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莫里哀

莫里哀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126 更新时间:2023/12/8 3:11:54

莫里哀(Molière,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BaptistePoquelin),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是他的艺名,法语意为长春藤。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外文名:JeanBaptistePoquelin

别名:Molière(莫里哀)

国籍:法国

民族:法兰西

出生地:巴黎

出生日期:1622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1673年2月17日

职业: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创立芭蕾舞喜剧

代表作品:《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

性别:男

社会评论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歌德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法兰西学院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BaptistePoquelin),莫里哀是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

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他同情劳动人民,笔锋所,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贵族、坑蒙拐骗的僧侣、无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学的“才子”、还有靠剥削起家而力图“风雅”的资产者、利欲熏心一不拔的高利贷者……他从各个侧面勾画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形象。但他还没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队伍,因此他笔下的正面人物,常是那些被嘲讽者的仆人、佃户、工匠,这些人总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对方当场现形,让剥削者在观众的笑声中受到批判。

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1664年,莫里哀写成杰作《伪君子》,1668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啬鬼》。

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但是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无病呻吟》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清清。

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剧,我国曾翻译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部。莫里哀不仅是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是法国古典主义(LeClassicisme)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LaRenaissance)运动的杰出代表。

生平

1622年1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具有“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

1643年放弃世袭权利,与贝雅尔兄妹等朋友组成“光耀剧团”在巴黎演出。

1644年取艺名为莫里哀(法语意为长春藤)。

1645-1658年带领剧团在法国外省各地巡回演出

1659年起,由于剧目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剧团开始长期在巴黎演出,此后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潮期。但由于长期劳累,莫里哀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1662年与比他小20岁的妻子结婚。

1673年2月17日他在身体非常不适的情况下,带病坚持表演自编剧目《无病呻吟》。他在舞台上的种种虚弱表现被观众认为是切合剧目内容非常真实的表演,因而赢得了热烈的喝彩。演出完毕后几个小时后,莫里哀与世长辞。

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无病呻吟》,担任主角的是作者本人─莫里哀。开演前,他妻子恳切地劝他说:“你病得这样重,就不要登场了吧!”他回答说:“这有什么办法呢?假如一天不演出,那五十个可怜的兄弟又如生活呢?”他忍着病痛参加了演出。剧场里座无虚席。莫里哀登场了,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剧中人“心病者”是一个挂着医生招牌的江湖骗子,没病装病,而扮演的人却真正有病,经常痛苦地皱眉咳嗽,观众还以为是莫里哀表演得逼真,就热烈地鼓掌喝彩。由于咳嗽挣破了喉管,当掌声尚未平息时,他的生命已结束在舞台上了。

莫里哀死的时候,葬礼很简单,只有两个教士参加,没有任何观众,而且是在日落黄昏之后,悄悄的进行。但是,不管怎样,一个伶人终于获得葬于圣地(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次日,全巴黎都知道了这件事——一个伶人,没有宣布放弃他的职业,没有经过赦免他演戏、写戏的罪过居然在宗教认可的圣地上安葬了——这是他为艺术争得的荣誉。

传说莫里哀每写成一个剧本,喜欢先念给他的女仆听。女仆听后总是说好。莫里哀最初认为女仆文化水平低,不过是讨主人喜欢而已。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个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女仆立刻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来女仆已经熟知了他作品的风格。

娶妻难,照应妻子更难

曾经有一个国王问莫里哀,为什么他14岁就开始统辖国家,而到18岁还不允许他结婚呢?莫里哀幽默地回答道:“尊敬的陛下,娶妻难,照应妻子更难。照应自己的妻子,要比治理一个国家困难得多。”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出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室陈设商。

他父亲曾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的身份,希望莫里哀能继承父业,或者做律师。1635年,父亲把他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1638年,又把“国王侍从”的身份过到他名下。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后,父亲还为他买到一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文凭。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爱戏剧,而不喜欢经商。

1643年他21岁时,走出家庭同贝雅尔兄妹等十来个青年组织了“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演出失败,剧团负了债,莫里哀为此而被拘押起来,后来由他父亲作保获释。1645年剧团解散,但莫里哀并不因此而灰心,他又与贝雅尔兄妹一起参加另一剧团,离开巴黎,在法国西南一带一直流浪了12年。

在这期间,他生活在民间,得以熟悉法国社会,了解人民生活,也学习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闹剧和以演技著称的意大利“即兴喜剧”,锻炼成一个出色的戏剧活动家。

1652年以后,莫里哀成为剧团的负责人,并开始创作剧本。1655年,在里昂上演了他的诗体喜剧《冒失鬼》。1656年,在贝济耶上演他的诗体喜剧《爱情的埋怨》。

他的剧作受到观众的欢迎,剧团的声誉也因此而蒸蒸日上,以至名闻巴黎。1658年10月24日,莫里哀剧团应召来巴黎,在卢浮宫为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赏识。路易十四下令把卢浮宫剧场拨给他的剧团。从此以后他就一直定居巴黎。

1659年11月18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上演,这是他在巴黎创作的第一个剧本,矛头指向贵族。剧本通过两个贵族青年向一对资产者出身而喜欢模仿巴黎贵族习气的外省女子求婚时的笑话,嘲笑贵族沙龙文体,也讽刺资产阶级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丑态。戏只演了一场就被迫停演。经过疏通,该戏才得重演。1661年,罗浮宫改建门廊,莫里哀失去了剧场,国王又把王宫剧场拨给莫里哀剧团。后来,他的喜剧全都在这里演出。

1661年上演的《丈夫学堂》和1662年上演的《夫人学堂》,是莫里哀运用古典主义创作规则所写的两部喜剧。《夫人学堂》的演出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丈夫学堂》则提出了女子教育问题。剧中两兄弟分别收养两个孤女,一个严加管教,一举一动都不放松,一个任其自然发展,结果是前者教育失败。剧本反对封建礼教,拥护顺乎天性的教育。女孩子阿妮斯在修道院住了13年,17岁才出院,成了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夫权思想的体现者阿诺夫就希望这样的女子做他的妻室。但封建桎梏经不起真正爱情的冲击。阿妮斯与青年贺拉斯相爱,设法逃出了阿诺夫的家庭。

《夫人学堂》演出以后,在社会上顿时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教会和封建卫道者竭力攻击这个剧本,还散布了许多流言蜚语。莫里哀便写了《夫人学堂的批判》一剧来进行反驳。敌对的剧团又搬出攻击莫里哀的戏来发动攻势。莫里哀也不示弱,又写了《凡尔赛即兴》一剧来奉答。

从1664年开始,莫里哀的喜剧创作进入了全盛时期,也是他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除了最著名的《伪君子》(又译作《达尔杜弗》)外,《唐·璜》、《恨世者》、《悭吝人》和《乔治·唐丹》等,都是这时期的名剧。

《唐·璜》(也译为《石宴》)借一个西班牙的传说人物,揭露法国贵族的罪恶。主角唐·璜表面上文雅、潇洒,还有“自由思想”,实际上无恶不作,正如他的仆人所说,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大的恶棍”。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上那些大贵族,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权,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唐·璜》一剧的人物性格复杂,情节发生的地点多次转换,而且并不遵守“三一律”,是莫里哀剧作中独具一格的作品。

《恨世者》(又译《愤世嫉俗》)是一部五幕诗体喜剧的杰作,它以整个贵族社会作为讽刺对象,揭露贵族阶层的腐朽、堕落以及贵族社会内部自私虚伪、勾心斗角的情景。

男主人公阿尔赛斯特看不惯这一切,却爱上了专好诽谤别人的风骚寡妇色里曼娜。他以为遇到了知己,可以成双配对。但当他要求色里曼娜抛弃这个自私自利、庸俗无聊的社会时,对方却舍不得她所诽谤的社会,两人只好分手。

五幕散文喜剧《悭吝人》(又译《吝啬鬼》)被看作与《伪君子》齐名的杰作。它的主要情节是从古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脱胎而来的。主人公阿巴贡是高利贷商人,他贪婪吝啬,爱钱如命,与他的儿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为了省下嫁妆,他要女儿嫁给年已半百的老头,他又要儿子娶一个寡妇,他自己则要不花钱娶年轻美貌的姑娘、儿子克雷央特的情人玛利娅娜,为此而闹到父子反目。克雷央特的男仆腊麦吕史出了妙计,把阿巴贡埋在花园里的一万金币偷来,再对他进行要挟。阿巴贡发现钱币丢失后,气急败坏地追赃,追到了管家瓦赖尔身上,发现他就是自己女儿爱丽丝的情人。克雷央特对阿巴贡说,只要同意他的亲事,便将一万金币归还。正在这时,昂赛末前来签订婚约,发现瓦赖尔和玛利娅娜原是他早先失散的一对儿女,为了成全他们的婚事,昂赛末表示愿意承担全部结婚费用,这才使守财奴阿巴贡同意两对青年的婚姻。

1669年以后,莫里哀的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思想内容上继续发挥前一时期的主题,在艺术上则着力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

《布索那克先生》和《醉心贵族的小市民》(是两出舞蹈喜剧,也是两出嘲笑资产阶级虚荣心的喜剧)。它们曾由意大利人吕利谱曲,首先在宫中上演。布索那克先生是从外省来到巴黎的土财主,同一个小姐结婚,但实际上小姐早已另有新欢。一群流氓包围了土财主,跟着他,捉弄他,开他的玩笑。他反把捉弄祸害他的人当作大恩人,在落荒逃走时还依依不舍地与之告别。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写巴黎富商茹尔丹一心想当贵人,被别人玩弄却还自以为乐,当不成本国贵人就当一个土耳其的假贵人。剧中一个人物自豪地声称:“一个又有钱又长得体面的正人君子比一个肮脏而穷酸的贵族可强得多。”

莫里哀去世后,路易十四曾问布瓦洛,在他在位期间,是谁在文学上给了他最大的光荣。布瓦罗回答:“陛下,是莫里哀。”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戏剧事业。法兰西学院成立后,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布阿洛被选为院士,他曾劝莫里哀放弃演丑角的行当,这样便有可能当上院士,获得当时文人的最高荣誉,但被莫里哀谢绝了。莫里哀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他在法国和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莫里哀去世之后,法兰西学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着这样的题词: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

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创作风格

莫里哀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开古典主义喜剧之先河,极大影响了喜剧乃至整个戏剧界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主要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LesPrecieusesridicules,1659年)

《太太学堂》(l'Ecoledesfemmes,1662年)

《伪君子》又名《达尔蒂夫》(LeTartuffe,1664年)

《唐璜》(Donjuan,1665年)

《愤世嫉俗》(LeMisanthrope,1666年)

《吝啬鬼》又名《悭吝人》(L'Avare,1668年)

《浦尔叟雅克先生》(MonsieurdePourceaugnac,1669年)

《贵人迷》(LeBourgeoisgentilhomme,1670年)

《无病呻吟》(LeMaladeimaginaire,1673年)

戏剧

在法国,为了纪念伟大的戏剧创作家莫里哀,自1996年起,文化部规定:将每年4月作为莫里哀戏剧月,全国各地上演莫里哀的名作。2011年,该活动创立15周年,在法国里昂该戏剧周举办的尤其盛大,主要的演出作品包括《无病呻吟》、《伪君子》等莫里哀最出名的几出作品。有很多场次是免费的。

标签: 莫里哀

更多文章

  • 虎敬晖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虎敬晖

    虎敬晖,电视剧《神探狄仁杰1》中的人物,由祝延平饰演,芒莱配音。剧中,他是蛇灵的六大蛇首中排行第三的剑灵,绰号“蝮蛇”,他是使用无影针的第一人,擅使一柄幽兰宝剑。他本是王皇后的侄子,为报仇而卧底于武则天身边,做了不少坏事,爱人是翌阳郡主李青霞,即谋划刺杀突厥使团的金木兰,后被狄仁杰真情感化,决定不再

  • 谷超豪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谷超豪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汉族,浙江温州人,数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48年,谷超豪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9年6月,获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月,

  • 刘流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流

    刘流(1914—1977),原名刘其庚,河北省河间市尊祖庄后念祖村人。著名长篇小说《烈火金钢》的作者。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烈火金钢》,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1964年,他又写出长篇小说《红芽》第一部,也受到好评。建国后,历任保定市文联秘书及创作部长、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戏剧战线》编辑部主

  • 王侠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侠

    王侠(1930年5月5日-2016年7月21日),原名王振钊,港台著名演员。原为台湾空军官校第三十五期学生,后加入力行剧团参与话剧演出。后报考丁伯駪的亚洲公司,演出多部台语电影,在国语电影《金色年代》中演出重要角色。1965年赴港与邵氏电影公司签约,主演有《毒玫瑰》、《亚洲秘密警察》、《中国超人》等

  • 孔令贻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令贻

    孔令贻(1872-1919),字谷孙,号燕庭,孔子的第76代嫡孙。1877年袭衍圣公,1898年孔令贻奉谕为翰林院侍讲,并正式主持府务。1892年署理四氏学学务。1907年奉旨稽查山东学务。1913年中华民国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组织“筹安会”,孔令贻为“名誉理事”,袁称帝后,加封

  • 张保仔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保仔

    张保仔(CheungPoTsai,1783年—1822年),原名张保,籍贯广东新会县江门镇水南乡人,1810年以前广东沿海著名海盗、华南海盗、之后投诚成为清朝水军军官。到现在仍为人所熟悉的香港历史人物。中文名:张保仔、张保外文名:CheungPoTsai别名:保仔、保爷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新会县江

  • 刘允斌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允斌

    刘允斌,刘少奇和何宝珍(又名何葆贞)夫妇的长子,1924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在湖南宁乡炭子冲老家长大。刘允斌1939年赴苏联,进入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学习核放射化学专业。1957年回国,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7年1

  • 郭子兴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郭子兴

    郭子兴(1302年-1355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是后来使明太祖朱元璋后来能崛起的关键人物。郭子兴家有财产,平时结交不少壮士,元末大乱,他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集结数千人取得濠州,此时他任用朱元璋为十夫长,后来,朱元璋因战功而渐受重用。郭子兴虽击退了

  • 金文声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金文声

    金文声(1930年-2017年5月25日),男,评书、山东快书演员。郭德纲、于谦、高峰等著名相声演员之师。2017年5月25日上午,著名曲艺家金文声先生在天津逝世,享年87岁。中文名:金文声外文名:JinWensheng国籍:中国出生地:中国出生日期:1930年逝世日期:2017年5月25日职业:演

  • 程之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程之

    程之(1926年2月3日-1995年2月14日),男,中国著名演员,原名程会春,祖籍湖南宁乡,生于武汉,1928年后随祖父程颂万迁居上海。程之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京剧,8岁时即登台演出。1944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后,又热爱上话剧,并于次年辍学,成为职业演员。1947年,进入文华影片公司任演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