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童寯

童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663 更新时间:2024/1/4 1:38:54

童寯(拼音:Tóng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基本资料

中文名:童寯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奉天省城东郊

出生日期:1900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1983年3月28日

职业:建筑学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主要成就:建筑四杰

代表作品:《外中分割》《随园考》《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

简介

满族,字伯潜。1900年10月2日出生于奉天省城东郊(今沈阳市郊)。家庭世代务农,父亲是家族中第一代读书人,晚清岁贡,经殿试后钦点七品,回乡先后任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和省教育科长等职。童寯8岁进蒙养院,

1910年,入奉天省立第一小学,1917年,考入奉天省立第一中学。这一阶段正值推翻满清朝和军阀混战时代,东北又饱受日本侵略之苦,因而“渴求和平”、“建设富强中国”和“读书救国”、“科学救国”成为他的理想。1920年,中学毕业后去天津新学书院专修英语,次年夏天,先后参加唐山交通大学和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高等科入学考试,均以优异成绩通过。他学习勤奋,各门功课成绩优异,英文和绘画更为突出。还被选为《清华年刊》艺术组成员和美术编辑,举办过个人画展。

1925年升入大学科,获得留美资格。同年秋,公费赴美,就读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与杨廷宝、陈植、梁思成等先后同窗学习。在校学习刻苦勤奋,同学间以从不涉足娱乐场所而广为传闻。在校学习期间,先后获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一、二等奖牌各一枚。1928年冬,以3年修满6年全部学分,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提前毕业,接着在费城、纽约两地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工作各一年。1930年,赴欧洲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国考察建筑。旅欧期间,西欧古代文明和瑰丽建筑遗迹,以及生机勃勃的新建筑,使他为之振奋和叹服,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写生画作品。

从欧洲回国即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建筑系被迫解散,他帮助学生脱离险境后,自己也举家迁住北平。年底应陈植之邀赴沪,后来与赵深、陈植合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37年,上海沦陷,次年接受资源委员会技术长官叶诸沛之邀辗转至重庆。后在贵阳开办“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分所,完成省立陈列馆、科学馆、图书馆和清华中学等许多建筑设计。1944年,应中央大学建筑系刘敦桢之邀抵重庆,在授课之继续建筑师业务。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其他著名建筑师应聘,中央大学建筑系一时人才荟集、蒸蒸日上,这就是中央大学建筑系“沙坪坝黄金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大学迁回南京,他仍往返沪宁两地从事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业务和在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职任教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1952年,院系调整,他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任教授。

晚年他带研究生并潜心从事研究著述,即使在动乱的年代身处逆境也不中止读书写作。曾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现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和江苏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生平

1900年10月2日出生于奉天省城附近东台子村。

1910年9月入奉天省立第一小学,1917月年入奉天省立第一中学。

1921年7月中学毕业后在天津新学书院专修英语。

1921年入北平清华学校。

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秋,公费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曾与杨廷宝(杨为师兄,时已毕业,但与童常有往来)、梁思成、陈植等同窗学习。

1928年冬获建筑学硕士学位。此后在费城、纽约两地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工作各一年。

1930年春,赴欧洲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国考察建筑,经东欧回国。

1930年秋回国,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1931年6月,梁思成赴京“中国营造学社”任职,童继任系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建筑系解散,与赵深、陈植在上海共同组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抗战爆发后1938年在重庆、贵阳设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分所。童寯故居

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后,专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

1952年南京大学建筑系等工学院系科独立组建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1983年3月28日逝世于南京。

主要设计作品

1932~1952年间,他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代表作品有:

1932~1933年,南京宁海路新住宅区私人住宅,南京原国民党外交部大楼及官舍,南京下关电厂,南京首都饭店,上海恒利银行,南京陵园孙科住宅,上海大上海大戏院。

1934年,上海金城大戏院,南京卢树森住宅,南京陵园张治中住宅,建住宅,上海公寓数幢。

1935年,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南京金城银行别墅。

1936年,南京陵园中山文化教育馆,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库。

1937年,南京水晶台地质矿产陈列馆,地质调查所,原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办公楼、图书馆,南京白下路原国民党政府审计部办公楼。

1938年,四川资中酒精厂,重庆炼铜厂。

1939年,贵阳花溪清华中学,大夏大学教舍。

1941年,贵阳花溪贵筑县政府,清华中学。

1942年,贵阳贵州省儿童图书馆。

1943年,贵阳民众教育馆。

1946年,南京下关工人福利社,南京小营航空工业局。

1947年,南京孝陵卫政治大学校舍、宿舍,南京高楼门公路总局。

1948年,南京萨家湾交通银行,江南铁路公司建设大楼。

1952年,上海杨树浦电力学校教室、礼堂等。

主要论著

著作:《江南园林志》《新建筑与流派》《苏联建筑》《造园史纲》《日本近现代建筑》《建筑科技沿革》《近百年西方建筑史》论文:《外中分割》《随园考》《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

《童寯文集》四卷

英文论著:《ChineseGardens》(中国园林)、《ForeignInfluenceinChineseArchitecture》(中国建筑的外来影响)

画册:《童寯画选》、《童寯素描选》等

建筑作品

20世纪初,中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和建筑技术发展,商业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出现了新型公共建筑,特别是在大城市,规模较大的银行、图书馆、医院、饭店和影剧院都在兴建,这些建筑工程设计多由外国人包揽。此时也开始出现一批曾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建筑师,建立大小不同的建筑师事务所,童寯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在“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中,童寯负责绘图房业务。

1932—1951年,他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和官邸,以经济、实用、富有民族特色而取代宫殿式的设计方案中标。建成后的这幢建筑以线条简洁、比例匀称,体态端庄而受到称赞。将传统民族风格进行简化和提炼,突破了这时期多沿用的大屋顶式样,成为创造现代民族风格成功的实例。此外还有1936年建成的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这幢建筑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手法,上部以少许琉璃花饰点缀,气势宏伟,可惜毁于战火。其他还有1931年的南京下关首都电厂、上海大上海大戏院、南京首都饭店、首都地质矿产陈列馆等。抗日战争时期在内地设计建造的有重庆炼铜厂、贵阳花溪中学、大夏大学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设计建造的公路总局、航空工业局、美军顾问团公寓等一批优秀而有特色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在现代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三巨头,在抗日战争期间3人分处三地,都做了不少工程。3人均重视创造性地发扬传统,勇于陈腐观念挑战。童寯和其他老一辈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努力和成就,奠定了中国建筑师的实力地位。

教育事业

童寯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对教育赤诚之心感人至深。在东北大学任教期间,当其他教师因种种原因离职时,他一直坚守岗位。九一八事变后,被迫离开沈阳,亦将建筑系部分图书资料随身携带,几经辗转迁移,直到解放后尽数归还东北大学。在他于沪安定后,即通知逃亡的建筑系学生到上海,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设法为学生修毕未竟学业。对关内无经济来源的东北学生,他总解囊相助,还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他这种热心为建筑教育事业的精神在东北大学建筑系学生中广为颂传。从1944年在中央大学建筑系兼职、任教一直到1951年,专任教学工作,他认为“建设我们这样大国,仅靠几个建筑师不行,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建筑师。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对建筑有科学的认识”。在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培养出一大批建设人才,许多人成为教授、学者以及著名的建筑师。

他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他精通英文,通晓德、意、法多种文字,又能博闻强记。博大精深的知识,深邃睿智的见解,成为学生和老师的“活字典”,不时为师生答疑解惑。

童寯在晚年更加勤奋著述,是指导硕士生和中国第一批博士生的导师。1982年,重病住院期间,在7月中旬南京的酷暑下,在病室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疼痛,挥汗为大百科全书撰写条目,为教师研究生答疑和修改教师英文讲稿,他在教育园地上耕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园林研究

园林在中国有数千年发展历史,但仅有明清少量遗迹存在,比较系统而完整地论述造园原则、要素、经验等理论专著应推明代计成的“园冶”,其他则散见于诗文、绘画以及方志小说。

童寯在30年代初于上海工作期间,即用工作余暇遍访苏、浙、沪60多处园林,只身一人不辞劳苦踏勘、调查、测绘、摄影,又广为收集资料文献,1937年,完成《江南园林志》一书,这是近代最早一部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包括园林历史沿革、境界、中国诗、文、书画与园林创作的关系以及中国假山发展等众多内容。书中许多园林今早已荡然无存,其测绘图纸和照片都格外珍贵。学术界公认《江南园林志》是近代园林研究最有影响的著作。该书完成后即经建筑营造学社建筑学家刘敦桢介绍出版,梁思成看后在致童寯信中说“拜读之余,不胜钦佩”。后因“芦沟桥”事变,学社南迁而中辍,直到1963年,转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近代研究中国园林的著述甚少,用外文介绍中国园林艺术成就更属阙如,致使外国人得到东方园林有以日本为代表的错误认识。有感于此,他晚年用英文撰写东南园墅,这就是生前在病床上为之定稿的著作。反映他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挚爱和在园林研究上的成就。

童寯先生作为建筑师他好吟咏,又娴六艺,他的绘画作品使专业美术家也为之赞赏。广博知识和深湛的文化修养使他能在中国园林艺术理论研究上达到了很高境界。

建筑理论

中国古代建筑虽经几千年的发展,对传统建筑进行科学地研究还是始自本世纪初。一批批从海外学习近代科学技术的学者成为近代建筑理论研究的开拓者。童寯30年代即对中国园林着手研究,著有《江南园林志》,其后还发表关于园林建筑风格、形式,中西建筑影响和中西比较方面论文多篇,之后的40年间从不间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在30年代初进行园林调查时,曾被误认为是日本奸细而两次被警察局拘留,在动乱的年代里也能保持他那不媚俗,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性格。

30年代沪、宁等地“大屋顶风”盛行时,他从建筑经济、功能以及时代进步、新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考虑,对搬抄大屋顶持否定态度。他说:“现代建筑物,……在用低造价谋取更大使用空间方面,平屋顶与中国建筑艺术揉成一体,或是与潮流分道扬镳,寺庙式屋顶肯定已经过时……钢和混凝土的国际式将很快得到普遍的采用”、“中国建筑今后只能作为世界建筑一部分,就像中国制造的轮船火车与他国制造的一样,并不必有根本不同之点。”他还满怀信心地展望“中华民族既于木建筑上曾有独到贡献,其于新式钢骨水泥建筑,到相当时期也自能发挥天才……中国建筑于汉唐之际,受佛教许多影响,不但毫无损失,而且更加典丽,我们悬悬于中国建筑的命运,希望着另一个黄金时代的来临。”他对建筑发展的方向和旧传统必然会被抛弃有极明确的判断。晚年在他《近百年西方建筑史》中,他能肯定新结构和技术的发展前途,如60年代西方建筑外形上出现把钢框架暴露于玻璃幕墙之外时,他说:“对这种发展,抱有不同成见的人,初看可能不大习惯,但只要是通过计算分析而不是从空想出发,这种处理手法迟早会被接受。”

他虽受过学院派严格古典技法训练,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深厚的感情,但在理论研究上,坚持科学立场与判断,始终歌颂进步、革新、创造,而批判保守、落后、复旧。

童寯天性澹泊宁静,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不为世俗名利所惑,有极固执的文化立场,因而他能不为时俗所移,这种锲而不舍恒定地追求和他的智慧、勤奋,使他在建筑学界诸多方面都有杰出成就,在那个年代极大的振奋了中国人的士气,提高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标签: 童寯

更多文章

  • 郑证因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郑证因

    郑证因(1900一1960年)、原名郑汝霈、天津人,40年代武侠小说作家。早年在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门下学太极拳、又使得一手漂亮的九环大刀,而且曾经公开献艺。后来又为白羽作技击顾问,由郑证因在纸上画出打斗的招式,白羽按图写文。后来开始武侠小说创作,共有武侠小说88部。郑证因是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北派五

  • 母国光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母国光

    母国光,教授。辽宁锦西人。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历任南开大学副教授、教授、物理系主任、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第二、三届副会长,美国光学学会国际活动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学协会副理事。从事图像科学、光学设计及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 陈乐民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陈乐民

    欧洲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欧洲学会原会长。是在中国首倡“欧洲学”观念的人。半个多世纪中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政治和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曾游历亚非拉欧美各地,参加了大量国际会议,进行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著作《欧洲文明十五讲》、《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

  • 丁西林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 吴双艺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双艺

    吴双艺,男,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小港戚家山人,滑稽戏演员。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滑稽剧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48年拜姚慕双、周柏春为师学艺。1949年10月与师兄弟组成“双字第一班”,在上海各广播电台播演滑稽节目。1950年加入蜜蜂滑稽剧团,开始演滑稽戏。从

  • 邓之诚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邓之诚

    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五石斋,祖籍江苏江宁,中国历史学家。1887年11月29日(清光绪十三年十月十五)生。幼年入私塾,酷爱读书,随父赴云南任所,习六代史。曾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法文科、云南两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任滇报社编辑。1921年起,专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又先后兼

  • 李润杰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润杰

    李润杰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曲艺改革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中国曲协常务理事、天津曲协理事。其子李少杰也为著名相声快板书演员。1990年10月11日,李润杰在天津逝世,享年73岁。中文名:李润杰别名:李玉魁、李宝珊国籍:中国出生地:天津武清出生日期:1917年逝世日期:1

  • 张荫梧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荫梧

    张荫梧(1891—1949),字桐轩,河北博野人,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晋军师长、军长、北平警备司令、北平市长等职。抗战初期,任河北民军总指挥,曾多次与八路军发生摩擦,被毛泽东称为“磨擦专家”。抗战后期,任冀察战区总参议兼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国共内战期间,任京汉路北段护路司令、华北剿总上将参议。194

  • 贾兰坡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贾兰坡

    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49-1953年,地质矿产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技士。1953-1955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1955年,古脊椎动

  • 方和谦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方和谦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2009年7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中文名称:方和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