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广程,男,1961年10月生,黑龙江省绥棱县泥尔河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俄罗斯“普希金”奖章,2018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荣誉博士”称号。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邢广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1年10月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
职业: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出生地:黑龙江省绥棱县泥尔河乡
掌握语言:俄语
学位/学历:博士
人物经历
1979年至1983年在吉林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3年至198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苏联东欧系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6年至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工作(从1992年起改称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其中1988年至199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6年为所长助理,
1998年为副所长,
1999年任副所长兼所党委副书记,
2002年被任命为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2004年1月起为党委书记兼研究所所长,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学习。
2009年6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
2012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
2020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其间,1988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93-1994年为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管理问题研究所和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访问学者,1994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6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的称号,1998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2001-2002年为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2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誉称号,2012年获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荣誉称号,2014年获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荣誉称号,2013年获授俄罗斯“普希金奖章”,2020年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荣誉博士”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
国际政治、俄罗斯政治和外交、中亚问题、上海合作组织、苏联历史等。
成就及荣誉
1.专著《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1998年6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获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2007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
2.《中国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关系》,1996年11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二等奖;
3.《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2009年1月长春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重点课题,也是研究所列宁主义理论和实践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4.《阿富汗战争的悲剧》,2004年2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5.《强人弱势——米洛舍维奇的下台和入狱》,2004年2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6.《2005年:应对挑战》,2006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7.《2006年: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7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邢广程、孙尚志主编,2007年4月长春出版社出版;
9.《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8)》,2008年5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10.《苏联高层决策研究》,2009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
11.《邢广程论文选》2009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
12.《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9)》,2009年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13.《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09年7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4.《俄罗斯议会》(合著);
15.《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最高权力的组合》(合著)。
发表论文《原苏联东欧国家转轨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中国和中亚各国:新的关系》、《SecurityIssuesinChina'sRelationswithCeatralAsianStates》、《安全问题和上海合作组织》、《Значениекультурногоразнообразияидиалогакультур》等100多篇。
主编学术专著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长春出版社2009年1月版,323千字。《梅德维杰夫和普京――最高权力的组合》(第一主编,另一主编为张建国先生),长春出版社2008年7月版,250千字。《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5月版,437千字。《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版。《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374千字。《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第一主编,另一主编为孙壮志先生),长春出版社2007年4月版,370千字。《2006年: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版,361千字。《2005年:应对挑战》俄罗斯东欧中亚黄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版,371千字。《强人弱势――米洛舍维奇的下台和入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版,281千字。《简明南亚中亚百科全书》(第四副主编,主编为薛克翘、赵常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2155千字。《中国与中亚》(第二主编,第一主编为薛君度先生),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版,225千字,2002年1月获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9年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国家年鉴》(第二副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400千字。《1998年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国家年鉴》(第二副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410千字。《1997年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国家年鉴》(第二副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7月版,370千字。
合著
20.《构建和谐世界与中俄关系》,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集刊第1卷:《构建和谐世界:理论与实践》(张蕴岭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约15千字)。
21.《中哈经济合作的战略态势》,见《中国与中亚――国际区域能源及运输合作》(朱显平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版,(约16千字)。
22.《长者风范、智者气度》,《老先生》香港世纪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6月版(4千字)。
23.《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成绩与问题》(与吴宏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研究报告》(2007),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24.《苏共最高领导集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问题》,《2005年度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研究课题成果汇编》“四个一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06年12月版,(约20千字)。
25.《对苏共执政能力问题的几点看法》,《2005年度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研究课题成果汇编》“四个一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06年12月版,(约19千字)。
26.《普京主政后的俄罗斯怎样走出困局》座谈会,《多种危机错综复杂,普京不破就不能立》,363-366页;《普京主张多有矛盾,中国在中俄关系方面缺乏主动权》,380-384页,《国际风云的冷静判断》,郭伟峰主编、周建敏副主编,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
27.《吸取苏共垮台教训,坚持执政为民》,见邓小平理论研究前沿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李慎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版,(约6千字)。
28.前言(约2千字);第一章:《20世纪上半叶俄国杜马和苏联苏维埃制度》,(约32千字);第二章20世纪下半叶苏联苏维埃制度和俄罗斯议会,(25千字),(共约59千字),见《俄罗斯议会》,邢广程、潘德礼和李雅君著,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9.第18章:《中俄关系:与北方邻居共同走向新世纪》,《1999年中国发展状况与趋势》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1月版(12千字)。
30.第三篇二:《苏联的理论误区和模式选择》,见《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陆南泉、姜长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14千字)。
31.第八章:《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中亚五国概论》(赵常庆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9月版,(约35千字)。
32.第27章:《西部边疆:划出一条透明线》,《中国1997――’97前后的政治经济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4月版。
33.第27章:《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关系:稳中有进》,《1996――1997年中国发展状况与趋势》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11月版(13千字)。
34.《俄罗斯联邦》(与吴建军共同撰写),《东欧中亚列国志》(金辉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1994年6月版,约25千字。
35.《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学者评价斯大林的主要观点》,《对斯大林问题再认识》(卢之超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6月版,(10千字)。
36.第八章《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党》(其中第五节《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徐运朴先生撰写的)和第九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国家》,见《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刘克明和吴仁彰主编),东方出版社1992年12月版,(―千字)。
37.第一部分:《苏联政治体制的若干问题》中的《三、党政关系》和《四、关于苏维埃的建设》,见《苏联东欧国家政治体制及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本书编写组,求实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2009年
38.《中俄崛起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在《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历史、现状与未来》研讨会上的发言,《当代亚太》杂志2009年第1期。(约1千字),作为会议论文载《欧亚大陆(前苏联)地区研究——中日学者战略对话》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和中国国务院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会议论文集,2010年1月11日。并在此会上宣读。
39.
40.时事聚焦:《金融危机笼罩下的俄罗斯》,笔谈,《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3月2日第8版。
2008年
41.《对苏共执政能力问题的思考》,《长白学刊》杂志2008年第2期第(15千字)。
42.《普京这八年》,《当代世界》杂志2008年第3期第21-23页,(5千字)。
43.《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结合苏联在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杂志2008年第6期,(约12千字)。
44.《俄美低烈度对抗局势已经不可避免》,《中国评论》(香港)杂志2008年10月号(总第130期),(约5千字)。
45.《专心建设俄罗斯东欧中亚问题思想库》,《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4月17日第2版,(约1千字)。
46.《稳步发展,谋求突破》,《人民日报》2008年4月29日第3版,(1千字)。
47.《黑龙江省对俄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路评析》,《首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文集》上,2008.6.13-16.北京哈尔滨。
48.《普京对美政策的基本逻辑》,《人民论坛》杂志2008年第8期(1千字)。
49.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落实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亚论坛上的发言,《新疆金融》2008年第9期,(约1千字)。
2007年
50.《坚持十月革命道路,科学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内刊》杂志2007年第4期第23-28页,又被收入冷溶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前沿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3月版,(7千字)。
51.《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政权问题――十月革命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实践和思考》,《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杂志2007年第6期第1-7页,(约10千字)。
52.《俄罗斯外交政策新调整的重要表象》,《当代世界》杂志2007年第7期第7-9页,(约5千字)。
53.《普京的政治方程式》,《中国评论》(香港)杂志2007年7月号(总115期)第6-9页,(约5千字)。
54.《俄美之间磕磕绊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7-2008学年度第1期,总第51期。
55.《加强中俄战略协作,深化合作伙伴关系》,(第二作者,与郝赫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4月5日第1版,(1千字)。
56.《对中俄大项目合作的几点思考》,《西伯利亚研究》杂志2007年第4期。载《中俄大项目对策国际研讨会文集》2007年哈尔滨。
57.《互办“国家年”,合作推动共赢》,《红旗画刊》杂志2007年第7期,(3千字)。
58.《明确新任务,探索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7月3日第2版,(约1千字)。
59.《变动中的俄罗斯政局》,(与杨进合作,为第二作者),《中华英才》2007年11月16日第22期第54页,(约3千字)。
60.《学术大师人生境界和学术境界的生动画卷――读者热评<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读《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有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1月29日第2版,(约1千字)。
61.《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讲座荟萃》2007年第43辑。(约2千字)。
2006年
62.《论中俄两国的战略共识》,《当代世界》杂志2006年第11期。
63.《列宁体制转换的思路演进》,《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杂志2006年第12期第42-43页,(约4千字)。
64.《中哈两国经济合作的崭新尝试――对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项目的考察》,《俄罗斯东欧中亚市场》杂志2006年第12期第105页,(约8千字)。
65.《俄美关系:争争吵吵又一年》,《时事报告》2006年第10期(3千字)。
66.《格鲁吉亚惹火俄罗斯》,《时事报告》杂志2006年第11期(2千字)。
67.《中俄关系:新年新气象》,《时事报告》杂志2006年第12期(3千字)。
68.《互信互利互惠,深化中俄关系》人民网2006年3月20日。
69.《历史性的举措》,《人民日报》2006年3月21日第7版。
70.《中俄加强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3月22日。
71.《中土共建新的丝绸之路》,《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4月5日第1版,(1千字)。
72.《合作的理念和魅力》,《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5月17日。
73.时事聚焦:《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笔谈,《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6月16日第6版。
74.《“上海精神”魅力无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6月17日。
75.《汲取苏联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学员俱乐部主办《学员研究报告》杂志2006年第1期(总第55期),(约5千字)。
2005年
76.《俄罗斯灵活处理国家关系》,《世界知识》杂志2005年第1期(1千字)。
77.《对近期中俄关系的几点分析--“新时期中俄关系”研讨会上的发言》,(笔谈),《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1期,(1千字)。
78.《中亚安全与安全合作》,《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79.《俄美关系》――《在新一届布什政府政策动向及其影响》思想者论坛上的发言,《中国评论》(香港)杂志2005年1月号(总85期),《国际风云的冷静判断》,郭伟峰主编、周建敏副主编,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23-30页。
80.时事聚焦:《中亚动荡背后的影子》,笔谈,《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5月21日第5版。
81.《探索创新体制,争创学术一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6月2日第3版,(1千字)。
82.《促进学术交流,增强中俄友谊――陈奎元院长率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俄罗斯》,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6月21日第1版,(――千字)。
83.《反恐驻军应有期》,《人民日报》2005年7月13日。
84.《从独联体“颜色革命”谈起》,访谈,《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4-2005学年度第6期,总第38期。
85.《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0月27日第3版,(1千字)。
86.《俄罗斯的扩张与收缩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讲座荟萃》第30辑。
2004年
87.《普京与寡头的关系——影响俄罗斯社会发展进程的问题》,《国际经济评论》杂志2004年第1-2期(15千字)。
88.《俄美关系:由“顺美”到“逆美”》,《中国评论》杂志2004年5月号(总第77期)(5千字)。
89.《世纪之交中俄关系的历史进程——对1992年至2004年中俄关系的基本总结》,《新疆社会科学》杂志2004年第5期,又载《今日俄罗斯》增刊2004年10月8日,(10千字)。
90.《普京:第二任期不再低调》,《世界知识》杂志2004年第6期(4千字)。
91.《普京在“必要”和“可能”间》,《世界知识》杂志2004年第7期(4千字)。
92.《连任后的普京面临五大挑战》,《北京青年报》2004年3月15日第A16版,(1千字)。
93.《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笔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2期。
94.《“软抵制”藏“硬反手”》,《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2月6日第7版,(1千字)。
95.《互信互利互惠深化中俄关系》,《人民日报》2004年4月20日第3版,(3千字)。
96.《俄罗斯寡头崛起和衰落的轨迹》,书评,《新京报》2004年6月25日第C102版,(3千字)。
97.《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几点认识》,《中国经贸高层论坛(哈尔滨·2004)论文汇集》,论坛组织委员会,2004年6月14-16。
2003年
98.《苏共亡党教训的几点思考――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体会》,《东欧中亚研究》杂志2003年第1期(10千字)。
99.《俄罗斯转型与复合型危机》,《北国论坛》杂志2003年第1期(12千字)。
100.《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几点认识》,《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年第1期(6千字)。
101.《俄美“蜜月”还有多久》,《当代世界》杂志2003年第1期(3千字)。
102.《普京与车臣问题》,《当代世界》杂志2003年第10期(5千字)。
103.《上海合作组织:迈向自由贸易区》,《中国评论》(香港)杂志2003年11期(5千字)。
104.《上海合作组织的新发展》,《求是》杂志2003年第14期(6千字)。
105.《俄罗斯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基本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4月10日第3版,(1千字)。
106.《由中俄美关系变化引发的思考》,《现代国际关系》杂志2003年第4期(3千字)。
107.《新的外交步伐――评胡锦涛主席出访亚欧》,《中华时报》2003年5月28日第1版,(3千字)。
108.《消除疑虑共同推动实现互利》,《中国石油报》2003年2月19日。
109.《欧美裂痕――从战争不同立场看未来世界格局》研讨会上的发言,《科学决策》杂志2003年第3期。
110.《中国与中亚国家: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比翼齐飞》,《半月谈》杂志2003年第22期。
111.《努力办好研究所,繁荣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度工作会议文件汇编》院办公厅编印2003年4月。
2002年
112.《中美俄新三角关系的基本模式与特征》,《中国评论》杂志(香港)2002年第7期(5千字)。
113.《在研究重大问题中锻炼成长――在江泽民总书记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7月18日第3版,又载《文汇报》2002年7月19日第11版;《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年第3期,《一定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江总书记“7·16”重要讲话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编,2002年9月,(1千字)。
114.《加强合作,共同发展》,《西伯利亚研究》杂志2002年第5期。
115.《上海合作组织全新登场》,《中国改革报》2002年6月17日第A8版,(2千字)。
116.《日本学者对中亚问题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6月11日第3版。
117.《日本学者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基本看法》,(署名:和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6月18日第3版,(3千字)。
118.《日本学者对中俄关系的基本估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7月4日第3版,(3千字)。
119.《<在“9·11”之后的世界格局>研讨会上的发言》,《科学决策》杂志2002年第8期。
2001年
120.《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从系统的观点研究苏联模式》,《东欧中亚研究》杂志2001年第2期(12千字)。
121.《强控制、模式功效递减规律和危机--对苏联模式的一般思考》,《东欧中亚研究》杂志2001年3期,又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论文集》第五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10千字),2004年元月8日,获得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122.《俄罗斯总统普京治国方略评析》,《中国评论》杂志2001年4月号(总第40期),(5千字)。
123.《对中亚各国若干问题的初步评析》,《俄罗斯研究》杂志2001年第1期(10千字)。
124.《关于在国外建立学术研究基地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2月1日第1版,(0·5千字)。
2000年
125.《俄罗斯政治的“接力赛”》,《中国评论》(香港)杂志2000年3月号(总第27期),(5千字)。
126.《普京的治国要略和政策走向》,《中国评论》(香港)杂志2000年5月号(总第29期),(5千字)。
127.《俄罗斯外交新构想》,《人民日报》2000年4月6日第7版,(2千字)。
128.普京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论文,0.1万字,《东欧中亚研究》2000.2)。
129.《俄总统普京的治国要略和政策走向》,《新疆人大》月刊2000年第9、10期,(5千字)。
1999年
130.《科索沃问题与俄罗斯的战略调整》,《中国评论》杂志1999年6月号(总第18期),(约5千字)。
131.《科索沃危机中的俄罗斯》,《百科知识》杂志1999年第8期(约4千字)。
132.《科索沃危机与俄罗斯》,《国际问题研究》杂志特刊1999年9月(约7千字)。
133.《中俄关系发展臻新阶段》,《文汇报》(香港)1999年1月14日第A5版,(约1千字)。
134.《叶利钦为何又大动干戈》,《北京晨报》1999年5月13日第4版,(约1千字)。
135.《大国地位的动摇----科索沃危机与俄罗斯》,《北京晨报》1999年5月22日第6版,(约1千字)。
136.《“多级”乃正道,“单极”不可期》,《中国改革报》1999年5月26日第3版,(约2千字)。
137.《1999:俄罗斯政局动荡又一年》,《北京晨报》1999年12月23日第6版,(约2千字),又载《俄华时报》(莫斯科)1999年12月24日第20版。
1998年
138.《东京中亚国际会议值得注意的一些观点》,《东欧中亚研究》杂志1998年第1期,(约2千字)。
139.《卡里莫夫总统的国家安全观》,《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2期,(约1千字)。
140.《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安全合作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1998年9期(约9千字)。
141.《白俄罗斯“鸫乌官邸事件”前后》,(署名:禾黄),《百科知识》杂志1998年第10期,(约4千字)。
142.《俄罗斯:惊心动魂的轮盘赌》,《北京晨报》1998年9月13日第4版,(约5千字)。
143.《俄罗斯今冬不好过》,《中国妇女报·每周评论》,1998年11月18日第3版,(约1·5千字)。
1997年
144.《1996年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地区的形势及其发展前景》,《东欧中亚研究》杂志1997年第1期(8千字)。
145.《发展中塔关系的原则和潜力》,《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2期,(4千字)。
146.《前苏联东欧地区政治多样化的趋势突现出来》,《外国问题研究》杂志1997年第1期(约2千字)。
1996年
147.《中国与中亚各国:新的关系》,《东欧中亚研究》杂志1996年第1期(约10千字)。
148.《“中间选民”与叶利钦当选》,《世界知识》1996年第15期(约1千字)。
149.《俄白关系的新发展》,《解放军报》1996年3月19日第5版,(约1千字)。
150.《俄罗斯和中亚五国政治形势研讨会》,笔谈,《东欧中亚研究》杂志1996年第5期,(约1千字)。
1995年
151.《原苏联东欧国家转轨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论文,《东欧中亚研究》杂志1995年第3期,(约7千字)。
152.《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一书简评(书评,0.4万字,经济学动态,95.9)。
153.《俄罗斯政局演化的几个问题》,笔谈,《东欧中亚研究》杂志1995年第1期,(约1千字)。
154.《俄罗斯和中亚五国政治形势研讨会发言选登》,《东欧中亚研究》杂志1995年第6期,(约1千字)。
155.《中亚经济形势及改革新特点剖析》,《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2期,(7千字)。
156.《前苏联各新独立国家和西方国家关系中的若干问题》,《东欧中亚研究》1993年第1期(约10千字)。
157.《1992年东欧中亚地区的形势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1993年第2期(约4千字)。
1992年
158.《苏联解体后各国关系探析》,《东欧中亚研究》杂志1992年第2期,(约10千字)。
159.《中亚诸国内外政策调整与发展趋势》,《学术交流》杂志1992年第2期(7千字)。
160.《论战后初期斯大林模式的危机趋势》,《苏联历史问题》杂志1992年第2期,(12千字)。
161.《中亚诸国内外政策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外交季刊》杂志1992第4期,英文,约6千字。
162.《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中期危机与反危机对策选择》,《东欧中亚研究》杂志1992年第5期,(约12千字)。
1991年
163.《从"拨乱反正"到初步改革──赫鲁晓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轨迹》,《苏联东欧问题》杂志1991年第1期(约12千字)。
164.《矛盾的改革年代和矛盾的改革人物――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总体评价》,《苏联历史问题》1991年第3、4期,(约12千字)。
165.《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独立与发展》,《学术交流》杂志1991年第4期(约5千字)。
166.《利别尔曼和"利别尔曼建议"》,《世界经济》杂志1991年第9期(约6千字)。
1989年
167.《论苏联党政关系》,《苏联社会科学研究》杂志1989年第2期,(约8·2千字)。
168.《苏联关于一党制和多党制理论的发展与变化》,《苏联问题参考资料》杂志1989年第3期(约9千字)。
1988年
169.《论赫鲁晓夫全面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世界历史》杂志1988年第1期(约12千字)。
170.《戈尔巴乔夫改革评析》,《苏联与东欧》1988年第3期(8千字)。
171.《开拓新理论,构想新模式――1987年苏联理论界的重要动向》,(与冯育民合作),《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8年第5期(约8千字)。
172.《苏联政治理论新变化与政治体制改革――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评析》,《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8年第10期(约12千字)。
1987年
173.《金华会议上对赫鲁晓夫的几种看法》,(署名:苏研青)《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杂志1987年第1期,(3千字)。
174.《关于赫鲁晓夫反对个人崇拜的几个问题》,《苏联东欧问题》杂志1987年第2期,约(10千字)。
学术资料:
175.《2007-2008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与总统选举资料汇编》,主编邢广程、张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课题组,2008年8月。
176.《岁末文集》(1996年),邢广程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1996年12月。
177.《关于党政关系理论――苏联领导人及学者观点摘编》,独自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东欧问题专题资料》第16期,1987年6月。
178.《苏联关于苏维埃建设的理论》,独自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东欧问题专题资料》第21期,1987年7月。
发表在国外刊物上的论文:
179.A.ChinaandCentralAsia:TowardsaNewRelationship;B.SecurityIssuesinChina’swithCentralAsianStates,ByETHNICCHALLENGESBEYONDBORDERS—ChineseandRussianPerspectivesoftheCentralAsianConundrum.EditedbyYONGJINZHANGandROUBENAZIZIAN.FirstpublishedinGreatBritain1998byMACMILLANPRESSLTD;FirstpublishedintheUSA1998byST.MARTIN’SPRESS,INC.,(两篇论文约中文共4万字)
180.ChinaandCentralAsia.ByCENTRALASIANSECURITY—ThenewinternationalContext.EditedbyROYALLISONandLENALONSON.InassociationwiththeSwedish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Royal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London),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Washington,D.C.2001.)(该文约中文2万字)
181.Chapter3:China’sForeignPolicyTowardKazakhstan.ByThinkingStrategically–TheMajorPowers,Kazakhstan,andtheCentralAsianNexus.ROBERTLEGVOLD,editor.2003bythe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andTheMITPress.(中文约4万字)
182.The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inthefightagainstterrorismextremism,andseparatism.ByCENTRALASIAANDTHECAUGASUS4(16)2002.(约中文1万字)
183.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приоритетныенаправления,----Мироваяэкономикаи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отношения№112002(约中文0.5万字)
184.проблемыбезопасностиШОС----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еотношения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SlavicResearchCenterOccasionalPapers№.85.(约中文0.3万字)
185.《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论文)(0.4万字)――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еотношения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SlavicResearchCenterOccasionalPapers№.85》
186.中亚问题,西班牙语文集。
2014年以来发表的各类成果
187.笔谈:《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的影响》,载《欧洲研究》杂志2014年第6期。0.4万字。
188.《苏联高层决策与苏联兴亡问题——撰写〈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的几点体会和感受》,载刘国平主编、张森和徐世澄副主编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国际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10—334页。2.3万字。
189.《“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边疆安定和发展——以我国东北和西部边疆为视角》,载《中国边疆学》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27页。2.4万字。
190.《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搞好中国边疆学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014年9月5日第3版,0.2万字。
191.《理解中国现代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新型链接方式》,载《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2014年第12期。2.5万字。此文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集刊:《“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战略》第1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又收录于邢广程、林文勋和蓝平儿主编的《中国沿边开发开放与周边区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暨第五届西南论坛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3—31页。题目略有改动:《现代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新型链接范式》。
192.《新形势下新疆兵团的战略功能》,载兵团党委宣传部编:《兵团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论谈----纪念兵团成立六十周年论文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4年版第77—79页。2千字。
193.《科学把握兵团的职能定位和历史使命》,载《人民日报》2014年10月31日第7版,1600字。
194.《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载《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0日第11版。3千字。
195.《构建“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处理好若干关系》,载《世界经济调研》(内部刊物)2015年第13期。4千字。
196.《黑龙江省对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载《黑龙江日报》2015年10月12日第31版。500字。
197.乌克兰危机中国学者见解录,其中有邢广程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载《清华国家战略研究报告》2015年第2期。5千字。
198.TheStrategicInterestsofChinaandRussiainCentralAsiaChina,theUnitedStates,andtheFutureofCentralAsia.U.S—ChinaRelations,VolumeIEditedbyDavidB.H.Denoon.NEWYORKUNIVERSITYPRESS.NewYorkandLondon.p154—172.约中文1.5万字。
199.采访:“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访谈”,载《光明日报》2015年4月20日第5版。约2千字。
200.《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载《求是》杂志2015年第16期。3千字;载《社科党建》杂志2015年第4期,转载《求是》杂志2015年第16期的文章。
201.《陆海两个丝路:通向世界的战略之梯》,载刘古昌主编的《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4--2015)》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版,第403—416页。8千字。此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外交》2014年第7期转载,又刊登在《市长参考》杂志2014年第10期上。
202.《乌克兰危机与大国博弈》,载阮宗泽主编的《新挑战新应对新局面》一书,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版,第179—198页。1.5万字。
203.TheUkraineCrisisandGreatRivalrybyNewChallengesNewInitiativesAndNewProgress.ChiefEditor/RuanZongzeWordAffairsPress.
204.《“一带一路”的国际区域和国内区域定位及其涵义》,载《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第27—33页。1万字。
205.《中俄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成功实践》,载《当代世界》杂志2015年第5期第6—10页。8千字。
206.《稳疆总部署,治疆新举措》,载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编:《奋斗中的新疆——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3—28页。4千字。
207.《为更好地服务现实做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016年1月29日第3版。约1千字。
208.《开拓中国边疆学研究的新局面》,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2016年第2期第1—4页。5千字。
209.《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困境与根源》,载《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第5期。1.1万字。
210.参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题研究报告(六):《中俄对话:2016模式》的写作。2016年9月。
211.《俄罗斯与全球核安全治理》,载《当代世界》杂志2016年第3期16-17页。2千字。
212.《中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载《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2016年第9期第14—18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外交》月刊2017年第1期收录了此文。4.5千字。
213.《中俄在欧亚大棋局中找到利益契合点》,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杂志2017年第3期第16—22页。4千字。
214.《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沿边合作》,载《国际问题研究》杂志2017年第3期。9千字。
215.邢广程、张维维:《推进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一路”建设》,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9日第4版。1,5千字。
216.《元首外交推动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载《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栏目,1千字。
217.邢广程接受《管理通鉴》杂志记者采访:《甘肃“通道经济”渴求附加值》,载《管理通鉴》2017年第3期。3千字。
218.《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杂志(双月刊)2018年第2期。1.4万字。
主编:
219.《中国边疆学》1—10辑(2013----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20.邢广程、林文勋和蓝平儿主编:《中国沿边开发开放与周边区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暨第五届西南论坛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221.邢广程、李国强主编《对外关系、和谐边疆与中国战略定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222.邢广程主编:《“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223.邢广程、刘爽、谢宝禄主编:《“一带一路”倡议的北向支点----黑河市开放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社会兼职
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委、国家反恐办软科学专家、第二届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副会长,西部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国家“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
现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