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梅调鼎

梅调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13 更新时间:2024/1/2 23:03:32

梅调鼎,字友竹,晚号赧翁,慈溪人(今江北区慈城镇)。道光十九年(1839)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去世。2006年是梅氏谢世一百周年,现特介绍梅氏的几则轶事,以纪念这位梅骨竹心品自高的宁波书法名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梅调鼎

别名:友竹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北区慈城镇

出生日期:1839年

逝世日期:1906年

职业:书法家

代表作品:《赧翁集锦》和《梅赧翁手书山谷梅花诗真迹》

基本信息

字友竹,号赧翁,晚清慈溪县城(今属宁波市江北区)人。年轻时曾补博士弟子员,后因书法不中程见黜,不得与省试,从此发愤习书,绝意仕进,以布衣终其一生。《回风堂集》谓其“于古人书无所不学,少日专致力于二王;中年以往参酌南北,归乎恬适;晚年益浑浑有拙致入化境”。自言“用笔之妙,舍能圆能断外,无他道”。《沙孟海论书丛稿》云:“他的作品的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邓散木评其“早年的字,写得既漂亮又朴素,像年轻的农衬姑娘,不施脂粉,自然美好”。有《赧翁集锦》和《梅赧翁手书山谷梅花诗真迹》印行于世。另有《注韩室试存》。

成长经历

科举虽挫奋发学书:

160多年前的一天,慈城梅家又添男丁。梅家在慈城算不上大家望族,但也是名门世泽。据慈溪光绪志记载:梅家的先祖梅宽夫为南宋咸淳七年进士,调慈溪尉,“后摄知县事,率义勇应文天祥而战死常州”。不知是梅姓的缘故,还是家族的荣耀,梅家长辈取于宋代诗人张耒的《梅花》“调鼎自期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之意给男孩取名为调鼎。在古代,“调梅、调鼎”均指宰相,可见梅家是希冀其出仕为官。

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少年梅调鼎开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的人生之旅。由于他的聪颖,由于他的刻苦,考取秀才不久的他即补博士弟子员。然而当满腹经纶的梅氏参加乡试时,却因答卷书写不合科举考试规定而被取消了考试的资格。因为科举考试需采用“大小匀落,横竖整齐,圆润光滑”的“馆阁体”答卷。如果说梅氏稍稍随俗一点,能按照“馆阁体”答卷;又或者梅氏稍稍听话一点,能听从家人劝告下次再考,那么可能会多一个梅氏举人,但书坛或许就没有载入艺术史册的梅调鼎了。

其实用现在的眼光看,梅调鼎不但是极有个性的人,而且还是个十分有志气的人。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世俗中,面对科举的失利,他不沉沦,不附俗,而是发愤作书挑战“馆阁体”。据介绍:梅调鼎初学颜体,在学到对其能乱真时,又刻意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旁及诸家……书法家与写字匠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独来独往、自成一体,而后者仅仅模仿,依附于他人。梅调鼎的书法自然属于前者,其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独树一帜。为此,行家评价他的书法是能圆能断、圆断结合,结体典雅、风神秀逸。近现代书法家邓散木评说梅调鼎:“写得既漂亮又朴素,像年轻的农村姑娘,不施脂粉,自然美好。”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赞其为:“不但当时没有人与他抗衡,怕清代260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

别看只有短短数十字的评价,却凝结了梅调鼎数十年的“朝夕磨砺不离手,夏练三伏冬练九”习书心血。梅调鼎晚年曾吟诵过《晨起》诗:“夜卧不能迟,晨起常苦早。”早睡早起是梅氏数十年因习书养成的习惯。据载:每天清早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笔头极长的羊毫笔悬腕写小楷百余字。大凡习过书法的人都知道:羊毫是毛笔中最难驾驭的,软软的笔,写在软软的纸上,尤其是大号羊毫,中间软柔无力,难于用劲。为了驾驭大软笔,使其能得心应手,宛转如意,梅调鼎除了足不出户勤练外,还持之以恒苦练。最值一说的是寒冻腊月天,梅调鼎常把双手插进雪堆,待两手冻僵之后,再奋笔疾书,直到两手写得发汗为止。当时的梅家已是家道中落,生活较为窘迫,但梅家书房的火盆不曾熄灭,而且上面总放有一盆水,为的是防止水结冰而不能练字。数年习书经验使他深知,避寒辍暑,一曝十寒,“乃书家之大忌也”。工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无数寒冻日,历经无数酷暑日,梅调鼎终成为被清朝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赞为“三百年来所无”的书法家。

誉满东瀛声传美洲:

时值梅调鼎壮年,他的书法已声扬浙东,人们纷纷开始收藏他的作品。当时的慈溪县东南乡马径村(今江北庄桥马径村)有一位名叫张斯桂的文官,被清朝政府派驻日本任外交官。这位张副使收藏了不少梅氏作品,而且将梅调鼎的作品带到东瀛。当张斯桂收藏的梅调鼎墨宝被当时在日本的晚清著名书法家、历史地理学家、目录版本学家杨守敬看到后,杨开始在东瀛传播梅调鼎其人其书。在日本书坛,杨守敬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经他的推介,梅调鼎不但是名震日本书坛,而且被日本书坛誉为“清代王羲之”。

这一赞誉由海外传到国内,梅调鼎的声望更是与日俱增。不少官吏、富商纷纷慕名到慈城,登门求字。据记载,当时的浙东曾出现“为求友竹字,愿出万两银”的盛况。如果一直是这样,慈城狮子门头的梅家肯定被踏破门坎,但梅调鼎却不愿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别人哄抬的商品,他更不愿将自己的笔墨成为别人交易的“筹码”。于是,梅调鼎一律拒绝向他求字的大小官员,而且觉得光是这样拒绝似乎难以表达他的“贫贱依富贵,羞色上于面”的想法,索性在家门口贴了一副“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白丁”对联。之后,不知是李鸿章自己想要梅氏的字,还是下属想讨好其送梅氏的字,好几个浙江官员千方百计想叫梅调鼎为其写一幅,其中一个是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幕府的严信厚。轶事

严信厚是梅调鼎的同乡,又同是书法家。有一天,严氏准备好纸墨,邀请同乡来家品酒作书。几杯酒水下肚,梅调鼎借着几分醉意,挥毫泼墨写了几幅,突然写到一幅上款已题“少荃公台大人之属于”时,马上察觉“少荃”是李鸿章的字,当即说:“我今天写的字有酒气,不好。”说完,随手将这幅字撕毁了,弄得严信厚颇为尴尬。

社会评价

近现代的宁波书坛,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有人将浙东书坛比喻为绵绵群山,而梅调鼎先生则是群山中的第一座山峰,是他开创了浙东书风。

据书法家钱罕回忆:他原名钱富,少年时曾求教于梅调鼎先生学书法,梅调鼎知道他叫钱富后,说:“贪财思富,沽名钓誉者,岂能成大业乎?”闻此言,钱富即易富为罕,兢兢业业,并遵照先生的“内含情操,外发意气,可以心悟,难以言取”的学书要求,改变了以前专门摹拟造作,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自创一体,继而成为浙东书法家。

高尚情操

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慈城人移居美国,到大洋彼岸后不久,把自己珍藏的梅调鼎、钱罕各一楹联赠给美亨佛利尔美术馆。当人们问他为何这样时,这位旅居海外的慈城人称:此乃是梅调鼎的“人品书品,并重遐迩”。三、不谋名利淡泊人生

梅调鼎在世时,虽拒达官显贵求字,却乐为僧道白丁留墨。据传宁波的阿育王寺修天王殿时,当家和尚曾请他写天王殿三个字。梅调鼎为写这三字,专门住在寺院,又几次跑到天童寺考察开山鼻祖密云和尚的“天王殿”笔法,来回几次才动笔,写好后张贴在壁上,远望觉得不行,就撕了重写,如此往复几十遍,还是觉得不行。最后他索性叫和尚雇工将密云的字描摹下来,照样复制才算了事。据书法家凌近仁撰写的《梅调鼎传记》,宁波天童寺匾额对联、阿育王寺的石柱楹联,以及为一般人家书写对联、条屏、堂幅、扇面及壶铭等,这些都是精心杰作。若要请梅调鼎写字,最好多备纸帧,因他一挥百挥,必待自己满意方肯交件,因为如此,阿育王寺山门的“八吉祥地”四字,梅调鼎写了三年多,等寺院派和尚来催时,他才完成。

梅调鼎于书法如此,于诗文也是如此。他与文友书信来往,时常评议自己的文章:“诗究不出三家村气习,切勿示外,恐被讥笑。总被书卷不足,学问欠深,幸而四无墙壁,独出心裁。笔致虽云流逸,而词采到底淡薄。”其实梅调鼎治学如何,诗文如何,他的朋友们早就心知肚明。当年被称“慈溪四才子”的冯君木说:“读书精审绝伦,凡六经中之奇词奥句,诘屈不可通者,经先生曼声讽诵,复怡然理顺。”

其实梅调鼎的谦谦君子之风度也颇得人缘,尤其是文友之间。梅氏的独养囡,其婚姻也由好友王瑶尊牵线。他给王瑶尊信云:“前日驾舍,云及敝舍与应宅结姻事,弟随知子妇均以为可。第应宅门户阔大,究有事业之家,敝宅无负郭之田……妙女行止尚有规额,而相貌不见大佳。又将来嫁资一定淡薄,恐不称应宅所望,缘此不敢造次。惟祈茂生斟而酌之可也。”据梅氏后裔回忆:梅调鼎有一儿一女,其女绿仙相貌尚可。作为父亲的他坦言女儿相貌不见大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自揭其短,正是梅调鼎性格。据传梅绿仙是嫁到慈溪县东南乡(今洪塘)洪益三做填房。洪益三是当代书法家洪丕谟的祖父,一直在沪营生。梅调鼎对女婿颇为得意,曾书“随分且为今日事,得闲还读古人书”对联勉励,联上还注了“益三贤婿为客沪上廿余年,人皆谓其忠信谨厚”赞语。晚年的梅调鼎常在慈城大丰号闲聊,一次,大丰朋友对他说:“益三差人来慈城问卜。”一听此言,急得他团团转,不知女婿家发生什么不测之事,又为何瞒着他。想到若有心境不定才起课算命的乡俗,更是惶惶不安,欲雇轿前去探望。不巧,轿行的轿子都已雇出,梅调鼎急中生智,去课命馆问清缘由。后知大事无妨,一颗心才稍稍落地,但到底难以安心,又用大红纸书信一封。红纸是想图个吉利,速差人送去,同时务要其婿回信答复。

洪家是大家望族,家境相对富裕。梅调鼎对女婿家关怀备至,但他几乎不要女婿的接济。梅家全靠他在宁波、上海等地替人做账房的收入养家糊口,生活清贫。其清贫程度,我们从他的诗书一一读知:“朱柿饱绽爽梨脆,香橙黄熟甘橘红。欣然欲买复中止,探怀一笑无青铜。”也许如此,到梅家求字的乡邻趁他作书时,偷偷往书篮塞几枚铜钿,但若被察觉,钱即退回……梅调鼎口味嗜甜,求书者若带上糕团之类的甜食,静静等候,定能得到他的佳作。上述两事可见梅调鼎的“古怪”脾气。

然而梅调鼎的“古怪”并不因贫寒而沮丧,相反却把贫寒当作“财富”来享用,“苍苍数竿竹,桃李生其傍。桃李一时艳,春日吐芬芳。竹历岁寒苦,颜色不改常,荣华世所慕,淡薄谁肯尝。苍苍数竿竹,只可自苍苍。”这是梅调鼎的晚年诗,也是他梅骨竹心的一生的最好诠释。

标签: 梅调鼎

更多文章

  • 罗宾·吉布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罗宾·吉布

    罗宾·吉布全名为罗宾·雨果·吉布(RobinHughGibb,1949年12月22日-2012年5月20日),出生于马恩岛道格拉斯,英国创作歌手,比吉斯乐团主唱。他与莫里斯·吉布和哥哥巴里·吉布在澳洲组成的乐队BeeGees闻名世界,是20世纪摇滚乐和迪斯科高峰时间的代表乐团,开创了多种新颖的演唱方

  • 许包野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许包野

    许包野,潮汕人,籍贯汕头澄海,泰国华侨,中国共产党杰出人物。在厦门诸多地下党领导同志和雨花台2401名烈士中,许包野是惟一取得博士学位的,1923年2月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许包野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任教5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32年10月,党中央任命

  • 孟遏云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孟遏云

    孟遏云(1923-1982,女,秦腔旦角。长安县斗门镇人。父亲孟光华是易俗社第二期的学生,工须生。中文名:孟遏云别名:艺名孟小光国籍:中国出生地:中国长安斗门镇出生日期:1923年逝世日期:1982年12月9日职业:秦腔旦角代表作品:《玉堂春》、《五典坡》、《赵五娘吃糠》等孟遏云9岁随父学艺,艺名孟

  • 熊晃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熊晃

    熊晃(1913-1996)开国少将,湖南省浏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6年10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中文名:熊晃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省浏阳县北盛镇三胜村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96年10月13日职

  • 臧伯平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臧伯平

    臧伯平,男(1913-2005),汉族,又名臧树棠,直隶(今河北)唐县人。北平民国大学毕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臧伯平别名:臧树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今河北)唐县出生日期:1913逝世日期:2005职业:曾任晋察冀四专署专员,察哈尔省五专署专

  • 谢正荣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谢正荣

    谢正荣(1918-1977),男,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后任山西五台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四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十一旅副旅长、中央军委直属十九兵团一九一师师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和副军长、人民解放军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

  • 乐静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乐静

    乐静(1922--1961),男,原名乐秀禾,曾用名乐静波,浙江镇海小港二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解放日报》原副总编辑,《新闻日报》原党组书记兼副总编辑。另有一同名人物苏州市银行女干部。中文名:乐静别名:原名乐秀禾,曾用名乐静波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镇海出生日期:1922年逝世日期:196

  • 黄成林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黄成林

    黄成林,安徽农业大学前任林学与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安徽省高校专业带头人。中文名:黄成林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郎溪县出生日期:1962年9月逝世日期:未知职业:教授毕业院校:南京林业大学信仰:伊斯兰教性别:男1962年9月出生于安徽郎溪。1986年安徽农学院林学本科毕业,1989年安徽农学院森林植物学

  • 严家训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严家训

    严家训(1898年~1938年4月28日),字诲诚,男,汉族,1898年出生于云南省富民县永定镇永定街。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军183师541旅1082团团长。中文名:严家训别名:字诲诚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38年4月28日职业:军人籍贯:云南省富民县自幼家境贫寒

  • 李后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后

    李后,1923年6月15日出生,原名李垕,山东省诸城人。937年在本县府前小学结业,后到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就读。1938年1月,参加了蔡晋康游击队,并同青岛来的同志一起,组成党组织领导下的第四中队并参加了“民先”。李后同志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2009年9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