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原名林正义,男,汉族,无党派民主人士,1952年10月15日出生,台湾省宜兰县人,经济学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于1978年获得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1982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86年—1987年在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87年—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2008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2000年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2008年—2012年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12年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2014年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2015年任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2023年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毅夫
别名:林正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台湾省宜兰县
出生日期:1952年10月15日
毕业院校:芝加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战胜命运》、《超越发展援助》、《繁荣的求索》、《解读中国经济》、《新结构经济学》、《从西潮到东风》、《中国的奇迹》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0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籍贯:中国台湾省宜兰县
人物经历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原名林正义)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
1971年,从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
1972年—1975年,就读于台湾陆军军官学校。
1978年,获得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1982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6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1986年—1987年,在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1987年—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1990年—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1994年—2008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95年—2000年,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
1998年,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
2008年—2012年,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2012年,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2013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2013年—2017年,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
2014年,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2015年,任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
2018年3月—2023年3月,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23年3月,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林毅夫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毅夫植根于改革开放实际,自主创立并实践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丰富完善农业经济学理论,重新构建发展中国家制度安排和宏观经济理论;参与国有企业、金融体制、电信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粮食和“三农”等重要改革政策制定;推动中非合作新模式,帮助有关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参与创立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推动了合作转型和深化发展。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3月,林毅夫在中国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300多篇,出版中英文著作30余部。
科研奖励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奖项名称
|
1992年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
1996年
《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
北京大学第五届科研著作奖一等奖
|
1996年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奖科研著作奖一等奖
|
1997年
技术变迁和农业家庭收入分配:理论和来自中国的证据
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会约翰·克劳夫爵士奖
|
1998年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北京市第5届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著作二等奖
|
2000年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北京大学第七届科研著作奖一等奖
|
2002年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02年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04年
DevelopmentStrategy,Viability,andEconomicConvergence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06年
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2007年
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践
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
2012年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发展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
|
2014年
新结构经济学:一个反思发展理论和政策的框架
国家出版图书奖
|
2015年
《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
中国大学版协的“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
2015年
《新结构经济学》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二等奖
|
2017年
《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
北京大学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
林毅夫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
2020年,林毅夫主要负责的“中国经济专题”线下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最早由林毅夫开设于1998年,在2007年被评选为北京大学精品课。
开办教学班
林毅夫在北京大学领衔创办“新结构经济学本科实验班”。
林毅夫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
1993年
中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Fellow)
|
1993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1993年
香港中文大学林大卫经济学家奖
|
1999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1999年
世界经济论坛杰出学者(Fellow)
|
2001年
为四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突出贡献先进台胞
|
2005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
2005年12月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2006年
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
|
2006年4月
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优秀成果奖
|
2006年9月
北京市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10年7月
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11年
芝加哥大学杰出校友奖
|
2013年
北京大学十佳导师
|
2014年
塞内加尔国家功勋高级骑士勋章
|
2015年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
2016年9月
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
|
2018年
改革先锋
|
2019年
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
|
2021年
教学大师奖
|
2023年1月
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
法国奥佛涅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
福特汉姆大学荣誉人文博士学位
|
诺丁汉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
香港城市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
鲁汶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
1986年—1990年
世界银行顾问
|
1988年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编委
|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0年
《中国农村经济》编委
|
1990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
|
1990年—1993年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副教授
|
1992年
国际水稻研究所顾问
|
1992年—1994年
《农业经济学》(英文,国际农业经济学会会刊)编辑顾问
|
1992年—1999年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学术顾问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4年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美国)编委
|
1994年
《中国经济评论》编辑顾问
|
1994年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
1994年
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
|
1995年
东亚经济学会理事
|
1995年
《香港企业管理杂志》(英文,香港)编辑顾问
|
1995年
《太平洋经济评论》(英文,香港)编委
|
1995年—1997年
《农业经济》(英文,国际农业经济学会会刊)副主编
|
1998年
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农村研究”外部顾问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9年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
1999年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
2000年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
2000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
|
2000年
亚洲开发银行长期战略框架高级顾问组成员
|
2000年
国务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十五”计划咨询审议委员会常务理事会成员
|
2000年—2003年
亚洲农业经济学家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
2000年—2003年
《世界经济论坛》顾问委员会委员
|
2000年—2003年
香港美国商业委员会成员
|
2001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
2001年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2001年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
2001年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
2001年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
|
2001年
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01年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主任委员
|
2001年
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筹款战略工作组成员
|
2001年—2004年
《中国经济论坛》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01年—2008年
《经济学季刊》编辑顾问委员会主席
|
2002年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02年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顾问
|
2002年
亚洲开发银行农业/自然资源战略研究顾问
|
2002年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学生学习指导委员会委员
|
2002年
辽宁省人民政府顾问
|
2002年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委员会顾问
|
2002年—2005年
美中关系国家委员会青年领袖论坛名誉顾问
|
2003年
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4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顾问
|
2004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
|
2004年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
2004年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
2004年
《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10本经济学著作》论证(编辑)委员会委员
|
2004年
亚洲开发银行对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就业创造和创收投资研究顾问
|
2004年
美国银行家协会名誉顾问
|
2004年—2008年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05年
密西根大学威廉·戴维森学院威廉·戴维森客座教授
|
2005年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05年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
2005年
《国际贸易问题》编委
|
2005年
《改革》杂志社学术委员
|
2005年
亚洲开发银行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发展项目高级政策顾问
|
2005年
国务院国家发展与改革计划委员会“十一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05年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
|
2003年—200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5年—2012年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
2006年7月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2006年—2008年
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
2006年—2008年
第四届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06年—2009年
福建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顾问
|
2006年—2009年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
2008年—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10年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粮食农业及环境倡议愿景2020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12年
国际经济学协会产业政策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
|
2012年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12年
世界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12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
2013年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13年
巴塞罗那经济学研究生院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13年3月—201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2013年—2023年1月
国务院参事
|
2015年
中国投资公司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18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
|
2018年
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18年
闽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顾问
|
2018年3月—202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2019年
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
2019年
南京审计大学荣誉教授
|
202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一届理事,第2、3届常务理事
|
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
注:社会任职较多,此处仅摘录部分
|
个人生活
返乡无路
从1979年离开台湾后,林毅夫再也没能回过台湾,双亲去世,他也没能亲去灵前祭拜。
婚姻家庭
林毅夫的妻子陈云英出生于台湾省,两人感情融洽。林毅夫曾对陈云英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陈云英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1979年5月16日夜里,林毅夫真的“蒸发”了。
数年后,陈云英突然接到林毅夫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欣喜若狂,当即决定前往美国团聚。1983年,陈云英带着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
人物评价
林毅夫教授在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卓有成就,对中国经济成功发展认识深厚。(时任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郑国汉教授评)
林毅夫教授是中国和国际经济学界极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是国际经济学界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林教授的学术成就和经济思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思维,成就斐然。(澳门科技大学评)
作为热忱之师,林毅夫领衔创办“新结构经济学本科实验班”,为培养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和引领世界思潮的拔尖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守教育报国初心,担教书育人使命,坚守三尺讲台,为本科生授课二十余载,潜心铸魂育人,永葆奋进之姿。(林毅夫获得第三届教学大师奖颁奖词)
(林毅夫)怀赤诚报国之心,秉追求真理之志。立足中国实践,推动理论创新;问道中国发展,奉献真知灼见。坚持问题导向,研究高质量发展;阐释经济规律,坚定稳增长信心。履职经验丰富,以双向发力干出新时代政协委员新样子。(林毅夫获得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