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京军,男,汉族,1966年4月出生于北京,后随父母在东北长大。获得南开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物理科学学院教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
基本资料
中文名:许京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66年4月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人物履历
1984年9月至1993年12月在南开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5年8月至1997年2月在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德国特别研究中心作博士后研究。
1997年2月至6月在奥地利维也那大学实验物理所任客座教授。
1996年12月任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光子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1999年1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从1996年开始,许京军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留学回国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2019年7月,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试用期一年)。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任免信息
2019年7月31日,南开大学在八里台校区服务楼召开党委全委(扩大)会议,宣布教育部有关任免决定。7月29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任命许京军为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试用期一年)。分管办公室、国内合作、信息化建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国有资产、校办产业、档案、捐赠及校友、接待服务工作。联系数学科学学院、软件学院、泰达学院。
2021年1月22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许京军为副会长。
职业生涯
对于中国的年轻学者来说,许京军已经得到了最高的荣誉。但是在这所有的成绩背后,我们无法看到许京军在十几年的研究中曾付出怎样的艰辛。许京军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长期的睡眠不足和大量吸烟,以及无时间规律的饮食,导致他的胃部经常不适。在一次实验中,同事不小心碰了一下激光器,强烈的激光束正好打在许京军的眼睛上,霎时他的眼前一片黑暗。当他发现自己失明时,连忙让同事们把他背出了实验室,休息了十几分钟后,才有视觉,但是直到现在,他的眼睛还是严重弱视,其中一只眼睛几乎失明。
受国家“863”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委托的专家们对南开大学提交的“光折变三维光子海量存储材料双掺铌酸锂晶体及其存储器”项目成果进行鉴定,最终一致得出结论:双掺LN晶体研制具有创新性,总体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圆满完成了“863”合同任务。至此,南开大学物理系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于晶体有关的基础研究,九十年代初提出设想正式立项,几代南开物理人的心血,终于由许京军凝聚为“超级晶体”。许京军运用“超级晶体”制成的“三维光子存储器”样机,将在信息技术中发动一次革命性变革,这项技术可改变信息存储容量、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讯、军事和影视业及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该项目风险基金已经引入,以实现光子存储器的进一步研制及最终产业化目标。
许京军的恩师张光寅教授,这位六十多岁的中国光子学创始人、博士生导师,对他最喜欢的学生获得的奖项并不觉意外,“他应该得到奖励。只不过超级晶体和光子存储器只是他5个科研方向中的一个,他还有更多的课题要研究,他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支持他。”
1993年12月毕业并获理学博士被南开大学破格聘任为物理系副授。1996年12月破格晋升为物理系教授。1995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赴德Osnabrucck大学物理系德国特别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工作,1996年末获欧洲研究学者称号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所工作。1997年末返回南开大学。许京军博士多年从事光子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近期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同时,讲授光子学物理基础和近代物理实验等研究生教程。
研究成果
许京军教授多年从事光子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跨世纪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现和发明了一系列新效应、新机制与新器件。如他首次在国际上发现并建立了超离子光折变机制,拓展了光折变非线性效应的研究领域;首次发现了高掺镁铌酸锂晶体紫外光折变增强效应,打破了国际上“镁是抗光折变元素”概念的绝对化;首次提出了铌酸锂晶体多功能集成芯片的新概念,在实验上实现了多功能的协和操作;首次提出相位耦合致光速减慢新机制,并成功地将光速降到0.06m/s;同时他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光折变光扇光散射光强阈值效应、前向和背向光散射的光阈值效应、新式相位共轭波机制、对称扇形光散射多波耦合机制等新效应和新机制,发明了多种光折变噪音抑制技术,并开发出新型光存储材料,研制成功三维全息存储器原型等。许京军教授在国内外一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被SCI、EI录用的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二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已获授权七项)、获美国发明专利二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
1.GuoquanZhang,FangBo,RongDong,andJingjunXu,“Phase-coupling-inducedultraslowlightpropagationinsolidsatroomtemperature”,Phys.Rev.Lett.,133903(2004).
2.ChenZG,MartinH,EugenievaED,XuJJ,BezryadinaA,“Anisotropicenhancementofdiscretediffractionandformationoftwo-dimensionaldiscrete-solitontrains”,Phys.Rev.Lett.,92(14),143902(2004).
3.H.Qiao,J.Xu,GZhang,X.Zhang,Q.Sun,andG.Zhang,“Ultravioletphotorefractivityfeaturesindopedlithiumniobatecrystals”,Phy.RevB,70,094101(2004).
4.JingjunXu,QianSun,XinzhengZhang,HuiHuang,QiangWu,BaiquanTang,HaijunQiao,GuangyinZhang,“Only-readablethree-dimensionalopticalstoragedevice”,US6,738,337B2,美国专利
5.《光折变非线性光学及其应用》,刘思敏、郭儒、许京军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主要职务
物理科学学院院长
泰达应用物理学院院长
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
中国材料科学研究会青工委理事
天津市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获奖情况
2000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类),第二完成人
2000年获第十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2000年度天津市特等劳模
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2年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
2002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个人荣誉
1998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计划,1999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0年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2002年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入选“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