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若飞

王若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6 更新时间:2024/1/24 17:37:58

王若飞(1896-1946),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荫生,号继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参加革命深入敌后化名黄敬斋。王若飞出生在贵州安顺。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青年时代,王若飞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22年6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1923年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并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终年50岁。2009年,王若飞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若飞

别名:黄敬斋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贵州省安顺市

出生日期:1896年10月

逝世日期:1946年4月08日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人物生平

王若飞,号继仁,原名王运生。1896年10月,出生于贵州安顺市西秀区一个封建家庭,家住中华北路173号。1903年迁居贵阳。。

1904年2月,王若飞被二舅父黄齐生接至贵阳承担抚养、供读。入贵阳达德学校学习(现为贵阳达德书院旧址,位于贵阳市商业中心大十字南侧)。他从《木兰辞》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缰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

1911年11月,王若飞响应辛亥革命号召,参加贵阳学生队稽查城防。1912年在群民书店任店员。

1915年,王若飞随大舅父黄干夫到铜仁矿务局任文书兼会计。但在舅父黄齐生的带领下,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17年,王若飞在黄齐生的带领下留学日本,“五四运动”爆发后,毅然回国。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

1922年6月,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王若飞同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同赵世炎、陈延年等一起,由阮爱国(即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

1923年,王若飞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3月王若飞回国。不久他担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他在中原地区大力发展党团组织,积极开展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推动中原地区的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

1926年,王若飞调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并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中共五大后,王若飞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长和宣传部长。

1928年6月,王若飞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国农民协会驻农民国际代表,并在列宁学院学习。

1931年,王若飞回国就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参与了领导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晋、绥、新等地农民斗争,开展土地革命。

1931年11月21日,王若飞在包头-泰安客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度过了近6年的铁窗生活。

1937年5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营救下,结束了5年零7个月的牢狱生活。同年8月到达延安,先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1938年,王若飞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1940年起,王若飞任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期间,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政治、军事文章,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

1944年5月,王若飞作为林伯渠的助手赴西安、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他还协助董必武主持中共南方局的工作,11月起任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

1945年6月,王若飞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作为中共代表,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工作。

1946年1月,王若飞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他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同秦邦宪、叶挺、邓发和黄齐生等,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因天气原因,飞机中途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上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时年50岁。

成就贡献

国共两党举行了十次正式谈判会议期间,王若飞配合周恩来作了多次重要发言。10月10日下午,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代表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王若飞在上海任职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时,参与领导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运动。在担任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期间,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对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若飞于1940年4月在《八路军杂志》上发表了《华北游击队与民众游击战争发展的经验》一文,提出了游击队的七项任务,为游击战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若飞对陈独秀所犯错误的性质和严重后果作了揭露和批判。

王若飞指出内蒙古的工作要深入发动群众,做好民族工作,开展武装斗争,到一定时候要进行土地革命。针对日本特务策动的“自治运动”,王若飞还提出要加强蒙汉团结,共同抗日。

王若飞在延安创办了陕甘宁边区党委理论刊物《团结》月刊,还著有《中国向何处去》、《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等文章。

轶事典故

王若飞的身体不好,1931年,王若飞被捕到监狱后,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是冷水擦身。王若飞用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王若飞在狱中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946年4月8日下午两三点钟,山西兴县有人听到巨大的飞机轰鸣声,然后看见一架飞机沿着黑茶山下的一条大沟,低空飞来,离地面非常近,好像是紧贴着树梢飞了过去,紧接着是剧烈的爆炸声。雨停了后,村里一些年轻人上了山,看到有一架飞机斜躺在一块凸出的巨石前约20多米的山坡上,飞机残骸四周的树木都被烧光。飞机机头朝上,螺旋桨已经摔断,飞机的碎片,还有文件纸片散落一地。

当天晚上,村干部们开会讨论此事,因为分不清敌我,大家决定第二天一早上山把尸体掩埋掉。会议开到一半,有干部匆匆赶到,告诉大家有一架载有重要领导和高级干部的飞机失事,正在寻找。

第二天一早,黑茶山的50多个民兵们重新上了山,在失事现场附近,捡到了一个椭圆形的印章,虽然已被烧得一塌糊涂,但是依稀能辨认出“中共重庆办事处证章”的字样。除此之外,还捡到了两枚印章,一枚写着“秦邦宪”,另一枚是“黄齐生”。

1946年,晋绥军区政治部派来了裴周玉调查飞机失事原因。一致认为,因为当天飞机准备返回西安。但能见度差,加之飞机的导航设备比较差,在返航途中迷失航向,误入山区。为了寻找地面目标,飞机降低飞行高度,在浓雾中撞山爆炸坠毁。

人物评价

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这样评价王若飞:“头脑敏锐,分析问题透彻、深刻,有雄才大略,善于联络人——他像’黏合剂‘一样把大家团结起来。“

2009年,王若飞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邓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若飞其人聪明好学,思想敏锐,性格开朗,待人随和,在敌人狱中坚强不屈,大义凛然。”

傅作义这样评价王若飞:“共产党员王若飞,那才是个人才哩!”

后世纪念

陈毅著《哭若飞》:

廿年患难如交久,失事高空恨更长。

豪饮把杯惊满座,深谈携手忆河梁。

折冲樽俎鞭撒旦,迫贼关牢出睢阳。

有志愿傍青冢宿,英雄肝胆亦柔肠。

中共中央追掉“四八”烈士挽联:

正天下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丧砥柱。

看中流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势争胜利慰英灵。

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王若飞纪念馆是内蒙古红色旅游景点,位于包头市东河区通顺街3号(原泰安客栈)。这里曾是王若飞在内蒙古从事革命活动时的秘密场所,也是他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的地方。每年都有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表达无限敬仰之情,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王若飞故居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整座建筑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王若飞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故居不时接待着前来观瞻的人们,尤其是每年清明前后,这段时间,来到故居平凡小院中缅怀不平凡的烈士的人络绎不绝。

1994年,贵州省电视台编剧,王蔚桦导演,赵焕章等人主要演员的《黄齐生与王若飞》,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在中央电视台曾三度播放。

标签: 王若飞

更多文章

  • 梁笑棠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梁笑棠

    梁笑棠,英文名“Laughing”,男,TVB剧《学警狙击》《潜行狙击》等系列电视电影中角色,由香港男演员谢天华饰演,这个角色由无线电视著名编剧朱镜祺创作。梁笑棠意志力强,长时间从事卧底工作,虽然大部分时间不可坦诚对人,内心常感孤独,但仍有柔和温暖的一面。在卧底工作中,梁笑棠全力配合警方打击罪犯,胆

  • 马寅初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寅初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

  • 熊向晖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熊向晖

    熊向晖(1919年4月—2005年9月),原名熊汇荃,男,1919年4月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的一个官宦家庭。其父当时任掖县的推事,也就是县长,后来曾任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长、国民政府湖南高等法院的院长。在家里的8个孩子中,排行老五。祖籍安徽凤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

  • 朱光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

  • 朴容夏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朴容夏

    朴容夏(박용하,1977年8月12日-2010年6月30日),毕业于中央大学第一校区(首尔)戏剧专业,演员。1994年,在MBC电视剧《主题游戏》中担任配角正式出道。1998年,凭借每日连续剧《看了又看》获得MBC表演大奖新人奖。2003年,推出第一张专辑《期别》。2005年,获得金唱片奖最佳新人奖

  • 方先觉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方先觉

    方先觉(1903年-1983年),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字子珊,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今属安徽萧县)。方先觉萧县第四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之后入读南京第一工业学校。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以后转学军事,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

  • 宋德福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宋德福

    宋德福,男,汉族,(1946年2月-2007年9月13日),原籍河北盐山,生于吉林德惠,大专学历。1965年10月入伍,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后任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处处长,团中央常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等,少将军衔。1983年后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一书记,兼中央团校校长、中

  • 萧劲光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萧劲光

    萧劲光(1903.1.4—1989.3.29),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长沙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师党代表、特区军委参谋长、军区参谋长、军参谋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军团政委、军政委、军区司令员、军团政委、军团参谋长、军事部部长、司令部参谋长、兵团司令员

  • 李文华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文华

    李文华(1927年7月-2009年5月9日),男,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人。工人出身,早年师从郭启儒先生,1962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先后与刘宝瑞、马季、郝爱民、姜昆等相声名家合作,多扮演捧哏角色。1983年患喉癌。1985年实施了全喉切除手术,手术后因不能说话而淡出舞台。2008年11月

  • 王元姬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元姬

    王元姬(217年—268年4月20日),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王朗之孙女、王肃之女,晋文帝司马昭妻子,晋武帝司马炎与齐王司马攸的生母。王元姬幼时便通《诗经》、《论语》,嫁司马昭后竭尽妇道、谦虚谨慎。其人颇有远见,曾预言钟会谋反之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