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希延,女,博士,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希延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职业:博导
主要成就:2011年获得“广西青年科技奖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学位:博士
人物经历
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荣誉
2008年6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后出站,于2010年获得“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11年获得“广西青年科技奖”,并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带头人。
2020年5月,获“第二届广西创新争先奖”。
2021年6月24日,被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2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研究领域
孙希延从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信号处理等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译著1部,专著1部,并申请国家或国防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7项。参与和主持了中科院重大创新项目子课题——中国区域导航系统(CAPS,国家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防灾减灾(国家专项)等项目中的通信导航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通信和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科研项目
(1)已经完成的项目:
1)2003.6.1-2005.5.31.《中国区域天文定位系统(CAPS)》编号:KGCX1-212;主要参加人;2004.3.-2005.4.《基于通信卫星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CAPS)》编号:2004AA105030:主要参加人;2004.1.-2004.12.《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APS)方案设计与仿真试验》,编号:6130207:主要参加人;2005.4.22.《“中国区域定位系统”预研攻关》主要参加人。4项目合计经费14800万元。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815500)“基于通信卫星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研究和理论探索”.2007.8-2010.8经费:2900万,排名:第二,业务骨干导航组组长。
3)国家海洋局“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项目”中的卫星导航通信子项目,下行通信和导航定位一体化接收机的负责人,经费:1000万。
4)“863”计划(2007AA12Z343)“导航与卫星通信融合关键技术及应用”.2007.9-2010.9,经费:490万,排名:第五。
另外还有公司合作、校基等多个项目。
(2)正在进行的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02018),“基于双极化天线的GPS多径效应与多径误差抑制算法研究”,2009.1-2011.12,经费:24万,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NSS信号用于双/多基地无源雷达目标探测方法研究”,2012.1-2015.12,经费:50万,主持;
3)十二五国防预研项目“基于××北斗终端的海上应用”,2011.9~2014.9,150万;
4)广西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项目“卫星导航反射信号用于目标探测方法研究”,2011.4~2014.3,主持;
5)海军装备研究院预研项目“海上XX卫星导航测试系统”,2011.6-2013.6,60万,主持人;
6)还有多项校企合作和产研学项目。
卫星导航与电子实验室
由本人负责组建了卫星导航与电子实验室,本实验室拥有一支年龄、知识及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相关人员中具有正高职称人员4人、副高职称人员2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研究生20多人。本实验室人员从事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扩频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50多篇,SCI和EI收录20多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项。
本实验室有各类测试设备和高端数字信号处理平台,在卫星导航等涉及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自主研发了BD/CAPS/GPS/GLONASS接收机硬件、软件平台,BD/GPS/GLONASS卫星信号模拟器等,积累了丰富的软硬件设计研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