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凡凡
侯凡凡,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防治研究,曾首次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晚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危险性,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人物名片
中文名:侯凡凡
性别: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祖籍:浙江省宁波市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50年10月
毕业院校: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
主要成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人物履历
1970年-197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学习。
1993年,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95年至199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1998年,回国后担任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肾脏病中心主任。
1999年,担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现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
201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21年03月,受聘担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荣誉成就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02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3年,荣获“感动广州60年十大最美女性”、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科研获奖
2004年,研究项目《慢性肾衰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7年,研究项目《慢性肾脏病防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研究项目《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和临床防治》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