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臧鸿

臧鸿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93 更新时间:2023/12/4 19:14:25

臧鸿(1932年-2012年2月19日)生于北京一个贫困的旗人家里,祖上7代为棚匠。臧鸿9岁当报童,解放前做过小买卖,解放后在铁路部门当架子工,后进入铁路工团,说相声、演双簧,研究叫卖艺术,积累收集了170多种吆喝声,为《伤逝》、《开国大典》、《四世同堂》等几十部影视剧配过音。被誉为“京城叫卖大”。2012年2月,臧鸿在京病逝,享年80岁。2015年3月23日,曾得老舍夫人胡絜青题字“京城叫卖大王”的臧鸿老人在北京玉叶陵园下葬。臧鸿老人于2012年3月19日下午在京病逝,享年80岁。由于病逝后老伴不舍,加上家中各类事宜耽搁,家人最终决定将下葬安排至3年后的今天。二儿子臧泉江还和亲朋一起制作了一顶八抬大轿以及旗锣伞扇等为老人送行。

基本资料

中文名:臧鸿

外文名:ZangHong

别名:吆喝大王

国籍:中国

民族:满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2年

逝世日期:2012年2月19日

职业:艺人

人物介绍

1952年,臧鸿在北京铁路局工程处做架子工,因为能说会唱,被调入了铁路文工团,后来拜在相声前辈王长友的门下。20世纪80年代起,臧鸿先后在《城南旧事》、《四世同堂》、《开国大典》、《琉璃厂传奇》等130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小贩并为叫卖配音,逐渐成为京城叫卖大王。除了说相声、操办红白喜事,逢年过节还活跃在北京的庙会集市上。

一举成名

1993年,臧鸿在南来顺参加一个小吃节,当天也有包括人艺的林连昆老师在场的很多著名艺人,那天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女士提出要听听老北京的吆喝,后来林连昆就找来了臧鸿先生,当时喊了一句卖柿子的声音,由于胡女士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北京城的叫卖声了,所以她当时一高兴就当场为臧鸿题了一幅字“京城叫卖大王”。

吆喝生涯

到了臧鸿这一代,臧家的生活已经难以维持了。9岁的时候,闹饥荒,只上了一个半月私塾的臧鸿体会到了挨饿的滋味。家里穷,上私塾背的书包是母亲用做屉布的剩布缝制的。一天,他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和胡同里一个叫小歪子的伙伴相约到和平门外西琉璃厂的一家报馆找活儿干。他们给人家下跪、叩头好不容易才赊到200份《华北日报》。两人跑到路边呆呆地站着,手中的报纸一份也卖不出去。看着人家边吆喝边卖报,卖得非常好,小哥俩急了,憋足了吃奶的劲,有模有样地吆喝开了。这一吆喝,也就在臧鸿的人生中写下了重重的一笔。臧鸿当天就卖了180份报纸,扣除给报馆的钱,他给家里买了4公斤棒子面。父母非常高兴,说:“那就别上学了,反正咱们也供不起,不如就去卖报吧。”半个月后,家里那口从来不满的面缸居然满了,全家人能够吃饱窝头了。而这时臧鸿已学会优美地吆喝卖报了。

卖了两年报纸,臧鸿在下想到:“卖臭豆腐好,卖不完还可以吃;卖报,卖不完就白扔了。”于是,他就找了一个小柳条筐和小歪子一起去叫卖臭豆腐。每天早6点钟起床,提着小柳条筐,从城东灯市东口的家走到城西琉璃厂的王致和腐乳厂取货。赶上下大雨,他也不闲着,一件蓑衣,一个斗笠,照样挎着篮子穿梭在胡同里照着别人的吆喝开始学习卖臭豆腐和酱豆腐的叫卖声:“臭豆腐,酱豆腐,卤虾小菜酱黄瓜。

到13岁的时候,有了力气的他开始挑着挑子沿着天桥、龙须沟、瓷器口、花市一线卖水果和蔬菜,生意也越来越有规模。渐渐地,他有了一辆排子车,每天早晨拉着车到天桥四面钟去批发水果蔬菜,然后由天桥走龙须沟到羊市口、灯市口,一路悠扬地学习着人家的叫卖吆喝声,“香菜、韭菜、辣青椒——茄子、黄瓜、嫩蒜苗——有水萝卜、胡萝卜、便萝卜——拣样挑……”臧鸿能一口气吆喝30多样菜名。小四合院里的主妇和深宅大院里的女仆们经不住这诱人的吆喝,她们迈着小脚臧鸿蜂拥过来。

1948年年底,看到一队队进城的解放军,臧鸿的吆喝声中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他高兴啊,因为从那时起,他成了梦寐以求的不被人欺负的人。不久,他的吆喝被文艺界人士听到了。

1952年,臧鸿在北京铁路局工程处做架子工。人们看到他能说会唱,就把他调入了铁路文工团。在团里,他演戏,也说相声。其中自编自演的相声《一贯害人道》、《夫妻之间》得到了第5代相声演员张喜树老先生的首肯。张先生说:“赶明个儿,我给你找个老师好好学学吧。”张先生说话算数,过了几天,他领着臧鸿来到老艺人、相声前辈王长友的门下,王长友听了他的段子后,慨然收他为徒。在王先生的指导下,他演出了轰动一时的相声《卖布头》。由于臧鸿对北京相声的贡献,《中国相声史》将他的名字收了进去,辈份要高出几位当红笑星好多。

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要将鲁迅的小说《伤逝》改编成同名电影,著名导演想让在电影中穿插几句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于是找到当时崇文文化馆曲艺队的队长郭斌,当时郭斌就推荐了臧鸿先生,后来先是到北影厂的录音棚录音呆了3天,吆喝了小时候听到并和人家学到的70多种叫卖声。接着,他又去西三环万寿寺,参加拍摄涓生和子君逛庙会的场面,他在其中扮演卖酸梅汤的小贩。影片上映后,反响很好。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他在《城南旧事》、《知音》、《老北京的叙说》、《四世同堂》、《谭嗣同》、《春桃》、《开国大典》、《大决战》、《霸王别姬》、《天桥梦》、《琉璃厂传奇》等130多部电影、电视剧中配了叫卖声。到后来,凡是拍摄反映老北京生活的影视作品,导演们都要来找臧鸿。

吆喝魅力

虽然臧鸿先生年事已高,但吆喝声音还是非常洪亮,2006年老北京叫卖艺术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臧鸿先生也随已故著名叫卖艺人京城叫卖真人张振元,及现在还健在的京城女叫卖大王张桂兰,京城著名叫卖艺人赵荣祥,武绪增,杨长和等一起进入崇文文化馆老北京民间艺术团。在东城文化馆的直接领导下由然而生并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凡响,老北京叫卖班免费开办,叫卖吆喝大赛成功举办,老北京叫卖剧也将在下月在东城文化馆风尚剧场举行,目前京城叫卖以有了第四代传承人,叫卖团在东城文化馆各位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继续蓬勃向上的发展。

理论

关于吆喝,臧鸿的理论才最令人信服:“吆喝,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艺术性,瞎喊不行。在大宅门前吆喝,要拖长声,既让三四层院子里的太太小姐听见,又要透出优雅,不能野腔野调地招人烦;在闹市上吆喝,讲究音短、甜脆、响亮,让人听起来干净利落,一听就想买。早些年,北京城南城北的吆喝都不一样,好像是两个派系。就拿卖冰糖葫芦的来说,东南城的吆喝出来干倔;西北城大宅院多,小贩的吆喝优雅深沉;在王府井附近吆喝的,多是小伙子,甜脆响亮。”

臧老爷子不嗜烟酒,天生一副好嗓子,他还说:白布对襟小褂,毡帽头,胳膊上挎一个小篮,这是卖小食品的装扮,让人看上去就干净;和尚领背心,手里拿一把芭蕉扇,老远一看就是一个卖瓜的;卖水果的,都穿长衣服,腰上系一条褡包(带子),把前襟掖在褡包上,为的是走路方便,同时也精神。他还解释说:“商贩在吆喝之前有一个习惯动作,用手捂住耳朵,是为了拢音,也是告诉别人要吆喝了,别吓着孩子,把顾客当上帝从这简单的动作中就能体现出来。”

与世长辞

2012年2月19日14时50分,“叫卖大王”臧鸿因前列腺癌在京去世,享年80岁。

去世前,臧鸿已经带病在各种舞台上工作了4年,直到去年病倒。“就算是推着我去,也想再叫上两嗓子。”臧鸿老爷子曾经表示。

“腊月二十九那天,我们还陪着他打了会儿麻将,老爷子还赢钱了!”臧泉江回忆,到大年初九,老人病重,又被送进医院。“他清醒过来时还念叨着要我儿子把他的班接好,把老北京的吆喝传承下去。”臧泉江哽咽着说。

19日下午5时,臧老的遗体被家人抬进棺材里,随后被送往殡仪馆。一束鲜花静静地被放置在棺材上方,伴着长眠的叫卖大王走最后一程。

标签: 臧鸿

更多文章

  • 章鸿春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章鸿春

    章鸿春(1893—1968)生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浙江湖州吴兴荻港人,章氏成绪堂出生。第十四世(1893—1968年)。著名演员甄珍的祖父。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十四期骑兵科毕业。中文名:章鸿春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968年职业:军人毕业院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生

  • 马晓军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马晓军

    马晓军(1881—1959)字翰东,广西容县松山镇慈堂村人,陆军中将。曾任旧桂系陆荣廷部模范营营长、团长、广西护国军副司令、田南警备司令等职。后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军政部主任参事、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是新桂系骨干将领的主要培埴者。中文名:马晓

  • 谢雨时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谢雨时

    谢雨时(1900~1937)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别号春垓,湖北应城人。应城初级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小学教员、教务主任。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第四军第二师补充团上校团长。先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叛乱以及第一、第二期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文名:谢雨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出

  • 谢承瑞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谢承瑞

    谢承瑞(1904—1937),字苍荪,江西南康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后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上校团长。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1988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谢承瑞将军为革命烈士。中文名:谢承瑞别名:谢苍荪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

  • 玛雅·安吉罗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玛雅·安吉罗

    玛雅·安吉罗(MayaAngelou),1928年4月4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美国黑人作家、诗人、剧作家、编辑、演员、导演和教师。在贫民窟的匮乏生活中长大的安吉罗曾当过厨师、电车售票员、女招待和舞蹈演员。随后的几十年她成为一位成功的歌手、演员、剧作家和导演,广泛涉足于戏剧、电影、音乐等领

  • 胡奇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奇

    胡奇,台湾已故资深演员。原名胡宝元,1949年随国民政府赴台。早年是话剧演员,七十年代后成为华视艺人,影视双栖,出演了多部武侠和文艺片。晚年因脑中风病逝。中文名:胡奇别名:胡宝元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中国出生日期:1928年2月22日逝世日期:1982年4月23日职业:演员代表作品:《窗外》康南

  • 卜万苍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卜万苍

    卜万苍(1903年-1974年),中国电影导演,安徽天长人;主要作品有《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国魂》。中文名:卜万苍外文名:WancangPu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天长县出生日期:1903年逝世日期:1974年职业:导演,摄影师毕业院校:扬州第五师范经纪公司:民新影片公司,联华影

  • 杨春甫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杨春甫

    杨春甫:(1913-2011),1913年7月生,河北省任丘县人。原名杨雨祥。1930年参加革命,曾历任八路军挺进军军部秘书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野战军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政委、空军干部部长、空军常委等职。1952年被评为准兵团级。1954年转业后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和辽宁省委书记。中共八

  • 廷懋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廷懋

    廷懋同志出生于沈阳市一个蒙古族家庭。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文名:廷懋(读音:tíngmào)国籍:中国民族:蒙古族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出生日期:1913年

  • 张俊功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俊功

    张俊功(1932年—2008年),陕北说书的一位改革者,一生致力于民间说书,是陕北说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早在上个世纪在70年代,张俊功扬起了改革说书的大旗,把坐场改为走场,把一人改为多人,自成一派。改革后的陕北说书,人物角色分工更加明确,互相酬唱应答,有了身段及表情表演,并且讲究舞台风度、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