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容闳

容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27 更新时间:2023/12/24 10:05:51

容闳(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Wi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因促成并且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闳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容闳

外文名:YungWing

别名:纯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

出生日期:1828年11月17日(戊子年)

逝世日期:1912年4月21日(壬子年)

毕业院校:耶鲁大学

主要成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人物生平

求学时期

清道光八年(1828年)深秋,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农家。此时,原属香山县的小岛澳门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三百年。

康熙朝后期直到鸦片战争前,清朝一直实行禁教政策。但是,西方传教士一直没有停止悄悄在中国沿海传教的活动,并为贫穷人家兴办一些医院和学校,以吸引人入教。葡占澳门,自然成为传教的大本营。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岁的容闳跟随父亲前往澳门,并入读当时仍附设于伦敦妇女会女校之马礼逊纪念学校(MorrisonSchool),由独立宣教士郭士立(原属荷兰传道会)之夫人负责教导。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英交恶,郭夫人因此离开澳门,但容闳仍于马礼逊纪念学校就读。同年美国教育家勃朗(Rev.SamuelRobbinsBrown)牧师抵达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正式独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故马礼逊纪念学校迁往香港,容闳亦随之迁往香港继续学业。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底,勃朗校长夫妇因病准备返美,临行前表示愿意带三五名学生一同赴美留学。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1月)初,勃朗牧师返回美国,离开时带同容闳、黄宽及黄胜三人前往美国留学。4月12日,到达纽约,于麻省之孟松预备学校(MonsonAcademy)就读。道光三十年(1850年)毕业后考入耶鲁学院,为首名于耶鲁学院就读之中国人。咸丰二年(1852年),容闳入籍美国。咸丰四年(185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获文学士毕业,其后返回中国,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为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

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容闳最先把中国近代化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运动上,咸丰十年(1860年),出于对太平天国的同情,冒险前往天京(今江苏南京)考察。向洪仁玕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建议七条并表示如被采纳,愿为太平天国效力。洪仁赞成其建议,但碍于形势,无法实行。但“未敢信其必成”,对洪秀全授予一枚四等爵位的官印坚辞不受。

同治二年(1863年),到安庆谒见曾国藩。同治三年冬,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次年回国。所购100多种机器,成为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曾国藩遂保举容闳以五品候补同知衔,任江苏巡抚丁日昌的译员。容闳先后翻译了《地文学》、《契约论》等书。同治五年,曾国藩采纳容闳建议,在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兵工学校,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同治七年,容闳上书江苏巡抚丁日昌,转呈军机大臣兼总署大臣文祥,提出四条建议。同治九年,容闳又向曾国藩提议派学生官费赴美留学。曾国藩与李鸿章商议后奏报清廷获准,陈兰彬、容闳分任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副委员。容闳在沪、粤、港共招生120名,从同治十年至十三年4年间,每年派出30名赴美留学。

同治四年(1865年),再次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1875年(光绪元年),容闳并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

参与维新

由于对洋务派失望,光绪七年至光绪二十年(1882-1894)又侨居美国。光绪二十四年(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身在美国的容闳一直坐卧不安,焦灼地关心战事,为祖国命运担忧。他通过关系给湖广总督张之洞写信表示愿回国效力。张之洞马上复电,要容闳回国商议。从1896—1898年间,容闳通过各种渠道向清政府提出种种兴国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设立国家银行、修筑全国铁路两大建议,但最后却因官场腐败内斗被朝廷否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中旬,光绪皇帝正式颁发“明定国是”诏书,维新变法正式开始。9月21日,维新失败。容闳冒险潜逃出京,避居上海租界。

走向革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的自立会在上海改称“中国国会”,被推为会长,并负责起草英文对外宣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一些革命党人在香港开始策划夺取广州的起义,决定事成后推举容闳为政府大总统,但容闳认为应当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虽然革命派的几次起义全都失败,但容闳在美仍积极活动,联络了美国军事专家荷马李(HomerLea)和财政界重要人物布思(CharlesBeachBothe),计划筹款,训练武装力量,支援中国革命。此后,容闳一直努力此事。旅居新加坡的孙中山,与容闳通信频繁。

宣统二年(1910年),邀孙中山赴美会谈,表示支持革命。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12月19日至29日,容闳连续写三封信给革命党人谢缵泰,热烈欢呼推翻帝制的伟大胜利。同时详述了自己对革命发展的观点。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致函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第二天便亲笔写信给容闳,诚邀他归国担任要职,并寄去一张自身近照。4月21日上午,容闳病情继续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终年84岁。

主要事迹

促成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的设立

同治四年(1865年)9月20日,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李鸿章以4万两白银在虹口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以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成立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

组织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

同治七年(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同治九年(1870年),在容闳的反复劝说下,曾国藩终于表示愿意向朝廷奏请派留学生。获得朝廷的批准,同治十年(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由陈兰彬任出洋局委员、容闳为副委员。陈兰彬负责留学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容闳则负责孩子们在美国的教育,直至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个人著作

《西学东渐记》,原书名为MyLifeinChinaandAmerica。书中记录了清末官派幼童留学美国的始末,也回忆了作者坐言起行,心怀天下,劳碌奔波,实践教育救国,投身维新改良运动的传奇经历。从《西学东渐记》附录和传记资料中,人们更可以看到为祖国鞠躬尽瘁的容闳,晚年如何从温和的改良主义彻底转变,支持和参与孙中山先生推翻君主专制的民主革命。因此,《西学东渐记》堪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和中美交流历史的经典文本。

《西学东渐记》(原版系英文,名为MyLifeinChinaandAmerica),1981年、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据商务印书馆1915年中译本(恽铁樵、徐凤石译)标点重印,并收入《走向世界丛书》。

该书是容闳1901年用英文写成的回忆录MyLifeinChinaandAmerica的中文版本,由恽铁樵,徐凤石译成中文,名为《我在中国与美国的生活》。作者讲述了自己初蒙教育,学成归国后,从事经商,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受阻;寄妄于太平天国能够重建一个“新政”失败;入曾国藩幕,派往美国购买机器,建成江南制造局;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事宜;出任留美学生监督时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副公使;参与“戊戌变法”的经历,一一细数。

人物评价

《容闳评传》(作者:陈汉才):容闳是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是伟大的爱国者。他自幼至青少年时代,都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后留学于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为了使“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了祖国。他首倡、策划、促成和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代官费留美学生的派遣,积极从事社会改革活动,向太平天国和清政府多次建言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军事、政治、文化的一系列主张,竭力倡导发展民族经济、教育事业和实业,提出了发展中国近代铁路、水运、矿业、商业、建立国家银行的美好蓝图,后来又投身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晚年又支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他的一生顺乎历史潮流,与时俱进,为西学东渐、富强国家而不懈奋斗,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杜吉尔(牧师、容闳美国的朋友):他所做的一切,饱含着他对祖国最真挚最强烈的爱——因为他是一个爱国者,他从头到脚,每一根纤维都是爱国的。他热爱中国,他信赖他,确信他有远大辉煌的前程,配得上他那高贵壮丽的山河和他那伟大悠久的历史。

《容闳传》(刘中国、黄晓东):“胸怀松柏之志,常葆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谋求中国的复兴与富强。”“愈挫愈奋,爱国之心,坚如磐石,百折不挠,九死不悔。”

后世纪念

1876年耶鲁授予容闳法学博士学位。他的画像悬挂在耶鲁校园与同样毕业于该校的布什、克林顿等政界名人肖像并排一起受学生瞻仰。1998年,容闳诞辰170周年,耶鲁大学所在的美国康涅狄格州宣布,将9月22日(当年第一批中国幼童在美入学的日子),公订为“容闳及中国留美幼童纪念日”。

容闳故居

容闳故居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南屏村西大街三巷1号”。而当年,南屏村西大街三巷原来叫“辅仁

巷”,这是容闳出国后回家乡给起的名字。

故居大门向东,泥地夯土墙,建于清代中期。据容闳的曾孙容梓灿回忆,容闳故居原由两前廊、天井、大厅、东西边两长屋、后斗(厨房)七个部分组成,东西宽约10米,南北长约20米,面积约200平方米。

容闳小学

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唐人街,有一座最高的大厦,叫做孔子大厦,大厦下有一所小学。为了纪念容闳,又命名为容闳小学。

标签: 容闳

更多文章

  • 郑一嫂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一嫂

    郑一嫂(1775-1844),原姓石,乳名香姑,系广东新会籍疍家女。其前夫姓郑,因排行而俗名郑一,新安(今深圳宝安)疍家人。郑氏夫妻生有两子。“失龙寡嫂”而言,大联盟顿成大陷阱——红旗帮面临或内讧或被他帮兼并的严重危机。中文名:郑一嫂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出生日期:1775年逝世日期:184

  • 申东靖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申东靖

    申东靖(1983年1月27日-2012年10月19日),本名李水清,出生于台湾,中国台湾男歌手、演员、主持人,毕业于启英高职电影电视科。2002年,加入“可米小子”组合;同年,随可米小子推出组合首张音乐专辑《HeyHah!可米小子》,从而正式出道。2004年,主演台湾偶像剧《爱在星光灿烂时》。200

  • 陈树湘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树湘

    陈树湘(1905—1934),190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

  • 吴石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石

    吴石(1894—1950),原名萃文,字虞薰,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处长,后任北伐军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1929年赴日本留学,回国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抗战中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军政部主任参谋兼部长;1948年参加民联,与中共华东局直接建立

  • 佘太君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佘太君

    佘太君(934~1010年),又称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yǐ)之女。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阮,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

  • 王力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力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

  • 李广利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李广利

    李广利(?-前89年),中山人,西汉中期将领,外戚,汉武帝宠姬李夫人和宠臣李延年的长兄,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另有一弟名李季。李夫人得宠时,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而李广利则为贰师将军征大宛,因远征大宛封海西侯。李广利数次出征大宛及匈奴等地,战绩平庸。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氂密

  • 韩怀智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怀智

    韩怀智(1922年4月21日—2003年4月27日),直隶(今河北)平山县古月镇曹家庄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文名:韩怀智国

  • 苏培盛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培盛

    苏培盛,清代恩济庄一地埋葬的有墓碑并留下拓片的清代太监之一,康熙十二年九月廿三日生,乾隆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卒,顺天府大兴县人,官职为宫殿监督领侍。清宫造办处档案有记载: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宠信,破例获赏当铺。甚至于庄亲王、弘历(后登基为乾隆皇帝)、弘昼等人前颇为不敬,为雍正帝所斥。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时任

  • 曾国荃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毕业于湘乡私塾,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太子太保,两江总督。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同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