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黎星

黎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150 更新时间:2023/12/13 16:04:54

黎星(1957.08.02~2011.08.08),女,汉族,1957年8月2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祖籍中国湖北枝江,中共党员,中国日报社原总编辑助理、美国版总编辑、高级编辑、中国日报社原驻美国首席记者。北京时间2011年8月4日凌晨,黎星突发脑溢血倒在华盛顿的工作岗位上。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8月7日14时45分(北京时间2011年8月8日)在华盛顿逝世,享年54岁。

基本资料

名:黎星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德国柏林

出生日期:1957.08.02

逝世日期:2011.08.08

职业:编辑、记者

毕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学院

主要成就: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曾获得8次中国新闻奖

性别:

简介

黎星,女,198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86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新闻学硕士,先后在中国日报社担任文教部主任、国际部主任、总编室主任、海外版总编辑、总编辑助理等职务。在30年的新闻生涯中,黎星采访领域涉及政治、科技和文化,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亲自撰写稿件两千多篇,编辑修改稿件1万多篇,审阅版面1.7万多块。从2005年起,黎星坚持每周写专栏文章,到2011年去世已撰写约300篇。黎星是中国日报人物报道、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的开拓者,是重大国际问题报道的领军人。

个人履历

1957年8月2日,出生于德国柏林;

1960年12月,随在中国驻东德大使馆工作的父母回国;

20世纪60—70年代,在北京育英小学、光华路三小读小学、日坛中学学习。

1976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朝阳可控硅元件厂工作。

1977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习。

1981年,提前毕业加入成立不久的中国日报社,即被选派到美国夏威夷大学新闻系学习进修。

1982年学成回国后至去世前,在中国日报工作。1982年6月起,在中国日报社文教部任记者。

1985年9月至1986年6月,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系,获硕士学位。

1988年5月,任文教部主任助理,走上新闻管理岗位,先后任文教部副主任、代主任、主任。

1998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2年11月,任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助理。

2006年10月,兼任中国日报社国际部主任。

2008年10月,任中国日报社总编室主任。

2011年4月,赴美国担任中国日报社驻美首席记者。

个人荣誉

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曾获得8次中国新闻奖;

2011年记者节,中国记协追授黎星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2012年6月28日,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黎星被追认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社会评价

黎星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晨同志和中央外宣办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同志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表示沉痛哀悼。中央外宣办等单位发来唁电,对黎星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她是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才。

中国日报总编辑朱灵:黎星是我多年的老同学、老同事和老朋友,我见证了她在中国日报留下的令人敬佩的足迹。作为国家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们总觉得身上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使命,一直有一种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渴望,一直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黎星毕其一生,矢志爱国、忘我工作,她开创了《中国日报》国际传播的新文风、新作风,开创了国际知名、读者广泛的名牌栏目,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目前制约我们外宣工作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是领军人才的短缺。国际传播的领军人才应该具有热爱祖国、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既要深刻理解国情,又能把握国际传播规律,既有明确的传播目的,又十分讲究传播艺术,既要有宣传意识,又不要有宣传味;同时,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和高超的国际沟通能力,有过硬的语言和写作能力,真正做到外宣“三贴近”。黎星正是这样一个政治与业务素质俱佳,同时具备领导能力的国际传播领军人才,她身上还体现出了奉献、拼搏、求真、开拓、育人、博爱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的。

中国日报副总编辑王浩:前些年,因为待遇差,又十分辛苦,黎星父母看女儿如此奔波,不免心疼,想给她调动工作,可她拒绝得很坚定:中国日报是刚开创的领域,虽然艰苦,但很锻炼人,我喜欢这份工作,能学到很多东西,开阔视野,发挥余地更大。

中国日报特稿部副主任陈婕:我之所以写到再晚也要写完,是因为我发现,不管是半夜几点把稿子发给黎老师,她总是早上六点多就看邮件改稿子。

中国日报社董玮:黎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身上有股永远都用不完的劲儿。在航班上,她能挤掉休息时间完成专栏和特写;抵达目的地后甚至可以不倒时差立刻投入工作;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她可以就着狭小的手机屏幕,一点一点把稿子校完;在墨西哥坎昆报道世界气候变化会议,她可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天一亮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会场。

外交部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常务副书记、原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章月:黎星同志30年来一直战斗在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第一线,对国际传播事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新闻工作充满热爱和奉献精神。她在不同的岗位上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忘我工作,为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在国际上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堪为行业表率。黎星所体现出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素养与外交人员核心价值观‘忠诚、使命、奉献’高度一致。她的身上闪耀的是共产党员坚定的党性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值得外交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外交部新闻司:黎星同志是中国国际传播领域的杰出代表,为推进民间外交、促进中西方沟通交流、增强我国软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她身上体现出的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奉献、敬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令人敬佩,国家和社会需要更多像黎星这样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熟悉国情并深谙国际文化和传播规律的复合型人才。

中美建交的重要策划与参与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特意发来唁电评价黎星:“……惊闻她不幸早逝,我深感悲痛,不时满怀深情地忆起她在推进中美关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专业精神、滔滔辩才及卓越努力。”

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的唁电说:“我们为黎星的新闻报道深深折服……黎星是一位真正杰出的记者,她将永被铭记。”

2012年8月6月,《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报道《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写在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才黎星殉职一周年》,并配发短评《黎星,耀眼的启示》。评论说:黎星在对外传播之路上拼搏了三十载,在盛年倒下。一个五十有四的人,原本可以高枕在光荣簿上笑对晚晴,却为了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不远万里,前往美国。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世界传递了中国的良好形象。她以专业精神忘我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正像泽东称赞的白求恩,她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应该学习黎星。学习她党性第一、志向坚定的奉献精神;学习她身先士卒、笔耕不辍的拼搏精神;学习她不惧艰辛、深入一线的求真精神;学习她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学习她甘为基石、乐于助人的伯乐精神;学习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日益深刻,交流与沟通,须臾不可缺。国际传播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毋庸讳言,在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我们还有一段长路要走。而黎星,在国际传播领域,作出了表率。学习黎星,就是要擦干泪水,循着她的足迹,继续向世界传递嘹亮的中国声音。黎星倒下了,精神站起来。

2012年8月22日,《光明日报》第5版发表中国日报社总编辑朱灵撰写的《踏着先行者的足迹—黎星同志一周年祭》:一年前,黎星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然而,她的音容笑貌、感人事迹,在我们心中不曾褪色,她的精神永在,且熠熠生辉。黎星作为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才和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毕其一生,矢志爱国、忘我工作,开创了中国日报国际传播的新文风、新作风,推出了国际知名、读者广泛的名牌栏目,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她一生的贡献,为中国日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黎星英年早逝,壮志未酬。我们唯有积极努力,完成她未竟的事业,才能告慰她的英灵。一年来,全社掀起了学习弘扬黎星精神的热潮,推动国际传播事业大踏步前进。今年“七一”,党中央追认黎星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并公开表彰,这是激励全体中国日报人的珍贵荣誉。我们要永远学习她的精神,明确自己的使命,循着她的足迹,向世界说明中国,向世界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黎星精神永存!

精神

一是党性第一、志向坚定的奉献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

黎星一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积极献身国家对外传播事业。正如中国驻美大使馆在唁电中所说的:“黎星同志长期奋斗在我国外宣战线,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奉献了一生。”在加入中国日报的30年中,黎星成长为优秀的记者、编辑、资深专栏作家和领导干部,她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为中国新闻和对外传播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她的辞典里没有“疲倦”这两个字。因为热爱记者职业,她从不觉得做新闻辛苦,而是把它作为实现理想、为国奉献的平台。她就是这样一个精力充沛、充满激情、不遗余力,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人。

二是身先士卒、笔耕不辍的拼搏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

30年来,黎星同志始终奋斗在编辑和采访第一线。据不完全统计,在1990年至2006年间,每年经她修改的通讯和深度报道多达500余篇;从2005年起,她坚持每周写专栏,总计约300篇。在她去世的前一周,她不仅撰写了多篇专栏、特稿,还就美国国债危机熬夜完成了一篇社论。她就是这样一个始终如一、勤奋耕耘、殚精竭虑,具有高度拼搏精神的人。

三是不惧艰辛、深入一线的求真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

黎星同志30年如一日地走近基层,深入现场,践行着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这一原则,她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为年轻新闻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她多次承担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报道的任务,采访过多国政要,多次参加重大活动报道,她不仅走遍中国,足迹还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的稿件有力传达中国声音,维护了国家利益。她就是这样一个不辞辛劳、以苦为乐、执著追求,具有高度求真精神的人。

四是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

黎星同志毕生以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孜孜以求努力提升专业水准。她认真研究并把握中外差异,组建国际部,创办美国版,不断探索用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角度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是中国日报人物报道、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的重要开拓者,重大国际问题报道的领军人。同时,她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扩大传播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她在中国日报网主持的视频专访节目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30年来,她不断扩展报道范围,撰写了大量有深度、有分析的特写和通讯。她就是这样一个迎难而上、刻苦钻研、不断进取,具有勇于开拓精神的人。

五是甘为基石、乐于助人的伯乐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

黎星同志对年轻记者和编辑满怀爱护,注重传帮带,以自己的光和热为年轻人照亮前路、创造机会,为报社培养了一批人才。在她的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助下,多位年轻记者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她就是这样一个甘为人梯、善为伯乐的人。

六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贯穿了黎星的整个新闻生涯。

黎星同志用真诚的心关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报社的领导干部,她把奉献精神和业务素养紧密融合,团结、指导身边的同事,使团队业务过硬、亲密和谐。她身上没有一丝“官架子”,总是和蔼可亲、体贴入微,默默关心着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并尽全力提供帮助。她就是这样一个关心他人、平易近人、为人真诚,具有高度博爱精神的人。

2012年8月,在纪念黎星去世一周年之际,中国记协号召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黎星为榜样,永远忠于党和人民,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投身“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中国记协书记处表示,黎星的感人事迹所折射出的“黎星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奉献、拼搏、求真、开拓、育人、博爱。黎星同志是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才。她用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外宣战士视党和国家利益重如山的崇高境界,反映了一名新闻工作者追求卓越、捍卫真理的职业操守,展示了一名党员干部关心他人、培养人才的优秀品质。正是在一大批像黎星同志这样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身体力行和带领下,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得到较大提升。

标签: 黎星

更多文章

  • 胡震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震

    胡震(1817—1862),字听香,一字伯恐,不恐,荄甫,号鼻山,别号胡鼻山人、富春大岭长,清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浙江富阳诸生,侨寓上海。生平好立崖岸,酒后值伧侩辄怒詈,人因目之为狂。习摹印,见钱塘钱松所作,乃大惊服。入邑庠后,不喜制艺,独致力于书法,收藏碑帖、拓本甚富。于魏、晋、唐人法帖,均

  • 方晓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方晓

    方晓,后改名菡子,江苏溧阳人。中共党员。1937年肄业于无锡竞志女中高中。中文名:方晓别名:菡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省溧阳县出生日期:1921年3月逝世日期:2003年6月5日职业:作家毕业院校:苏州女子师范中学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惟一去朝鲜和越南战场的女作家代表作品:《黄山小记》《

  • 毕渊明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毕渊明

    毕渊明是中国陶瓷美术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职。中文名:毕渊明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91年职业:陶瓷美术师毕渊明:男(1907年--1991年)别号“至乐老人”,安徽黟县人。毕伯涛子。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毕渊明幼承家学,秉父传艺工金石、诗、书画、精陶瓷粉彩

  • 张天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天

    张天1975年生于云南省临沧市现为自由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目录著作作品展览著作:诗集《逃向黄昏的逆子》音乐专辑《红衣裳》姓名:张天外文名:不详别名:不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云南省临沧市出生日期:1975年逝世日期:健在职业:自由艺术家毕业院校:不详宗教信仰:不详主要成就:不详代表作品:诗集

  • 马士达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马士达

    马士达(1943--2012)书法篆刻家。别署骥者、老马、玄庐。祖籍涟水,1955年移居太仓。六十年代初开始自学书法中文名:马士达别名:骥者、老马、玄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涟水出生日期:1943年逝世日期:2012年2月20日22:53因病去世职业:书法篆刻家主要成就:全国中青年书展“优秀作

  • 鲍嘉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鲍嘉

    鲍嘉,他真正的名字和他一起于1899年1月23日那天降生在纽约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著名的艺术出版物的时尚作家。年轻的鲍嘉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这与他后来在电影中扮演的一系列硬汉形象毫无共同之处。尽管鲍嘉上学时的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但由于他父亲的影响力,他还是进入了安达沃预备学校学

  • 毛瀛初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毛瀛初

    毛瀛初(1910—2000),美国空军参谋大学毕业,任过空军驱逐队总队长、空军第四军区副司令、空军军官学校校长,去台湾后任“国防大学”教育长,“空军总司令部”督察长,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国防部”常务次长,最后任“民航局”局长。中文名:毛瀛初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中国浙江奉化县出生日期:191

  • 萧谦中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萧谦中

    萧谦中(1883-1944)原名萧逊,字谦中,号大龙山樵。安徽安庆市杨桥镇龙山村人。早年师从姜筠学习山水画,成绩显著。后出游西南、东北名胜,行万里路,开阔艺术视野。1921年重返北京,广泛涉猎历代名家作品,深得传统艺术精华,尤醉心石涛、龚贤、梅清。1920年与周肇祥、金城、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画学

  • 释隐莲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释隐莲

    释隐莲(1903—1997),内蒙古丰镇县人,俗名陈玉。1946年至湖南南岳,1949年定居双峰县永丰参禅悟道。1997农历十一月初五日圆寂,法体安放在一普通的棺材内,未经任何防腐处理,即存放在双峰县雷锋山上的雷峰塔内。经三年又五个月开棺,见面目如生,肉身完好,肌体有弹性,四肢灵活,终修成肉身菩萨。

  • 许文生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许文生

    许文生(1963.02--2012.05),男,汉族,甘肃兰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时期旗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原中共包头市委常委、东河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原中共固阳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原包头市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原包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党委书记。中文名:许文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