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钢
裴钢,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美国北卡大学,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校长等职务,先后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等荣誉。
人物名片
中文名:裴钢
性别: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
出生日期:1953年
毕业院校:沈阳药科大学、美国北卡大学
职业职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学习经历
1975年08月-1977年09月,在沈阳第三机床厂技校学习。
1978年01月-1982年02月,本科生就读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
1982年02月-1984年12月,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
1986年12月-1991年12月,博士研究生就读于美国北卡大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系。
工作经历
1970年08月-1975年08月,在辽宁省盘锦地区前进农场插队。
1977年09月-1978年01月,任沈阳第三机床厂第一车间工人。
1984年12月-1986年05月,任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教师。
1986年05月-1986年12月,任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1年12月-1995年03月,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
1995年03月-1997年06月,任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研究员、中科院和德国马普学会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
1997年06月-2000年05月,任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所长助理。
199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05月-2007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2001年,当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7年08月-2016年09月,任同济大学校长。
2018年,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长。
获奖记录
1997年,荣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1998年,项目《孤啡肽受体及阿片受体的信号传导机理研究》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01年,项目《阿片受体磷酸化及其对受体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项目《阿片类药物耐受和成瘾的分子机制研究》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02年,项目《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神经信号的转导和赖受依赖中的作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年,项目《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7年,项目《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0年,荣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
2011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