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华益慰

华益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3 更新时间:2023/12/7 2:36:41

华益慰,湖北省浠水县关口镇华咀村人,1933年3月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医学世家,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治疗。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退休干部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始终如一地像白求恩那样对事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把全部爱心奉献给人民,把毕生精力倾注在军队医学事业。

基本资料

名:华益慰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33年3月

逝世日期:2006年8月

职业: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毕业院校:天津南开中学

主要成就:“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2006年感动中国获得者

政治面貌:党员

家乡:湖北省浠水县

人物经历

华益慰,男,汉族,祖籍湖北省浠水县,1933年3月出生于天津。曾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专家组成员。他先后参加支援西藏医疗队、辽宁海城抗震救灾、唐山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他曾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第十二届委员、第十三届常委,还曾担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普外专业组成员,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普外专业组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教学医院兼职教授,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外科学会委员。

华益慰1933年3月生于天津一个医学世家,1950年从南开毕业被保荐到协和医学院燕京大学医预系,一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择发生在1953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往军医大学学习,入伍参了军,他的这次选择,决定了他未来一生的走

就在1960年,华益慰刚工作没多久,他便做出了另一个重要选择:参加支援西藏医疗队。当时,军队组织了支援西藏医疗队,名单上没有他,但他再三申请终于得到组织的批准,为此他推迟了一年的婚期。他在当时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我怀着极度兴奋的心情向你们报告一个好消息,我已被批准成为支援西藏手术医疗队的一员,任务既艰巨又光荣。”在这次任务中,华益慰表现出色被评为了“积极分子”。通过这次锻炼,华益慰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吃大苦、耐大劳,什么叫军人、什么叫战士。从中真正体会到了军人的荣誉与职责,为国家所担负起的神圣使命。

1975年、1976年,海城、唐山大地震接踵而至,华益慰都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特别是在参加唐山救灾半年多时间里,正赶上爱人病重,妻儿三人无人照料,困难重重,但他没有向组织提过任要求。

1981年,华益慰的妻子张燕容因患直肠癌住进了他们的科室。那一天,给妻子做完手术,华益慰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伤痛,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失声恸哭。张燕容也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曾任协和医院副院长,是中国免疫学的开创者。为了减轻华益慰的负担,张燕容几乎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揽在了自己的肩上,她真的是太累了。

1985年,华益慰的母亲病危住在301医院,老人走的那一天,正赶上他有一台手术,连老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看上。第二天早晨,简单办完丧事后就赶回医院,又站在手术台旁。华益慰并不是不懂亲情,20世纪70年代,他把父母从天津接到身边,老人眼睛不好,小黑白电视看不清,他就说服妻子取出家里的积蓄买了彩电给老人看。母亲病重时想吃新玉米面粥,他下班骑着车到处找。张燕容说:“老华这一辈子活得体体面面、坦坦荡荡,很少为自己活着,为家人活着。”

1998年,华益慰退休。以他在外科界的名望,有很多机会到社会上去挣大钱,但他仍然坚守在医院临床工作一线,从不要组织的特殊照顾。他总是说:“我要留下来,还可以为科室建设和发展提一些建议,病人到医院可以找到我,我还能为医院出点力。”

退休本来是退出工作岗位在家休养,但华益慰不顾自己患有颈椎病、腰椎病和高血压,依然坚持为患者看病,全神贯注做手术。年过七旬还坚持每年做100多台手术,有时手术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常常累得大汗淋漓,两层手术衣都被汗水湿透。由于体力不支,为坚持给病人做手术,他专门准备了一个高凳子,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坐在凳子上为病人做手术。直到2006年7月25日,华益慰被初步诊断为胃癌,他依然平静地走进手术室,为预约好的病人成功地做了手术。那是他从医56年最后的一台手术。

华益慰三次接受大手术治疗,他忍着病痛把自己作为“活教材”向临床医生传授医术。华益慰找到医院病理科主任丁华野,他握着丁华野的手说:“我的病情多次检查未能确诊,手术后可能见到的所有并发症都同时出现,这是我行医56年里从未遇到的,所以一定要做尸体解剖,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也好给后人积累一点经验。”华益慰的父母、岳父母4位老人都在死后把遗体捐献给了医院,用于医学解剖。一套父母脏器标本的教学切片是老人留给儿女的唯一纪念。

死亡对于一个高尚的灵魂是一次新的升华。2006年8月12日18时36分,华益慰病逝,在遗嘱中华益慰讲道:“……身后的一切形式都不再有意义。我愿以我父母曾经的方式作身后的安排:不发讣告;不作遗体告别;不保留骨灰;自愿作遗体解剖,此事希望委托丁华野教授安排,对疾病的诊断和医学研究有价值的标本可以保留。其他有关事情我愿按照我妻子张燕容的安排进行。”

轶事典故

河北唐山丰润县的农村女孩文亚,患了食道静脉曲张,从6岁起就吐血、便血。在乡卫生院,她曾做过两次手术,却无任何好转。1992年,她在20岁那年,整整吐了一脸盆血,命若游丝。母亲横下一条心,说啥也要到北京的大医院去。可是,很多村民说:“到了北京,不带上一书包钱,根本做不了手术。”她的母亲说:“那我就找解放军的医院,解放军最爱老百姓,或许能少花点钱。”于是,她带着女儿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经过检查,有些医生感到棘手,认为如果收治风险太大,倾向于保守治疗。她不甘心,又找到了华益慰。

经检查,华益慰发现小女孩的血色素只有3克,而只有到10克以上才具备手术条件。于是,他让母女俩先住下,安慰女孩的母亲道:“小孩的恢复能力强,只要好好补充营养,贫血不难纠正,等血色素提高后,我马上给她做手术。”

不出所料,女孩的血色素很快就上升了。6月的一天,早晨7点30分,护士送她到手术室。在手术室门前,华主任一边和女孩打招呼,一边微笑着向她母亲摆手,说:“您放心吧!”

女儿进了手术室,母亲的心一直悬着。由于两次手术后,组织粘连严重,如果一不小心,撕裂血管或者组织,后果不堪设想。华主任小心翼翼,像绣花般手持刀剪,一毫米一毫米地剥离,将手术一直进行到下午4点30分,终于获得了成功。护士们说:“从上了手术台,华主任的汗就没断过,我们为他擦了一天汗。”

不久,女孩即将出院。母亲的心惴惴不安,心想:这么大的手术,上次在乡卫生院还花了5000多元,这次少说也得上万元。可结账时才发现,只花了3000多元。原来,华主任处处精打细算,为了能给这个农村家庭省钱,华益慰没有用能够省事省力,但须花费一两万的缝合器,而是用手一针一线地整整缝了9个小时,而华益慰的腰骨那时就已经陈旧性骨折。手术后,女孩的病完全好了,已经结婚生子,一家人感激不已。

1995年,华益慰为张秋海的老伴做了小肠癌手术。术后,张秋海将一个领带夹盒送给华益慰,说是纪念品。华益慰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1000元钱,忙追出去,可张秋海已离开了。

后来,他一直没有找到退还这1000元钱的机会,便将这个红包以张秋海的名字,存在医院附近的银行,准备有机会还给张秋海。

斗转星移,张秋海搬家了,按原来的地址总是联系不上。躺在病床上,华益慰还惦记着此事,郑重地嘱咐家人,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张秋海,退还红包。

2006年6月,华益慰的爱人张燕容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张秋海。76岁的张秋海看到9年前的钱又回来了,感动得老泪纵横。得知华主任病重的消息,老人泣不成声:“华主任当年给我老伴做手术时,他太累了,我是想让他买点补品的。如果我知道你今天是来退钱的,我说什么也不会让你进门。我老伴得病十几年了,至今还健康地活着,是华主任给了她一条命,这个钱我绝对不会收。”张燕容说:“我知道你对老华是真心实意的,你也知道老华的为人,这可是他最后一个心愿,请您一定收回。”

无奈之下,张秋海来到医院,对病床上的华益慰说:“这个存折你不要,我也不要,我要把它交给组织,让它成为教育医务人员的一本教材。”于是这个特殊的存折就一直保存在医院里。

2005年7月25日,华益慰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里,见到同事章晓莉时悄悄说:“晓莉,我昨天做了胃肠造影,情况不太好,胃蠕动太慢,最近就不要给我收病人了。”章晓莉一听,连忙劝他:“主任,今天这台手术就算了,让别的医生去做,您还是赶紧去做检查。”华益慰摇了摇头说:“已经答应病人的事儿,怎么能让人家失望呢。”说完,便平静地向手术室走去。

这是一台普通的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按说不需要多长时间,同事们却一直揪着心:这台手术华主任能坚持下来吗?然而,华益慰像什么也没发生,全神贯注地做手术。每个动作都那么沉稳细致、准确无误。肿物切除后,他亲自一针一线地仔细缝合,直到最后一针。

下午3点,华益慰来到病房,依然面带微笑,查看患者术后情况,亲切地对患者说:“现在感觉怎么样?伤口可能会有点疼,过几天就好了。”并交待了注意事项。之后,他又查看了其他病人,直到下班。

这一天是华益慰从医56年来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也是他从医56年的缩影。

人物语录

“一个医生,只有从内心里尊重病人,才能对病人有耐心。”

“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饱满的谷穗永远低着头,而空虚的毛草却翘着头。人要做沉甸甸的谷子,不要做轻飘飘的毛毛草。”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要告诉年轻医生,避免他们走弯路。”

人物评价

2006年“感动中国”节目评价华益慰:“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社会影响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普外科主任华益慰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北京、上海、山东、陕西、黑龙江等地的医务工作者纷纷表示,要秉承华益慰为代表的老一代医务工作者毕生坚持的行医理念,立足本职岗位,从一言一行做起,视职业操守如生命,做真正能让患者可以把性命相托的人。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认为,华益慰从医50多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心系官兵,服务人民,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成为医生这个圣洁职业的楷模,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上海市卫生局号召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和14万医务人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为统领,积极学习华益慰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医学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便捷就医”“温馨服务”,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落到实处。他们纷纷表示,要以华益慰为榜样,处处为病人着想,以病人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病人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病人满意为第一标准,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在山东济南,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的事迹,让同为军医的济南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深受感动。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专家陈存富说,学习华益慰,不但学习他的技术,更要学习他的精神。

“无欲则刚”,这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医生华益慰常说的一个词。随着华益慰事迹的流传,它已成为黑龙江省一些医生口中的常见词组。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认为,人生活在世俗中,对于金钱等物质上的渴求是正常的,但医生是个特殊的行业,因此这就需要医生具有自我克制的能力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生华益慰的事迹在西安市医务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杜立学说:“医生的‘本分’就是治病救人。华益慰在他一生中都践行了这一点。他不争名不争利,用心去给病人治病,用生命、细节和友爱诠释了‘医生’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标签: 华益慰

更多文章

  • 钟敬文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钟敬文

    钟敬文,原名钟谭宗。出生于广东汕尾市公平鱼街,汉族。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中文名:钟敬文外文名:ZhongJingwen别名:钟谭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汕尾市海丰县出生日期:1903.3.20逝世日期

  • 袁宏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宏

    袁宏(约328年——约376年),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最初的时候他是做谢尚的参军,后来担任了桓温的记室,并出任东阳太守。因为不满当时已出的几种《后汉书》,继荀悦编著《汉纪》后,他编著了《后汉纪》,并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

  • 陈光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光美

    陈荒煤,原名陈光美,笔名泸生,1913年生,湖北襄阳人。曾参加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旋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发表了小说《苦难中的人群》,之后即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新中国建立后,主要担任过中南军区文化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电影局局

  • 乔奇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乔奇

    演员:乔奇(1921年-2007年6月29日),1921年生于上海,三岁丧父,原名徐家驹,笔名徐慈。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曾担任上海市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1939年参加中法剧社、上海剧艺社任演员工作。在话剧《原野》、《阿Q正传》等剧中参加演

  • 郑乾龙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乾龙

    郑乾龙(1943年6月1日~2007年9月4日),上海人,中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原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艺委会委员,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委员。出身于梨园家庭,其父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郑传监,他从小耳濡目染,喜爱文艺,立志长大从事表演艺术。活跃在话剧舞台上,在

  • 阎立品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阎立品

    阎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女,原名阎桂荣,豫剧演员。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早年拜杨金玉为师,1954年被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收为弟子。曾当选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是中国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还是少女时候,她即遭受人生重创,立誓终身

  • 李仁堂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仁堂

    李仁堂(1930.2.28—2002.6.24),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原籍山东诸城郭家屯镇,主演的影片有《元帅之死》、《子夜》等。1975年任河北省话剧院演员,并曾任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文名:李仁堂出生日期:1930年2月28日逝世日期:2002.6.24职业:话剧、电影演员主要成就:第1届中

  • 袁世海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世海

    袁世海(1916年2月11日-2002年12月11日),原名瑞麟,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成功地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余出扮演曹操的剧目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喜爱,被观众美誉为“活曹操”,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形成了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体系。是第二届金唱片奖获奖艺术家,

  • 苏民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苏民

    苏民,原名濮思荀,祖籍南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40年代起就致力于进步话剧运动,1952年,北京人艺成立,苏民便到剧院,成了人艺的第一代演员。1996年,他以70岁的高龄,在影片《鸦片战争》中出演道光皇帝。2016年8月28日,于家中睡梦里安然离世,享年9

  • 周柏春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柏春

    周柏春(1922年12月22日-2008年3月25日),原名姚振民,祖籍浙江宁波,1922年12月22日生于上海。1939年与胞兄姚慕双搭档在电台演播独脚戏。一级演员。民盟会员、中共党员。建国后,历任蜜蜂滑稽剧团团长,上海滑稽剧团艺委会主任、顾问,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上海曲协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