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女,号迦陵,192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专攻古典诗词方向。现为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2018年6月,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5年10月18日,阿尔伯塔大学授予叶嘉莹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文学荣誉博士。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4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单。获得2018年度最美教师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2019年9月,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2021年2月4日,入选“中国捐赠百杰榜”课题组发布的十年致敬人物。2021年2月17日,叶嘉莹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叶嘉莹
国籍:加拿大
民族:蒙古裔满族
出生日期:1924年7月2日
毕业院校:辅仁大学
职业:教师、文学家、作家
主要成就: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学、研究
出生地:北京
代表作品:迦陵论词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迦陵论诗丛稿
人物经历
1927~1928年,即叶嘉莹3、4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叶嘉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
1930年,6岁的叶嘉莹就随家庭教师读《论语》,9岁考入笃志小学,一年以后,以同等学历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时值抗战,北平被日本占领已有将近4年之久。她的父亲已因“七七事变”随国民政府西迁,与家中断绝了音信。同年9月,其母因癌症住院,术后不久即去世。叶嘉莹便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沦陷区中,生活艰苦,幸而一应家务尚有伯母操持,叶嘉莹在读书方面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在丧母的悲痛中,叶嘉莹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先后在当时的北平佑贞女中、志成女中、华光女中任教。
1948年,叶嘉莹南下到南京结婚,不久随丈夫迁居台湾,并在台湾生活了十八年,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极为艰辛的岁月。
1954年,叶嘉莹到台北二女中任教,1950年被台湾大学聘为教授,并先后受淡江文理学院、教育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和辅仁大学的聘请,教授诗选、文选、词选、曲选、杜甫诗等课程。
1956年夏天,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举办文艺讲座,邀请叶嘉莹讲了几次五代和北宋的词,叶嘉莹遂由创作逐渐转至评赏。
1958年,叶嘉莹为《淡江学报》写了《温庭筠词概说》一文,评词态度渐渐由主观转入客观,不过叶嘉莹仍在后来评赏诗词时带有一种心灵与感情的感发之力量,并作为一种特色保留下来。
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1966年,叶嘉莹被台湾大学赴派往美国讲学,先后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嘉莹教学与研究领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叶嘉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国学者之一,叶嘉莹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与哈佛大学亚洲系主任海陶伟先生合作从事研究工作,出席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
1969年,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74年,叶嘉莹终于盼到了重回祖国大陆的时刻。叶嘉莹一口气写了1878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1976年,叶嘉莹趁开会的机会刚刚去多伦多看望了结婚3年的大女儿和女婿,然后又飞至美国费城的小女儿处,只是数天之隔,叶嘉莹就接到了大女儿夫妇因车祸遇难的噩耗。
1977年,叶嘉莹再次回国,叶嘉莹走遍了祖国从南到北的山山水水。
1978年,叶嘉莹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回国讲学,1979年得到批准。开始了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的忙碌生涯。
1982年,叶嘉莹曾将整整8册笔记交给顾随先生之女、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顾之京,并协助顾之京整理成七万字的《驮庵诗话》,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顾随全集》;又于2005年,将剩余的全部笔记交由顾之京,整理为《顾随诗词讲记》一册,2006年3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9年退休后,叶嘉莹每年用整整一个学期,在国内讲学。其余时间则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及港,澳、台等地的古典诗词讲坛上。同年,叶嘉莹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1997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迦陵文集》十卷,2000年台湾桂冠图书公司又出版了《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
1998年,叶嘉莹写信给江泽民主席,呼吁国家领导人,倡导幼少年学习诵读古典诗词,以提高国民素质。江主席很快做出批示,教育部已经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古典诗词诵读精华》,供中学教学之用。
2017年6月24日,叶嘉莹的著作《独陪明月看荷花》在南开大学首发。
2022年6月1日,参加2022“六一”特别节目《童心筑梦志在未来》。
个人成就
叶嘉莹科研成就
学术论著
2000年之前
2000年之后
叶嘉莹长期在西方教学工作,叶嘉莹有机会阅读了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与西方学者的交流,,更推动了叶嘉莹在这一领域的深入。
叶嘉莹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将词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大类别。这三类不同风格的词,同样具有一种属于词体之美感特质,叶嘉莹对于这种美感特质在词体的演进中,对于歌词之词、诗化之词及赋化之词不同体式的词作中的影响和作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
叶嘉莹人才培养
二十多年来,叶嘉莹应邀到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湖北大学、湘潭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等几十所大学讲学,同时叶嘉莹应社会各团体的邀请,举行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专题讲演。
叶嘉莹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她的许多学生已是加拿大、美国及港台各大学的知名教授和学术带头人。
叶嘉莹荣誉表彰
1999年国庆期间,叶嘉莹受到国务院邀请,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建国50周年国庆宴会和国庆大典。
2019年9月10日,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
2021年2月4日,入选“中国捐赠百杰榜”课题组发布的十年致敬人物。
2021年2月17日,叶嘉莹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2021年10月18日,获得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社会任职
叶嘉莹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人物事迹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
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22年1月28日上午,南开大学校友总会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视频微博《98岁叶嘉莹先生送出新春祝福》。叶嘉莹给港澳台和海外朋友送出新春祝福。
个人生活
叶嘉莹生于燕京旧家,其家族原本是蒙古裔满族人,隶属镶黄旗,曾祖父是光绪年间进士。
叶嘉莹的父亲叶廷元幼承家学,熟读古籍,后来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就职于航空署,曾历任人事科长等职。母亲李玉洁幼年即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年时曾在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婚后辞去教职,专心理家。
1948年,叶嘉莹结婚。
1949年夏天,长女言言出生,同年12月,丈夫被捕入狱。
1950年夏,叶嘉莹所任教的彰化女中,有六位老师因白色恐怖被捕,叶嘉莹也在其中,遂带着尚在吃奶的女儿被关押起来。所幸其后不久获释,但却因此失去了教职与宿舍,叶嘉莹只好携幼女投奔亲戚,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是年暑假后,叶嘉莹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谋得教职。三年后,丈夫被释,次年幼女言慧出生。
2019年9月10日,为庆祝叶嘉莹教授归国执教四十周年,南开大学与中央文史研究馆、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会共同举办“叶嘉莹教授归国执教四十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
人物评价
叶先生是属于我们现代的。叶先生不仅精于传统的诗词学,而且能治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因为时代和条件使然,所以叶先生的学识又与我的两位老师(王瑗仲、钱仲联)有所不同,叶先生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她的学术成就也确实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当代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冯其庸评)
先生从事教育事业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七十年来,先生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温家宝评)
我是在台湾大学的时候,是叶先生的旁听生,叶嘉莹先生对古诗词的教诲真的是对我启开了一扇门,让我欣赏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叶先生的教诲影响了我的一生!(中国台湾作家白先勇评)
人的一生里面,我发现很多东西是延续的,叶老师给我们的诗词的延续下叶老自己关于族群的记忆也都是延续的。所有的事情其实不是短暂的在南开大学今日的会场里发生的,都是从几千年以前,一直到今天,一直到几千年以后,“我想叶先生在这里是一个特别发亮的光点”。(诗人席慕蓉评)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感动中国)
公益事业
1991年,创办比较文学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任所长和博士生导师。并为研究所捐出退休金的半数(10万美金),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活动基金”。
2018年6月3日,叶嘉莹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
2019年5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叶嘉莹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