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博

李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72 更新时间:2024/1/14 5:00:18

著名生态学家。男,汉族,山东夏津县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1929年4月15日生于山东夏津县,于1998年5月21日逝世。

基本资料

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夏津县

出生日期:1929年4月15日

逝世日期:1998年5月21日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大学

信仰:科学

主要成就: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院长

中科院院士

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专业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代表作品:主编《生态学》教材

人物经历

1929年4月15日生,1949年就读北京农业大学

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李继侗教授的研究助教,攻读植物生态学

1959年2月随李继侗教授支援边疆到内蒙古大学任教

1959-1984年任内蒙古大学地植物学教研室主任

1979-1984年任内蒙古大学地植物学草原生态教研室主任

1984-1986年任内蒙古大学生物系主任

1984-1988年任自然资源研究所所长

1984-199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

1992-1997年任农业部“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研究室主任

1993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1月至1998年5月任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院长

作为我国著名的草地生态学专家,多次应邀出席国际会议作报告。1994年在美国盐湖城召开的第六届国际草原学术会议上,当选为该会议第六届设委员会委员。还应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和内蒙古科委委派,先后14次率领科学考察团出访美国、日本、阿根廷、俄罗斯、印度、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1998年5月16日赴匈牙利德布勒森出席第十七届欧洲草地管理学术会议,5月21日不幸殉职,享年69岁。

李博教授支援边疆40等年来,兢兢业业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随时注意本学科动态,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在科技第一线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和自治区的教育与科技的发展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对生态学教学与干旱、半干旱区植被与草原研究,对生态学人才培养与草地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的春天,李博院士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出席第十七届欧洲草地管理学术会议期间,途经一个小镇,休息时,他独自走到草地上采集标本,并一路拍照,当他举着相机倒退着踏上铁路,一列火车从他的背后驶来……。

初次踏上大草原

1929年4月15日,李博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1953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同年8月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给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李继侗当助教,从事植物生态教研工作。当时李继侗先生正致力于生态学研究,成立了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专门组,并且招收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使李博得到深造,李继侗先生亲自为他制定听课与读书计划,让他和大学生、研究生一起参加考试,并且承担基础课实验。这时的李博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每天学习工作达16个小时以上,每月工资除生活费外全部用于购买专业书籍。1955年起,李博开始对北京西山植被进行研究,先后随李继侗先生参加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以及黑龙江大庆、河北坝上等草原考察。1956年,内蒙古筹建第一批国营牧场,李博随李继侗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踏上呼伦贝尔大草原时,李博感叹道:“这是一片处女地,一片天然杰作!”说这话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后半生会与大草原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热情赞美的地方成为他倾注毕生心血的地方。从北大来到内大内蒙古大学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综合大学,建于1957年。创办初期,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建校事宜,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兼首任校长,李继侗先生应邀执教并且担任副校长。一天,李博对妻子蒋佩华说:“李继侗先生已经带领北大生态地植物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内蒙古大学的建设,李继侗先生让我在北大把生态地植物学专业本科教学搞完,待这届学生毕业后,我也要去内蒙古。”就这样,李博怀着对草原的热爱,毅然放弃了北京大学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于1959年初同妻子蒋佩华一同调入内蒙古大学生物系任教。这一年,他带领18个人,租用了72只骆驼,携带考察器材及生活必需品,深入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进行考察。

这里流沙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夏季烈日如火,沙面温度高达70摄氏度。为了揭开这一神秘区域的面纱,他们每天黎明就开始行动,采集标本、描述样地、记笔记,直到天黑才安营扎寨,接着大家又得支帐篷、捡薪柴、煮饭菜,饭后还要压标本、写标签,讨论下一步行动方案。在考察中,有一次大风突起,黄沙蔽日,李博和骆驼被流沙掩埋,多亏骆驼奋力挣扎,从沙土中钻了出来,他才得以逃生。经过20多天的考察,他们终于纵穿巴丹吉林沙漠,获得了这一地区动植物区系、植被、水文、地貌等第一手资料,填补了这一地区的研究空白。1977年,李博率先在内蒙古大学建起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专业,并且亲自主持制定教学计划,承担起植物生态学、普通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等课程的授课任务。此后,李博又相继在内蒙古大学建立了生态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用双脚丈量内蒙古土地蒋佩华和李博在北京农业大学读书时同系同年级,他们都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届大学生。蒋佩华说:“在校期间,李博一直是学习班长,他朴实憨厚,成绩优异。我们结婚后,他一直忙于工作,我们3个孩子出生时,他没有一次在我身边。”李博的同事这样评价他:“他几乎到过内蒙古的每一个地方,走过许多没有人烟的地带,他是用双脚丈量过内蒙古土地的人。”1983年,李博与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陈凯共同主持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遥感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前后组织了全国9所高校的近百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撰写了近百篇论文和专题报告,编制出了草场资源系列图。1991年,他在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期间,提出以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工程方法改良和管理草原,主持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建立了草地资源数据库,利用NOAA气象卫星信息与GIS,成功进行大面积草地估产、草畜平衡评估和监测,建立了我国北方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

该监测系统在锡林郭勒盟试运行获得成功,1993年8月通过了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主持的有中外专家参加的鉴定,专家们认为该系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李博建成我国北方牧区221个县旗、300万平方公里的草地遥感估产与草畜平衡监测系统,使我国草地资源的信息管理步入国际先进行列。1980―1998年,李博先后21次出访进行国际学术活动。在美国访问期间,他省吃俭用,乘坐“灰狗”巴士考察了美国21个州,行程8000多公里,摄制幻灯片千张,收集购买的图书资料重达200多公斤。

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态学组评审委员,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专家委员会生命科学专业组成员,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所兼职教授,四川大学生物防治工程国家实验室兼职教授,中山大学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主任,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草原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植被图编委会副主编:《中国草地》主编,《生态学报》副主编,《遥感学报》副主编,《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贡献

在科学研究上,李博院士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与草原研究作出了系统的研究,而且把生态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把传统研究与近代研究相结合,并有意识地与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如持续发展、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联系起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专题4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4部,专题地图5套,主编科学文集9部。

李博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3项,专题4项,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与参编专著21本,发表论文百余篇;

李博教授于70年代中期在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地植物学专门组的基础上,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态学专业,提出了整套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方案,主编教材4本,主持翻译教材5本,先后建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了大批生态学专业人才,受到国内外用人单位的好评。

获奖记录

先后获“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表彰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多项一等奖4项三等奖3项。1992年获乌兰夫基金会自然科学特等奖。

获全国科学大会表彰奖,“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表彰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还获得内蒙古第二届乌兰夫基金奖基础科学特别奖

1989年获得国家高教优秀成果奖及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标签: 李博

更多文章

  • 汤用彤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汤用彤

    汤用彤(1893.6.21-1964.5.2),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1917年,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

  • 何思源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何思源

    何思源(1896年-1982年4月),山东菏泽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常自称“曹州府人”。在曹州府,何家可谓大家族,何思源祖上曾出过多位进士,先祖何尔健是明万历己丑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何应瑞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何觐是康熙七年的进士,之后,虽少有仕进,尤其到了何思源父亲一代,家道中落,但仍

  • 陆征祥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陆征祥

    陆征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字子欣,上海人,原籍江苏太仓。毕业于广方言馆和同文馆,随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此后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一战结束后,曾代表中华民国率代表团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晚年隐居于比利时圣安德隐修院。

  • 废名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废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后,相继创作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1932年)、《桥》(1926-1937年)、《莫须有先生坐

  • 蒋兆和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蒋兆和

    现代人物画家,是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曾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文名:蒋兆和国籍:中国出

  • 马君武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汉族,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

  • 熊庆来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熊庆来

    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1909年,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

  • 夏鼐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鼐

    夏鼐(nài)(1910.2.7—1985.6.19),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夏鼐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夏鼐也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

  • 甘涛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甘涛

    甘涛(1912—1995年),字汉波,南京人,甘贡三先生次子,现代著名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他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是海清的叔爷。中文名:甘涛别名:汉波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南京出生日期:1912年逝世日期:1995年职业: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毕业院校:国立中央大学侄外孙女:海

  • 钱韵玲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钱韵玲

    钱韵玲(1914—1994),女,浙江杭州人,出生在湖北咸宁,中共党员,音乐教育家。钱韵玲是中共地下党员、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公开身份是上海暨南大学教授、社会活动家钱亦石的女儿,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中文名:钱韵玲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咸宁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