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涤非,男,汉族,湖南湘潭人,1966年10月出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1月加入民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湖南省主委。
基本资料
中文名:蒋涤非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1966年10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政治面貌:民革党员
人物履历
1985.09-1990.07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学习,工学学士;
1990.07-2002.04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建筑师、副主任建筑师、主任建筑师(其间:1998.09-2000.07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土木程专业学习,获工程硕士);
2002.04-2006.03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设计研究院(正处级事业单位)院长;
2002.07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级待遇;
2002.12兼任湖南省建工集团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其间:2001.03-2005.1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
2006.03-2011.03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主任(其间:2007.12-2010.0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从事地理学博士后研究;2008.06-2011.03挂职任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2011.03-2011.04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民革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主任;
2011.04-2012.01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民革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2012.01-2013.01株洲市政协副主席(兼),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民革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2013.01-2015.04株洲市政府副市长,市民革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2015.04-2018.01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院长
2018.01-2020.09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院长,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2020.09-2022.04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2.05-2022.06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2022.06-2022.09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民革湖南省第十五届委员会副主委。
2022.09-2022.12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民革湖南省委会第十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2.12-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湖南省委会第十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职务任免
2023年1月18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蒋涤非为副省长。
工作分工
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体育、药品监管工作。
分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体育局、省药品监管局。
联系各中央建筑工程企业在湘分公司。
联系致公党湖南省委会。
所获荣誉
1.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已获奖项目):
·《双尺度城市营造——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思考》获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
·《自在》获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二等奖;
·《旧城中心大型商场空间规划设计探索——株洲江南商城》荣获湖南省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二等奖;
·《益阳银城大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湖南省优秀咨询设计成果二等奖;
·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走向情感化的广播电视建筑》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一卷第一册(2004年);
在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远大地中海健康中心项目中担任主要技术骨干。该工程设计获湖南省2005年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指导学生作品“场所制造——株洲市广电中心方案设计”评为中南大学2006届优秀论文(设计)二等奖。
在湖南省建工集团设计院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HC新城项目中担任主要技术骨干,该工程获得湖南省2006年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6年12月,获得湖南建工新城建设参建单位先进工作者。
在湘潭建筑设计院湘潭市广播电视中心项目中担任主要技术骨干。该工程设计获湖南省2006年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7年12月,在“第四届湖南省高校优秀设计作品展”指导工作中,荣获优秀指导奖。
指导学生作品“中国传统建筑的当代城市表达——湖南省对外事务大院”在2007年Revit杯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和评选活动中获评为优秀作业。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获2008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
·指导的学生获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优秀奖;
·指导的学生获中南大学2006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
·指导的学生获中南大学2007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湖南省第四届高校优秀毕业设计金奖(唯一);
·指导的学生获中南大学2008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二等奖二个,湖南省第五届高校优秀毕业设计金奖(唯一);
·获2007第四届湖南省高校优秀设计作品展金奖(唯一)最佳指导老师奖;
·获2008第五届湖南省高校优秀设计作品展金奖(唯一)最佳指导老师奖。
指导学生作业“S.M.L.XL_湖南省长沙市荣湾镇地区城市设计”在2009年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和评选活动中获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优秀奖评为优秀作业。
在湖南省建工集团设计院常德柳叶湖旅游休闲中心接待中心(常德共和大酒店)工程设计项目中担任主要技术骨干,该工程获得湖南省2009年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2.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励: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其支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获湖南省第14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其支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获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论城市的游戏性》获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国形态”的蜕变——我国广播电视建筑发展综述》获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南方城市广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理念探析——以湖南株洲市炎帝广场为例》获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入选教育部艺术类“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获湖南省文联颁发的“湖南省十大创意设计人物”;
·2011年神农城规划设计获选株洲十大标志性建筑;
·2007年湖南省HC新城获国家鲁班奖;
·湖南省广播电视中心获2005年湖南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并入选《中国建筑设计精品集》;
·长沙远大地中海会馆获2005年湖南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株洲江南商城一期工程设计获湖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株洲保利大厦获2005年湖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湘潭广播电视中心获“2006年湖南省优秀设计二等奖”;
·株洲炎帝广场获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珠海市广播电视中心获选“珠海市群众喜爱的公共建筑”;
·长沙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方案获2003年长沙市方案设计竞赛一等奖;
·曾在国内近百项建筑设计方案竞选中获优胜奖;
社会任职
1.中国建筑学会理事资深会员
2.湖南省建筑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3.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4.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5.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
6.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委
7.住宅与城乡建设部期刊《中外建筑》主编
8.中国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9.湖南省设计艺术职业技术鉴定委员会副主任
1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会理事
11.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资深顾问
研究方向
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实践,通过具体项目不断呈现对建筑空间与建筑材料的个人理解;
·建筑设计涉及广播电视建筑、综合办公楼建筑、住宅等多种类型,关注城市建筑的公共价值和建筑类型的多元呈现。
·注重体现建筑的场所感及地域性,体现“自在”生成的设计理念。
2.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近年致力于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对当代中国中观层次三维城市设计之缺失进行批判性系统化梳理,力图从形态特征、空间结构,特别是文化向度描绘城市未来走向的理想图景。
理论研究偏重于三维城市形态及其积极公共空间营造机制的研究,从对人的研究入手,关注当代人的尺度感受,以及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行为。
同时,通过大量的城市设计实践,使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相互提升,通过一次次具体的实践,建立起属于真正中国本土的而非空泛意义上城市设计体系。
在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双尺度城市空间形态、滨水空间、街道界面等方面有广泛的设计实践。特别致力于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与研究。
3.城市规划与管理
利用自己的特殊便利条件,对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从经济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等多维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探索,对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形式——城市街区、城市中庭、城市中介空间等作深入研究,力图对当代日渐分离的城市要素片段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加以整合,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利用。
4.城市公共景观与实践
对城市中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及表现路径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特别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滨水景观、公共建筑环境设计等有较深的实践体验和设计研究。
科研成就
出版论著:
·出版论著《城市形态活力论》(东南大学出版社):作为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众多院士、知名教授学者对该论著做了高度赞扬,认为“该论著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开拓性,填补了城市规划设计学科的一个空白”,学者们并一致认为“该论著丰富了城市设计学科理论”;
·主编《中外建筑》:该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在城市建筑领域发出湖南的学术声音。
·出版专著《城惑——自在的图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该专著以独特的视角从形态特征、空间结构特别是文化景象向度描绘了城市走向的“自在图景”,“以城市研究学者的视角,无拘无束的思想,平静的心态,上下几千年,综述中外各国城市创造的‘亮点’”,众多院士、知名教授学者认为“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思路的活跃、探路的执着和面对未来的自信……书中所渗透的那种思辨精神对于冲击我们顽疾般的习惯性思维来说,却是难得一求的”;
·主编《城辩——学者的声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为当代中国城市进行时态的珍贵记录,显现了当代学人不断探索未来中国城市前景亮光的心灵轨迹。受到众多院士、知名教授学者、建筑师的赞誉,认为“汇集了十四个城市上百位学者专家的见解,有如参加一次盛大的沙龙,获益匪浅”,同时称赞“《城辩》像一面明镜,映照出了当代中国十四座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在当地学者心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创造中的光环与暗点,其真实性和鲜活性都跃然纸上”。
主要论文
·走向诗意……——加勒比岛国考察随想《建筑学报》2000.3
·走向情感化的广播电视建筑《建筑学报》2000.7
《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一卷第一册》2004
·门“道”──中国之门的社会伦理学诠释《华中建筑》2000.6
·双尺度城市营造——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05.1
·自在——一种哲学,一种建筑《城市建筑》2005.5
·建构“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师》2005.8
·论城市的游戏性《新建筑》2005.10
·律动——城市建筑创作手记《新建筑》2006.10
·在路上《理论与创作》2006.5
城市公共景观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以株洲神农城为例《经济地理》2011.12
上海世博会建筑场馆的生态演绎与思考《求索》2011.6
健康城市化的响应机制及指标体系——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城市问题》2012.5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其支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态环境学报》2012.2
基于能值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5
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的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
基于能值分析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分析《经济地理》2012.2
构建长株潭数字城市群的理论分析与实施建议《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4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2
基于包容性增长的新型城市化支持系统研究《人文地理》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