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曾宪植

曾宪植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80 更新时间:2024/1/15 20:35:25

曾宪植(1910年1月23日-1989年10月11日)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叶剑英元帅第三任夫人,革命家、妇女联合会副主席。1926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参加北伐。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赴日本留学。1941年去延安。1946年在重庆、南京任中共代表团成员邓颖超秘书。建国后,任全国妇联副秘书长,妇联第三届书记处书记,第四届执委会副主席。还任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9年10月11日在北京病逝。

基本资料

中文名:曾宪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双峰县荷叶镇

出生日期:1910年1月23日

逝世日期:1989年10月11日

职业:革命家、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毕业院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加广州起义、北伐

配偶:叶剑英

逝世地:北京

个人简历

1926年10月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女生队。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被捕,获释后留学日本。

1931年回国。

1937年在武汉《新华日报》社工作,1939年转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担任交通联络工作。

1941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在中央敌工部工作。

1946年春。随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先后任邓颖超秘书、南方局妇女组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妇联工作40年,历任全国妇联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物生平

曾宪植(1910-1989),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女,1910年1月23日出生在长沙市府后街15号曾宅。6岁入古稻田师范附小。7年后升入师范。受徐特立老师的思想熏陶,追求革命。1927年,她背叛封建家庭,投身革命,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成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批女兵。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军官教导团任准尉文书。同年12月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跟随叶剑英转入香港,并结为伉俪。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被派往上海地下党留守机关工作,并就读于华南大学。1929年5月,因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示威游行和张贴标语而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经地下党营救出狱后,由党派往日本留学。1937年回国,在武汉《新华日报》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9年调桂林八路军办事处,任党的地下交通联络员。1941年到延安,入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后到中共中央敌工部工作。1946年1月,随中共代表团到重庆,任邓颖超的秘书,同时任中共南方局妇女组组长,从事党的统战工作。同年夏回延安。1947年3月,转移到晋察冀根据地,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9年初,中央为筹备在北平召开的全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由蔡畅任主任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她任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率领少数干部先行进入北平。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如期召开,正式成立中华妇女联合会,任副秘书长。此后,她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先后任全国妇联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主席团成员、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中直机关党委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8年9月,在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并担任妇联党组副书记。1982年退居二线。她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她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全国妇联工作40年,参与主持全国妇联日常工作,具体分管干部、后勤、外事及妇女统战工作,为全国妇联机关建设和广泛团结妇女群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廉洁奉公,不搞特殊,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与党外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坦诚相见。

1989年10月1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有人撰写了一副挽联,对她给予很高的评价。其联曰:

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将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若沧海;

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贯长虹。

传奇女子

曾宪植出生于显赫的曾国藩家族,她是叶剑英元帅的第三任妻子,她是邓颖超和宋庆龄的秘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她曾与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开创历史,她是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的女委员之一;她求学时追求个性解放,年少投身革命,解放后又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她在革命中辗转流离,她在感情上饱经风霜,她在文革中受尽苦难,她一生坚强无比,但唯一流过一次泪。

曾宪植,湖南湘乡人,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第五代孙,生于1910年,小叶剑英13岁。众多中共元老夫人中,像王光美、卓琳那样出身富豪者有之,如江青那样年轻时依仗个人姿色心计而留名者有之;如张茜那样容貌出众而又堪为贤妻良母者亦有之。但她们中间家庭门第最高者,远无法与曾国藩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屈指可数的顶尖家族相比;她们中间容貌最出众者,在曾宪植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更何况,曾氏本人不但才貌双全,同时又生就一副侠肝义胆。抛开意识形态不论,单纯从家庭门第、坎坷经历和个人品行评价,曾宪植其人确实是众多中共革命大姐中最富有传奇色彩,同时也最具备人品和道德感召力的一个。

叶剑英在广东开始他的第一次婚姻时,13岁的曾宪植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不但学习成绩总是居于前例,还是学校篮球队的投篮强手。二十年代初中期的中国,女子进学堂尚还是”新生事物”,女学生打篮球无疑更为少见。曾宪植的叛逆性格由此可见一斑。当时湖南女子第一师范的校长是中共革命老人徐特立(当时兼任一师毛泽东的老师,在《恰同学少年》中有具体描述)。在他的影响下,曾宪植于1927年一月投考了国民政府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的女生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不久即担任叶剑英所在的军官教导团准尉文书,并随叶剑英开往广州,参加广州起义。

起义失败后,转往香港从事地下活动。1928年春,不满十八岁的曾宪植正式加入中共共产党,随即与叶剑英结婚。婚后,上级机关本来计划令曾氏随夫前往苏联留学,后因人数超额,曾氏便主动提出把名额让给别人。接下来曾氏被派往海工作,就读于华南大学,不久即被捕。被地下党营救出狱后,惧于国内形势险恶,只身前往日本留学,却逢日本政府清查在日中国革命党人,不幸再次被捕。好在其家庭出身委实显赫,日本人对曾国藩的后代居然另眼相待,这才逃此一劫。1931年曾氏回国后,有幸与叶剑英见面,并奉中央之命,双双前往中共苏区。但成行之前,却又考虑到她长得实在太漂亮,担心化妆打扮后经过国民党封锁线时,容易惹人注目,夫妻只好再次分手,曾氏二次去了香港。西安事变后,曾宪植奉调武汉新华日报工作,叶剑英以八路军驻南京代表身份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夫妻再次见面。1938年初,曾氏怀了叶选宁后三进香港,于当年十月在香港生下了她这一生中唯一的孩子。次年,将未满周岁的儿子辗转送回了湖南湘乡老家荷叶大夫第,独自来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叶剑英在南岳游击训练班任教官时,曾下山到大夫第看望儿子。1950年才将儿子接到北京。其子叶选宁在荷叶住了11年,受到了良好的曾氏家塾教育。

1941年,曾宪植赴延安,入马列学院学习。后来根据党组织的分配做过妇女统战等方面的工作。终于盼来调往延安的机会,但此时的叶剑英不但已经另娶,而且已经生下了女儿牛妞(即后来成为电影导演,因一部《原野》轰动一时的凌子)。开国大典时,搀扶宋庆龄与毛主席朱老总登上天安门的就是曾宪植,当天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周总理旁边的女士就是她,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一直在全国妇联,先后任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等职。在北京椿树胡同全国妇联机关大院东北角的一间小屋住了几十年,一张屏风隔在两张单人木板床之间,里面那张曾宪植睡,外面那张留给儿子。屋里陈设极为简单,四只小板凳围着一张小矮桌,用来吃饭会客,一个小蜂窝煤炉,取暖烧饭兼而用之。

对同志真诚相待,帮助她们排忧解难。文*革中造反派批判她是一把大黑伞,还罗列出72个小鬼在这把大黑伞下受到庇护。文革伊始,曾宪植最先受到冲击,后又被送到位于冀中衡水县疙瘩头村的全国妇联五·七干校,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了非人的待遇,还被作为专政对象假枪毙过。其子叶选宁,文革中因得罪中央文革的一位大人物,以反革命罪坐了两年牢,后被送到渤海湾边一所农场劳改,在一次往粉碎机里送料时,不幸被机器轧断右臂,落下终身残废。1974年,叶选宁从北京去衡水看望妈妈,妈妈疾病缠身,憔悴不堪。回到北京后,饱含着对母亲的爱,用左手给首长写了一封长信,请示批准他母亲回京治病。两天后,毛主席收到了这封信,当即批示:“同意他的请求,请恩来同志予以安排。”当日晚,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一辆卧车载着军代表驶向衡水,次日,曾宪植被接回北京,住进阜外医院。1978年9月,在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并再次担任妇联党组副书记。1989年10月11日病逝,20日在广州举行了向遗体告别仪式。

人物评价

曾宪植在全国妇联工作40年,分管干部、后勤、外事及妇女统战工作,参与主持日常工作。她高度负责的精神、雷厉风行的魄力、周密的组织能力、正派的工作作风,都深得大家称道。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她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抵制“左”的错误路线,关心受诬陷的同志及其家属,教育他们坚持真理,并尽力加以保护,为他们排难解忧。她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对执行错误路线批斗过她的同志,从不计较个人恩怨,真诚相待。她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党内党外上上下下的崇敬和爱戴。曾宪植病逝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都送了花圈。“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把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胸若沧海;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拚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气贯长虹”、“正直无私真本色;廉洁奉公是楷模”等一幅幅挽联,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她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标签: 曾宪植

更多文章

  • 夏衍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夏衍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毕业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

  • 李存孝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灵丘)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

  • 常香玉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常香玉,唱腔字

  • 孙禄堂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禄堂

    孙禄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顺平县北关人,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中文名:孙禄堂外文名:SunLutang别名:禄堂、涵斋、活猴、虎头少保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北顺平

  • 李经纬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经纬

    李经纬,1984年创建“健力宝”品牌;1990年创建“李宁”品牌;1994年把全球第一颗以企业命名的行星命名为“三水健力宝星”;199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63岁的李经纬因涉嫌转移国有资产6000万元被有关人士检举后,以“涉嫌贪污犯罪”被捕;2009年9月3日,原健力宝董事长李经纬出庭受

  • 赵世炎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世炎

    赵世炎(1901-1927),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重庆酉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念中学时曾参加过著名的“五四运动”,是当时师大附中学生运动的组织者。1920年赴法

  • 李子奇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子奇

    李子奇(1923.09-2014年1月11日),生于1923年9月29日,陕西省神木县沙峁镇石角塔村人。曾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文名:李子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省神木县出生日期:1923年9月逝世日期:2014年1

  • 陈廷敬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廷敬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

  • 萧子升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子升

    萧子升,男,1894年8月22日生,湖南省湘乡市萧家冲人,萧子升比毛泽东小一岁,却比毛泽东高三届,是湖南省立一师的高材生。生前长期在国外从事文字教育事业。萧子升同时是留洋教师萧岳英的儿子,著名诗人萧三的哥哥。中文名:萧子升外文名:XiaoZisheng别名:萧瑜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南省湘乡市

  • 黄万里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万里

    黄万里(1911年8月20日—2001年8月27日),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第三子,早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后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该校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曾因反对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而被错划为右派。黄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