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明,男,1970年1月生,汉族,研究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致公党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文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0年1月
毕业院校:吉林师范大学(学士)、东京学艺大学(硕士)、一桥大学(博士)
政治面貌:致公党党员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90.09-1994.07吉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学士学位
1996.04-1997.03日本杏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进修班
1997.04-1998.03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法学)硕士预科
1998.04-2000.03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法学)硕士学位
2000.03-2004.11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4.09-1996.03吉林省实验中学教师
2002.04-2004.03一桥大学助教
2005.04-2006.12一桥大学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兼)
2005.02-2019.09华东师范大学教师等:讲师2005-2006;副教授2007-2013;教授2014-现在);系主任助理(2007-2009);副院长(2009-2015);宝山区信访办副主任(2013-2014);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2016-2017);社会学系主任(2019.04)
2019.09--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聘任)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开授课程
社会学本科生(三年级):农村社会学
社会学硕士生(二年级):农村社会学
社会学博士生(二年级):农村研究
研究方向
农村社会学(农村内生发展论)
教育社会学(教育现代化论)
所获荣誉
2012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郊区农村“空洞化”状况调查研究》
2013年,中国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脱贫攻坚贡献奖
2021年,上海市统战工作先进个人
社会任职
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中心副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社会学会理事
中日社会学会理事
中国致公党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
中国致公党上海市委委员
中国致公党中央理论研究会副主任(2013-2018)
中国致公党中央社会发展与服务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政协委员(2018.01-)
中国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2022.07-)
科研项目
纵向课题
(1)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农村新型社区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3)在地农民的内生发展与就地城镇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4)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市民社会的形成:内发发展主义视角下的上海农村,上海社科一般项目
(5)大都市近郊农村的在地城市化与市民社会的形成—以上海和东京为例》,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6)上海郊区农村“空洞化”状况调查研究,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
(7)上海郊区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
(8)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企业积极性研究,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
教育类课题
(9)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大学质量评价研究,上海市重点智库项目
(10)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课题组副组长
(11)日本高校管理机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12)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
(13)日本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研究,上海市教卫、市委统战部
(14)杭州市三江汇未来教育场景规划研究,杭州市钱江新城管委会
其他横向课题及参与课题
(15)城市防灾调查研究,上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16)上海市民民防认知度调查,上海市民防协会
(17)上海市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调查,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
(18)上海市居民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体系调查,上海市人保局
(19)上海机场旅客市场调查,上海机场集团
(20)(参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21)(参与)医院护理结构与服务过程的机制建模和质量评价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2)(参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城市社会学》编写专项,教育部全国教科项目
(23)(国际合作)中国内陸地域における農村変革の歴史的研究,日本学术振兴会海外基盘研究B
(24)(国际合作)近現代中国農村における環境ガバナンスと伝統社会に関する史的研究,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A)
(25)(国际合作)上海市民の環境意識調査,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B)
代表论著
专著
1上海农村调查,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年10月
2中国村民自治の実証研究,(日)御茶の水書房,2006年12月
3乡土上海——都市内村落的延续与内生,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年1月
近五年论文
1中小学生肥胖的校际差异及时间分配表征,张文明陈嘉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待刊2022年1月。C刊。
2Rural-UrbanSatisfactionTowardsChina’sPublicGoodsandServicesProvision,YangAllenandWenmingZhang,Rural-UrbanDichotomiesandSpatialDevelopmentinAsia(2021.6)。
3农村内生发展研究的理论转向、命题与挑战,章志敏张文明,江汉学术,2021年2。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个公众号转载。C刊。
4发挥“知识人”作用引领乡村振兴张文明中国教育报/教育部网站2020年9月。
5现代性视角探讨艺术教育普及——以卢雪剪纸艺术为例,中国发展,2020年4月。
6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产业化的活力隐忧与路径选择——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调查,周冬梅张文明,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4期C刊。
7乡村内生发展视角下资源的内涵及其应用,袁宇阳张文明,世界农业.2020年06期C刊。
8城市圈层结构的“郊区化”与“回归都心”研究—以东京为例,贾佳张文明上海城市管理.2020年02期。
9内生发展:自主性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上海市郊9个村的实证研究,张文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10月C刊。
10孩子的性别是否影响父母的性别角色态度—家本位文化下的检验,章志敏张文明,南方人口。2019年4月。C刊。
11乡村振兴应该给予农民更多基于内生的自主性,张文明,中国乡村发现,2018年11月。
12大都市郊区内生发展的个体要素表征——基于上海市9个村的实证研究,张文明袁宇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C刊。
13资源·参与·认同: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张文明章志敏,社会科学,2018年11期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C刊。
14重振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振兴,张文明,中国发展.2018年03期
15空间区隔:上海居民文化消费的城乡差异研究,张文明袁宇阳,上海城市管理.2018年03期。
16社区断裂:基于内生管理视角的“网格化管理”预期挑战,张文明、张雨,上海城市管理,2017年7月。
17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一年来科技企业问卷调查报告,张文明、黄丽宏,科学发展,2016年9月。《东方早报》整版转发研究报告。
18大都市城镇社区自治中的无缝管理与行政局限——以S市S镇的网格化治理为例,张文明、陈罕,上海城市管理,2016年5月。
19大都市郊区农村的社会重构与边界再生——以上海市F村流动性重构为例,张文明,上海城市管理,2015年5月。
20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发展中的“人本”回归,张文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人民周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2015年5月。C刊。
21内生型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路径选择,贾佳、张文明,中国发展,2015年4月。
22新政社合一”:农民合作的集体制度困境——以S市某农村合作社为例,张文明,社会科学,2015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C刊。
早前论文
1东亚市民社会:中产阶层与新兴社会组织,东南亚研究,2007,(030):38-43
2农村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国家统治——以1990年代孟加拉国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020):82-87
3城乡分异的内源性障碍:本土价值与公共参与——以上海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44(040):12-17
4新自力更生主义:农村对城市扩张的回应,探索与争鸣,2012,(110):14-16
5新型城镇化:农村内生发展的理论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6):86-92
6终结与延续: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社会结构变动—以上海市宝山区Q村为例,中国城市研究,2013,(6):270-282
7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发展中的“人本”回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46):97-107;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8村民自治における国家·村組織·村民の競合関係について,近きに在りて,2009,(55):82-90
9NeotypeUrbanization:TheoreticalInterpretationofRuralEndogenousDevelopment,ECNUReview,2014
10内源性发展视角:城乡关系的障碍因素研究,中国城市研究,2011(4):148-159
11市民社会及其“农民市民化”的逻辑困境,上海城市管理,2010(124):38-42
12现代市民社会视野下的公共信任与关系重构,上海城市管理,2011(131):32-36
13城乡关系:一个内源性发展的悖论,上海城市管理,2009(110):19-24
14“集体制度”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制度障碍,社会科学报,2014、8
15学历越高的人生活满意度越差—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状况大型调查(上),人民论坛,2007,(196):36-38
1650%以上的人相信个人努力可改变命运—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状况大型调查(下),人民论坛,2007,(197):34-37
17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数据与分析,童世骏等著《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3-134
18上海郊区农村社会问题调研报告,科学发展,2011(6):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