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非
陈晓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讲席教授,长期从事地震波传播和震源破裂动力学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曾获“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荣誉。
人物名片
中文名:陈晓非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四川省成都市
出生地:辽宁省本溪市
出生日期:1958年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
职业职位: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主要成就:荣获“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教育经历
1978年-198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985年,就读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专业,师从陈运泰院士,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1991年,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物理学专业,师从地震学家KeiitiAki,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5年03月-1985年12月,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86年06月-1991年12月,担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研究助理。
1992年01月-1996年08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研究助理。
1996年01月-1996年03月,在日本广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从事JSPS博士后研究。
1996年03月-1996年05月,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访问助理研究员.
1996年08月-1996年09月,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学系访问学者。
1996年09月-2008年05月,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地球物理教研室主任、地球物理学系副主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兼地球物理系主任等职务。
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5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2008年06月-2016年08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2009年-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2016年09月,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讲座教授、系主任。
科研成果
1、提出计算横向非均匀层状模型理论地震图的广义反射率方法。
2、发展模拟含任意起伏地形三维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曲线网格有限差分算法。
2、首次系统研究自由表面对震源破裂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提出“自由表面诱发超剪切破裂”的概念及其物理机制。
3、首次系统计算并给出地震破裂相图,提出地震断层动力学破裂扩展的第三种形式:自停止破裂。
荣誉成就
2007年,荣获中国地震局、科技部“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2015年,荣获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银质奖章(SilverMedal)。
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