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荫浏

杨荫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37 更新时间:2023/12/11 22:15:27

杨荫浏(1899~1984),音乐教育家,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他是公认的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他对无锡道教音乐、青城山道教音乐、中国基督教圣乐、北京智化寺音乐、西安鼓乐、五台山寺庙音乐、湖南宗教音乐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堪称宗教音乐研究领域的先锋。建国后,杨荫浏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研究员、教授,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他用30多年时间和毕生心血编著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完成专著20多种、论文近百篇。其中有《天韵社曲谱》、《雅音集》、《文板十二曲琵琶谱》、《古琴曲汇编》、《关汉卿戏曲乐谱》、《语言音乐学初探》等。杨荫浏会多种乐器尤擅竹笛,得到吴畹卿嫡传,夙负盛名,吹奏时,高音晶莹清澈,低音细若游丝,故誉为“杨笛子”。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荫浏

别名: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

国籍:中国

出生地:无锡留芳声巷

出生日期:1899年

逝世日期:1984年2月25日

职业:音乐教授

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大学

主要成就:我国音乐史成有乐谱的音乐历史

代表作品:《中国音乐史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人物生平

杨荫浏自幼酷爱音乐,从近邻道士颖泉学习笛、笙、二胡等民族乐器。12岁起加入无锡“天韵社”,从名曲师吴畹卿学唱昆曲及演奏琵琶、三弦等乐器。1916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后入辅仁中学学习。1920年至1930年间从美国传教士郝路易女士学英文、钢琴和作曲,后又得到丁燮林博士帮助,学习音响学。

1923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系学习,后转入光华大学经济系(今华东师范大学)。1926年辍学回乡,先后在无锡、宜兴任中学教师。1929年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从事赞美诗译制、编辑工作。1931年任圣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委员、总干事。1936年至1937年任北平“哈佛燕京学社”音乐研究员,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音乐史。1941年至1949年在重庆、南京任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兼国乐组主任、国立礼乐馆编纂和乐曲组主任、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教授。1979年起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兼任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第三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84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他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遗产的搜集整理和中国音乐史、乐律、音韵、古谱的研究。1950年,他专程回锡抢救录制阿炳的6首名曲,并整理编成《阿炳曲集》出版。“文化大革命”期间,杨荫浏下放河北怀来县“五七”干校,1973年患突发性脑痉挛,肺气肿亦日趋严重。1984年2月25日杨荫浏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人物经历

阿炳原名华彦钧。拉二胡的“瞎子阿炳”,在当年的无锡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他3岁丧母,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学习鼓、笛、二胡、琵琶各种乐器,12岁就能熟练地演奏各种道教音乐,以后被誉为“小天师”。

有一天,流芳声巷杨宅请他们去做道场。当天,杨宅门外临时用毛竹搭了个高台,一个穿鲜艳龙袍图案的拜忏道士手拿宝剑在台上挥舞作法,下面穿黑色道服的道士们在打鼓、合钹、吹管、敲木鱼,有的拉二胡、弹琵琶奏出美妙动听的道教音乐,热闹非凡。在人群中,杨宅的两个小男孩很好奇地看着。大人告诉他们,这是道士在降妖驱魔,为死者超度亡灵,祈求上天赐福。小家伙对大人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反而关注道士手中的乐器,美妙的道教音乐很吸引他们。而两个孩子中年龄小一点的弟弟,就是后来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奠基人与开创者的杨荫浏。

在学习中,杨荫浏了解到,阿炳为何有如此功力。原来,在冬天,为了弹好琵琶,阿炳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夜练二胡时,将脚泡在水里,以防蚊虫叮咬。他还了解到阿炳父亲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杨荫浏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切都是勤奋啊!而这一段学习,使杨荫浏的琴艺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学到了不少民间乐曲。

但杨荫浏的父亲没有看到这一方面。他看到的是阿炳缺少礼貌,处事随便,没有颖泉老成,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小道士一起,于是就中止了儿子和阿炳的学习。可杨荫浏还是深深地思念着阿炳——这位埋没在民间的道教音乐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终身影响。

1937年春天,杨荫浏回无锡度假。这时阿炳已44岁,双眼早已失明,他从雷尊殿的当家道长变成一个潦倒不堪的街头艺人。族人看他孤单一人,难以生活,便介绍江阴农村贫穷善良的寡妇董彩娣同居照看。于是,无锡街头巷尾,人们经常看到蓬头垢面的董彩娣牵着身穿破旧长衫、戴一副墨镜、腋下夹着的一根小竹竿的阿炳,在无锡的大街小巷走着。阿炳背上背着一把琵琶,胸前挂着笙、笛,二胡在他手中咿咿呀呀地拉着。顿时,空气中飘扬着卖艺乞讨所奏出的凄厉欲绝的二胡声,仿佛诉说自己遭受磨难的悲歌。人们听到这断肠之音,也都忍不住感叹。

不过,阿炳虽然穷困潦倒,仍然坚持他的“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人穷嘴不穷”,“人穷名不穷”,他为人正直厚道。

回到家乡的杨荫浏自然忘不了蒙老师。阿炳虽看不见他身影,但记得他的声音。异常激动地握着他手。而谈话自然三句不忘本行,又谈起民族音乐。当阿炳知道琵琶曲《将军令》,便要杨荫浏拨着他手指,在琵琶上摸到了《将军令》曲调“澈鼓”的弹奏方法,直到熟练了才罢休。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炳生活越来越艰难,身体也越来越虚弱。1947年,他的肺病发作了,剧烈地咳嗽,再也不能到街上卖艺求乞了,无锡的街头小巷人们也不再听到阿炳那凄惨、悲凉的二胡声了。

1916年秋,杨荫浏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无锡师范),22岁时以优良成绩毕业,任石塘湾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国文教员。一年后,入无锡辅仁中学学习英文、数理。1923年毕业。同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先后在经济系(1950年8月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即今上海财经大学)、文学系学习。在校期间,担任该校国乐会会长,经常参加各大学举办的音乐会。

杨荫浏自幼酷爱音乐,每当道士做法事时,总要去听他们的演奏。七八岁时,便同哥哥杨荫溥一起向三清殿年轻道士颖泉学习箫、笛、笙、胡琴等民族乐器,后来又跟雷尊殿道士阿炳学习琵琶,可惜他父亲不喜欢阿炳,阿炳仅教了他两个半天。12岁时,他由老师黄绪初介绍入天韵社,师从吴畹卿学习。天韵社是江南著名民间音乐(昆曲)团体,社友皆无锡音乐界名流,社长吴畹卿的笛、三弦、琵琶功力深厚,并精研音韵之学。杨荫浏入社后,除学习乐器外,对音韵、音律、乐器构造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参予天韵社与来访的美国音乐家亨利爱希姆在圣公会的中、西音乐交流。

民国初年,美国人郝露易女士来无锡圣公会做传教士,她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杨荫浏曾从郝露易学习英文、钢琴和西洋音乐乐理。1921年,又向她学习和声、对位、复调等西洋作曲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杨荫浏因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遭校方压制,愤而离校,入中国人自办的光华大学经济系学习。为了示威游行宣传需要,他将《金陵怀古》曲调填以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词,用以鼓舞人心,这首歌曲影响深远,迄今还在全国广泛流传。1926年2月因家贫辍学。回乡后,先后在辅仁中学、工商中学、县初中、荣氏女校、无锡美专、宜兴中学任教。其间曾短期担任无锡通俗教育馆馆长。

1929年,杨荫浏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先后在南京、杭州做赞美诗的编辑工作。1931年,基督教成立六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杨任委员、总干事。1932年赴北京与燕京大学刘廷劳博士编译修订赞美诗,并共同主编宗教期刊《紫晶》及《真理与生命》刊物中的“圣歌与圣乐”专栏。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1941年。杨所编辑出版的赞美诗集《普天颂赞》,获国际圣经展览编辑优良奖,所载赞美诗在国内外教徒中广为传唱。

杨荫浏在北京期间,在燕京大学音乐系旁听作曲、西洋音乐史和音乐欣赏课;并在该校图书馆阅读了大量英、法等国有关音乐的专业书籍。

1936年,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同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音乐史。1937年暑假回无锡度假,后因“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不能北上。8月下旬去南京,暂代中央机器厂总务主任,12月,随厂迁湘潭,翌年8月迁昆明。

人物贡献

他曾多次去云南、河北、广西、江苏等地,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深入调查,搜集了许多珍贵的音乐资料。同时在戏曲音乐和宗教音乐方面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杨荫浏在研究中国音乐史方面具有杰出的成就。早在1925年他就用英文写出了《中国音乐史纲》论文。1981年又完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该书65万字,人民音乐出版社1951年出版。这是他在音乐历史与民族音乐、音律学等方面综合研究的丰硕成果,使我国音乐史成为有乐谱的音乐历史。

他通过运算和实验,先后发表了有关乐律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把我国民族音乐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乐律问题及乐律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他对我国民族音乐遗产包括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的发掘、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工作,都有相当成就和贡献。

他对家乡的音乐事业十分关心,每次回无锡,总要对民间音乐团体华光国乐团进行指导,不厌其烦地进行示范;兴之所至,甚至同意领衔演出。

他曾为无锡乐器店排老红木优质琵琶品位,解决竹笛音准问题,提高乐器质量。并根据大量实验结果,制成笛尺,可以按尺开笛孔。

个人作品

杨荫浏毕生著述除巨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外,先后出版著作27种,论文近百篇,在我国民族音乐学术的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杨荫浏对无锡瞎子阿炳的乐曲进行了抢救和整理,并编成《阿炳曲集》,他在这方面的功绩是举世公认的。

标签: 杨荫浏

更多文章

  • 丁福保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丁福保

    丁福保,(1874(甲戌年)~1952(壬辰年))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字仲祜,号畴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考取秀才,后随华蘅芳学数学,编撰了《算学书目提要》。又鉴于身体多病,改习医学,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先后编译出版了近80种国内外医学

  • 关肃霜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肃霜

    关肃霜(1928年-1992年3月6日),女,原名关鹔鹴,满族,湖北荆州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专攻武旦。她出身艺人家庭,父亲关永斋是京剧鼓师。关肃霜生前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剧协主席、省京剧院院长。中文名:关肃霜别名:关鹔鹴关大毛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

  • 汪德昭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汪德昭

    汪德昭(1905.12.20-1998.12.28),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大气电学家、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汪德昭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开拓我国国防水声学事业,制定了我国水声学的研究发展战略;为国家

  • 章培恒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章培恒

    章培恒,1984年被国务院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6年先后获得复旦大学首席教授、杰出教授称号。曾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

  • 赵志全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志全

    赵志全,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生于费县,生前任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时代楷模”,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一百

  • 陈永康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永康

    陈永康,中国人常见姓名。较为知名的有水稻栽培专家、浙江省景宁县内科老医师、总后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医师、第八届(2006年)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上海海事法院海事庭庭长、《新青年报》记者、高级农艺师、福州市公安局法制处处长、广州画院专业画家等人。中文名:陈永康别名:乳名友生国籍:中

  • 沈祖棻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沈祖棻

    沈祖棻(1909-1977),女,字子蕊,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浙江海盐人。教授,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1909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家学优厚。1931年入南京中央大学。1977年6月,因车祸辞世。主要代表作有《别》《赠孝感》《妥协》《早早诗》等,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

  • 许立志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立志

    许立志,男,1990年生,广东揭阳人。90后深圳诗人,曾被誉为打工文学接班人,于2014年10月1日坠楼身亡,警方疑为自杀。中文名:许立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揭阳出生日期:1990年逝世日期:2014年10月1日职业:诗人许立志,1990年生,广东揭阳人。喜爱文学,尤爱诗歌。作品见于《打

  • 杨一萍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一萍

    杨一萍,字;杨清,又名;杨清,号;求正堂侍学士,松芦山人等,男,浙江吴兴人,1914年9月生,2004年2月卒。1936年民国国立东吴大学毕业[与著名作家徐迟从小学至大学的同学],硕士,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顾问,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顾问,亚洲孔子学会理事,中华姚氏求正

  • 游国恩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游国恩

    游国恩(1899-1978)字泽承。江西临川湖南乡洪塘游家村人。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文学史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毕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对《楚辞》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享誉中外著名的文学史家、楚辞学专家。中文名:游国恩别名:字泽承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临川出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