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魏莲芳

魏莲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31 更新时间:2023/12/21 9:42:59

魏莲芳(1910年年12月25日一1998年4月15日)男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人,其父魏永发为京剧琴师。魏莲芳9岁学艺,初习老生,后随朱素云学旦角,1922年搭北京“斌庆社”学艺。

基本资料

中文名:魏莲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0年年12月25日

逝世日期:1998年4月15日

职业:京剧演员

主要成就:京剧表演艺术家

京剧旦角

代表作品:《虹霓关》《樊江关》《御碑亭》

人物简介

魏莲芳(1910年12月25日,宣统二年(庚戌)冬月廿四日一1998年4月15日,农历戊寅年三月十九日)

1924年15岁时拜梅兰芳为师(时年梅30岁),得梅精心传授。1928年19岁时,又拜王瑶卿为师,技艺精进。他进“斌庆社”是属带艺搭班演出性质,因此没有按“斌庆社”科班之字排名,当时与魏莲芳一起带艺搭班的还有李万春、蓝月春、王少楼、于连泉(筱翠花)、杨宝森等。“斌庆社”是北京有名的京剧科班之一,由著名武生俞振庭于1917年创办,曾培养了一大批著名京剧演员,有“斌”、“庆”、“永”三科,如刘斌仙、于庆林、谷永来等。

解放后,经梅先生介绍,魏莲芳进入上海戏曲学校当上了教授,他的学生有杨春霞、李炳淑等。同时他还应邀到中国戏校和济南、大连、哈尔滨等戏校及香港中文大学等传授"梅派"戏,他那高超的梅派表演艺术,获得了广大师生们的赞许。

表演特点

魏莲芳和众多的著名艺术家同台演出,大部分是挎刀,也有与头牌并列的戏码。如他在北京与李万春演《霸王别姬》就是一例。《霸王别姬》这出戏是梅兰芳与杨小楼的代表作,北京的其它演员很少敢动这出戏,但魏莲芳是梅的大弟子,况且他身材高桃匀称,扮相俊美,基本功扎实,身上边式漂亮,贴出此戏后,观众都要一睹风采,客满是不成问题的。观众看后对魏莲芳的评价甚高,相比之下李万春扮演的霸王就显得矮小,一时间李万春落得个“小霸王”的雅号。

从师经历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共收了一百多位弟子,为什么说魏莲芳是大弟子呢?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魏莲芳入梅门比较早;第二,他教“梅派”戏最早,而且得到梅先生的首肯,他教的弟子最多,对弘扬“梅派”艺术影响较大。因此,魏莲芳既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又是一位京剧教育家。魏莲芳一生唱“梅派”戏,教“梅派”戏,成了名副其实的“梅派”大弟子。

魏莲芳拜师的那一天,是在北京“新风楼”设的酒筵,来客中有梅兰芳的老师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等,还有银行界、新闻界的来宾。拜师后,每天下午四点多钟到芦草园梅家学戏。开始梅先生拿双花盆底的彩鞋让他练走旗步和跑圆场。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锻炼之后,梅先生教他的第一出戏是《红线盗盒》,第二出戏是《霸王别姬》,第三出戏是《廉锦枫》,这三出戏给魏莲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期间,魏先生在“斌庆社”坐科,常与王少楼唱对儿戏。

拜师后梅先生只要有演出,剧场第三排就是他老朋友的专座,梅先生也为魏莲芳安排了一个座位。齐如山先生坐第一个位子,魏莲芳坐第二个位子。用魏先生的话说,他有“小人缘”,齐如山喜欢他,一边看戏还一边讲给他听,使他获益颇丰。每星期不花一个子儿,可以看两场梅先生的演出。这个星期是开明戏院,下星期就是中和戏院。梅先生经常跟他讲:“要多看戏,多演戏。”梅先生不但这样说,而且还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心尽力地来培养学生。第二年梅先生到上海天蟾舞台(今劳动剧场)演出,头一天演《御碑亭》,梅先生扮演孟月华,魏莲芳演孟的小姑子。演《虹霓关》,梅先生扮演东方氏,魏莲芳就演丫头,二本梅先生演丫头,魏莲芳就演夫人东方氏。演《樊江关》梅扮演樊梨花,魏就演薛金莲。演《太真外传》时梅先生扮演杨玉环,魏莲芳就演永兴或念奴。老师排新戏在家里讨论时,梅先生经常发动大家提意见出主意,有时还布置任务叫魏莲芳编个舞蹈什么的,让他动动脑筋。一方面是为梅先生在新戏里添点参考资料,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他们将来独立挑班,给排演新剧目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凡是看过魏先生演出《四郎探母》的观众,对他扮演的萧太后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称这个角色让魏莲芳演活了。他扮演的萧太后既威严又帅气,在观众的心目中,已成为一绝,有"活太后"之美誉。我因年轻没有看过魏先生在台上的演出,但幸运的是,1994年泰州市纪念梅兰芳诞辰100周年时,魏先生应邀赴泰州参加纪念活动。正好这天晚上由江苏省京剧院在梅兰芳剧院演出《四郎探母》,扮演萧太后的演员赵道英(赵燕侠的弟子),知道魏老要到我家做客,她也要随行,目的是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魏老学习。胡芝风(梅兰芳的弟子)也一同前柱。下午在我家客厅里,我亲眼看到魏先生教赵道英走萧太后上场的旗步,那神态与气势真是绝了。走旗步时他的手、眼、腰、胯、臂膀、脚步等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几乎全都调动起来了,是那样的协调优美,他那威严的眼神与拾步摆膀。又是那样稳重大方,使人一看就有一国之君约分量。魏老还教了胡芝风《宇宙锋》赵艳容上场的台步和身段。魏老念的京白,听起来真是美极了。他对大家说:“念京白不是会说普通话就能念好的,当初白口我不怕上韵,就怕念京白,遇到有京白的戏就到梅先生那里去请教,希望老师能教我一点窍门。梅先生要我去找王大爷(王瑶卿),说他的京白也是跟王大爷学的。我和王大爷不是外人,有亲戚关系,我的岳母是梅雨田的外孙女,我的爱人是王惠芳的女儿。有一天我到了王大爷家,王大爷问我干嘛来了,我就把老师对我说的话说了一遍,王大爷笑着对满屋子的朋友开玩笑地说:‘兰芳只管收徒弟不管说戏,净往我这儿送。'说完以后又跟朋友们继续聊天,好像把我给忘了。那么多的老前辈在场,我也不敢言语。过了好半天王大爷才跟我说:‘这些日子事儿多。我也没有工夫教你,你不是想学京白吗?我给你指条明路,以后别往我这儿来,抽点时间好好听听大宅门里旗人家的老太太、格格是怎么说话的,然后再去小户人家听那些太太、奶奶们是怎么说话的。再去听听那些“养人儿”的、放“印子钱”的那些女光棍是怎么说话的。'我听了这番话感到有些失望,王大爷看出我的心思,说:‘你别不乐意,我实话告诉你,你要是不照我的话去做,来我这儿一百回我也不理你!'”魏老说:“我那时候年轻不理解王大爷的良苦用心,只好硬着头皮照着去做。一有时间我就到处听那些人说话,听来听去还真听出一点意思来了,于是就跟在他们后面学,学着学着觉得地道了,就去见王大爷,还说给他听。大概王大爷觉得我这个小孩还可教,便说道:‘打今儿起我给你说戏,你来就是了。'后来我向王大爷学了《雁门关》、《四郎探母》、《能仁寺》等京白戏。王大爷还把梳旗头的旦角戏与普通京白的区别也给我说了,我这念京白的基础啊,就是从那儿打下的。”

演艺经历

魏莲芳一边向梅兰芳、王瑶卿等老师学艺,一边在“斌庆社”坐科参加演出,这样学到的东西很快就能在舞台上实践。

1929年又正式拜王瑶卿为师,学了不少"花衫"和刀马戏。他不但“梅派”戏学得瓷实,而且刀马戏学得也相当到位。出科前后曾和杨小楼、梅兰芳、荀慧生、余叔岩、金少山、言菊朋、李万春、王少楼、孟小冬等合作演出。

魏莲芳第一次到上海演出于虹口大戏院,剧目有《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红线盗盒》、《黛玉葬花》、《廉锦枫》等"梅派"戏。这都是梅先生亲授的剧目,可谓是正宗嫡传,于是梅门大弟子的名声,很快就在北京、上海传开了。

魏莲芳离开老师后,梅先生将一部分戏服和桌帏、椅帔送给爱徒,并对他说:“这些行头,我放在这儿,一时半会儿的也用不上,你先拿去穿用,省得再花钱置办。”魏先生明白这是老师体贴他,知道他刚出来唱戏没有多余的钱办行头,因为许多行头还有八成新,根本不旧。此后魏莲芳一边搭班唱戏,一边为戏校的学生、专业演员等教“梅派”戏。

1939年到上海演出时,魏先生去看老师,梅先生留魏吃饭,席间梅问道“听说你给人家说戏?”魏先生不明白老师问话的用意,赶紧解释说:“是有人找我学戏,都是朋友介绍约,不好驳人家的面子,以后不教了。”梅先生忙说:“不,你得教!因为日本人日后短不了会找我的麻烦,我不唱他们也拿我没有办法,可咱们的京戏不能绝了,所以你以后还得教,不管是内行、外行,只要有学的你就教,有什么不会的你尽管来找我,我给你说。”魏先生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一边擦泪一边说:“我年轻怕教不好,给老师丢脸。”梅先生说:“你放心地教,我心里有底,只要是你教的,往后我都认!”得到老师的首肯以后,从此魏莲芳就把教"梅派"戏当作第二职业了。

有人曾问过魏先生,你教过的学生有多少?他说一时也说不上来,只知道凡是唱“梅派”有一号的人,大概都跟我学过,反正不止一百个,其中也包括拜过梅先生的。例如:魏先生就教过"富连成"科班的学生《红线盗盒》、《廉锦枫》等戏。学生中有李世芳、张世孝、诸世芬、刘元彤等。在中华戏曲学校教过李玉茹、陈永玲等;在上海戏曲学校教过顾正秋、陈正薇等。还有言慧珠、童芷苓、吴素秋、梅葆玖、宋长荣等都向他学过戏。魏老说,不少学生是先跟我学戏,后又拜了梅先生,拜过梅先生的和我算是师弟、师妹,又为什么跟我学呢?因为他们到梅家来学戏,有时梅先生忙,抽不出时间来教他们,就对我说:“莲芳,你给他们说说!”魏先生的这番话,我从一些名演员的回忆录中得到了印证。

标签: 魏莲芳

更多文章

  • 理琪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理琪

    理琪(1908—1938)原名游建铎,河南省太康人。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天福山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去上海做地下工作,次年下半年与党失掉联系。1936年经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的邓汝训介绍去文登工作。1936年12月由

  • 程明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程明

    程明(1918年——2014年3月26日),安徽金寨人,沈阳军区空军原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正兵团职离休干部。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4年3月26日,程明因病在中国辽宁沈阳逝世,享年96岁。中文名:程明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出

  • 于世猷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于世猷

    于世猷,男,辽宁新民人,中国曲协会员,国家二级相声演员。师承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其表演清新活泼,健康大方,感情真挚,内涵深刻。代表作有《英雄小八路》、《找舅舅》、《画像》、《一条街》、《劳动号子》、《女队长》、《登山英雄赞》、《装小嘴》、《维纳斯的遗憾》、《夜来麻将声》、《酒令》等。中文名:于世猷国

  • 劳伦斯·哈维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劳伦斯·哈维

    劳伦斯·哈维,出生地:立陶宛。1928-10-1出生。演员、导演、制片、编剧。中文名:劳伦斯·哈维外文名:LaurencHarvey国籍:英国出生地:立陶宛出生日期:1928年10月1日逝世日期:1973年11月25日职业:演员、导演、制片、编剧主要成就:金屋泪,满洲候选人家庭成员:DominoHa

  • 渐江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渐江

    渐江(1610~1664年),俗姓江,名韬、舫,字六奇、鸥盟,为僧后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是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他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又是“新安画派”的领袖。中文名:渐江别名:渐

  • 刘翠霞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翠霞

    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中文名:刘翠霞国籍:中国出生地:天津市武清区敖嘴村出生日期:1911逝世日期:1941年7月5日职业:评剧演员性别:女刘翠霞,评剧女演员,工旦行。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

  • 藤冈琢也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藤冈琢也

    藤冈琢也(1930年9月4日-2006年10月20日),男,出生于兵库县姬路市,日本演员、编剧。作品主要有《俺次郎长》、《豆腐渣的华》等。中文名:藤冈琢也外文名:Taku别名:紫藤山冈国籍:日本星座:处女座血型:O型身高:165cm体重:71kg出生日期:1930年9月4日逝世日期:2006年10月

  • 苏里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苏里

    苏里(1919~2005),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原名夏传尧。导演了《平原游击队》、《哥哥和妹妹》、《青春的脚步》、《红孩子》等影片。1959年苏里执导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苏里1960年拍摄的《刘三姐》又为我国影坛奉献了一枝奇葩,该片获1960年第二届百花奖中四项大奖。中文

  • 孔君平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君平

    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中文名:孔君平外文名:KongPingjun国籍:中国民族:汉族

  • 储江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储江

    储江(1916.03--2011.01),男,原名储兆瀛。江苏省宜兴县南庄镇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苏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顾问、省纪委第一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文名:储江别名:原名储兆瀛国籍:中国出生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