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宝瑞

刘宝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78 更新时间:2024/1/15 19:59:46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刘宝瑞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宝瑞

别名:本名明光,又名立棠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1968年10月6日

职业:相声演员

代表作品:《连升三级》、《珍珠翡翠白玉汤》、《官场斗》、《解学士》等

师从:张寿臣

相声世代:第六代

辈分:宝字辈

徒弟:殷文硕、唐杰忠、王文林等

外孙:侯冠男

人物生平

刘宝瑞1915年生于北京,本名刘明光。自幼家境贫寒,九岁开始接触相声艺术,常游走于北京天桥和东安市场相声场子之间,曾随崇寿峰学艺。十三岁正式拜张寿臣为师(张寿臣为其取艺名刘立棠),学说相声。十四岁赴天津,与马三立、赵佩茹、李洁尘等在南市联兴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并常到广播电台播音,初露头角。

1932年,17岁的刘宝瑞与18岁的马三立搭档,去营口、烟台、青岛等地“跑码头”,演出相声。在从营口开往烟台的轮船上,由于身无分文,两天没吃东西,刘宝瑞饿昏了,马三立迫不得已,偷了别人两个烧饼,才救了刘宝瑞一命。从此,刘宝瑞和马三立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

1937年,刘宝瑞赴济南光明茶社演出,期间编演了相声《家务事》、《韩复榘讲演》(《韩青天》),揭露当时山东省主席、亲日派直系军阀韩复榘不学无术、骄横昏庸的丑态。1939年,天津水灾,刘宝瑞前往唐山演出,水灾过后返回天津。

20世纪40年代,为维持生存,刘宝瑞一直不间断地在各地“跑码头”。期间曾在天津、北京、济南、南京、上海等地,与曲艺名家白云鹏、高元钧等合作演出。

1941年,刘宝瑞到开封演出两个月,期间同张杰(张傻子)合作演出。1944年,刘宝瑞在济南创办“共乐茶社”相声大会,邀请张寿臣、于世德、张立森、王长友、高桂清、来少如等演出。济南相声场子垮了之后,刘宝瑞从济南回到北京,入“明茶社”演出,期间和郭荣起搭档,互为捧逗,一连在电台播演了四个月的相声节目,在北京城造成较大影响。

1949年,刘宝瑞与赵月华结婚并在南京成了家。没过多久,为生活所迫,刘宝瑞只身前往香港,成为第一个把相声带到香港的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已在香港颇有人缘的刘宝瑞回到解放后的上海。1952年回到北京,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曲艺团。后调中央广播说唱团任艺术指导。

从1954年起,刘宝瑞先后去过江、浙、鲁、豫、内蒙古等地基层演出。1954年春节期间,到北京郊区为农民演出,同年4月,到琉璃河北水泥厂下厂辅导工人曲艺队伍。此后,刘宝瑞为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曲艺训练班坚持教学十二年,培养出大批青年相声演员。

1959年夏天,刘宝瑞去福建前线慰问解放军,访问了侦察英雄纪瑞瑄,及时创作、表演了歌颂英雄的单口相声《神兵天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篇军事题材的单口相声。

六十年代初,刘宝瑞和侯宝林、马季一起,经常去北京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专场演出,并多次受到亲切接见。

1962年春节,为贯彻中宣部“国家暂时困难时期,物质生活贫乏,在宣传上应着眼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充满笑声”的指示,中央电视台(当时名为“北京电视台”)举办以相声为主的“笑的晚会”,“大轴儿”是刘宝瑞等表演的多人相声《诸葛亮升帐》,相声的“底”由王决设计,是诸葛亮的一盘点心被帐下四员大将吃了,滑稽可笑,颇受欢迎。(这段相声到“文革”期间被无限上纲,打成“毒草”。“底”被诬为“恶毒攻击人民饥饿,抢点心吃,发泄对现实的不满。”)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宝瑞遭受严重冲击和迫害,被下放北京房山农场劳动。1968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下午,刘宝瑞在北京房山路村劳动时受到现场批斗,当晚逝世,年仅53岁。刘宝瑞死后其尸首被草草掩埋,至今遍寻无果,只留衣冠冢葬于北京朝阳陵园。

艺术风格

刘宝瑞常演单口相声,既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又有一定的文学性。经与南方曲艺同行切磋琢磨,使他的单口相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南方独脚戏及评话的艺术技巧,又借鉴电影、话剧的表演手法,融会贯通,经过长期演出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使活”细致、瓷实,“包袱儿”别致、含蓄和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也就得到了“单口相声大王”、“冷面滑稽家”等称誉。刘宝瑞也是把北方相声艺术介绍给江南及港澳观众的先行者。

刘宝瑞熟悉历史掌故,社会知识丰富。擅长描绘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此来烘托人物、事件。刘宝瑞在台上强调语言、眼神、面部表情三结合,辅以手势,对每段台词的抑扬顿挫都精心设计过,通过长期舞台实践,能做到平整而不瘟,脆快而不过,形成了稳健潇洒、口风细腻的艺术风格。

(图册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个人作品

刘宝瑞、郭全宝、马季

《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3年版)收录作品:

《珍珠翡翠白玉汤》、《山东斗法》、《豆腐侍郎》、《日遭三险》、《贾行家》(《假行家》)、《酒迷》、《傻子学乖》(《学乖》)、《赎驴》、《穷不怕巧斗贾仁义》、《皮匠招亲》、《四子科考》、《一字诗》、《打油诗》)、《赶考》、《化蜡扦儿》、《火龙衫》、《大脑袋》、《赞马诗》、《灶王爷》、《孟姜女》、《白蛇传》、《芜湖关帝庙》、《泰山石敢当》、《三吃鱼》、《兄妹联句》、《君臣斗智》【注①】、《纪晓岚》、《慈禧入宫》、《知县见巡抚》、《假斯文》、《全上来》、《翻跟头》、《画账》、《朱夫子》、《天王庙》、《文庙》、《画扇面儿》、《暴发户》、《兑水》、《韩复榘讲演》、《家务事》、《善意恶语》、《讲字》、《一字两读》、《草船借箭》、《书迷闹洞房》、《打砂锅》(《书迷打砂锅》)、《张飞爬树》、《跑海》、《空城计》、《兵发云南》、《“讲”戏》、《红先黑后》、《猫蝶图》、《风雨归舟》、《偷斧子》、《增和桥》、《和尚开荤》、《法术》、《当行论》、《扎针》、《宋献策测字》、《测字》、《先写后问》、《求财》、《黄半仙》、《无鬼论》、《学徒》、《上学》、《狗噘嘴》、《小“zi”儿》、《神童解缙》【注②】、《漫话燕京》、《皇帝选陵》、《十二缺》、《扇子规律》、《底漏》、《劝架》、《要账》、《卖柿子》、《白吃猴儿》、《糊驴》

其他:

《连升三级》、《大闹县衙门》、《神兵天降》、《大水壶》、《消炎妙方》、《爬窗户》

注①《君臣斗智》与《官场斗》、《君臣斗》、《满汉斗》、《金殿斗智》为一系列,《君臣斗智》为其中片段,其口述本收入1983年《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存有该节目录音。据刘宝瑞先生的徒弟邢文昭回忆,当时中国广播说唱团给刘宝瑞先生录音时,《官场斗》完本是录完了的,但后来存放录音的仓库进水,毁掉了大部分录音。后经抢救加工留下了157分钟的《官场斗》残本。

注②《神童解缙》原名《解学士》,后来还有上金殿、封学士等情节,但演出效果不佳,故此只流传这前半部。《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在编写时取《神童解缙》为名。

相声传承

高洪顺

(又作高鸿顺)

刘炳

(又名刘兵)

另外,曾跟随刘宝瑞学习的还有马季、李国盛、黄枫、郝爱民等。

1960年,中央广播说唱团附设相声学习班,招收了十几名学员,由刘宝瑞负责辅导,后来这些学员大部分成为各专业文艺团体的骨干力量。为培养马季掌握传统段子,录制《找堂会》、《扒马褂》等段子时,刘宝瑞为马季捧哏,并将许多传统相声传授给马季和唐杰忠。

1960年,中央广播说唱团挖掘整理传统相声,动员演员们口述笔记,刘宝瑞记录下来的单口相声文字稿及录音在全团数量上占第一位。刘宝瑞生前口述的八十段单口相声后经殷文硕回忆记录,整理成文,辑为《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1983年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刘宝瑞单口相声的代表作之一《连升三级》曾被编进中学语文课本,同时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介绍到国外。

家庭情况

姓名

关系

备注

赵月华

刘宝瑞的妻子

刘娅娅

刘宝瑞的独生女儿

侯冠男

刘宝瑞的外孙

1982年生,相声演员

死因之谜

关于刘宝瑞的死因至今未有定论,根据后人考证列出其中两种说法:

一、胃穿孔死亡

据亲历刘宝瑞猝死的邵燕祥(当代诗人)回忆,刘宝瑞去世当晚“像往常一样呻吟,声音时大时小,声调却拖得很长很长。熄灯后,哼哼声显得更大了,全屋的人默不做声,在他的煎熬声中睡去。”,第二天早上得知刘宝瑞已经死亡,最初说法是“吃安眠药自杀”,后从法医处得到的结果是“法医指出这个胃(刘宝瑞的胃)上有个穿孔,刘宝瑞系因胃穿孔致死,胃里没有食物也没有药物的残迹。”

二、劳累过度死亡

据当时跟刘宝瑞头对头睡地铺的徐衡介绍:“这天,那个管我们黑帮队的郭XX忽然发现,就属刘宝瑞剥的棒子少。于是大声斥责之后,他就喊刘宝瑞站起来,又找来个大粪箕子,装满玉米,直到起了尖,让刘宝瑞背上,围着四五百人的大圈跑。那个专政的执行者,紧跟在后边,像赶驴一样,不断吆喝:“快跑,快点!再快点!还得快!”每当刘宝瑞从我身后过一回,就总先听见他“哼哧!哼哧”大喘气,随后,就是那个专政执行者的吆喝声,盖过了刘宝瑞的哼哧声……那时候,见专政的人也跟着来了,人们都赶紧干活。我心里虽然不是滋味,也顾不得体会刘宝瑞是啥心情了”。另据邵燕祥回忆,刘临死前也曾求助于他,说自己“心口疼,实在干不动了......”。

社会评价

相声演员马三立:刘宝瑞的艺术特点是“评”、“叙”细密,幽默风趣,表情微妙,朴实无华,与同辈演员常宝堃、侯宝林名声并列,艺术上各有千秋。尤其在单口相声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甚为突出。

当代学者薛宝琨:“相声艺术素有‘演员肚,杂货铺’的美誉,非熟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可。刘宝瑞堪称老一辈艺人中善使杂学的第一人,他的单口相声正如艺谚说的‘装龙装虎我自己,一个人好似一台大戏’。”

原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秘书长孙福海:他(刘宝瑞)在表演中,擅长描绘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此来烘托人物、故事及事件。在相声行内,他被称为“艺人中的才子”、“善使杂学第一人”。

标签: 刘宝瑞

更多文章

  • 关海山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海山

    关海山(1925年10月23日-2006年9月11日),原名关铭觉,又名关宁,人称“虾叔”,祖籍广东南海县,生于广州,中国香港男演员、粤剧老倌。1976年加入香港无线电视;1980年,参演电影《A计划》,饰演陆警主管戚帮办;同年参演电影《辣手神探》;1991年参演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凭借该片获得

  • 许海清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许海清

    许海清(1911年-2005年)台湾台北市人,台湾帮派和日本山口组的重量级人物,外号艋哥、蚊哥。素有“末代黑帮教父”、“最后仲裁者”之称。由于处事明快、是非分明,许海清20多岁就被推为大哥,道上兄弟因万华旧地名艋舺的关系,尊称他为艋哥,后因身材瘦小、还有貌似蚊嘴的尖鼻,只有158厘米的身高,35公斤

  • 刁爱青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刁爱青

    刁爱青,女,生于1976年3月,是南京“1·19”碎尸案的受害人,此案案发于1996年1月19日,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受害人于1996年1月10日夜间失踪,其遗体碎片在其失踪9天后,也就是当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其尸

  • 张作相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作相

    张作相(1881—1949),国民政府国策顾问、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东北剿共副总司令、驻吉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及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吉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主委。字辅忱,祖籍直隶深县太古庄花盆村(现属河北省深州市前磨头镇),生于奉天锦州义县(今锦州凌海市班吉塔乡杂木林子村)人,爱国民

  • 朱耷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朱耷

    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

  • 赖宁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赖宁

    赖宁(1973年10月20日—1988年3月13日),原名赖麟,四川雅安市石棉县人,生前石棉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1988年3月13日,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与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年仅15岁。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

  • 谢晋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谢晋

    谢晋(JinXie,1923年11月21日-2008年10月18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之一。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系。任大同、长江电影公司助理导演。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第五届、第

  • 蒋孝文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蒋孝文

    蒋孝文(1935年12月—1989年4月14日),浙江省奉化人,是蒋经国和蒋方良的长子,生于苏联,蒋介石的长孙,有蒋孝武、蒋孝勇、蒋孝章等弟妹,是蒋家第三代的老大。1937年4月,随父母与妹妹蒋孝章一同回到中国,蒋介石为自己的长孙赐名蒋孝文。1949年随家庭一起来到台湾。1955年蒋孝文前往美国旧金

  • 茅以升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英文名称TangshanEngineeringCollege),1917年获美国

  • 陈炯明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炯明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粤系军事将领,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的政治纲领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