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大猷

吴大猷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896 更新时间:2023/12/6 4:23:43

吴大猷(1907.9.29-2000.3.4),笔名洪道、学立,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人,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金,1948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3年11月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两项研究为后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一项是关于重原子f态的计算,另一项是闭壳层电子激发态的计算。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大猷

外文名:WuTa-yo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高要县

出生日期:1907年9月29日

逝世日期:2000年3月4日

职业: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密歇根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物理学之父

中央研究院院士

代表作品:《科学和教育》、《科学与科学发展》等

人物生平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9月29日,吴大猷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今广东广州)。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吴大猷进入番禺县立小学。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吴大猷考进广府中学。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吴大猷进入南开中学。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吴大猷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成为物理名师饶毓泰的得意门生。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南开矿科停办,改入物理系。

1929年夏(中华民国十八年),吴大猷在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恩师饶毓泰排他留校任教,讲授近代物理学和力学。

1931年春(中华民国二十年),经饶毓泰及清华大学叶企孙的推荐,吴大猷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乙种研究奖助金,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吴大猷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阮冠世也转来密西根大学。经多次研究,大猷把红外光谱仪的直线狭缝改为弯形,提高分辨率。

1933-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34年夏(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应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饶毓泰之邀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三年里发表了15篇重要论文,把新的量子力学介绍到中国。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吴大猷离开中英庚款董事会在川大所设的讲座教授职位,到北大、清华、南开在昆明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在南开大学吴大猷用英文撰写了第一部专著《多分子的结构及其振动光谱》,受到恩师饶毓泰的器重。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赴密歇根大学任客座教授,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两年。

1949年秋,受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ationalResearchcouncilofCanada)之聘,主持理论物理组工作。

1956年11月至1957年4月,应胡适之邀回台,在台大和清大联合主办的研究生班讲授古典力和量子力学,兼及流体力学和核子间的交互作用问题。

1957年,获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其研究工作多在原子分子结构及光谱、核子散射、大气物理、电离体及气体方程式,统计物理,相对论等方面。

1960年10月至1961年2月,应邀至瑞士洛桑大学讲学。

1963年秋,辞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职务,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在太空及气体动力学研究所讲气体运动论。

1967年,接受钱思亮邀请,回国任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建议政府成立国家科学院。

1968年,委员会成立获淮,并被预定为主任委员。

1969年,请辞国科会职。

1975年,吴大猷将他历年教学讲稿整理成《理论物理》,计7册:①古典动力学、②量子论与原子结构、③电磁学、④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⑤热力学、气体运动论及统计物理学、⑥量子力学(两册),在台湾出版。

1978年,从纽约大学退休,长居台湾。

1979年,担任教育部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委,致力于初中高中的科学教育改革。

1983年,由蒋经国指定,吴大猷被任命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第二年,吴大猷又出任台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长”。他主张科学研究与政治分开,加强两岸的学术交流。

1983年6月,吴大猷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太平洋地区物理学大会,这是亚太地区物理学家一次空前盛会,使远隔重洋的同事、师生和同学欢聚一堂。

1988年,他在医院病榻上写出了《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

1989年,吴大猷作了14次系列讲演,并以《物理学:它的发展和哲学》为书名,于1992年出版。

1992年5月,吴大猷率团在李政道夫妇陪同下,由台北经香港飞抵北京参加学术活动。

1998年11月底,由中国科学院安排,吴大猷以92岁高龄从台湾回到祖国内地。

1994年1月,卸任中央研究院院长。7月8、9日,中研院为吴先生举办(吴大猷院长荣退学术研讨会)对吴先生的学术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

1995年,主持清华大学(王惕吾先生纪念讲座),并为终身主持人。

1997年,第二次全球华人物理学会议,在台北举行,并贺先生九十大寿与学生诺贝尔得主李政道同时获清华大学颁授名誉理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以学位暨系列活动贺其九十寿诞,活动内容包括李政道、杨政宁演讲之(科学界的挑战)等。

1998年,赴广东肇庆探亲。

1999年3月起,三度进出加护病房,4月底一度病危。

2000年3月4日下午2时35分,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寿九十五岁。

主要成就

吴大猷的学者生涯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北京大学时期(1934—1946)、北美时期(1946—1978)和台湾时期(1978年起)。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原子和分子理论、相对论、经典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原子和分子理论、散射理论和统计力学方面有独创性。

20世纪30年代,吴大猷研究了多种原子分子光谱,研究了苯及其衍生物的拉曼光谱,发现并证明了苯的同位素移动并对此作了正确的解释。30-40年代,在中国最早进行了原子多重激发态的研究,较早计算了氦原子双激发能态;计算慢中子与原子碰撞的散射截面;提出原子碰撞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氯化乙烯的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及分子对称问题;讨论了由分子或电子激发的分子振动、分子振动与转动的交互作用、分子简正振动等问题。

吴大猷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两项研究为后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一项是关于重原子f态的计算,另一项是闭壳层电子激发态的计算。他认为,铀离子能级的相对位置应该很类似于钋、钍和锕的相应的离子能级。这就等于给出了锕、钍、钋和铀四个重要元素最低态的电子组态的信息。他肯定,93号以后的元素必定以5f电子为最低态。于是他预言,中性的93号原子的正常态至少包含一个5f电子,因而有可能存在一个类似于周期表中稀土族的元素系,从铀开始的化学性质类似的14个元素。这就是说,吴大猷通过f态的计算,预言了铀后元素的存在。他的这一工作为铀后元素的发现和M.C.麦耶尔对同类问题的计算开了先河。从1940年开始,铀后元素分别以各种方式被发现。他的第二篇论文题为《两个最低点的特征值问题和重原子f态的量子亏损》,讨论了前人没有讨论的具有两个不对称的最小值位势的量子力学问题。他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n)近似法求解了波动方程的本征值,并将结果用于某些原子能态的计算,特别是用以说明量子亏损。对此,学术界评价吴大猷这一工作具有非常不寻常的意义。

吴大猷在原子光谱方面的一项工作已被Y.P.瓦施尼称为“吴态”。“吴态”的存在,1967年已由P.费尔曼和R.诺威克用实验所证实。对于散射理论,吴大猷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的电子碰撞激发和双重激发研究,做出了贡献。他关于氦的双重激发能态研究已被D.E.高耳登列入电子-原子散射共振研究的早期贡献。在统计力学方面,吴大猷把跃迁概率的概念同不可逆过程联系起来,为严密表述和深入理解不可逆过程的时间方向性也做出了功绩。70年代中期后,吴大猷先生开始关注物理学哲学问题。他的一系列关于物理学发展与哲学的讲演,于1975年出版,书名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物理本质和哲学本质》。吴先生认为,一位物理学家,从对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理解中,会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学。此后,吴先生一直关注物理学哲学和科学哲学的问题。1988年,他在医院病榻上写出了《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

1941年吴大猷开始在西南联大教授古典力学。吴大猷学生有杨振宁、李政道、黄昆、朱光亚等一大批著名物理学家。一批骨干物理学家,如马仕俊、郭永怀、福春都曾从他那里受益过。

《科学和教育》《科学与科学发展》《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现代物理学基础的物理本质和哲学本质》等。

社会任职

曾任国科指导会主任委员。

1958年9月至1959年4月,应邀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1965年,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与天文系主任。

1983-1994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人物评价

吴先生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吴先生关心国家统一,致力于民族富强,并且为海峡两岸科技学术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两岸同胞所赞誉。(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评)

吴老师为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尤其是近30多年他对台湾科学发展尽心尽力,做了极大的贡献。吴老师为人正直、诚恳、坦诚、热情、治学严谨。他一生忠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他承继了我们固有的道德传统,发扬了近代的科学进步。吴老师他不仅是著名的、极有权威成就的、世界级的大物理学家,而且他就是庄子赞扬的真人,他有的知识是真知,他是我们的大宗师。(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评)

吴大猷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一生从事物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对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吴大猷先生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以后,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培养了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吴大猷先生身体力行,为发展中国台湾地区的科学与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缅怀吴大猷先生对中国科学与教育事业,特别是对物理学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吴大猷先生献身科学的优秀品德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评)

他在中国物理学界中的影响力之大,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作者丘宏义评)

后世纪念

2002年11月由台湾“吴大猷基金会”主办的首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大陆作者王元的《华罗庚传》获金签奖。

2008年6月7日上午,由中国物理学会、中科院数理学部、中国高等科技中心、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举办的吴大猷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标签: 吴大猷

更多文章

  • 杜润生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杜润生

    杜润生,男,1913年7月18日生,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1932年10月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群众组织抗日反帝同盟会和社会科学家联盟。1934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史系。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他一直认

  • 周小燕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小燕

    周小燕,1917年8月17日出生于武汉,毕业于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她是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作品有《长城谣》、《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蚌壳》。2016年3月4日0点32分,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因病去世

  • 澹台灭明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澹台灭明

    澹台(Tántái)灭明[前512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

  • 张允和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允和

    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张允和的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张允和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为高中历史

  • 赵长天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赵长天

    赵长天(1947年2月11日-2013年3月31日),男,1947年出生,汉族,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班长、副指导员、创作员,上海有线电厂厂办干事、副科长、党支部书记、科长,上海航天局副处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常务书记、党组副

  • 林振强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林振强

    林振强(1949年-2003年11月17日),绰号洋葱头、强伯、傻强,香港著名填词人兼专栏作家、漫画家、资深广告撰稿员、创作总监,是广告界出名的鬼才。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间,活跃于香港填词界,留下过千作品,与当时香港粤语流行曲著名填词人黄沾、林敏骢并称“二林一黄”。中文名:林振强国籍:中国香

  • 司马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翎

    司马翎(1933-1989),本名吴思明,广东汕头人,将门之后,台湾「综艺侠情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叶洪生作品《台湾九大门派代表作》把他列在第一位;当代著名武侠名家凤歌认为司马翎在文笔、博学、斗智、气势四项上,已经接近第一。1947年举家移居香港。大二时试作《关洛风云

  • 吴稚晖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稚晖

    吴稚晖(1865—1953),联合国“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出生在江苏武进的雪堰桥一带。1902年加入上海爱国学社,曾参与《苏报》工作。1905年在法国参加中国同盟会,出版《新世纪》报,鼓吹无政府主义。1924年起任国民

  • 贺绿汀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贺绿汀

    贺绿汀(1903-1999),男,原名贺楷、贺安卿,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东仙槎桥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半个世纪以

  • 罗家伦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罗家伦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柯桥镇江头人。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父传珍,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家伦幼年就受其父影响。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是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