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徐彦刚

徐彦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60 更新时间:2024/1/18 5:26:05

徐彦刚(1907-1935)原名徐兴华。四川开江人。历任中国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二团参谋长、第六军第三纵队队长、第九师师长、第三军军长、第一军团参谋长、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兼第十六师师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基本资料

名:徐彦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四川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11日

逝世日期:1935年9月日

职业:军人

人物经历

徐彦刚,1907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开江县甘棠乡漆子店一个农民家庭。

1924年,小学毕业后,考入重庆江北中学,在校期间,受共产党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遭反动当局被捕入狱。1926年春,考入重庆中法大学,并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1927年初,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次年参加湘赣边界秋义,随部队到井冈山。后被派到袁文才部工作。1928年2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团参谋长,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1师32团参谋长,曾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等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初转移到永新、莲花等地开展游击战。

1930年1月,所率地方武装编入红6军,任第3纵队纵队长。同年11月任红1军团3军9师师长,先后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1932年3月任红3军军长,后任红1军团参谋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冬调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后兼任红16师师长。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与领导巩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苏区的斗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当地军民坚持以黄金洞为中心的平江、浏阳、铜鼓游击根据地的斗争,曾指挥红16师取得大源、虹桥等战斗胜利(见湘鄂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1935年6月,国民党军重兵“进剿”,他在江西永修云居山突围战斗中负伤,9月在永修燕山朱坑养伤时被敌人杀害。

人物事迹

1927年,徐彦刚随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改编的教导团赴江西参加南昌起义。途中,该团被张发奎部缴械,他转而加入平、浏工农自卫军,后随该部参加了湘赣边界秋义,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3团。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徐彦刚受泽东委派,参加了对袁文才农军的改造工作,任该部副连长、连长等职。该部后编入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2团(不久又改称红4军第32团),他任团参谋长,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次反“进剿”、“会剿”作战。

1928年6月,在龙源口战斗中,当敌我双方激烈争夺制高点的紧要关头,徐彦刚指挥第32团一部一举捣毁了敌指挥中心,对红军取得该战之捷起了关键的作用。继而,又指挥第32团一部和第31团1营,打退了敌人对井冈山的进攻,取得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闻此役之胜后作诗《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期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此时,红4军主力已向赣南出击,徐彦刚奉命率第32团1连和红5军第5纵队1个大队扼守黄洋界哨口,与敌苦战四天。在前面遭敌1个旅的攻击,后面大量敌军截住退路,左右是万丈深渊的危急关头,他沉着指挥,一边率部队英勇抗击前后夹击之敌,一边命令战士以绑腿结成长绳,从绝壁悬下,突出重围。同年4月,调任莲花县赤卫大队大队长。翌年初,莲花县赤卫大队编入红6军,徐彦刚任红6军第3纵队(后改称红3军第3纵队)纵队长。8月,在文家市战斗中,率部向敌发起攻击,迅速占领高升岭、棺材岭敌主要阵地,对全歼守军3个团又1个营起了重要作用。不久,任红3军第9师师长。

1932年3月,徐彦刚升任红3军军长,率部在漳州及南雄、水口等战役中猛冲猛打,屡建战功。8月,在红1军团攻打兴国、宜黄的两次攻坚战中,指挥第3军担负强攻城门任务,他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同敌人拼死冲杀,重创守敌,连克两座城池。

1933年1月,徐彦刚升任红1军团参谋长。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作战中,他先是与红1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指挥两个师以迅猛的动作歼敌于第52师师部及2个旅,接着,又指挥部队将敌第59师残部歼灭于登仙桥,活捉敌师长陈时骥。继而在草台岗战斗中,率红9师采用中间突破战法,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歼敌第11师大部和9师一部,击伤敌第11师师长肖乾、旅长莫与硕。6月,在红一方面军进行的整编中,调任红1军团第2师师长。10月,徐彦刚调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到职后,立即指挥红16师等部抗击敌人对该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5月,红16师师长高咏生牺牲后,徐彦刚又兼任该师师长。同年六七月间,红16师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遭受严重挫折,全师仅余1营兵力。此后,徐彦刚积极倡导和组织恢复红16师。11月,他毅然离开省军区机关所在地,奔赴鄂东南前线,率领新恢复的红16师开展游击战争。不久,在崇阳、通城间的老虎洞战斗中,身负重伤。伤愈后,他又重返前线,指挥红16师连战连捷,仅在崇阳大源桥一役中,就歼敌第50师第300团两个半营,击溃4个营。当敌调集重兵向红16师逼近,扬言要“活捉徐彦刚,消灭红16师时”,他率部在虹桥设伏。战前动员会上,他斩钉截铁地说:“打垮敌人不是红军真本事,全部歼灭敌人才算真本事。”当敌进入伏击圈时,他一声令下,红16师如猛虎下山,扑向敌人,歼其1个团,俘敌500余人,极大地振奋了湘鄂赣边军民坚持斗争的信心。

1935年6月,国民党军调集60多个团的兵力对湘鄂赣党政军机关及红16师实施大规模的“清剿”,徐彦刚立即与省委书记傅秋涛组织党政机关及部队分3路从通城麦市突围。徐彦刚、方步舟等率领的中路、左路部队渡过河后,因不见右路和特务团过河,加之敌人以主要兵力迫击未过河的红16师部队,他们未遇大股敌人的追击,便在通城与崇阳交界地带等候右路和特务团。

五六天后,敌军数路人马包围过来,徐彦刚遂率部队向阳新方向转移。部队进至阳新太子庙后,在下一步向何处行动的问题上徐彦刚与方步舟发生意见分歧。方步舟主张从阳新黄颡口横渡长江,取道黄梅、蕲春到大别山去;徐彦刚则认为红16师是湘鄂赣游击区的主力红军,不能离开湘鄂赣游击区,主张从黄颗口沿长江而下,经瑞昌码头镇,到靖安、奉新一带开辟新的游击区。

多数指挥员赞同徐彦刚的意见。于是,部队在太子庙稍作休整后,以红46团组成先头部队,由徐彦刚率领,红48团和师机关组成后续部队,由方步舟率领,两部先后由太子庙向黄颖口开进。徐彦刚率46团到黄颡口后,找到一些船只,即乘船顺流而下,并拟登岸后,再由这些船返回运载师部和第48团。然而,当方步舟率师部和第48团赶至黄颡口时,船只尚未返回,追兵已近,方步舟只好率部返回太子庙,并拟经凤凰山向黄金洞靠拢。在途经凤凰山的凤凰寺时,遭敌堵击,后面敌人又挥兵追上,在敌前后夹击下,师部和第48团指战员虽奋勇冲杀,但终因寡不敌众,部队大部伤亡,只有方步舟、钟期光、魏平等十余人突自至大冶龙角山隐蔽起来,方步舟被认为在突围过程中指挥失误而因此降为师参谋长,尔后至11月,这支部队余部历经艰险,辗转返回黄金洞地区。

徐彦刚率领红46团从黄颡口顺江而下后,在瑞昌茅头镇码头登岸,并消灭了当地国民党一股地方武装。为了等红48团,徐彦刚率部在茅头镇又逗留了几日。国民党军发觉后派兵追来,徐彦刚遂率部向修水、铜鼓、奉新边界转移,转移途中,恶战不断,红46团损失很大。后徐彦刚率部转战到永修、靖安一带时,又陷敌包围,战斗中部队又遭很大伤亡,徐彦刚亦负伤,他遂将部队交给团政委明安楼,叮嘱其一定要把部队带回黄金洞,尔后,徐彦刚带一排人到永修县云居山养伤。

9月,徐彦刚身边的警卫人员在战斗中牺牲或失散后,徐彦刚只身一人被歹徒黄盛彬三兄弟发现,他们为向国民党军邀功请赏,用牛角斧将徐彦刚杀害。徐彦刚的牺牲,使湘鄂赣边游击区失去了一个文武双全、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对当地游击战争的开展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

被害经过

国民党对徐彦刚十分惧怕,为捉拿徐彦刚,在报纸上登出悬赏布告:“生擒到省者赏二万元,割首级来献者赏一万元”。徐彦刚在山上养伤,由于缺乏粮食,不时到上下黄家屋场孤老的徒弟黄圣春家搞吃的。黄家兄弟3人见国民党有重赏,又见徐彦刚身上带有银元,遂起杀害之心,掠财邀赏。一天晚上,徐在黄家堂前灯下坐着,卫生员在里屋,警卫员在外警戒。黄家兄弟见时机已到,老二黄圣彬手持牛角斧在徐彦刚身后暗处,趁其不备猛砍两斧。徐彦刚当即牺牲在地,随即卫生员亦被砍死,警卫员被赶来的保安队俘获。

不久,徐彦刚的遗体遗物被送往国民党五十师师部,后送国民党湘鄂赣总部。

评价

1937年,朱德沉痛地写道:“彦刚同志的牺牲不仅为本党一大损失,亦为中国革命之重大损失,但精神不死,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荣一页矣。”

1939年冬,周恩来在苏联莫斯科会见秦化龙时说:“徐彦刚是个好同志,是我军一个精明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他牺牲太早了,你们应该写些文章纪念他!”

1982年,聂荣臻在一封信中对他作了高度评价:“徐彦刚是位好同志,一贯作战勇敢,工作积极,功勋卓著。”

纪念活动

2007年11月1日,开江县委、县政府、市党史研究室,在开江县联合举办了纪念开江籍红军将领徐彦刚烈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徐彦刚烈士革命的一生。市级部分部门领导,达州市各市(县、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和专家,徐彦刚烈士的亲属,以及开江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和部分相关单位负责人,共计6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11月2日,由开江县党史办牵头,在开江县城开展了“纪念徐彦刚烈士诞辰100周年”庆祝活动。活动特制了宣传横幅,并邀请了军乐队、腰鼓队等几个演出团体沿街游行和表演,庆祝徐彦刚烈士诞辰100周年。旨在提醒今天的人们享受幸福生活,别忘了革命先辈曾经的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活动还印制了大量宣传单,沿途发放,向人们介绍红军将领徐彦刚同志的生平事迹和丰功伟绩。

标签: 徐彦刚

更多文章

  • 贾若瑜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贾若瑜

    贾若瑜(1915年6月20日—2016年8月13日),原名贾直,又名若愚、大鉴、镕溥,四川省合江县二里乡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参与青(岛)即(墨)战役的组织和指挥。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首任馆长筹建军事博物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

  • 姚连蔚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姚连蔚

    姚连蔚,陕西省长安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在西安八四七厂当学徒、四级车工,后兼任车间政工员、政工组长、政治指导员;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参加造反派组织,历任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3月任陕西省总工会主席、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69年4月在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

  • 杨玄琰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玄琰

    杨玄琰(699—729),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人,杨玉环生父。曾任蜀州司户,公元729年因罪下狱,卒于狱中。唐天宝四年(公元745)杨玉环被玄宗册封为贵妃,杨玄琰被赠兵部尚书。又追封为太尉齐国公。中文名:杨玄琰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699逝世日期:729性别:男《旧唐书·杨贵妃传》、《新唐

  • 谢小梅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谢小梅

    谢小梅(1913―2006),福建省龙岩县人。;毕生追随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献身于党的革命事业。2006年7月1日,谢小梅在昏迷中度过了党的生日。次日中午,这位92岁的红军女战士飘然仙逝。中文名:谢小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13逝世日期:2006职业:革命活动家红军共产党员政治

  • 王光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光华

    王光华,新中国开国少将、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原副部长(正兵团职待遇)。生于山东省沂水县。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入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全国五届政协委员,第一届河北省

  • 黎玉玺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黎玉玺

    黎玉玺(1914—2003),字薪传。四川达县人,曾任江阴江防部鱼雷快艇艇长,桂林行营江防水雷队长、舰长,任蒋介石侍从海军副官,海防第1舰队参谋长,第21护卫舰队司令官。1949年任太和号舰长时,亲自护送蒋介石由宁波赴台,后历任第2舰队参谋长、司令,海军总部参谋长、副总司令并兼舰队指挥官及海军62特

  • 袁彬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彬

    袁彬(1916-2005),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谢店村人。1916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出生。1928年参加革命,任少先队小队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十军卫生部医生,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七团医务所所长、副连长,迪化(今乌鲁木齐)

  • 来楚生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来楚生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浙江萧山人,诞生于武昌。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其画清新朴茂、笔墨简练、格调隽逸,在现代花鸟画坛上独树一帜。书法拙中寓巧,草书和隶篆最为人称道。中文名:来楚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武昌出生日期:1903年逝世日期:1975年职业:艺术家毕

  • 曹瑛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瑛

    曹瑛曾用名石磊。5岁上私塾。后在平江县第五高级小学、岳州第三联合中学读书。青年时代接受进步思想,从事学生进步活动。曾任岳州第三联合中学学生自治会会长、县学生联合会主席。中文名:曹瑛别名:其它名字石磊、张慕良、钟真才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南平江县出生日期:1908逝世日期:1990年3月26日职

  • 陈文杰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文杰

    陈文杰(1903—1930.9.21),革命烈士,浙江宁波人,工人出身。大革命时期在宁波从事工人运动。期间南下参加过南昌起义。1927年被逮捕,后获释。之后在浙南地区从事打游击,担任红13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后就义。中文名:陈文杰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宁波出生日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