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袁振

袁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804 更新时间:2023/12/21 22:02:18

(1917-2003)原名袁风彩,又名袁彰武。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人,193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在鲁西、泰西、水东等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历任泰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水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豫东工委委员、豫东指挥部副政委等。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扩大革命根据地,迎击国民党军队的扫荡。1949年后,袁振历任湖北省委委、宣传部长,鞍山市委常委、鞍山钢铁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兼经理,鞍山钢铁学院首任院长,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安徽省委副书记等领导职务,在不同地区和岗位上,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工作作出贡献。袁振是中共第八大、九大代表。

基本资料

名:袁振

别名:原名袁风彩,又名袁彰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莱州市

出生日期:1917年

逝世日期:2003年

职业:军人

信仰:中国共产党

注音:ㄩㄢˊㄓㄣˋ

国内革命时期

袁振(1917-2003)原名袁风彩,又名袁彰武。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36年5月在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鲁西地区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37年参与开创和发展泰西、鲁西、冀鲁豫边区等地的抗日根据地工作。1938年5月中共泰西特委建立,他先后任特委青年部长、民运部长、保卫部长等职。他同万里等人,来平阴发展抗日力量,并介绍熊善隆等一批同志入党,为中共平阴县委的建立作了大量工作。1939年冬,任中共鲁西区(泰西)地委书记。1941年7月,任中共冀鲁豫(泰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12月,泰西与运东地区合并,任中共冀鲁豫(泰运)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3年6月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4年7月调任冀鲁豫边区水东地委书记兼新四军四师水东独立团政治委员。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二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地委其他同志一起,带领人民群众坚持敌后,顽强斗争,为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袁振再任冀鲁豫一地委(泰西)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在国民党军1947年春重点进攻山东时,为避敌锋芒,保存革命力量,地委制定了“大部转移,少数坚持”的方针,并成立了汶南支队、长清对敌斗争军事指挥部、平阿游击支队等组织,将地、县干部与分区一团连队相互搭配,形成一个个分散的小型的指挥所,使各县呈现出有组织、有领导、有条不紊的对敌斗争局面。他则留在泰西地区,活动于泰安、肥城、长清大峰山等地,指挥、协调各指挥部或游击支队,率领军民同国民党军、还乡团坚决的斗争。期间曾任冀鲁豫区党委党校副校长。同年7月,他和一批干部随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挺进大别山,被任命为南下干部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担任中共江汉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9年春湖北解放,任中共第一届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兼团省委书记等职。这期间,他带领当地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支前、清剿匪特等工作。工作中他不畏艰险、英勇奋战,英名远扬。

1949年春,袁振同志担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为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积极贡献。1953年他直接指挥荆江分洪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受到党中央的高度称赞。1954年10月,袁振同志担任鞍山钢铁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兼经理,同时兼任鞍山钢铁学院首任院长。他领导创立了被称为“鞍钢宪法”的国有大企业管理经验。1964年5月,袁振同志调任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迫害达8年之久。1978年12月,袁振同志调到安徽工作,先后担任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副书记等职。他坚决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其他领导积极开展全省的拨乱反正工作,热情鼓励凤阳小岗村农民的首创精神,在全省农村大力推行“包产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倡导并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12月,他担任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主任。1987年,经中央批准,离职到北京休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仍然十分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

袁振同志是中共八大、九大代表。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袁振同志始终忠于人民、忠于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他一生听从党的召唤,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他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危难之时敢当重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不低头。他作风扎实,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袁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生涯晚期

袁振同志一生喜书画、擅诗文,抗战时期即有泰西才子之称。他从党的高级职务上退下来后,曾长期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华霞客研究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顾问、中华诗词学会澄霞诗社名誉社长等职。8月27日下午3时,袁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袁振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及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及部分省级老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有关市、县和省直有关单位的领导也分别表示了悼念之意。

标签: 袁振

更多文章

  • 郑旭煜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旭煜

    郑旭煜,(1914年—2002年)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市武阳镇罗石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政治教导员,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第一团总支书记,二区队政治处主任,河北易县保满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

  • 林金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林金生

    林金生(1916年—2001年),本籍台湾省嘉义县,台湾地区政治人物。他是台湾解严之前的国民党台籍菁英,也是该时期除了谢东闵之外少数台湾本土出生的政治人物。另外,他为台湾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的父亲。中文名:林金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台湾省嘉义县出生日期:1916年逝世日期:2001年职业:台

  • 许集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许集美

    许集美,福建晋江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特派员、书记,闽中游击队泉州团队指挥员兼政委。建国后,历任晋江县县长,泉州市市长,中共晋江地委统战部部长,晋江专署专员,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中共三明、莆田地委副书记,福建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福建华侨投资公司副董事长,福建省第五、六届

  • 孙莲梦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莲梦

    孙莲梦,1962年—2010年,著名演员、歌唱家、声乐教授。中文名:孙莲梦出生日期:1962年逝世日期:2010年职业:著名演员个人作品《黑土地》、《大姑娘美》等。曾获得首届吉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等奖和中央电视台第五届“五洲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业余组银奖。吉林艺术学院城市艺术学院流行音乐

  • 林忠照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林忠照

    林忠照(1911—1992)福建省龙岩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林忠照国籍:中国出生地:福建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1992年职业:红军主要成就: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粤东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林忠照(1911-199

  • 钟贤文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钟贤文

    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纵队三团营长,团参谋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第一团作战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长,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校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七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

  • 荀彘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荀彘

    荀彘,太原广武人。西汉武帝年间将领,因善于驾车,任侍中,多次以校尉职务随从大将军征战。元封三年,升任左将军击朝鲜,无功。因扣押楼船将军罪被处死。荀彘以善御车为侍中。后任校尉,曾多次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荀彘为左将军,与楼船将军杨仆从水陆两道进攻朝鲜,遭到朝鲜的坚决抵抗。

  • 张春森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张春森

    张春森(1907—1991.02.13)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人。1929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30年参加红军,张春森担任红四方面军10师29团连支部书记时,在七里坪反围剿战役中,抗击敌军进攻,与敌肉搏,连刃四五个敌人。中文名:张春森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湖北省广济县出生日期:1907逝世日

  • 杨子明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子明

    杨子明1909-198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华河台南杨家冲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7岁时父亲病故,9岁给地主打长工。中文名:杨子明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华河台南杨家冲出生日期:1909逝世日期:1982职业:中国红军杨子明,1909-198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华河

  • 贾桂林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贾桂林

    贾桂林(1916~1992)女,原名拉弟,艺名小电灯。山西大同市人。中文名:贾桂林别名:小电灯国籍:中国出生地:山西大同市人出生日期:1916逝世日期:1992职业:演员主要成就:山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演员奖山西影视天龙奖戏曲艺术片一等奖代表作品:《王宝钏》、《金水桥》、《血手印》、《李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