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傅伟勋

傅伟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59 更新时间:2024/1/18 5:35:35

傅伟勋1933年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在伊利诺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台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俄亥俄大学哲学系任教。

基本资料

名:傅伟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台湾省新竹市

出生日期:1933

逝世日期:1996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台湾大学

人物简介

傅伟勋,男,哲学家。

人物生平

1971年,担任美国费城州立天普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主持佛学与东亚思想博士班的研究工作。

学术贡献

傅伟勋是一位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他会通中西日哲学与佛学,以批评的精神创造性智慧,转化、发展儒释道思想资源,在与西方、日本学者直接对话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交流互动。与此同时,他以极大的热情,有力推动了海峡两岸学术文化的交流互动,在一定时期起到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之桥梁的作用。

傅伟勋在西方哲学与哲学史的研究、东方思想的回归与发掘、海德格尔与老庄和禅学的会通、禅佛教心理分析与实存体验、大乘佛学的深层探讨、儒家思想的深入反省、东亚地区的文化模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辩证开放的学科间的整合等方面,都有极为宏阔而又深刻的洞见。在我看来,他的原创性智慧尤其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他在海峡两岸大力宣讲“文化中国”,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概念、思想与实践。这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创造转化,尤其有助于海峡两岸基于文化纽带与文化血脉的统一。“中国文化”的内涵目前仍在发展之中。

第二,他首次提出了“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的学说,反省中学,以开放的心态吸纳西学,经由严格的自我批评谋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综合。这里所谓“中国本位的”,即是与时俱进、创造转化了的中国思想文化。“中西互为体用”的旨趣,是建立合乎我国国情及实际需要且具有独特风格(亦即他国所缺)的现代式本土文化。他提倡以“多元开放”的文化胸襟克服“单元简易”的心态,理解西方思想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真谛。他批评、超克华夏优越感的“中体西用”说和西方中心论的“全盘西化”,及“西体中用”说,纠正“五四”以来西化派与传统派的化约主义偏失,努力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获取现代化的正面资粮。他努力地批判继承传统思想文化,尽量吸取欧美日本种种优长(不论体用),借以创造性发展未来的中国思想文化。他认为,不论中西种传统,只要有价值取的正面意义,都可融为一炉,于是传统以来长久习用的“体用”二辞及其严格分辨已无时代意义可言。他开创的“中西互为体用”之路,仍可以作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深化,颇有借鉴意义。

第三,他构设了“生命的十大层面及其价值取向”的模型。依照他所了解的生命存在的诸般意义高低层序与自下往上的价值取向,他认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生命应该具有下列十大层面:(1)身体活动层面;(2)心理活动层面;(3)政治社会层面;(4)历史文化层面;(5)知性探求层面;(6)美感经验层面;(7)人伦道德层面;(8)实存主体层面;(9)生死解脱层面;(10)终极存在层面。他在真、善、美三大价值之上特别标出“实存主体”层面,乃是由于人伦道德的终极目标不外是在肯认与维护每一生命的人格尊严与实存(现实存在、真实存在)的本然性。人格尊严当然指谓每个人的基本人权与生命独特性;至于实存的本然性,不独西方存在主义所标榜,其实在中国人本主义的(儒家)传统中本已蕴含,即指个别生命在价值意义的抉择与信守应必有其自由自主的独立精神与全面性的自我责任感而言,可在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和阳明“致吾良知”中发现,值得继承与发展。“实存主体”层面之上所以设定“生命解脱”层面,乃是由于一大半人对于生死问题确实具有终极关怀,依其单独实存的抉择寻得(儒家)安身立命,(佛教)涅槃解脱,或(基督教)灵魂救济所不得不凭借的生死智慧或宗教信仰。我们一旦有了关于“终极存在”的自我了解,随着就会推出有关生命的终极意义或终极目标的特定结论,也就会想出体认终极意义或达至终极目标的种种具体办法。

第四,他建构了“创造的诠释学”的中国哲学方法论,为中国经典的现代解读提供了新的范式。傅先生批评了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方法论而不作慎重考察的“食洋不化”的弊病。在英美语言分析训练的基础上,他借鉴且超越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诠释学、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德理达的解构理论,且植根于他对东方文本,特别是道家、中日佛学与儒学的深度理解,提出了这一新的方法论原则。他用层面分析与辩证解读的方式,分辨又辩证统合“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和“创谓”的文本解读之环节,具有甚深的价值。

第五,他对大乘佛学、中日禅学的研究,独树一帜。他把禅学与人类生命的心理问题、精神问题、实存问题联系起来,对自由、自我、生命、生死、精神治疗、宗教解脱等作出现代诠释,对佛教四圣谛作出新解,又建构了“大乘二十门模型”,且跳出大乘各宗,提出了新时代的“判教十义”,对佛禅与现代生活世界的关系提出了诸多新见。

第六,他借助于东西方思想文化,创建了临终精神医学,特别是现代生死学的理论。

个人作品

著有《西洋哲学史》、《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发展》、《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学佛学》、《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等中英文专著。

社会评价

纽约《(中国)时报周刊》(1986年12月6日)人物报道,傅伟勋教授“是当代中国哲学家中,研究领域最广、语言工具最为齐备、训练最为完整的学者之一。……他兼通中、英、日、德四种语言,并均可用于学术讨论及写作。……。

标签: 傅伟勋

更多文章

  • 文森特·普莱斯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森特·普莱斯

    文森特·普莱斯(VincentPrice),1911年5月21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于1993年10月25日逝世,美国男演员。中文名:文森特·普莱斯外文名:VincentPrice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出生日期:1911年5月21日逝世日期:1993年10月25日职业:演员文

  • 孙润华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润华

    孙润华(1907—1993),解放军少将军衔,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中文名:孙润华外文名:SunRunhua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93年3月11日主要成就:解放军少将军衔1931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举行了“宁都暴动”,暴动后,他随二十

  • 查国桢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查国桢

    查国桢(1905-1980),湖北省蕲春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文名:查国桢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湖北省蕲春县出生日期:1905逝世日期:1980年7月29日

  • 陈希圣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希圣

    陈希圣(1882-1930),字明德,山东巨野龙固镇三里坊人。冯玉祥部国民革命军中将军长。中文名:陈希圣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巨野龙固镇三里坊出生日期:1882逝世日期:1930职业:军人人物经历陈希圣曾任国民军第三师师长,1926年4月后一度被阎锡山收编,任第十五师师长,驻在武川。1926

  • 马笑英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笑英

    马笑英(1908年2月9日-1978年2月13日),著名演员,生于新加坡。在南洋为著名粤剧的正印花旦,十馀岁来港加入马师曾的「太平剧团」,抗战胜利后,成为电影及电视演员。代表作品:《复员泪》、《牛精良大闹香港》、《金粉世家》、《颠鸾倒凤》。中文名:马笑英出生地:新加坡出生日期:1908年2月9日逝世

  • 玛丽·阿斯特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玛丽·阿斯特

    丽·阿斯特(MaryAstor,1906年5月3日-1987年9月25日),生于伊利诺斯州昆西市,美国演员。其父是德国移民。她十四岁参加选美比赛,进入了前几名。十五岁即上银幕。演了几年配角后,获得机会同大明星搭档。作品有《漂亮的布隆梅尔》等。中文名:玛丽·阿斯特外文名:LucileVasconcel

  • 晁哲甫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晁哲甫

    晁哲甫:教育家,革命家。1894年12月3日出生在河南省清丰县(原属河北省)六塔集。他在中学时代,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就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他长期做教育工作,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历任清南边东中心县委书记、直南特委统战部长、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 叶祖圭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叶祖圭

    叶祖圭(1852年-1905年),字桐侯,福建闽侯人。曾祖和祖父曾任县令,父叶汝钦为塾师,1867年,考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中文名:叶祖圭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闽侯人出生日期:1852年逝世日期:1905年叶祖圭(1852年-1905年),字桐侯,福建闽侯人。曾祖和祖父曾任县令

  • 陈固安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固安

    陈固安(1913--1993)名恩福,回族,邢台市羊市街人。祖籍浙江绍兴,曾迁徙山东临清,清乾隆年间落户顺德府(今邢台)。少颖悟,随邑宿儒薛椿龄读经史,习医算,深得所喜。又喜武术,七岁即随伯父发达公习查拳,十三岁拜李圣端习武式太极拳,又得韩钦贤,郝中天诸前辈指导,就学八年,深得其传。中文名:陈固安国

  • 郑士琦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士琦

    郑士琦(1873—1935),字蕴卿,安徽省定远县人,1890年考入安徽省陆军随营学堂,1893年毕业后从戎军中,历经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10年出任山东省北泽军第五镇管带、统带。1912年镇改师后,为陆军第五师十旅旅长,第五师长兼第七混成旅旅长;1921年出任帮办,管理山东省军务。19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