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文杞

陈文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76 更新时间:2023/12/5 5:16:36

杞(1904—1941),汉族,出生于1904年,福建莆田常太乡(今城厢区常太镇)岐尾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等五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连长、大队长、团长等职。1941年5月9日,时任新编27师参谋长的他在由于百团大战导致日军敌后大扫荡的中条山战役中,壮烈殉国于山西台砦,时年37岁。同时牺牲的还有新编27师师长竣、副师长梁希贤。陈文杞捐躯后,国民政府颁令褒扬,并在其家乡城厢忠烈祠内立木主牌以示纪念。时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的应钦亲笔为陈文杞题挽联:“陈文杞将军为国捐躯断吾右臂,中条山血战牺牲军魂流传千古。”2014年9月,陈文杞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文杞

国籍:中华民国

民族:汉

出生地:福建莆田常太乡(今城厢区常太镇)岐尾村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41年05月09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五期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陈文杞,福建省莆田县人,1904年出生。他少年时代,勤勉好学,聪慧过人。就读于莆田中学时,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多次考试都成绩优良,深为校方喜爱和同学的敬佩。

在他中学毕业之后,陈文杞于1923年考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陈文杞生长的年代,正是中国深受欺辱和压迫的多难之秋,帝国主义横行,军阀政府腐败无能。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决心投笔从戎,投身民主革命,救民救国。1925年,陈文杞毅然加入南下的革命青年队伍,千里迢迢赶赴当时国民革命大本营———广州,考入了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黄埔军校第5期,进工兵科学习受训。由于革命形势发展需要,次年他就中断学业,在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先生率领下加入北伐军,编进工兵营第三连。一路上,他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直至北伐军攻占武昌,才得以就地继续其军校的学业。

1926年,陈文杞被分配到陆军第22师见习,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陈文杞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后,又返回北伐军,在南京任第二十二师少尉排长。不久,便参加龙潭战役,一举击溃北洋军阀孙传芳之部,因英勇奋战而立功。1929年,其所在的部队改编为陆军第1师第1旅,他先后任该师第一旅第一团连长、营长、大队长、团长和中校参谋主任等职。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陈文杞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请缨上阵,要求保卫国家。之后,他随部队参加了抗日作战,转战各地,并且在多次与敌的作战中,建立战功,受到上峰的赏识。

1941年,陈文杞被上级选拔派送到陆军大学学习深造,正要赶往学校深造学习之际,敌军在华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妄图进一部侵占我国领土。陈文杞立刻放弃了学习深造的机会,要求参加作战。他被上级任命为陆军新编第27师少将参谋长,率领部队开赴黄河防线,参与戎机,布置对敌的防御。

中条山抗战根据地,日军早就想将其拔除,但是日军多次军事行动都没有成功。为了成功消灭我军在华北地区的最大的游击基地——中条山根据地,进逼我中原地区,突破黄河防线,打通平汉铁路,肃清我军对其交通运输线及其侧背的威胁,秘密制定了进攻我中条山根据地的方案,并且还秘密调集了其主力师团部队7万人,准备大举围攻我中条山根据地。陈文杞将军奉命随新编27师渡黄河北上增援,曾在永济一线与敌军接战数次,并且成功挫败了敌人的进攻,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1941年5月,敌军主力部队在陆、空优势火力的配合掩护下,我中条山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围剿行动,我中条山抗战军民奋起抵抗,与敌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我抗战军民利用有利的地形,顽强地阻击着进犯的敌军。双方拼死搏斗,死伤惨重,为了争夺阵地,双方多次了残酷的白刃肉搏,根据地抗战军民成功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但是同时自身也消耗巨大。由于根据地位置,我抗战军民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补给,敌军在数次进攻之后,重新集结,我军将士虽然奋勇杀敌,可是终因实力悬殊,没有后援,难以支撑,渐成残局。

陈文杞将军率领部队,冒着敌军猛烈的炮火打击和飞机轰炸,据守阵地,与敌对峙,宁死不退。他为了鼓励我军将士奋勇杀敌,亲自来到前线督师,鼓励我军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坚决不让敌人得逞。在他的带领下,我军将士顽强作战,成功坚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然而,友军阵地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之下,战局危急,阵地逐个被敌突破,整个战斗的情况愈加激烈、复杂。虽然我军将士的部分阵地被敌突破,但是我军将士还是凭借顽强的抵抗,阻击着进犯的敌军。凶残的敌人,为了达到消灭根据地抗战军民、占领阵地目的,不断地向我军施放毒气。由于毒气的影响,我军将士受损严重,敌人趁我军将士受毒气影响而昏迷之际,攻占了阵地。在这危急一刻,陈文杞将军镇定如常,鼓励部队誓死保卫阵地。他高呼:“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此其时矣!”陈文杞将军率领部队,奋勇冲杀,与阵地上的敌军反复搏斗,在战局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坚守阵地三昼夜。与敌血战底,最终弹尽粮绝,敌军再次组织进攻,阵地被敌攻破,我军将士为了保卫阵地,与敌了白刃战,双方陷入了混战状态,陈文杞将军在与敌拼杀的过程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为国捐躯,将星陨落于阵地上。时年37岁。

人物评价

陈文杞牺牲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即颁令表彰,并在其家乡城厢忠烈祠内立主牌纪念之。

2014年9月,陈文杞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标签: 陈文杞

更多文章

  • 高扬文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扬文

    高扬文(1917.09-2004.01),男,山东省蓬莱县人。曾任冶金部工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煤炭工业部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文名:高扬文别名:原

  • 徐成章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徐成章

    徐成章(1892年~1928年)原名天宗,字惠如。海南琼山人。1909年加入“励志社”,琼崖同盟会支部,成为琼崖同盟会早期会员。中文名:徐成章别名:原名天宗,字惠如国籍:中国出生地:海南琼山出生日期:1892年逝世日期:1928年毕业院校:云南陆军讲武堂信仰:马克思主义1909年加入“励志社”,琼崖

  • 朱熊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熊

    朱熊(1801-1864)字吉甫,号梦泉,又号蝶生,别署墨禅居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与张廷济、文后山诸人游。又与张熊、任熊称沪上三熊。画花木竹石,脱尽前人窠臼,自出机杼,别开生面。中文名:朱熊别名:字吉甫,号梦泉,又号蝶生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嘉兴出生日期:1801逝世日期:1864职业:画家嘉

  • 琼·贝内特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琼·贝内特

    琼·贝内特(JoanBennett,1910年2月27日-1990年12月7日),她父亲是演员RichardBennett,18岁在父亲的电影中首次参加演出,在同制片人旺格结婚后开始出名,天生一头金发,但在1938年改变发色,此后一直保持浅黑色,这使她看上去与海蒂·拉玛非常的相似。代表作:窗户里的女

  • 钱金福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钱金福

    钱金福,男,昆曲正旦,后改架子花脸。字绍卿,堂号“维新堂”,1878年光绪四年(戊寅)生人。为“日新堂”殷采芝弟子,是道光、咸丰、同治时的著名昆曲正旦。有三子二女,长子钱宝莲,工花旦;次子钱宝奎、三子钱双莲均工净行;长女适武旦朱小元,次女适其弟子石双贵。中文名:钱金福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

  • 雷喜福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雷喜福

    雷喜福,京剧老生。他入科后,初习青衣,后改武生,一年后专工老生。师从叶春善、萧长华、叶福海、蔡荣贵、谭春仲等。由于他学艺刻苦。很快登台演出成为主演。中文名:雷喜福别名:雷海峰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4年逝世日期:1968年职业:京剧演员雷喜福:京剧老生。为喜连成六大弟子之一。乳名十秃子。雷喜福原姓

  • 张盾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盾

    张盾(1915~2011),男,河南长葛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南省总工会原党组书记、主席(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姓名:张盾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南长葛县出生日期:1915逝世日期:2011年6月18日职业:河南省总工会原党组书记、主席毕业院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宗教信仰:共产主义河南省总工

  • 白沉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白沉

    白沉(1922—2002),原名田祖恒,安徽省怀远县人。白沉生前曾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著名电影艺术家,长期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早年在外地求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早年参加革命,并投身于新文化的建设。1946年赴香港,开始步入影坛,早期导演的影片有《误佳期》、《一板之隔》、《盖叫天的舞台艺术》等。

  • 杜仁杰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杜仁杰

    杜仁杰(约1201—1282年),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号善夫(“夫”也作“甫”),又号止轩。济南长清(今属山东济南市)人。元代散曲家。《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他由金入元,金朝正大中与麻革、张澄隐居内乡山中。元初,屡被征召不出。性善谑,才学宏博。平生与元好问相契,有诗文相酬。元好问曾

  • 杨千里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杨千里

    杨千里,名天骥。粹卿子。江苏吴县人。清光绪六年生(1880)。光绪二十八壬寅优贡。家学渊源,精习楷法,迨长,於秦篆汉隶、章草、魏晋诸家,无不窥其堂奥。晚年益精进,挥洒自如,神完气足,於秀丽中饶有金石气。所作诗词,清新飘逸,别饶意趣。兼工治印。历任龙门师范学堂、中国公学、及复旦公学教员、暨行政院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