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谭希林

谭希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53 更新时间:2024/1/4 3:46:01

谭希林(1908—1970),原名谭载章,曾用名谭曦临。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谭希林

别名:谭载章,谭曦临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市

出生日期:1908年3月12日

逝世日期:1970年2月11日

职业:高级将领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生平概况

190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铜官镇源嘉湖石头嘴村一个制陶工人家庭。

6岁起入长沙县立第4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先后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附属乙种工业学校、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学习。14岁时因家贫辍学,入湖南纱厂做工。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他因在“五卅”反帝运动中积极投身纱厂的罢工斗争,被厂方开除。后经省总工会介绍到安源路矿参加矿工俱乐部工作。翌年1月,受矿区中共组织派遣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营。毕业后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后调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排长、副连长。

1927年9月随警卫团参加湘赣边界秋义,转战至井冈山。后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副营长,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参与指挥黄洋界保卫战。

1929年后历任红4军随营学校总队长兼教育长,闽西红军学校校长,红20军代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员,闽西新红12军参谋长兼34师师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团团长。

1931年夏,因率部攻打宁都附近的赖村失利,在苏区肃反中遭诬陷,被开除党籍并被降职为红军特科学校教员,后任该校学兵连连长、营长、副团长、主任教员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特科学校编入干部团,任该团特科营工兵教员。征途中,曾发挥工兵技术特长,多次完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巨任务。到陕北后,恢复党籍,任抗日红军大学地方干部营营长、抗日军政大学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1938年底奉调赴华中,先后任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军事部部长,新四军第4支队参谋长兼第14团团长、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第2师6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津浦路西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皖江军区司令员兼第7师代师长。率部参加了巩固发展津浦路西和皖江根据地的斗争和反顽、反“扫荡”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第32军军长。

1949年6月曾率部解放青岛。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1950年出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954年届满回国后重回部队,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8年至1969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70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革命生涯

1949年隆冬,时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谭希林正准备落实军区党委计划,加强刚刚解放的长山列岛的建设和防务,巩固从莱州湾到胶州湾整个山东半岛的海防,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安全,这时,又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和中央组织部的调令,让他迅速交出手中的工作,到北京外交部报到,另有任用。

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政委康生找谭希林谈话时,谭希林还有点茫然,毕竟是军人出身,打了半辈子仗,对武器弹药和战场上的弥漫硝烟感兴趣,而对文质彬彬的外交工作十分生疏,所以,他对军区两位主官如实说:“我看自己搞外交并不合适,还是喜欢舞枪弄炮。”

许世友朗声说道:“你这个谭司令,好歹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不管懂不懂外交,起码还懂得一点社交上的事情,像我们这些山大王,不要说外交,对社交也是一窍不通啊!”

康生也说:“中央能亲自点你谭希林同志的将,说明是对你的高度重视。这外交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搞的,是要优中选优的。据说,周恩来总理在全军范围内抽点了不到15位兵团级领导到外交部,这可是不得了的。我看,你去外交部,是我们山东军区的光荣。”经过一番谈话,谭希林感到轻松了一点。毕竟,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于是,他向许、康两位首长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尽快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接下来,谭希林一边向军区交代手头的工作,一边在家里打点行装,准备出发。不久,他偕爱人吴文彬及子女从山东青岛赶到了北京。来到刚刚建都不久的北京城,谭希林很兴奋,感觉首都气势恢宏,名不虚传。但他顾不得欣赏皇家遗址,也没有时间游览香山、颐和园,而是立即去外交部报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在原清朝“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的老楼、现今外交部的办公楼里,周恩来一见到比自己小整整10岁的谭希林,就高兴地说:“希林同志,你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可以大干一番全新的事业呀!”谭希林有些担忧地回答:“总理,我还是喜欢带兵打仗。对外交工作我是一窍不通啊!”周恩来微微一笑道:“外交官也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呢。呵呵,不懂可以边干边学嘛!”接着,周总理向谭希林讲解了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我们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中央的意图是:按照毛主席在建国前夕就提出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3条方针,来建设新中国的外交队伍。说到这里,周恩来幽默地对谭希林说:“你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将被称为‘将军大使’!”谭希林不好意思地说:“总理过奖了,过奖了。”

谭希林刚进城,什么都不习惯,第一次睡饭店的弹簧床,一个晚上都没睡着。周恩来安排谭希林等将军大使躲在屏风后“偷师”外交礼仪,还开办大使培训班,专门给他们上课。第一次吃西餐,谭希林整整吃了近三个小时,紧张得满头大汗,他幽默地说:“吃饭比攻打一个碉堡还劳累。”

谭希林等将军们到外交部报到后,周恩来让外交部办公厅给物色了一个饭店,就是前门外煤市街的新华饭店,让大家连家眷一起集中住下,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在解放初的北平城里,除了北京饭店、六国饭店,排列下来就数得上新华饭店了。

谭希林和夫人吴文彬来到房间一看,都觉得目瞪口呆了,里面的卫生设备、弹簧床、地毯、梳妆台、写字台、椅子等等,全是欧式风格,过去几乎见都没见过。谭希林好奇地睡在弹簧床上,整个身体好像陷在“坑”里,翻个身都要花很大的力气,还上下颤动,坐也坐不稳,害得他第一天晚上基本没睡着。

第二天起床散步,谭希林遇到姬鹏飞,便问他昨晚睡得怎么样,姬鹏飞笑着说,基本上望了一晚上天花板。谭希林哈哈大笑说:“看来我们真是‘土包子’哟!”姬鹏飞也自嘲地说:“可不都是‘土包子’吗?”

别看谭希林这拨人都是威名赫赫、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兵团级也好、军级也好,长期以来都是睡在老乡家的门板上、炕上,地上、窑洞里,或者镇头村旁的庙宇中,有时甚至是在青纱帐里。如今一下子住饭店还真的适应不了。所以,“住饭店”也成了将军们当大使的第一项基本功。时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的阎宝航就说,将军们和夫人们首先适应住城里饭店也是一种培训。的确,为了使将军们适应“大使”这一新的角色,外交部特意为他们举办了一期特殊的“培训班”。培训班从1949年11月开班,在外交部东二楼大厅举办。

参加学习的除11位大使和他们的夫人外,还有部分参赞、武官,共40余人。学习班里还有一位越南人,大家称他“老蔡”,他就是越南民主共和国首任驻华大使黄文欢同志。由于中越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亲如一家,越南同志对外交业务也不熟悉,所以黄文欢同志也申请参加了这期学习班。

培训班开学时,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亲临讲话。他说,我们是外行人办外交,抗战以来十多年,虽然有些对外斗争经验,但是没有经过整理,没有使它科学化、系统化,没有上升到理论。过去只接触过一些记者和马歇尔等人,是打“游击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代表国家,一切要正规化,打“正规战”。新中国外交不能袭用过去那一套。

谭希林尽管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也曾吃过洋面包,但周总理讲的一席话,他听起来还是津津有味。接着,周总理指出: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都是跪在地上办外交。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精神,要有信心。

谈到外交工作的特点时,周恩来说,外交工作光荣,但责任重大。在国内工作,犯了错误,组织和群众可以原谅。外交是代表国家工作,被人家抓住弱点,便要被打回来。在军队打仗,平时要练习打靶,搞外交要注重调查研究,多想一些方案,遇事不能冲动。要善于分析研究,不能感情用事,要磨练自己。外交是文打,对外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可能影响战斗。外交无小事,必须严守纪律。外交工作授权有限,事前要请示,事后要报告。周总理的报告在学习班里引起强烈的反响,了热烈的讨论。

谭希林在发言中说道:“总理说得非常好,外交无小事,外交是代表国家工作。我们在驻外使馆做每一件事都代表着国家和国家的形象。如同我们在战争年代攻山头一样,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重要的。稍一闪失,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我决心严格要求,从头做起,不摆资格,不摆架子,以一个外交新兵的姿态,学好每一课。”在培训班里,大到外交政策,小到衣食住行,未来的将军大使们都要从头学。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标签: 谭希林

更多文章

  • 徐廷泽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徐廷泽

    徐廷泽,(1928——2005)重庆市黔江区濯水人。1945年参加国民党政府陆军,解放后首个驾机起义的蒋军飞行员。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退休,2005年逝世于北京。1963年6月1日。徐廷泽驾着编号为6272的F-86型美制佩刀式喷气战斗机自台湾新竹飞抵福建龙

  • 乔治·斯科特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乔治·斯科特

    乔治C·斯科特(GeorgeC.Scott,1927年10月18日-1999年9月22日),1927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威斯,美国男演员。乔治C·斯科特在纽约的舞台上开始他的演艺生涯,后又拍过一些电视剧,最终转向电影,并赢得四次奥斯卡提名。2003年,他主演的《巴顿将军》当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评出的“影

  • 王永在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永在

    王永在(1921年1月24日—2014年11月27日),台塑集团创办人,台塑企业集团副董事长,是“经营之神”王永庆二弟。祖籍中国福建泉州安溪金田乡,生于台湾日治时期台北新店直潭。在2014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王永在以资产34.5亿美元名列台湾前50大富豪第12名。2014年11月27日中午,台塑集

  • 尤尔·伯连纳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尤尔·伯连纳

    尤尔·伯连纳(YulBrynner)是一名影视演员,1920年7月11日出生于远东共和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影史上著名的"光头影帝”,主要作品有《十诫》、《豪勇七蛟龙》等。尤尔·伯连纳从小过着游荡不定的生活,他幼年时曾随家移居哈尔滨,在中国度过了儿童时代,后来又移居法国巴黎。有人说他是身世如谜,演技

  • 谭宗尧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谭宗尧

    谭宗尧(1944年-1998年),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其子为空政话剧团演员谭涛。196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1973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演员,在《小井胡同》、《狗儿爷涅》、《天下第一楼》、《阮玲玉》、《好人润五》、《古玩》、《官兵拿贼》等多部著名

  • 王天培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天培

    王天培(1888-1927),字植之,号东侠,侗族,贵州天柱县人。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北伐名将。中文名:王天培国籍:中国民族:侗族出生地:贵州天柱县出生日期:1888年逝世日期:1927年职业:国民革命军将领1888年12月生于天柱县织云乡。其父王大瀛,以堪舆看相为生,一生漂泊无定。天柱巨富龙大楷礼

  • 王辉球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辉球

    王辉球(1911-2003),江西万安人,1911年农历9月18日出生于万安县芙蓉镇雁塔村一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参加工农革命军。1930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田烈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田烈

    田烈(1913-1976),男,原名田树炎,山东肥城人,新中国60年代著名演员。先后在《铁道卫士》等20多部影片中饰演角色,深受观众的喜爱。1976年去世。中文名:田烈别名:田树炎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肥城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76年职业:演员代表作品:《古刹钟声》,《龙须沟》,

  • 杨全仁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全仁

    杨全仁(1822-1890),本名寿山,字全仁,“全聚德”烤鸭店的创始人,祖籍河北冀州市徐庄乡杨家寨村。初到北京时在前门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人到中年的杨全仁经人介绍,把一家杂货铺的铺底子盘了过来,开了个挂炉铺。这家杂货铺的字号叫德聚全,意思是“以德聚全,以德取财”。杨全仁把这个字号颠倒过来,改为全聚

  • 张池明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池明

    张池明(1917—1997),男,又名张家相、张赤民、张家驹,1917年8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第四乡傅山村(现河南新县泗店)傅家洼一户贫苦农民家中。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随红二十五军转战洋县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期间为红二十五军军部秘书。解放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