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喜球,1969生,博士,第十四届全国大代表。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韩喜球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9年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人物履历
教育背景
1986.9-1990.7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0.9-1993.6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沉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8.3-2001.6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7-至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1998-2003任副研究员;2003起任研究员;2009起被聘为3级研究员)
2002-2005德国海洋研究中心(基尔)(GEOMAR),访问学者、博士后。
2009.8-2010.2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大气与海洋学院、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2009-2014中国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副主任
2012-2014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际合作中心(处)主任(处长)
2014-至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副主任
2015.9-至今兼任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
2016.6-至今兼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常委
2022.6-任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执行理事会委员
研究方向
海底资源及其成矿系统海洋沉积记录与全球变化微生物作用与物质循环
教学工作
面向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海底资源与成矿系统》课程
科研成果
曾获浙江省“十二五”“十大”地质成果奖(排名第一,2016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三,2011年)、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2011年)、二等奖(排名第一,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浙江省青年科技奖(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3年)等学术奖励。
所获荣誉
个人曾荣获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7)、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中国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2016)、中国大洋协会优秀工作奖(2011)、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全国“三八”红旗手(2009)、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2009)、国家海洋局三等功(2010)、浙江十大杰出青年(2009)、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08)、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层次(2008)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代表。
社会任职
中国科协会常委,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副会长,中国海洋科学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评价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杭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Nature子刊ScientificReports编委。
第十四届全国大代表。
人物评价
韩喜球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和英语。曾就读于成都理工学院的她,当初选择地质学专业纯粹是偶然,然而一接触,她便爱上了这个专业。因为成绩优异,她被免试保送本校研究生研究沉积岩,毕业后到海洋二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工作,并在浙江大学念完了博士。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没时间打扮、也没时间陪儿子逛公园、吃麦当劳……,有的是无数次的采样、实验、找资料、碰壁、再研究……十年的沉淀和努力终于换来今天的丰硕成果。近年来,她负责主持了1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际及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6篇,并多次获奖。此外,她也为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尽到了自己的心力,为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体制改革、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增强科技实力、提高科研水平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同事的眼里,她是一位气质优雅、个性开朗而坚韧的科学家。“大洋一号”船船长陆会胜评价她是“一位出色的首席,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女首席。”因为工作出色,她多次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并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浙江省青年科技奖、国家海洋局优秀党员、浙江省“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称号等荣誉。
“海洋是一个比较广的领域,我们所有的成果都要跟国际同行比,投入的时间都是无底的。回顾起来,头十年确实很艰难,但我觉得那些默默无闻的积累都是我人生中重大的财富。”总结过去,韩喜球显示了其特有的坚韧,凭着这种坚韧,相信她能在海底科学领域继续探索,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