国著名电影演员。他凭《乌鸦与麻雀》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中文名:赵丹别名:赵凤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扬州出生日期:19

  • 袁文才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袁文才

    袁文才(1898—1930)是江西宁冈人,他是一名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30年2月23日,袁文才被龙超清等人于永新县诬陷杀害,被杀害时,袁文才年仅32岁。中文名:袁文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省宁冈县出生日期:1898年10月逝世日期:1930年2月23日职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毕

  • 潘天寿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

  • 俞大猷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俞大猷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

  • 宋哲元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哲元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幼年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

  • 吴宓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宓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中文名:吴宓别名:吴雨僧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

  • 何键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何键

    何键(1887—1956),字芸樵。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湖南省政府主席。他仇视农民运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汉口密谋策划两湖反共军事政变,指使部下余湘三串通独立第33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6月29日发表反共宣言,为汪精卫集团叛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