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湖南衡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民政部、国家民委、北京市、山西省等决策咨询委员,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组成员,10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会长。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基本资料
中文名:魏后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3年12月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代表作品:《现代区域经济学》、《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
籍贯:湖南衡南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与区域发展、国家区域政策、企业迁移、经济增长与地区差异、外商投资区位、城镇化、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产业布局、区域规划、资源与环境经济等。
人物履历
198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7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
1994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1年任该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1996年升为研究室主任,2006年任所长助理。其中,1994年底至1996年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做访问学者。
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8年11月到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
2015年7月到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任所长(其中,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挂职,任市委副书记)。
此外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民政部、国家民委、北京市、山西省等决策咨询委员,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组成员,10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21年12月,任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会长。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职务任免
2021年12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决定:选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担任第八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会长。
人物事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要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找出有力抓手,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的学者,魏后凯经常深入乡村调研。他发现,在快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虽然近年来农村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但城乡之间仍存数字鸿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4.6%,农村地区仅有38.4%。
魏后凯说,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按部就班地推进,而应该将‘三化’融合、协同推进。”
魏后凯建议,应从加大政策支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入手,找出有力抓手,加快智慧乡村建设步伐。智慧乡村建设一定要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跟农民的获得感紧密结合起来。智慧农业、智慧旅游、农村电商是智慧乡村建设的三大有力抓手。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可以利用农村淘宝等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来影响和带动农民的意识。
魏后凯建议,要重视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包括北京市平谷区西柏店村、湖北省鄂州市胡桥村等地都在进行智慧乡村的有益探索。”他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村庄,分期分批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魏后凯表示,还要鼓励人才下乡、农民工返乡,吸引人才回到农村,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参与智慧乡村建设,同时加强对村民的信息技能培训。
社会兼职
2022年11月,入选第二届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名单,担任委员。
2023年3月,任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社会荣誉
1993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2000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参加“全国留学回国成果汇报会”,2001年6月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2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五个一”工程优秀著作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全国第二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中国发展研究一、三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著作二、三等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各项科研成果获2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研究成果
截至2016年,已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0多篇,公开出版独合著学术专著16部,主编学术专著30部,并负责主持了70多项国家重大(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重点)以及各部委和地方委托研究项目。
一、外文学术成果
1.WeiHoukai&ChenXueyuan.CostsandStrategiesonUrbanizationofChineseMegacities’RuralAreasBasedonaCaseStudyofBeijing,ChinaEconomist,2015,Vol.10,No.3,pp.38-48.
2.WeiHoukai.China’sUrbanizationProcessandOutlook,ChinaEconomist,2015,Vol.10,No.2,pp.102-123.
3.WeiHoukai.TheAdministrativeHierarchyandGrowthofUrbanScaleinChina,ChineseJournalofUrbanandEnvironmentalStudies,2015,Vol.3,No.1.
4.WeiHoukai,SuHongjian.Theprocessandapproachforthe“citizenization”ofChineseruralmigrantpopulations,ChinaFinanceandEconomicReview,2014,Vol.2,No.4,pp.56-69.
5.WeiHoukai,WangYeqiangandBaiMei.TheMicro-AnalysisofRegionalEconomyinChina:APerspectiveofFirmrelocation,WorldScientific,2014.
6.WeiHoukai.TheAchievementsandObstaclesofChina’sWesterndevelopment,inChina’sEvolvingIndustrialPoliciesandEconomicRestructuring,editedbyYongnianZhengandSarahY.Tong,Routledge,2014,pp.226-240.
7.WeiHoukai.China’sUrbanTransformationStrategyinNewPeriod,ChineseJournalofUrbanandEnvironmentalStudies,2013,Vol.1,No.1.
8.WeiHoukai&WuXiaoxia.China'sRegionalPolicyScenariosfor2011-2015Period,ChinaEconomist,2012,Vol.7,No.1,pp.90-97.
9.WeiHoukai&XieXianshu.TheDrivetoDevelopChina'sWest:AnInclusivePerspective,ChinaEconomist,2011,Vol.6,No.4,pp.16-25.
10.WeiHoukai.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AgglomerationandRelocation,inSawSwee-Hock&JohnWong,eds.,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Singapore,2009,pp.28-52.
11.魏後凯、贺灿飞、王新著,中国における外资系企业の立地决定と公共政策,日置史郎译,日本侨报社,2009年10月.
12.WeiHoukai&WangYeqiang.AregionalcomparisonofChina’sindustrialdevelopmentefficiency,ChinaEconomist,No17,Nov.-Dec.2008,pp.120-130.
13.WangYeqiang&WeiHoukai.IndustryCharacteristics,SpatialCompetitionandIndustrialConcentration-EvidencefromChina,ChinaEconomicJournal,Vol.1,Issue2,2008,pp.177-190;RevistadeEconomieIndustriala,2008,vol.6,issue1,pages20-35.
14.WeiHoukai&WuXiaoxia.RuralandUrbanPovertyCallsforEqualTreatment,ChinaEconomist,N0.10,2007,pp40-54.
15.魏后凯,中国胡锦涛政権の挑戦(第4章),アジア経済研究所IDE-JETRO,2006年2月,pp.79-104.
16.WeiHoukai.DynamicsofFDIInvestmentafterChina’sEnteringWTO.InKuangJingmingetc.eds.ChinaontheWaytoModernization.Cuvillier,2005,pp.59-75;RevistadeEconomieIndustriala,2007,vol.5,issue4,pages1-6.
17.WangLuolin&WeiHoukai.ProgressofWesternChinaDevelopmentDrive,andEvaluationoftheResults.China&WorldEconomy,No.22004.
18.WeiHoukai.China:DescentralizaçãoeDisparidadesRegionaisnaEducação.AbrindoosOlhosparaaChina.RiodeJaneiro,2004,pp.191-232.
19.WeiHoukai,ShenZhiyu&MarkWang.StructuralAdjustment:CreatingaNewTextileIndustry.InM.Webberetc.eds.China’sTransitionToAGlobalEconomy.Palgrave,2002.
20.WeiHoukai.10Five-YearPlanandtheStrategyforDevelopingtheWesternRegion.InYasuoOnnishied.,China’sWesternDevelopmentStrategy:IssuesandProspects,IDE-JETRO,December2001.
21.WeiHoukai.Th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ies.InLiJingwened.TheChineseEconomyintothe21Century:ForecastsandPolicies,ForeignLanguagesPress,2001,pp.217-245.
22.WeiHoukai.UrbanAccessibility,MobilityandTrafficPlanning:ACaseStudyofChineseBigCities,Berlin,August2000.
23.JinBei&WeiHoukai.GeneralSituationinTransportation.InYasuoOnnishi&LuZhengeds.,PhysicalDistributionand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ProblemsandProspects,IDE-JETRO,Japan1999,pp.30-59.
24.LuZheng&WeiHoukai.NorthChina:ACaseStudy.InYasuoOnnishi&LuZhengeds.,PhysicalDistributionand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ProblemsandProspects,IDE-JETRO,Japan1999,pp.86-110.
25.WeiHoukai.DecentralizationandRegionalDisparitiesinEducationinChina.InForeignAffairsBureauCASSed.,SocialSciences:CASSForum,ForeignLanguagesPress,1999,pp.64-90.
26.WeiHoukai&YangDali.DecentralizationandDisparitiesinLocalEducationinChina,SocialSciencesinChina,No31998.
27.DaliL.YangandHoukaiWei.RisingSectionalisminChina,J.ofInternationalAffairs,No.21996.
28.DaliL.YangandHoukaiWei.RuralEnterpriseDevelopmentandRegionalPolicyinChina,AsianPerspective,No.11996.
二、中文学术著作(独合著)
1.魏后凯著:《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魏后凯、王业强、苏红键著:《“十三五”时期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3.王伟光、魏后凯、张军著:《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
4.魏后凯等著:《中国城镇化:和谐与繁荣之路》,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5.魏后凯等著:《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魏后凯等著:《中国区域政策:评价与展望》,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7.魏后凯、白玫、王业强等著:《中国区域经济的微观透析:企业迁移的视角》,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8.魏后凯等著:《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9.魏后凯著:《市场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对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10.魏后凯、贺灿飞、王新著:《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决策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
11.魏后凯著:《走向可持续协调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12.魏后凯著:《中西部工业与城市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3.魏后凯编著:《区位决策》,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14.魏后凯、刘楷、周民良、杨大利、胡武贤著:《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15.陈栋生、魏后凯、陈耀、刘楷著:《西部经济崛起之路》,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16.魏后凯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三、中文学术著作(主编)
1.魏后凯、杜志雄、黄秉信主编:《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5~2016)》,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2.魏后凯主编:《西部大开发十三五总体思路》,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3.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
4.魏后凯、李景国主编:《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2》,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
5.魏后凯、李国红主编:《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No.1》,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6.魏后凯主编,《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7.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7》,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8.魏后凯、李景国主编,《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1》,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9.潘家华、韩朝华、魏后凯主编,《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中国经济论坛(2012)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0.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
11.魏后凯、李景国主编,《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0》,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
12.王伟光、魏后凯主编,《走共享型融合发展之路——莱芜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
13.魏后凯主编:《中部崛起战略评估与政策调整——对江西省的实地调研》,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4.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
15.魏后凯、李景国主编,《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9》,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
16.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修订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17.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
18.魏后凯、叶裕民执行主编:《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第1期,商务印书馆;
19.王伟光主编,潘家华、魏后凯、盛广耀副主编:《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0.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
21.魏后凯、刘楷主编:《镇域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2.潘家华、牛凤瑞、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
23.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4.王洛林、魏后凯主编:《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
25.魏后凯、陈耀主编:《中国西部工业化与软环境建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6.王洛林、魏后凯主编:《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7.王洛林主编、魏后凯副主编:《未来5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北京出版社,2002;
28.魏后凯主编:《从重复建设走向有序竞争》,人民出版社,2001;
29.黄速建、魏后凯主编:《西部大开发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0.魏后凯主编:《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四、主持课题
1.《西藏阿里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负责人,阿里地区人民政府,2012;
2.《西藏水电开发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负责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2012;
3.《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研究》,负责人,国土资源部,2011;
4.《贵州省发展战略研究》,负责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司、贵州省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2011;
5.《黄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人,黄陂区政府,2011;
6.《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执行负责人,莱芜市人民政府委托,2011;
7.《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方案研究》,负责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2011;
8.《包头市产业发展与城市环境研究》,负责人,包头市发改委委托,2010;
9.《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研究》,负责人,毕节地区发改委委托,2010;
10.《杭州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共同负责人,杭州市委研究室委托,2010;
11.《后金融危机时代中部地区发展趋势与主要对策》,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2010;
12.《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组组长,郑州市政府委托,2010;
13.《娄底市两型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负责人,娄底市发改委委托,2010;
14.《北京CBD“十二五”发展规划》,共同负责人,北京CBD管委会委托,2010;
15.《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路研究》,共同负责人,江西省建设厅委托,2009;
16.《上饶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负责人,上饶市经贸委委托,2009;
17.《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9;
18.《三峡移民工程总结性研究》,研究综合组组长,国务院三峡办,2009;
19.《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到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负责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司,2009;
20.《辽宁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负责人,辽宁省发改委,2009;
21.《北京市高端制造业综合成本研究》,负责人,北京市工业促进局,2008;
22.《乐亭新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负责人,乐亭县、海港开发区委托,2008;
23.《上饶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负责人,上饶市经贸委委托,2008;
24.《迁安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规划》,负责人,迁安市委委托,2008;
25.《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负责人,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08-2010;
26.《国家主体功能区政策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重点课题,2007-2008;
27.《镇域科学发展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2007-2008;
28.《迁安市工业发展规划》,负责人,迁安人民政府委托,2007-2008;
29.《营口开发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前期研究》,负责人,营口开发区管委会委托,2007-2008;
30.《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规划编写组副组长,唐山市委委托,2007-2008;
31.《迁安市服务业发展规划》,负责人,迁安人民政府委托,2007;
32.《国家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新格局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2006.7-2009.7;
33.《对外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负责人,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委托,2006-2007;
34.《老工业基地长效机制研究》,执行负责,国务院东北办委托,2006-2007;
35.《东北地区振兴政策保障措施研究》,负责人,国务院东北办委托,2006-2007;
36.《中国企业迁移决定因素及区位政策研究》,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1-2007.12;
37.《中国工业布局调整研究》,负责人,国家统计局委托,2005-2006;
38.《鹰潭市工业发展规划》,负责人,鹰潭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2005-2006;
39.《北京市主导优势产业链构建研究》,负责人,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研究项目,2005-2006;
40.《眉山市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指南》,负责人,UNDP项目,2004-2006;
41.《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战略研究》,负责人,科技部项目,2004-2005;
42.《北京市工业发展优势、战略定位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研究》,负责人,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研究项目,2004-2005;
43.《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研究》,国务院西部办委托,2004-2005;
44.《我国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7-2006.6;
45.《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研究》,共同负责人(与王洛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2003.7-2006.6;
46.《我国经济外向型城市产业集聚研究》,商务部计划财务司委托,负责人,2003-2005;
47.《“十五”西部开发规划中期评估》,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委托,负责人,2003-2004;
48.《国际大都市建设与北京工业发展研究》,负责人,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研究项目,2003-2004;
49.《上饶市工业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人,上饶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2003-2004;
50.《武安市工业发展规划》,负责人,武汉市人民政府委托,2003-2004;
51.《乐平市工业发展规划》,乐平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负责人,2002-2004;
52.《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研究》,中央交办,负责人,2002-2003;
53.《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发展国内区域合作研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委托,负责人,2002-2003;
54.《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负责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课题,2001-2002;
55.《景德镇工业发展规划(2000-2010年),负责人,景德镇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2001-2002;
56.《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共同负责人(与王洛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2000.7-2003.6;
57.《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负责人,香港方润华基金会资助项目,2000-2002;
58.《漳州市工业发展规划》,执行负责人,漳州市计委委托,2000-2001;
59.《中国外商投资区位选择及政策导向研究》,负责人,人事部出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1999-2002;
60.《西部大开发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研究》,负责人,国家计委地区司委托,1999-2000;
61.《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决策与公共政策研究》,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2000;
62.《我国不合理重复建设及其防范机制研究》,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7.7-2000.6;
63.《加快中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1996.7-1999.6;
64.《地方分权与中国地区教育差异》,共同负责人,美国Spencer基金资助,1995-1996。
65.《我国地区收入差异与区际协调机制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1994-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