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林祥谦

林祥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06 更新时间:2023/12/30 7:14:46

林祥谦(1892—1923),福建闽侯尚干人,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定于2月4日举行全路总同盟罢工,林祥谦被指定为江岸地区罢工总负责人。2月4日,林祥谦下达罢工令,震撼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开始。2月7日,林祥谦与十几名工会领导人和工人代表被北洋军阀逮捕。北洋军阀以死威胁逼迫林祥谦下令复工,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林祥谦说:“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最终惨遭杀害,年仅31岁。2009年9月14日,林祥谦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基本资料

名:林祥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闽侯县尚干镇亭上村

出生日期:1892年10月19日

逝世日期:1923年2月7日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马尾造船厂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领导二七大罢工

人物简介

林祥谦,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民家庭。

1906年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由于他聪明好学,很快掌握了钳工技术。

1912年他通过技工考试,进入汉口江岸铁路工厂当钳工。当时的京汉铁路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吸血管道,又是封建军阀进行统治、互相混战的工具。近3万京汉铁路工人过着“成年累月做马牛,吃喝如猪穿如柳”的苦难生活。为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收入,林祥谦曾和工友们开展过小规模的罢工斗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武汉党组织负责人陈潭秋、项英等人经常深入到江岸区的铁路工人中,宣传革命道理,很快发现了富有反抗精神又在工人中有着很高威望的林祥谦。在陈潭秋、项英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林祥谦阶级觉悟很快提高,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林祥谦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会议,并作为发起人之一筹备组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

1922年1月,江岸工人俱乐部成立,林祥谦被选为干事。由于他办事公正,乐于助人,为工人谋利益,深受大家的信任和爱戴。1922年夏天,林祥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

为适应全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委会经过多次酝酿筹备,决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2月1日清晨,郑州全城戒严。反动军警荷枪实弹,如临大敌。面对全副武装的敌人,林祥谦和代表们毫不畏惧,冲破军警的包围圈,进入会场。在一片欢呼和口号声中,宣告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

反动军阀吴佩孚、萧耀南对此感到无比恐慌和仇恨。当天下午,他们下令反动军警占领总工会会所,驱逐工会工作人员,查抄总工会的文件材料,砸坏各单位赠送给大会的匾额和礼品,甚至包围和监视代表们的住处。当晚,林祥谦参加了总工会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反动当局提出五项要求,限48小时内答复,否则将于2月4日举行全路总同盟罢工。会议决定总工会移到江岸办公,同时成立总罢工委员会,林祥谦被指定为江岸地区罢工总负责人。

第二天上午,林祥谦回到江岸,随即召开会员大会,传达总工会关于发动全路总同盟大罢工的决定,号召工友们用最大的力量反抗军阀的暴行。接着,林祥谦带领工人们组织宣传队,贴标语、发传单,揭露敌人罪行;成立调查队,了解掌握敌人动态;扩大工人纠察队,同时赶制铁棍、木棒,准备自卫。2月3日晚,罢工的各项准备都已就绪。

2月4日上午9时,林祥谦接到总工会关于罢工的指示后,下达了罢工令。随着第一声汽笛的拉响,江岸机车厂所有的汽笛同时怒吼,响彻武汉三镇。京汉铁路全线所有的客、货、军车一律停驶,震撼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开始了。这次大罢工从政治、经济上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2月6日下午,汉口美、英总领事召集中外买办资本家进行密谋策划,并向北洋军阀政府施压。吴佩孚勾结帝国主义,决定对罢工的京汉铁路工人进行残酷镇压。

林祥谦意识到残酷的斗争即将到来。2月7日中午他把分工会的图章藏在家里的炭火盆里,匆匆赶回工会。下午5时20分,反动军阀带着两营士兵,包围了江岸分工会会所,开始了疯狂的射击。在这场野蛮的屠杀中,江岸30多名工人牺牲,200多人受伤,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带领工人同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队进行了英勇搏斗,终因寡不敌众,与十几名工会领导人和工人代表被敌人逮捕。

当夜,天降大雪,敌人把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木桩上。反动军阀以死威胁逼迫林祥谦下令复工,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敌人恶狠狠地命令刽子手举刀砍向林祥谦左肩:“上不上工?”林祥谦斩钉截铁地说:“上工要总工会下命令。我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屠刀砍向林祥谦右肩,他血流如注,昏死过去。醒过来,敌人再次恶狠狠地问他:“现在怎么样了?”林祥谦拼尽最后的力气怒斥敌人:“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班军阀手里了!”林祥谦壮烈牺牲,时年31岁。

为纪念这位工人运动的先驱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福州修建了林祥谦烈士陵园,包括二七烈士纪念堂、陵墓、千人广场和6米高的烈士花岗石雕像等建筑。纪念堂以丰富的图片和资料,详细介绍了林祥谦的生平事迹。陵墓后面是郭沫若题写的“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的青石墓碑。陵园内苍松繁茂,芳草如茵,守护着烈士不灭的英灵。

生平经历

林祥谦,1892年10月19日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尚干镇的一户贫农家庭。祖父林发舒,辛劳一辈子,只留下一间木构房屋和几亩薄田。父亲林其庄,是马尾造船厂锅炉工。母亲翁氏,是个勤劳能干的农村妇女,操持一家人的生活。人生的坎坷经历,磨炼出他鲜明的个性。

1904年端午节,林祥谦和一群小朋友去观看龙舟竞赛,突然人群中发出一阵急促的呼救声。原来是岸边一个小女孩被欢腾的人群挤压掉进江中。眼看那翻腾的浪花很快就把小女孩吞没了,12岁的小祥谦毫不迟疑,勇猛地跳进江中,去追寻那被江水卷走的女孩。他使尽全身力气,从江中把小女孩托出水面,救上龙舟。人们以敬佩的目光,盛赞这位勇敢的小英雄。

1905年,夏粮歉收,林祥谦全家盼着那棵祖传的龙眼树果实尽快成熟,好拿它换点钱粮度日。一天,三个地主的儿子偷偷爬上龙眼树边摘边吃边扔。眼看快要成熟的果实被糟蹋,小祥谦气愤极了,上前喝令他们下来。这三个坏家伙下来后,竟将祥谦围起来殴打一顿。林祥谦愤慨地说:“难道穷人就该受欺侮吗?”妈妈深怕孩子惹祸,连忙劝慰说:“孩子,人家有钱有势,惹不得。”倔强的小祥谦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当天夜晚,他约了几个小伙伴,摸到地主宅前,用石头猛砸他家屋顶,还在他家墙壁上写下:“打倒财主仔!”五个大字。事后,林祥谦到马尾找父亲,想结交几位朋友回来找地主算账。饱经风霜的林其庄怕儿子回去会吃亏,就把他留在马尾,送进一所小学读了1年多的书。

1906年,父亲变卖家当,筹借100元保证金,把14岁的小祥谦送进马尾造船厂当钳工学徒。这里的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住的是肮脏潮湿的泥墙屋,20个人睡在一张统铺上,挤得连翻个身子都困难。在厂里5年时间,他团结工人,与洋人、官僚资本家和工头作斗争。

1912年初,林祥谦通过技工考试,进入江岸铁路工厂当钳工,正式加入铁路工人队伍。这里工人所受的压榨也是很残酷的。为了改善工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林祥谦和工友们曾开展小规模的罢工斗争,也用过怠工的办法来对付工头的压迫。

1917年秋,林祥谦的母亲因劳累过度,贫病交迫,含恨离开了人世。林祥谦忍着巨大的悲痛,回家料理丧事,随后又重返江岸。此后,他开始努力探索改变工人处境的道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武汉党组织负责人陈潭秋、林育南等经常深入到江岸铁路工人当中,宣传革命道理。党组织派项德隆以办工人夜校的名义来到江岸开展工作,很快发现了富有反抗精神、在工人中有较高威望的林祥谦,及时对他进行教育和培养。林祥谦阶级觉悟很快提高,在党的领导下更积极地从事工人运动,参与筹组江岸工人俱乐部,并当选为干事;协助举办工人夜校;领导工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迅速成长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1922年夏天,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江岸工人俱乐部改名为江岸京汉铁路工会。林祥谦被推选为江岸分工会的领导成员。不久,又当选为江岸分工会委员长。京汉铁路是旧中国重要的交通命脉,它的收入是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军饷的主要来源之一。1922年,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出现了高潮。京汉铁路沿线各站,在一年内相继成立了16个分工会。为了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实现京汉铁路工人要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的迫切愿望,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委会决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曾通电“保护劳工”的吴佩孚闻讯立即翻下脸来,下令郑州警察局长黄殿辰武力制止开会。当天清晨,黄殿辰派出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郑州全城实行戒严。工人代表和来宾们毫不畏惧,整队向成立大会会场普乐园戏院前进。他们在林祥谦、项德隆(即项英)、施洋等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涌入会场,高呼:“京汉铁路总工会万岁!”等口号,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诞生。敌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他们冲进会场,砸坏各单位赠送的匾额和各种礼品。下午又派出军警占领总工会会所,驱逐总工会工作人员,查抄总工会文件材料,甚至包围、监视代表们的住处。当晚,总工会在郑州召开秘密会议,一致决定向反动当局提出撤革赵继贤、黄殿辰,赔偿损失等五项要求,如48小时内不答应,将实行全路总罢工。会议还决定将总工会迁到江岸办公,组织总罢工委员会,并指定各分会的罢工领导人。林祥谦被指定为江岸地区罢工总领导,他们于当晚从郑州乘车南下,回到江岸。2月2日,江岸分工会召开会员大会,林祥谦当众怒斥军阀迫害代表,破坏总工会成立的种种罪行,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已在激烈的阶级大搏斗中诞生;并传达总工会关于发动全路总同盟罢工的决定,号召工人们积极投入反对军阀暴行的斗争。这时,全场群情激愤,决心为争自由、争人权而战。

会后,林祥谦和他的战友紧张地进行罢工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组织宣传队、调查队,扩大工人纠察团,并赶制自卫用的铁棍、木棒,他日夜奔忙,连回家吃饭都顾不上。2月4日上午9时,林祥谦接到总工会开始罢工的指示后,立即下达罢工令。工人黄正兴拉响了江岸机厂的汽笛,其他汽笛也跟着怒吼起来,响彻武汉三镇,震撼四面八方。世世代代当牛作马的江岸铁路工人,在林祥谦的指挥下,高擎铁棍、木棒,涌出各厂、段、站,犹如铁流直泻,势不可挡。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大罢工,从江岸开始,沿着全长2400多华里的京汉铁路向北迅速蔓延,在不到3小时内,胜利地实现了全路总罢工。2月5日,湖北督军萧耀南根据吴佩孚关于从速消灭罢工领导力量的命令,指派督军署参谋长张厚生带着军警来到江岸,佯称要同工会谈判,妄图诱捕林祥谦等领导人。这个阴谋被工人识破后,张厚生又调来大批军队占领工厂,并先后抓走两名司机和三名纠察队员,妄图以此要挟罢工工人生火开车。林祥谦当机立断,先后派出2000多名工人和纠察队员前去营救,终于迫使敌人无条件释放他们。罢工在继续着,林祥谦和江岸全体工人决心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得到了武汉工人和各群众团体大力声援。2月6日上午,湖北省工团联合会组织2000多名代表来到江岸亲切慰问罢工工人,江岸一万多名群众参加慰问大会。林祥谦在会上感谢各界群众的声援,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破坏阴谋,号召工人们加强团结,坚持罢工。会后,林祥谦和著名律师施洋带领工人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沿途3000多名群众自动加入游行队伍。当队伍经过沿江的帝国主义租界时,群众不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争自由、争人权。”等口号,情绪极为高昂。示威游行历经两小时才结束。2月7日,罢工进入生死搏斗的紧要关头。

林祥谦深知斗争形势的严峻,他鼓励妻子说:“咱工人争自由、争人权是光明正大的。但敌人不会甘心,会下毒手的,咱要有思想准备。死了一个工人,会有千百万工人站起来,革命最终一定会胜利。”果然,在当天下午4点半左右,纠察团员前来报告:张厚生正检阅全副武装的军队,看样子要来包围工会。5时整,放哨的工人又报告:一批全副武装的军警正从江岸火车站、三道街、福建街向工会包抄过来。情况已十分危急,林祥谦果断地命令纠察团副团长曾玉良带领纠察团迎敌。张厚生命令军队向工人进行疯狂的射击,开始了骇人听闻的“二七大屠杀”。工会门前及周围,弹痕累累。在和敌人英勇搏斗中,曾玉良和30多名铁路工人壮烈牺牲,200多人受伤。敌兵到处搜捕工人,闯进工人家中抢劫财物,奸淫工人妻女。工会附近的商店也被洗劫一空。林祥谦和60名工人在同围捕的敌人搏斗中不幸被捕。晚上7点多钟,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整个江岸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敌人把60多名被捕工人捆绑在江岸车站站台上,林祥谦被绑在站台东侧的灯柱上。江岸广大工人听到林祥谦和许多工友被捕的消息后,冒着被敌人捕杀的危险,纷纷奔向车站,想夺回大伙爱戴的领导人和其他阶级弟兄。林祥谦透过层层刀枪,看到和他朝夕相处、共同战斗的战友们和爱妻,顿时力量倍增,他威武不屈地挺立在站台上,怒视敌军官兵,有力地鼓舞着工友们的战斗情绪。

这时,张厚生提着马灯走到林祥谦面前,奸笑着说:“林会长,受委屈了,你现在的唯一出路是下令工人赶快上工,这样做,我保准有你的好处,不然,你就性命难保。”林祥谦横眉怒视敌人,不予理睬。威胁利诱不成,张厚生立即凶相毕露地命令刽子手朝林祥谦左肩上砍了一刀,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对襟蓝上衣,不断滴落在洒满雪花的站台上。他忍着巨痛,巍然屹立。张厚生又对林祥谦嚎叫:“上不上工?”林祥谦瞪圆双眼,坚定地回答:“不上!”张厚生又气又恼,命令刽子手朝林祥谦右肩又砍一刀,歇斯底里地狂叫:“到底下不下复工令?”林祥谦斩钉截铁地回答:“上工要总工会下命令,我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张厚生气得脸色铁青,疯狂地命令刽子手再往林祥谦身上砍去。林祥谦血流如注,顷刻间晕厥过去。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时,骄横的敌人洋洋得意地问他:“现在怎么样?”林祥谦使尽全身力气,咬牙切齿地痛骂道:“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班军阀手里了……”张厚生被骂得脸色苍白,气得浑身发抖,不等林祥谦说完,就气急败坏地命令刽子手把他杀害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林祥谦,为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时,正是他31岁盛年。

人物评价

林祥谦: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他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悲壮诗篇,他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勇敢坚定,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崇高品质,为中国人民建立光辉的榜样。

为了纪念林祥谦等烈士,1958年在江岸修建了"二七"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二七"烈士纪念碑,同年9月16日,泽东亲笔题了"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周恩来在1932年为纪念"二七"斗争九周年撰写了文章,高度评价了林祥谦等烈士创造的英雄业绩。

为纪念这位工人运动的先驱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福州修建了林祥谦烈士陵园,包括二七烈士纪念堂、陵墓、千人广场和6米高的烈士花岗石雕像等建筑。纪念堂以丰富的图片和资料,详细介绍了林祥谦的生平事迹。陵墓后面是郭沫若题写的“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的青石墓碑。陵园内苍松繁茂,芳草如茵,守护着烈士不灭的英灵。

2009年9月14日,林祥谦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标签: 林祥谦

更多文章

  • 李言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言

    李言,曾用名李蕴章。1911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原中共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丹东市市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文名:李言别名:李蕴章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浙江省缙云县出生日期:1911年6月逝世日期:1984年7月30日职业:丹东市市长毕业院校:浙江省湘湖乡村师范学校1926年

  • 李亚林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亚林

    李亚林,是表演艺术家,是新中国22大影星,代表作《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虎穴追踪》等。其执导的影片有《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井》等。中文名:李亚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31年逝世日期:1988年代表作品:《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亚林(1931--1988)电影演员、导演,辽宁安东(今丹东)

  • 林青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林青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1911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13岁到一商号当学徒,15岁时因不堪老板虐待逃到重庆,此后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9日,林青不幸被捕,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林青坚贞不屈,义无反顾地面

  • 张蕴钰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蕴钰

    张蕴钰(1917—2008),河北省赞皇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参谋长、兵团副参谋长、兵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1958年,他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1961年改称基地司令员,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贡献。中文名:张蕴钰国籍:中国民族

  • 唐才常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才常

    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佛尘,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领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贡生,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戊戌政变后,去日本、南洋集资,回沪后创“自立会”,旋于汉口谋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被捕就义。有《唐才常集》。中文名:唐才常别名:伯平、佛尘

  • 罗世文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世文

    罗世文(1904—1946),四川威远人,1904年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烈士。1937年回川领导统战工作。1940年3月18日,罗世文在成都被捕。军统局长戴笠将他押到重庆军统局总部看守所,亲自审问,妄图诱降,遭到严辞拒绝。1940年下半年,罗世文被转往贵州息烽监狱关押。在狱中,罗世文担任秘密

  • 常书鸿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常书鸿

    常书鸿(1904~1994年)满族,老姓:伊尔根觉罗氏。别名:廷芳、鸿,河北省头田佐人。擅长油画、敦煌艺术研究。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1932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校,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历任北平艺专教授,国立艺专校务委员、造型部主任、教授,教育部美术

  • 张振汉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振汉

    张振汉(1898—1967),号炎生,江苏徐州铜山人。保定军校炮科毕业,1924年任奉军连长,1928年任48师142旅283团团长,1930年任该师旅长。1931年4月23日任41师师长,1935年4月9日任中将。1935年8月被俘后,任红军学校战术教员。抗战爆发后到国统区,1945年11月任江苏

  • 蒋佐梅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蒋佐梅

    蒋佐梅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将军的妻子。1938年11月蒋百里病逝后,佐梅夫人在中日两国之间做出抉择,她曾奔赴抗日前线,作为战地护士护理受伤的中国士兵。佐梅夫人从不教女儿们学日语,在中国的漫漫岁月中,佐梅夫人只用汉语,他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份子。中文名:蒋佐梅外文名:佐藤屋登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

  • 王道士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道士

    王道士(1849-1931)湖北麻城人。本名王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奉道教,后离军,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新疆。约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敦煌莫高窟,在窟南区北段,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兼四出布道幕化,小有积蓄,乃于莫高窟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