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黄烽

黄烽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6 更新时间:2024/1/18 8:30:49

黄烽(1916-2001),原名黄宝澄,福建省福安县人。沪江大学肄业。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技术书记,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江东路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

基本资料

名:黄烽

别名:黄宝澄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福安县人

出生日期:1916

逝世日期:2001

毕业院校:沪江大学

少将简介

1939年初秋,老“江抗”奉命西撤,在阳澄湖畔的后方医院留下36名伤病员,1939年11月6日由这些伤病员组成新“江抗”,坚持江南的抗日斗争。这段故事后来编成了家喻户晓的京剧《沙家滨》,黄烽就是这36名伤病员之一。“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18旅52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高宝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新四军第1师2旅5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7纵59团政委,华东野战军10纵89团政委,第11纵32旅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29军86师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11师政委。1951年入朝作战,参加了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回国后历任空11师政委,空军政治部群工部部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空军军事法院院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1年9月1日因病在福州去世。

人物生平

成长

黄烽祖上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黄烽1916年5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黄晋鋆是满清的秀才,当地有名望的绅士;母亲刘静兰是勤劳贤惠的家庭妇女。

黄烽有5个哥哥、3个姐姐、2个妹妹,童年时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继承祖业收取地租和做茶叶生意,生活还算富裕。

黄烽7岁时人村塾,11岁进穆阳小学读书,虽然还是以读《三字经》、《干字文》、《四书》、《左传》等文言文为主,但开始接受白话文和英语等新学教育。家人中对黄烽童年时代影响最大的是三姐黄双惠,三姐读过进步书刊,多才多艺,思想进步,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她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黄烽的进步、成长。

学生时代

1930年,黄烽到福安城关中学读书,语文老师郑眠石(又名郑楚云)是中共党员,他生活俭朴,待人诚恳,刚正不阿,上课时联系生活实际,讲解社会问题和革命道理,教育学生将来要为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幸福。在郑老师的引导下,黄烽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黄烽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参加演出和示威游行等活动。

1936年黄烽前往上海,住在五哥黄宝润家中,入英语夜校补习一年,1937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会计科学习。在上海,他意外地遇见了被捕释放后的郑眠石老师,结识了林烈(林默涵)、周立波、黄秀秀等革命同志,五哥黄宝润是上海国际无线电台的中共地下党员,经常黄烽推荐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高尔基的小说等进步书刊,帮助他从理论上提高认识,接受革命道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黄烽即结束了上海沪江大学的学业,于同年9月回到家乡福安,在棠溪小学当教员。后来范式人建议,为避免连累家人,将黄宝澄改名黄烽,取参军时正值抗日烽火连天之意。从此,黄烽开始了革命军人的戎马生涯。

革命生涯

挺进茅山东进作战

黄烽入伍后暂分配在新四军军部特务营二连,随部队北上抗日。长途行军到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安徽省太平县后,黄烽调往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任团政治处文书,做党务工作;1938年6月升任技术书记,同月,由政治处主任张友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秋,黄烽随六团奉命从杨村出发开赴茅山地区,在南京附近的句容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兄弟部队一起创建了江南第一个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5月1日,黄烽随六团从深阳出发东进作战,目标是常州以东的江阴、无锡、苏州、常熟和太仓等地区(东路地区)。为不暴露东进的军事意图,部队沿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简称“江抗”。

英勇“江抗”浴血阳澄

1957年,黄烽全家在南京合影1939年9月下旬,“江抗”部队奉命全部西撤。西撤时留在后方医院一批伤病员,有刘飞、夏光、黄烽、童袭予、吴立夏等36人。当时黄烽任六团政治处总支书记,因患虐疾住院,被留下帮助工作。

由于敌人频繁下乡“扫荡”,搜索中国军队“江抗”留下的人员。后方医院虽然不断转移,仍难免遭敌袭击。这36个伤病员,大多是闽东红军老战士,经历过许许多多战斗和艰苦环境的锻炼,是一批坚强的武装力量。新“江抗”和以后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就是在这几十个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洪》就是根据黄烽等36个伤病员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1939年11月,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成立,夏光任司令员,杨浩庐任副司令员兼政治处主任,黄烽任政治处副主任。1940年春,“新江抗”成立了第一个支队(相当营,番号叫二支队),有400多人,陈挺任支队长;黄烽这时也下到二支队负责党政工作,任二支队政治干事(执行教导员职权)。1940年5月,黄烽调东路司令部政治部任组织干事。

高邮斗争兴化反攻

1942年1月,黄烽调回十八旅五十二团,仍任政治处组织股长,5月升任五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同年12月,为执行精兵简政,部队整编,五十二团和五十四团合并为五十二团,黄烽任团政治处副主任,参与指挥了江、高地区的反“扫荡”战斗。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对我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和推行“伪化”。

1942年12月,整编后的五十二团随即南下,为了进一步打开江(都)、高(邮)、宝(应)地区局面,十八旅领导电请军部批准,将五十二团留在该地区坚持斗争。1943年1月,为实行主力地方化,五十二团的三营编入高宝独立团,随后改称高邮独立团;黄烽任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任高邮独立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并参加高邮县委。

1943年至1945年,黄烽率高邮独立团在高邮水网地区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战斗,领导群众性的打霸运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1945年3月,配合兄弟部队参加车桥战斗,攻克车桥敌据点,共歼日伪军1000余人;1945年4月,协同兄弟部队参加三垛河伏击战,共歼日伪军1800余人。

1945年8月,高邮独立团和第一军分区特务营合并,编为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特务二团。同年9月,编为苏中军区二旅五团。黄烽均任团政治委员。1945年8月,苏中军区部队集中兵力向日伪占领城镇据点进行猛烈的攻击,在军区首长统一指挥下,黄烽率高邮独立团(后编为特务二团、二旅五团)参加攻克三垛、河口战斗,切断兴化与高邮之间的联系。继而北上参加攻克宝应城,这是苏中部队从敌人手中解放的第一座县城。随即挥戈南下攻打兴化水城,之后又参加盐城和高邮战役。

三战邵伯激战淮海

1945年11月,新四军二旅五团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七纵队五十九团;黄烽任团政治委员。12月下旬,黄烽率五十九团首战邵伯。

1946年5月,黄烽所在的七纵队五十九团改编为华中野战军十纵队八十九团,黄烽仍任政委。8月,黄烽率八十九团三战邵伯。

1947年3月,黄烽所在的部队调归野战军十一纵队建制,5月,改编为十一纵队三十二旅九十五团,黄烽任政委,9月,升任二十二旅政治部主任。在淮海战役中,黄烽参加了激战运河桥、黑山阻击战、堵截南昌北援之敌、围攻陈官庄等战斗。

1948年11月,十一纵队奉命从宿迁以南地区沿运河西线向北挺进,攻击运河车站,配合华东野战军南下中路大军南北夹击,堵截敌黄伯蹈兵团,切断其西逃之路。黄烽所在的三十二旅奉命从运河铁桥以南地区向铁桥发起攻击,激战一整日。11月16日拂晓,二十二旅接替三十一旅在山、鼓山阵地,继续阻击敌邱清泉兵团前进,激战3日,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人。

解放福州进军厦门

1949年6月底,十兵团奉命进军福建。黄烽任八十六师政治部主任。7月2日,八十六师从江苏出发,先由铁路输送,后冒烈日酷暑徒步翻山越岭,一路上克服了宿营难、吃粮难、土匪多、语言不通等困难,历时24天,于7月25日抵达闽北地区集结。福州战役于8月11日发起,历时13天,至23日结束,歼敌4000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福州市和周围县城9座及三都、马尾两个军港,控制了福建省中部,为迅速解放福建全省创造了有利条件。8月,黄烽任八十六师副政治委员、代理师党委书记。

福州战役后,十兵团马不停蹄挥师南下。黄烽率八十六师进驻涵江一线,为渡海解放厦门做好作战准备:征集船只,教育船工,教育部队,进行战术技术训练。9月12日厦门岛外围战开始,15日八十六师攻占南日岛后沿福厦公路南进,19日攻占刘五店,20日攻占澳头,至23日厦门岛外围战胜利结束,共歼敌2万余人,形成对金、厦两岛三面包围之势。1949年10月15日晚前后发起渡海作战,至17日中午前,残敌向海上撤逃,厦门岛登陆战胜利结束,厦门解放,歼敌2万7千余人。1949年10月20日,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厦门市警备司令部,黄烽任警备司令部副政治委员。

解放后

1950年9月,黄烽任八十六师政治委员。10月,八十六师调归空军建制,1951年2月在江苏徐州组成空军十一师。黄烽任空军十一师政治委员,协助苏联顾问完成飞行培训任务,组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英雄部队。随后又抽调优秀干部参加组建空军二十二师,担任其领导干部和中层骨干,并帮助其培训飞行人员。1954年10月至1955年1月,空军十一师参加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作战,炸伤国民党军登陆舰2艘,重创“中字号”舰,取得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铸造了空军11师“敢打、硬拼、必胜”的战斗作风,涌现了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1957年12月,黄烽调空军政治部任群众工作部部长,期间群工部被评为先进单位,黄烽被评为先进个人。

1960年12月,黄烽调福州军区空军任政治部副主任,兼任福州军区空军军事法院院长。1969年12月起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20多年间,为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的建设,为提高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为保卫祖国东南沿海的领空安全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病逝

2001年9月1日,黄烽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85岁。生前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仪式,不进行遗体告别,不写生平,不留骨灰,不设灵堂,不收一切祭品,事后函告有关单位及亲友。

2007年5月,由黄安翼先生和姜天裁先生主编的《芦荡勇士烽火人生——黄烽将军纪念文集》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标签: 黄烽

更多文章

  • 谢芮芝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芮芝

    谢芮芝(1881年-1957年),男,单弦演员、相声演员。北京人。谢芮芝的单弦牌子曲演唱特别重视语音的运用,独树一帜,其唱法异于荣、常二家,自成一派,表演风格是“寓谐于庄”。中文名:谢永祥外文名:无别名:谢芮芝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81年逝世日期:1957年职业:单弦演员,相声

  • 史都华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史都华

    詹姆斯·史都华(JamesStewart,1908.5.20~1997.7.2),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纳。1932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1935年开始从事电影。至1939年共拍了20多部影片。由于他表演艺术方面的成就,美国电影研究院曾授予他终生成就奖。中文名:詹姆斯·史都

  • 徐春阳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徐春阳

    徐春阳(原名徐锡骊)1925年1月生于泽州县大东沟镇峪南村1936后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副师长、军作战处长、副参谋长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师长、副军长、军政治委员、济南市区政治部代表,第

  • 龚宪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龚宪

    龚宪(1892—1928),别名龚吕,湖南长沙人。少时就读长沙后入湘军,湘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龚宪任第三团团长,北伐军攻克南京后兼任二师副师长,独立第二师改编为第四十军,龚宪任第四十军教导师中将师长。1928年春奉命率部队继续北伐,于4月13日与孙传芳残部在山东鱼台旧城基激战,教导师

  • 黄定基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黄定基

    黄定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临汾旅”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六十军一七九师师长、川北军区副司令员。中文名:黄定基别名:黄定成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省上杭县南阳乡南阳村出生日期:1913年4月15日逝世日期:1951年9月21

  • 何顺信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何顺信

    何顺信(1924-2011),男,京剧琴师,著名京胡演奏大师、戏曲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祖籍河北河间,生于呼和浩特市。诞辰:1924年,农历甲子年。为张君秋的表弟,均出身于戏曲世家。其父何福泉(张君秋的姨夫),是河北梆子琴师。曾为张君秋的唱河北梆子母亲张秀琴伴奏过。于2011年4月24日,在北京病逝。

  • 陈博文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博文

    陈博文(1916.4-2010.2),河北省任丘市石门桥镇人,1937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20师某部参谋处学习参谋。另有同名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台湾著名剪辑师。中文名:陈博文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任丘出生日期:1916.4逝世日期:2010.2

  • 黄永淮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永淮

    黄永淮(1902——1944),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龙台乡的一户农民家庭。号泗光,别名黄石夫,因小时候患过天花,脸上留有疤痕,又被家乡人叫做“黄麻子”。1944年3月,日寇发动豫中会战,黄永淮率部驻守河南许昌城。4月,郑州、新郑等地相继失陷。4月底,日军第27师团将许昌城包围,在飞机的掩护下,向

  • 张伯扬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伯扬

    张伯扬(1923-2007)男,单弦演员。1945年正式成为专业演员,不久就成为了著名的单弦演员。曾任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副团长、天津市实验曲艺团团长等职务。中文名:张伯扬别名:张纬国籍:中国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23逝世日期:2007职业:单弦演员主要成就:天津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副团长代表作品

  • 李钟玄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钟玄

    李钟玄(1918.10.22-2015.1.11),男,济源市五龙口镇河头村人,1932年考入济源师范。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曾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大军区副职)、总参情报部副部长。中文名:李钟玄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河南济源出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